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姊妹易嫁

楔子 文 / mayan

    庆元三年冬。京城。

    这是近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几个月一直阴得雾沉沉的,风落在手脸上跟刮骨的刀子一般锋利,让人失了在街上闲逛的兴致。但是好热闹的京城人在家里是呆不住的,于是酒楼饭馆,书院茶肆就显得人满为患。定南候府姊妹易嫁的八卦成为大儿茶余饭后最热门的一个话题。

    话说定南侯府共有两位嫡出的,分别是四尚德闵,五尚徳雅。徳雅美貌是全京城都有名的,加上琴棋书画认真修习,经史子集略有涉猎,说起来竟是不大不小一枚才女。听说还性情柔顺,敬老怜下,举止斯文,待人有礼,近几年间,徳雅这个名字响遍全城,隐隐成为各府中的名媛。坊间有人私下议论,若不是皇帝太过年幼,这位徳雅做个娘娘都是当得的。

    与徳雅相映成趣的就是她的姐姐,侯府四德闵。五有多么娴雅贞静,四相应的就有多么颟顸粗鲁。不知什么时候起,给自己弄了个糊涂四儿的诨名。四儿再怎么不堪也是侯府千金,照说这糟污的名声最多只流传在贵戚圈子里。可惜的是哪个府里少了多嘴多舌的丫头婆子?这些私底下的肆意嘲笑一来二去竟传得满城皆知,德闵无形中成了自己妹妹的反面陪衬。一根藤子上既结玫瑰也结倭瓜,定南侯在朝里没少被人调侃。

    让人蹉叹的是四儿人品虽然不堪,命却着实不错。早年定南侯指腹为婚,把她许配给了忠勤侯嫡次子许静瑜。虽然说定南侯忠勤候从爵位上说起来都是侯爷,但是忠勤侯勤恳谨慎,深得圣眷,子弟当中优秀人才众多,其势力远远要强于日趋没落的定南侯府。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被明眼人看做是高攀。

    忠勤候嫡长子叫许静珏,天资聪颖,深得长辈宠爱,六岁就受封为忠勤候世子。只可惜六年前,17岁的许静珏坠马而死,连个一男半女都没留下来,世子之位就此落在了许静瑜的头上。名满全城的糊涂四儿将是未来忠勤侯府的世子夫人,主持中馈做当家,任谁提起这桩婚事都忍不住。

    而定南侯是其中最头疼的人。如果许静瑜不做世子,四儿嫁就嫁了,无关大局。可如今,明知道四儿难当大任,他如何能眼睁睁地看着忠勤侯府百年基业因为他的教女无方而动摇

    没人知道定南侯为此纠结了几年,愁掉了多少头发。春天的时候,终于被他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主动找到忠勤侯府,愿意以贤淑美丽的徳雅取代糊涂胡闹的德闵出嫁,即所谓姊妹易嫁。

    消息一传出,满城皆惊。以这个时代的道德观来衡量,这个主意无异惊世骇俗。京城各个书院里学子儒生闻风而动,著文攻讦,揭帖发得满大街都是。还有胆大的找上门去当面论战跟定南侯吵架。但是定南侯不为所动,竟像是吃了秤砣一般,谁说都不理。眼看闹得满城风雨,忠勤侯府老太太提出以家中庶出第七子迎娶四儿做正房继室,两家亲上加亲。老太太也是一片好意,定南侯应承下来。

    这一年里,两个侯府联姻吵得沸沸扬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事情终究还是按照两府的意愿决定下来。四德闵定于阴历十一月二十三出嫁,半个月后,五徳雅在腊月初七出阁。儒生们闹腾了半年也没劲了,慢慢接受了姊妹易嫁的合理性,斥骂定南侯的声浪也日渐一日地低了。

    到了阴历十一月二十三,难得晴和一日。阳光暖暖地照在街上,让人有了出门看热闹的兴致。今天的这场婚事公认是一次预演,联姻真正的高chao在腊月初七。

    忠勤侯府与定南侯府同处东城,两府相距不远,想看热闹的人等在街边上,怕冷的人不约而同地钻进了路边的客似云来大酒楼,点上一壶酒,三两样小菜,既驱寒又解闷,等到邻座一个大掌柜气质的五十岁男人详细解说起两府联姻的来来去去,酒楼里变得安静下来,大家听着这说书一般绘声绘色的声音,觉得这场酒喝得格外有味道。

    “今天的新郎是忠勤侯府庶出的七少爷。忠勤侯府虽然煊赫,也不是每个子弟都有资格得到恩荫,这位七少爷就是走科举进官场的,是个声名不显的刑部左厅员外郎。早先这位七少爷娶的是无锡守备的嫡次女宁氏,夫妻俩也算情投意合。只可惜宁氏体弱,在生下长子之后一病不起,撑了大半年光景溘然长逝。七少为妻子守制足足三年,说起来也是个情深意重的。只可惜啊,妻命不好,今儿娶了这个糊涂四儿,恐怕头疼的日子在后头呢。”

