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话

第三十八章 先干再说 文 / 豫西山人

    从县城回来后,陈观想来想去,觉得五龙峪教育基地的事情不能等,得先干起来再说!

    陈观现在还不清楚县委、县决策的运行程序,但是从李志强让政法委办公室打印材料、征求意见的慎重态度看,这事儿可不是李志强一个人表态就能定的,说不定要上会研究,能不能通过就很难说了。现在都在埋头发展经济,开矿、办企业、招商引资是主流,花钱搞教育基地,特别是在穷乡僻壤的五龙峪搞,变数就更大了。

    陈观坚信,只要把五龙峪教育基地搞起来了,哪怕是简陋一点都行,能投入使用了,就有说话的资本了。不然的话,五龙峪教育基地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五龙峪教育基地一旦建成,最起码可以请李志强组织公检法系统来参观学习,那是李志强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了,不用上常委会研究的。

    有现成的教育培训基地,陈观相信,李志强会大力支持的!

    也不光是李志强支持,陈观心想,等自己上了班,有了工作,无论是留在县直单位也好,还是分到乡镇也罢,都可以想法扩大宣传,联系明水县、水泉市甚至其它地市的单位组织职工来五龙峪参观学习,那样的话,五龙峪教育基地就有了营业收入,就真正为五龙峪村民造福了。

    当务之急,是要马上开始前期工作,收集资料、整修房屋、培训人员。

    这些事情靠自己一个人是干不过来的!

    公安局给的这三万元钱必须得花掉,而且还必须花在正经地方,不能让他们哪一天反悔了再收回去。公安局可是强势权力部门,会的多着呢,万一他们反悔想收回去,钱在自己手里,搞不好还会给自己弄一个什么敲诈勒索的罪名呢!

    陈观琢磨正事的时候,脑子灵光着呢!

    喊来了李福来和白爱月,三个人坐在陈观家院子里大核桃树下的桌子旁,商量开了。

    三个人都是儿时的伙伴,如今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坐在一起不是琢磨玩尿泥、捉迷藏的事情,是正儿八经的商量如何带领全村人致富的大事儿,气氛感觉有点怪怪的。

    陈观把自己要建设五龙峪教育基地的想法和盘托出,通报说昨天他去明水城见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报告已经递上去了,李书记要求政法委办公室打印后发给各单位征求意见,待征求意见、修改后,再上会研究。

    通报完,陈观就对李福来和白爱月说:“福来、爱月,如果这个教育基地建成,将来可能会产生经济效益。来参观旅游度假的人越多,咱村人赚的钱就越多,说不定以后咱村就指靠这个教育基地过上富裕生活呢!这事儿,咱得当头等大事干。我想了,不管县里能不能批准,咱都得干!只要建成了,牌子竖起来了,就有的是办法吸引游客。你两个琢磨琢磨,看我说的行不行!”

    李福来和陈观同岁,白爱月比陈观小两岁,两个人中显然李福来更老成一点。

    白家大院正院是七间五进大院,东西各有两座跨院,也都是四合院,只不过规制上没有正院脯原来住的是白德礼的远房子侄、长工、团丁,另外还有白家大院附属的仓房、马厩、磨坊等,土改时全都分给了村民。

    陈观的想法是采取交旧换新的办法,让住在东西各两座跨院里的村民搬出来,完整恢复白家大院原貌。这样,就可以在白家大院同时展示红色文化、地主庄园、五龙山区民俗等三个单元的内容。

    交旧换新的意思就是村民要求新建住房、申请宅基地的时候,要把旧宅基地归还村里,这是符合政策的。

    土改分房时,白家大院东西跨院是五龙峪村最好的房子了,住的都是村里原来最穷的白家佃户,一般都是三、四家人住一个四合院,随着人口增加,住房就很拥挤了,邻里之间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

    包产到户以前,五龙峪人去看亲戚都得给生产队长请假,那么好的地产量却不脯交齐公粮、粜完余粮后,用来分配给村民的口粮严重不足,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改善住房的事情想都不用想。

    包产到户后,开始几年,老百姓手里有了粮食,吃饭问题解决了,慢慢地手里就有了钱,开始建新房了。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住户也陆续有人搬出老院子,另建新宅子。

    白爱月家、白爱晓家原来都住在白家大院西跨院里,后来白爱国、白保国弟兄两个手里有钱后,新建了住房,搬了出去。白爱晓家因为只剩她一人,没有搬,只不过白爱晓前夫死后重回娘家居住,没有在自家的老院子住,而是住在堂哥白爱国家,和堂妹白爱月住在一起。

    现在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只剩了几户人,都是经济比较困难的人家。

    陈观的意思是,给每户新批宅基地,另外每户在适当补助一点钱,帮助他们建新房,把老房子交给村集体,用于建设五龙峪教育基地。

    也不光是白家大院东西跨院的人家要搬迁,陈观甚至说将来整个五龙峪村的人家都要搬出老村子,保留五龙峪村原有风貌,游客进村一看,既有壮观的白家大院,又有中等人家住的砖瓦房、石头砌墙的瓦房、土坯砌墙的瓦房,还有最可怜的佃户住的茅草房,每个院子都是一个民国时期不同阶层农民的小展览馆,让现代人重新回忆起那段历史。

    陈观把搬迁白家大院东西跨院和重建刀客寨的想法说出来后,李福来直,说是陈观设想但大了,这都是需要花钱的,五龙峪组没有这个钱。

    李福来说的是实情。这个时候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老百姓的经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但五龙峪毕竟是山区,大多数村民充其量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花钱问题远远没有解决。特别是村集体,除了林坡外,再没有任何集体进经济收入,依靠五龙峪村集体经济来搞教育基地,还要修复白家大院和刀客寨同步进行,显然是痴人说梦。

    陈观告诉李福来,他手头有1万元现金,可以用来作为五龙峪教育基地的前期资金,先干着再说。

    一听陈观手头有1万元,李福来和白爱月都很吃惊。他们知道陈观家可以说是村里最困难的人家之一,别说1万元了,2000元都不可能有!

    看李福来和白爱月都是一副吃惊的模样,陈观淡淡地说:“只要选准项目,搞好规划,认真实施,钱不成问题!现在起步阶段比较难,将来成规模了,会有人愿意给我们投资,因为资本都是趋利的。只要将来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不要说那些商业资本愿意给我们投资,光是教育、旅游项目的钱都花不完!”

    李福来和白爱月见陈观一幅笃定的架势,情绪算是被调动起来了,看陈观的眼神都变得热切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