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借天改明

第一百四十三章 《甘薯疏》 文 / 叫天

    钟进卫和徐光启都是技术性的人物,干实事多过说空话。两人年龄相差老大,又是初次见面,一时之间,两人竟然都相对哑口。

    钟进卫作为主人,又是领导,不好让这种尴尬情况继续,就主动说道:“徐大人,新式窑刚建好,要不,我们一起去参观下?”

    徐光启一听,立刻来了兴趣,茶也没喝一口,对钟进卫道:“下官遵命。”

    钟进卫总觉得两人之间太客气,不过暂时也没法子,就前面领路,带着徐光启去参观刚建好的新式窑。

    吴胜大带着全部工匠,在新式窑这边等候多时了。看到钟进卫和一个穿绯袍的大官过来,连忙行礼。

    钟进卫让他们不用多礼,介绍了下跟随过来的徐光启之后,就在吴胜大的带领下参观起来。

    新式窑并不大,只是属于实验性质的,所以才能在六天内完成。模样也很丑,远看就是一坨米共田上面插着一根草。

    和旧式窑不同的地方是,鼓风箱不是直接把空气吹进燃烧室中,而是通过一个双层管道进去。

    换句话说,就是出气管道包裹进气管道,由出炉高温废气对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最后,废气管道,也就是远看的那根草,把没有价值的废气排到空中。

    这管道有点长,新鲜空气越靠近燃烧室方向,受到废气的加热程度就越脯基本就不会降低燃烧室的温度,又补充了新鲜空气燃烧。

    加薪室离燃烧室有一定距离,两者之间的通道有分层,在靠近燃烧室一段是一个斜坡,添加火炭的人加薪室,打开闸门后,用工具把火炭推进去,上下两层看情况推。保证燃烧室的火炭不堆叠,增加燃烧面积。

    燃烧室中间是一个深井,用于排放煤渣用。

    徐光启听着介绍,心中恍然大悟,原来提高温度这么简单。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徐光启对这个冷热气交换热量的管道提出了改进方法,建议改为折叠型的,来回多绕几道,而不是现在这样直直的通道。

    那不就是增加接触面积么,钟进卫想着,对徐光启的反应速度也是暗暗佩服。不过这座新式炉就先不改,先用了再说,如果温度不够,再试着改进。

    钟进卫在这边想着的时候,徐光启好像忘记了自己正三品的身份,已经在那边跟吴胜大沟通上了。

    钟进卫回过神来后,也适时地插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钟进卫,徐光启和吴胜大三人开始互相讨论起来。总得来说,是徐光启和钟进卫抵论,遇到事情,问吴胜大的时候,他才说话。

    “啊,这个,我猜的。”钟进卫耍无赖了,看徐光启这神情,好像这本书还没有出来。

    徐光启无语,心道,你猜的,就告诉皇上,这可是欺君啊!这事你也敢做,真够大胆的。

    “难道你没有么?”钟进卫试探着问徐光启。

    “下官唯实没有这本书。”徐光启无奈地摇。

    “那你一共写过那些书或者文章之类的。”钟进卫估摸着徐光启应该是没有整理出书稿。

    其实徐光启到死都没有出过一本叫《农政全书》的书,这本书是他的门生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留下的书稿后,在徐光启死后六年才出版的。

    徐光启捋着长须,想了一会,然后才回答钟进卫道:“下官写过或译过一些东西,按照次序给中兴伯说说吧。”

    “好,好。”钟进卫连忙答应。

    “万历三十一年,出《毛诗六贴讲义》四卷,万历三十五年,译《几何原本》六卷及《测量发义》一本,万历三十六年,有《测量异同》、《甘薯疏》”

    “等等,刚才你说什么?”钟进卫一听,好像有个词,连忙打断了徐光启。

    徐光启被打断,有点意外,不过还是按照中兴伯的要求再说了一次:“有《测量异同》、《甘薯疏》”

    “对,就是这个《甘薯疏》,你说的这个甘薯,是不是就是长在土壤里面,大块根茎可食,土上面的是藤状枝叶生长,也可食。”钟进卫说着激动起来了,自己记得后世的红薯,也叫蕃薯,甘薯的名字。这东西可是粮荒必备之物啊。

    “中兴伯也知道此物?”徐光启见钟进卫准备地描述出甘薯在地里的情况,不由问道。

    钟进卫再也坐不住了,站了起来,走近徐光启,惊喜地问道:“这甘薯在那里可以拿到?”

    徐光启有点诧异钟进卫的表现,想了下对钟进卫说道:“下官好吃这蕃薯,来京师赴任的时候带了一些,早已吃完了。”

    钟进卫一听,有点失望,怎么能吃完呢。

    “听闻中兴伯自海外归来,这甘薯也是传自海外,难不成中兴伯也和下官一样好吃这甘薯不成?”徐光启自动脑补钟进卫刚才激动的原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