    “糊涂四儿的名声我听说过,”一个秀才打扮的人抿了一口酒,“我觉得蹊跷。照说侯门似海,定南侯府应该很重视保护自家女儿的名声才是。怎么这位四就弄得名声这么响亮难听?永平王府那位泼妇三姑多厉害?可是出嫁前谁知道她是这种人?为什么之前半点消息都传不出来?直到结了亲才原形毕露。依我看,定南候这位继室夫人恐怕是个不贤的。”

    一个年轻的童生问,“糊涂四儿不是侯夫人亲生吗?”

    大掌柜喝了一口酒,抹抹嘴巴,“糊涂四儿是定南侯嫡长女,前面三个庶姐都夭折了。她的生母查氏出身江南世家,外祖父当过鸿胪寺卿,最是清贵不过的人家。传说这位侯夫人十分美貌,当年她在护国寺为亡母祈福,被当时还是世子的定南侯一眼看上,回去闹腾着祖母做主求亲,祖母拗不过允了。査老爷子息艰难,五十岁上只有一子一女,那儿子比闺女小了十来岁,闺女出嫁时儿子还成天走鸡逗狗的是个顽童。査老爷为闺女攀了高亲,满心指望他百年之后,让闺女拉拔照应幼子。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结婚一年多,这个闺女就难产死了,只留下一女,就是这个糊涂四儿。査老爷爱这个闺女如掌上明珠一般,这下就像摘了老大人的心肝,眼看幼子再也无人管束依靠,查老爷伤心不过,几个月上也死了。那位査少爷年幼无知,听说天资聪颖本来是个读书种子,可惜被一帮不良的亲戚朋友勾着花天酒地无所不为,十几年下来,偌大的家业也败得差不多了。”

    “可怜,可叹。”童生啧啧而叹。

    “可不”掌柜的说,“定南侯守制满一年就另娶了,续娶的这位夫人周氏门第倒是高的,是靖北伯三弟周元凯的嫡次女,成亲当年就生了那位美貌闻名的五,后头又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现在在定南候府说一不二,连老太太也让她三分。”

    “有这么强的根基,为什么不好好教养前房留下的一个孤女?也不怕别人戳脊梁骨?”

    “这倒怪不得定南侯夫人,这个四儿不识教也没办法,听说她喜怒无常,桀骜不驯,还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一个女人家不识字倒也罢了,居然连针线也不会,整天在府里欺负丫头斥骂婆子。侯夫人怕她丢人,根本不带她出门。可是定南侯府难免有请客的时候,这个四儿酷爱听戏,有一回捧戏子,拔下钗子直接扔到台上,头发披了一脸。长辈略批评几句就又哭又闹。真是可惜了江南查家书香门第的好名声。”

    “老天爷,这也太出格了。那位七爷真够冤的。凭什么呀,你不要的塞给我?”童生忍不住吐槽。

    “就凭他是庶出的。”秀才正色道。

    “庶出的就这么受欺负啊。”

    “大宅门里这种事多了,”大掌柜的说,“七爷的娘出身倒还不错,父亲是个秀才,听说识文断字,做得一手好针线。忠勤侯年轻时很宠爱过一阵子,按妾礼抬进门的,倒比家里那些丫头抬的姨娘能好些。”

    “席底好到席面上,有个屁用,儿子还不是得娶四儿?她也拦不住不是?”

    “听说是太夫人发话让他娶的,这也是老太太的善心。如果忠勤侯府不娶,这个四儿说不定就老在闺中了。谁敢要啊。我也可怜那位七爷,明明是个火坑还得往下跳啊。”

    大掌柜的叹息,听他说书的满屋子客人频频点头。

    这时候酒楼外传来一阵清道的锣声,接着就是唢呐迎亲的喜乐声,酒楼里立刻有人跑出去看,怕冷的人则打开了窗户,站在楼里向外张望。

    两府的仪仗之后是逶迤的送亲队伍,大红花轿把新娘子关得严严的没看头,越是豪门,大家越守注嫁妆。一抬一抬数过去,四儿只有区区的36抬嫁妆,酒楼里立刻嘘声一片。就算她糊涂愚蠢,活该从世子夫人降到了庶子继室,但是做父亲不该在嫁妆上对这个孤女进行一点补偿么?摆明欺负一个没娘的孩子,实在太过分了。

    这个世上总还有一点公义和正直存在,不满如同闪电一般快速传播,等到花轿抵达忠勤侯府,连天的鼓乐和鞭炮声里,有人开始大声唾骂。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