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凰袍加身

第七十六章  母子决裂 文 / 楚墨旸

    萧煜见赵太后如此坚定,看来今日是非要分个上下了。

    “还请太后饶过宓夫人,错在儿子一人,儿子愿一力承担。”萧煜抱拳说道,可语气中已没有了方才那般焦急,反而冷静了不少,也冰冷了不少。

    赵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萧煜,一如看到了当年为翎妃求情先皇一样。越看越气,越气越恨。斗转星辉,可同样的故事却发生在她身上两次。她的丈夫不爱自己,甘愿为了一个女子舍弃皇位,如今她一手带大的儿子也为了一个女子,不顾九五之尊的身份跪在自己面前。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不行!”赵太后冷冷道,“哀家要为律国负责,要为祖宗基业负责!哀家当年允许这个女子入宫,并没想到竟是这般狐媚惑主之辈,若是哀家姑息此人,如何对的起律国万千子民?!皇帝当真是执意而为,莫怪哀家不念母子情分!”冰冷的语气中带着不容半分商量与反驳的坚定,让萧煜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兴起竟会为身边的人带来如此的后果,甚至要付出生命的带价。

    他此生放弃但多太多,这次,他绝不会再放手!

    凝固的气氛如同胶着一般停在了当场,所有人都在屏气凝神的看着萧煜,看他是否会为了顾流盼而彻底与太后决裂,看顾流盼在他心中到底有多重要。

    “来人!”萧煜起身,将跪在地上的顾流盼扶起。理了理袍裾,看了看赵太后,又看了看顾流盼,突然出声叫到。

    一阵锁甲声响起,听得顾流盼胆战心惊,大睁着一双美眸看着萧煜。难道,他朕的要就此放弃自己了么?本是意料之内的事,她也早就做好了被萧煜弃棋的准备。可是,她的心,仍在隐隐作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痛,是被抛弃的痛。

    紧接着,萧煜的话,验证了她的想法。

    “传太后旨意,关雎宫宓夫人顾氏,狐媚惑主,霍乱朝纲。今费去夫人之位,打入冷宫,永不得踏出半步!”萧煜与顾流盼四目对视,他看到了顾流盼眼中的恐惧与心痛,可还是一字一句的说出了这番绝情的话。

    千秋大业,儿女情长。摆在前面的,终究是那千秋的大业。

    一众侍卫在外早就有所闻,可却没想到萧煜当真做出了这样的决断,面面相觑一番,只得躬身领命道:“奴才遵旨。”也罢,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要怪也只能怪这位宓夫人时运不济,触到了太后的霉头。

    赵太后得意的看着众人,到底是她一手带大的儿子,终究还是会听命于自己。但她得意的笑容很快就凝固在了嘴爆渐渐转为惊愕与失望,甚至是绝望……

    “太后,您真的打算……”岚秋看着满面疲劳之色但后,担忧问道。自那日大病之后,赵太后便终日一言不发,身子刚见了些起色便向皇帝提出了这样并不似她往日行为的请求。要知道这赵太后是遇强越强的女子,否则又如何一个人将律国支撑到了今日?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跟从了赵太后几十年的岚秋也摸不清她心中在想些什么。

    “是,哀家心意已决。民间都说: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哀家原以为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煜儿,便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如今,还是应了这句老话。皇帝长大了,不再需要哀家这把老骨头了。平白的在宫中,难道继续碍他人的眼么?”赵太后大病初愈,在经过这么一气,语气愈发的虚弱疲惫起来,仿佛几日光景就老了十几岁。

    岚秋心知赵太后离去的真正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放不下当年先帝带给她的创伤,放不下这个心结。正巧皇上当时的样子,与先帝当年简直如出一辙。真正伤了太后的心的,是这个。

    “要走了。也好,哀家为律国,为皇帝劳心了半生,也该享享清福了。岚秋,你就陪着哀家最后一次去看看老朋友吧。再见一面,这宫中也无事挂心了。”赵太后起身说道,将手递给岚秋。

    夜风习习,吹得人周身有些凉意,更何况是杂草丛生的冷宫,在月光的照耀下,染上了一丝诡异与凄惨。一扇不起眼的木门前,岚秋亲自在外把守。

    简陋的屋中,赵太后端坐于桌爆华贵的服饰与这样的地方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她面前坐着一个身着朴素的女子,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印记,却也掩盖不住昔日艳丽的容颜。她手持念珠,墨发如瀑。眉目之间,清淡恬雅,与世无争。若非出现在这宫中,定让人觉得是一位隐世高人。

    “我明日就要离开这宫中前往六安斋了。”赵太后把玩着手中带着豁口的粗瓷碗,似与多年老友谈心一般的说到。

    那女子双眼微眯,一手结印一手持珠幽幽道:“这么多年了,太后终于有心皈依我佛,当真是万民之幸。”

    “你就不好奇,我为何突然做了这样的决定?”赵太后停下手中的动作,太后看着那女子。每当看到她这幅与世无争,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赵太后都会恨的牙痒痒。

    那女子淡淡一笑道:“世间万物,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太后如今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自是有因。当然,这个决定也也将会成为一个前因,而所得到的果将会是万民的福祉,而这福祉有可能成为一个福因。如此因果连环,又为何要执着于那些前因?”

    “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我当年救你一命的前因是什么?”赵太后突然笑问道。

    那女子手中念珠略作停顿,随即释然一笑道:“人生不过是个过程,来这人世间走一遭也不过时一种经历。正所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又何须执着于生死?一念放下,万般皆空。”

    “这么多年了,你真是一点没变。”赵太后笑道,“还是一如当年那般令人讨厌。你既然对什么都不在乎,凭什么这世间上好的东西都是你的?最好的家世,最好的父母,最好的容貌,最好的男子甚至于最好的爱情!凭什么我辛苦拼博一生,最后只换来如此凄凉的结局?你常说一念放下,万般皆空!这样的道理你怎么不与他讲?!为何他放不下你,他到死都放不下你!翎妃,你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地方,赵太后才能放下往日万千威仪,不顾一切的呐喊着自己心中的不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