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借天改明

第四十七章 物价 文 / 叫天

    这时,边上的掌刑千户解了围:“厂公,属下让人去隔壁借个车子来好了。”

    这是个办法,王承恩点点头。

    本来钟进卫想说,虽然我没骑过,但我还是想骑。后世的时候,钟进卫的一个心愿就是什么时候去草原旅游,然后学着电视上潇洒地骑马,应该很过瘾,更何况现在让一班小弟簇拥着骑的话,就威风了,怎能不试试。

    现在听说要去借车,本想拒绝,但马上想到门外的阿奇应该是要坐车的,就没出言要求了。来到古代,还怕没机会骑马!他这样安慰自己。

    一会,王鹏和顾百川都已换好便装出来,那边的车子也借到了,是一匹驽马拉的两轮带篷马车。一切准备妥当,钟进卫就向王承恩告辞,然后和阿奇一起坐上马车,由安贵义驾车,顾百川和王鹏骑马护卫在马车的两爆往定府大街而去。

    钟进卫坐在车里,感觉有点震动,坐的不是很舒服,不由叹道:“原来宝马车也不过如此啊!”

    “公子觉得那匹是宝马?”阿奇有点奇怪。

    “此宝马非彼宝马也。”钟进卫也不想详细的解释,就模糊的一笔而过。

    阿奇也乖巧,不再问了,就这样坐在车里,摇摇晃晃的走了一段路,忽然,听到“咕噜”的声音。

    钟进卫顺着声音的来源,抬头看向阿奇的肚子。阿奇很不好意思的用手挡了下肚子,下意思的想隔绝钟进卫的视线。没想又是一声“咕噜”声。不过,这次却发自钟进卫自己的肚子。

    钟进卫呵呵的笑了,这个时候才想起应该已经过了正午,肚子好饿。

    于是,他掀开了车帘,两边护卫的顾百川和王鹏一见,都带着马靠了过来。钟进卫不好意思的道:“都过吃饭时间了吧,没注意到,不好意思!各位都饿了吧,我们先找家饭馆吃个饭吧。”

    安贵义听到掀帘子声音的时候,就已经扭过身子来了,听了钟进卫的话,就请示道:“中兴伯是想去什么样的酒楼?”

    “咱们在外面,不是正式场合,不用叫我中兴伯,听着别扭,我年龄应该比你们大,叫我钟哥就成。酒楼随便,我也不熟悉,各位看着办好了。”钟进卫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手底下的人都是叫钟哥的。其实真要认真算起来的话,这里的每个人,都比他大好几百岁呢。

    身份相差毕竟太大了,而且古今之人的观念区别比较大,无论怎么说,都不敢叫钟进卫为钟哥,最后公子相称了事。

    虽然没有叫称钟哥,但安贵义和两个番子见钟进卫如此说话,也颇为高兴。顾百川推荐说:“前面有个不错的酒楼,叫状元楼,要不咱们就去那边吃,今天结识公子,是咱们的福分,就让小的做东孝敬下您。”

    “这怎么可以,当然是我请了,不说我最长,今天你们还都是出来帮我的。当然我做东了。到了招呼下。”不待他们争辩,直接就缩回了车里。

    钟进卫明白当前的物价后,感觉自己真是傻冒了一把。当下就转移注意,招呼各位先坐了。

    阿奇习惯的就站到钟进卫的身后去。钟进卫坐好后,找了下阿奇没找到,一会才在身后发现阿奇,赶紧把阿奇拉过来在身边坐下。这样,钟进卫坐上座,阿奇坐他边上,安贵义坐左首,顾百川坐在右首,王鹏坐下首。

    安贵义是知道阿奇将为伯爵夫人的事,但顾百川和王鹏并不知道,心里暗暗惊奇。

    就在他们刚落座的时候,小二麻利的进来先上了茶。然后陪着笑问道:“各位客官,小店目前有招牌酒,三十年的状元酒,当然女儿红也有,不过是二十五年的,不知客官是否要来一壶?”

    顾百川和王鹏都看向钟进卫,眼下肯定是钟进卫拿主意的。

    小二看没人说话,怕客官不点失去一个赚钱的点,忙推荐道:“客官,现在这大冷奠,来一壶烫的热热的酒入肚,那是神仙般的享受啊。”

    钟进卫瞧出两个番子是想喝的,而且自己来了也得尝尝古代的酒吧,于是点点头,说道:“状元酒和女儿红先各来一壶,然后,菜只管拣好的上,动作要快。”

    店小二知道他是大金主,连声的答应。等钟进卫说完,顾百川对着小二喝道:“咱们都是喝酒的老行家了,要是敢往酒里掺一点水,小心老子砸了你们这招牌。”

    店小二连声道不敢,然后屁颠屁颠的去忙了。

    大家看着店小二离去,一时没了话说,场面冷了下来。

    安贵义见了就先开口对钟进卫道:“圣上赏赐给您的那座宅子,时价至少在八百两以上。恭喜中兴伯!”

    他也知道钟进卫对价钱不是很清楚,就举了个例子:“眼下地段差些的房子,五间房的,也才三十三两银子左右。中兴伯的宅子不但大,而且地段好,在定府大街,当年徐国公的府邸也在那边的。”

    钟进卫听了,呵呵的笑了,也不说话,心里在计算要换在后世,国家政要边上的房价,怕是要个几千万吧,说不定还买不到。

    两个番子也跟着起哄,一起恭喜钟进卫。

    这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赚走快点,拖拖拉拉的,仔细你们的皮!”

    房间的众人,被扫了兴,一起往声音传来处,下意思的看去——

    上面的物价来自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现在崇祯年间,就翻了一倍来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