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袁氏三国

第四十七章 文 / 宁辰2008

    能猜中的朋友们,真是了不起,马上为你们加精。

    ----------------------------------------------------------------------

    正当袁斌与众人在指点江山之时,从官渡传来了袁绍的一道命令。

    袁斌接过帛书一看,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身体摇晃,几欲摔倒。赵云见状不妙,忙上前把袁斌扶住,许攸接过丝帛一看,也仿佛是被人当胸打了一拳,眼前发黑,金星乱舞。

    只见帛书上写着“为父忽染急病,不能理事,需返邺郡休养。大军即刻退回河北,我儿见信,可速奉行。”

    袁斌喃喃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赵云闻知此事后,不甘道:“主公,眼看就能打下许都,真要退兵?”

    许攸一瞪赵云道:“灭曹是小,大将军身体要紧。主公可速返回河北,守在大将军身爆谨防有变。”尤其在最后四个字上,更是加重了口气。

    袁斌明白许攸的意思,袁尚手握玉玺,居心叵测;袁谭随在袁绍身爆更是zhan有一定优势。如果袁斌不能在关键时刻,回到袁绍身爆那是要吃大亏的。

    袁斌望着许都的方向,暗想:“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枉想改变历史,可惜‘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以为官渡之战,可以助袁灭曹,想不到天助曹,竟然让一向身体康健的父亲,得了急病,不得不退兵。如果我一鼓作气,攻下许都,自然可以消灭曹,但是袁家世子之位,恐怕就与我无缘了。如果再因此而引起袁家的内讧,难道真的要兄弟阋墙,手足相残?”袁斌越想,越是心烦意乱,胸闷头沉,几欲作呕。

    许攸的心理素质比袁斌强多了(历史上他参与了冀州刺史王芬谋立合肥侯为帝的事,事发后,王芬自尽,许攸还能冷静沉着,从容自保,可见许攸的心理素质极强,对于突发事件有着极强的处理能力),马上回复了过来,对袁斌道:“主公,不可迟疑,可速回军,邺郡此时正是云谲波诡之时,主公若不早行,人将先我而为之也。”

    袁斌一咬牙道:“撤兵!”赵云立刻去军中传令,督促众人收拾行装,准备北归。

    许攸问道:“主公准备如何退兵?”

    袁斌道:“取道徐州,转回青州,可好?”

    许攸摇了,道:“非也。”

    袁斌又道:“自兖州北上,直插青州,可好?”

    袁斌问道:“父亲身体一向康健,如何得此怪病?”

    陈震道:“我等并未随军,此事一无所知,四公子可问郭公则。”

    袁斌问道:“郭图何在?”

    陈琳答道:“三位公子与文武重臣皆在大将军府里等候消息。”

    袁斌听完之后,马上带领众人赶向大将军府。一进府门,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全都挤在府中。文臣以审配、逢纪为尊,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长。

    众人见袁斌赶到,自觉地为袁斌让出一条道路,袁斌走到了袁绍的榻前,只见袁绍双目紧闭,躺在榻上,脸色腊黄,形容枯槁。

    袁斌见袁绍病成如此模样,心中悲痛,转过头来,在人群中仔细寻找。见郭图立在袁谭的身后,袁斌走过去问道:“公则先生,父亲生病之时,只有先生在旁边侍侯,先生可知我父亲是如何得此怪病的?”

    郭图忙辩解道:“大将军生病之时,我并不在身旁,我正与荀友若(荀谌)在商议军情。后来大将军的亲卫禀报说大将军昏倒在帅帐内,我与友若才赶了过去,到那之后,大将军已是人事不知了。我迫于无奈,才严令众人封锁消息,勿令曹得知。后来大将军曾暂时清醒了片刻,就下令退兵,同时与四公子写了封信告知退兵之事,然后大军启程返回邺郡,其他的事,四公子都已经知道了。”

    袁斌见郭图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心中十分着急。看来只有等父亲清醒过来之后,才能了解事件事情的真相。

    袁斌又问道:“大夫呢?大夫为父亲诊断过没有?”

    旁边的审配答道:“请了,邺郡的名医都请过了,谁也诊不出主公到底得的什么病症。”

    逢纪答道:“我们已经加派人手,去各地寻方更有名的大夫去了。”

    这时,下人来报“来了,名医华陀的弟子,彭城樊阿被请来了。”

    袁斌大喜道:“快,快将神医请进来。”

    ----------------------------------------------------------------------

    已经到了年终,笔者加班很忙,要做年终总结,又要帮老总打资料,制定新年计划等等,所以不能将精力用在本书的更新上,最多只能保证一天一更。如果撵大家发现本书没有更新,那就是加班太忙,顾不上了,请大家多多包涵。笔者尽量更新,而且决不太监,这一点大家请放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