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借天改明

第五十八章 货币战争 文 / 叫天

    钟进卫一听,有点不好意思,习惯性的想挠下头,又忍住了,道:“陛下,臣正想说呢。”

    先给自己开脱了下,然后说道:“陛下,您想想,等咱们大明全部都是用纸币之后,嗯,纸币很健康,不担心贬值,这样别的国家和大明做买卖的时候,是使用银钱,还是使用纸币,他们会选择哪个?”

    既然纸币不贬值的前提,那么比较纸币和银钱的优缺点,所做的选择自然就一清二楚了。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不会选错。

    “好,周围国家和大明的百姓用大明的纸币来进行结算的时候,好处就来了。”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听,耳朵一下竖得老高。

    “如果大明和别的国家做买卖的时候,是以进货物原料为主,则朝廷可以少发行点纸币。为什么呢,就是要影响大明纸币和别的国家货币的兑换关系。”

    钟进卫说到这里又打了个比方,方便那两位能听懂:“比如,就说朝鲜好了。原本大明的纸币和朝鲜的货币兑换是一比一的关系。现在大明纸币因为发行少了,自然就值钱了,那么大明纸币值钱了,而朝鲜货币不变,兑换关系就可能会变成一比二的关系。”

    这个比方,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听懂了,点点头。

    “这样一来,大明纸币十两,可以在朝鲜买到以前需要二十两才能买到的东西。大明不就是赚了么。还有,还是打比方好了。高丽人参,原本是十两朝鲜货币一棵的。现在朝鲜商人出十两朝鲜货币买一棵,但我大明商人用十五两朝鲜货币跟那个朝鲜商人抢这颗人参。那这颗人参自然就归大明商人了是吧。看表面好像大明商人多出了钱,亏了。但实际上,兑换为大明纸币的话,其实不到十两的大明纸币。比以前还划算。”

    这种经济理论,对于此时的大明人来说,绝对是第一次听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听得耳目一新。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有疑问:“这岂不是单单便宜了商人而已。”

    钟进卫笑了,知道这个时候的商人还没到后世的那个地位。他继续解释道:“那个朝鲜商人因为买不到人参而不能再去倒卖或者加工成其他商品卖钱,就赚不到钱。而要买到人参,就必须要提高价钱来和大明商人争夺。这样无形就提高了他们的成本,因此必然有许多商人要亏本。可能原本的雇工也要解雇,商人和雇工就都没钱,没钱就没饭吃,没饭吃就要闹,要乱。朝鲜千千万万的商人都这样被搞垮,都闹起来,是不是朝鲜这个国家都要乱了?”

    没想到这么一个纸币都能搞乱一个国家,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倒吸一口冷气。听结论好像不可能,但听过程却又是条理清晰,必然会发生的一个事情。

    钟进卫说的过瘾,继续在说:“相反的情况也是可以的,大明要把陶瓷,丝绸卖给朝鲜,朝鲜也有自己嫡瓷,丝绸。假定本来的价格一样,那么朝廷就多发行点纸币,大明的纸币和朝鲜货币的比值因为贬值的原因会发生变化,原本是一比一,现在变为一比二,那么朝鲜货币更值钱了,买自己嫡瓷,丝绸还是那个价格,但买大明嫡瓷,丝绸,就可以多买一倍了。朝鲜的百姓自然就会买大明嫡瓷,丝绸。而朝鲜嫡瓷,丝绸商因为没有人买而堆积,最后还是亏本,结果只会和上述一样。”

    “好,朕就不留温卿了。”崇祯皇帝很高兴。

    温体仁于是告辞而去。

    崇祯皇帝等温体仁走了后,问钟进卫道:“钟师傅可吃饱否?”

    “早吃饱了,您和温大人在说话的时候,臣偷偷吃饱了。”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说的有趣,呵呵的笑了,然后让人撤走剩余晚膳。

    等内侍收拾完一切后,崇祯皇帝感叹得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你真是上天送给朕的一个礼物啊!每当朕遇到困难之时,都能帮到朕。每次听钟师傅的言论,朕都能多一份见识。和朕原来的那些文臣一比起来,真是凤凰和乌鸡的差别。钟师傅的功劳,朕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被崇祯皇帝这么一夸,钟进卫倒一下不好意思了:“哪里,哪里,臣这么做,是应该的。”

    说到这里,钟进卫又加了句:“臣一定要帮陛下建立那日不落帝国!”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那坚定的脸,心里一阵感动。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完全被黑夜笼罩了。在京师的西南角,王恭厂地界,静悄悄的,偶尔有寒风刮起的响声,火炭那若明若暗的亮光下,四周的难民好像都已死去,一动不动的堆成一个圈,谁也不知道明天又有那些人会被平板车拉走。

    守卫在王恭厂边界的兵丁抱着,缩在一爆半睡不睡的耗着换岗的时间。

    忽然,有声音打破了这个寂静。声音还很远,守卫的兵丁无聊谍着那声音,然后在心里暗暗的猜着是什么声音,以便消磨那难熬的等候。

    里面的难民却没有一点反应,都在努力和寒冷以及饥饿抗争着。

    忽然,那个猜声音的兵丁身子一震,不好,是大队人马走步发出的声音。难道是建虏又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