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袁氏三国

第九章 文 / 宁辰2008

    青州乃是齐鲁故地,孔子的故乡。此处气候适宜,田产丰富,本是大有可为之处,怎奈朝廷昏庸,官吏腐败,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姓们唯有揭竿而起,求一条活路。那些黄巾贼众皆是些平民百姓,但凡有一点办法,万不会为贼为盗。因此,袁斌反复告诫手下的武将,不可一味征剿,要抚为正招,剿为奇招。若有弃暗投明宅既往不咎,发放粮种衣物,可安心为民;若有冥顽不灵宅则坚决镇压。

    青州城阳郡境内的沂山上,这是黄巾军的一个巢。凶名在外的青州巨寇臧霸(字宣俯、管承正在一起唉声叹气。

    管承焦急道:“臧大哥,朝廷派人前来剿灭我等,好几股黄巾同道都被他们消灭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得想办法找条出路。”

    臧霸没有回答管承,陷入了往昔的回忆中:“那年我才十八岁,父亲(臧戒)为泰山郡华县的狱掾,因秉公执法,阻挡太守私设刑狱,被太守关押起来,准备送到州府问罪。父亲与人为善,出事之后,前来探望、送行的有百余人。是自己年少气盛,与门下宾客数十人于押送路上埋伏,待父亲经过时,强行将父亲救了出来,然后一齐逃到东海,落草为寇。至今有十余年矣。我本也是良善之人,守法之家。全因朝廷无道,官吏横行,良善之人枉死,守法之家破败,百姓才揭竿而起,自救图存。倘若朝廷清正,官吏守法,百姓何置于此?如今不问青红皂白,派军前来剿灭我们,那我们血战到底,决不投降。”

    臧霸正在回忆间,手下前来禀报:山下一彪骑兵,约有三千人马,打“汉武卫校尉袁字”旗号。

    臧霸从回忆中惊醒,对管承道:“武卫校尉袁斌乃冀州牧袁绍四子,今派兵来取青州,听闻其一路剿灭黄巾无数,此军只有三千骑兵,必是其前部。”

    “大哥,现在该怎么办?不如我带一支人马前去挑战,以探虚实。”说着管承就要起身前去召集兵马。

    “沂山险要,朝廷大军远来人困马乏,兼且地形不熟,况皆是骑兵必不敢用兵攻我营寨,传令下去各处紧守险要,坚守不出,待想出万全之铂然后出兵不晚。”臧霸挥手打断管承道

    正商议间,手下又来报,山下有个叫王修的,只待两个随从求见臧头领。

    臧霸思虑了一下道:“这王修曾担任过青州牧焦和的别驾,在青州也算的上是个清正廉洁的名士,只是在此时前来,莫非是来劝降?”

    “朝廷历次派大军前来征讨,那次不是誓要将我等斩尽杀绝,哪里会劝降,就是名震天下的‘三杰’(卢植、皇甫嵩、朱俊)当年攻打天、地、人三公将军(张角三兄弟)时,也从未劝降过,何况他人。这个王修前来,一定没安什么好心,不如先杀了他祭旗,再下山与官军厮杀。”

    “贤弟,不可鲁莽,先看其来意,区区三人还翻不了天,带他上来,看他有何话说。”遂命手下带王修上山。

    王修来到臧霸面前,对臧霸揖道:“见过臧头领。”

    臧霸微笑说道:“先生的大名,霸亦有耳闻,不知先生此来,有何指教?”

    王修道:“眼下局势,不需王修多言,今特来劝降。”

    管承怒道:“两军尚未交战,何降之有?腐儒出此不利之言,待我杀之祭旗。”说着拔出腰中佩剑就驾在了王修的项上。

    臧霸赶忙抓住管承的手臂道:“弟休得鲁莽,先生休怪。霸有一事不明,还望先生指教。”

    王修面对项上宝剑露出轻蔑的笑容道:“修岂是怕死之人,有话,头领请讲。”

    臧霸道:“山下官军,归何人统领?”

    “现归冀州牧钜鹿侯袁绍将军……”

    “袁绍也亲自来了?”臧霸、管承脸色一下子就变得苍白起来,管亥手中宝剑也缓缓的从王修脖子上放了下来。

    王修白了他一眼,接着道:“第四子武卫校尉袁斌少将军……”

    “可是讨董之时,降伏华雄的袁斌?”管承脸色又恢复了一丝红润。

    王修道:“此位头领好生性急,怎不让修把话说完?统军之人,既非袁绍将军,亦非袁斌少将军……”

    臧霸无奈的摇了道:“贤弟,人各有志。你不愿随我一起归顺官军,为兄也不强求,前面大军拦路,你从后山小道走吧。”

    管承走后,臧霸收拾粮草、军械,派人搬下山去,放火烧了山寨,自缚双手,到赵云营前投降,赵云亲解其缚,将其归在本部。

    袁斌称赞臧霸:“我得宣高如虎添翼”厚赏臧霸,并为其正名,乃命臧霸仍统旧部。臧霸感动非常,遂对袁斌发誓效忠。

    如此一来,一边是赵云、华雄率大军征剿,一边是王修、臧霸四处游说,大半黄巾贼都投降了,袁斌派人挑选出一些翻山越岭,善于奔走的人,单成一军,命黄巾头领臧霸统领、练。

    初平四年秋(公元192年7月),袁斌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或剿或抚,青州全境再无黄巾乱党,只有一小部分如管承之辈,被逼无奈趁机逃到了海岛之上,沦为了海盗。

    由于战乱,世家大族或死于战乱,或逃亡他郡,青州的土地大部分都成了无主的荒地,袁斌在众幕僚的帮助下,将黄巾军中的老弱之众散布于乡间,从事耕种事宜,自备耕牛、种子的百姓,在收获之后将所收粮食的四成交与袁斌,以偿农田使用之费用;而租借官府提供的耕牛和种子的百姓,在收获之后,将所收粮食的五成交与袁斌(曹的屯田是不借官府耕牛的交七成,借了官府耕牛的交八成,黑啊)。为此,袁斌派人从冀州调来了大量的粮种及耕牛,租给他们使用。而剩下的青壮之民,共计三十余万,袁斌命赵云、华雄和高干从中挑选出家世清白,性情朴实的人,共计十万人,将他们编为正规军。其余的则做为地方部队,散布于青州屯田,名曰“军屯”。秋收时,地方部队留七成,其余三成上缴官府,以备不时之需。

    青州叛乱时,北海太守孔融曾逃往他郡躲避战祸,如今青州平定,他回到了北海,以孔家身为青州大族为名,大肆圈占土地,不但侵占无主的荒地,就连官府分配给百姓碉地也要侵占。

    孔融对管家道:“把占来碉地,分成两份,大的一份交给青州牧袁斌,小的一份我们自己留下。”

    管家对孔融拍马道:“老爷不愧是圣人之后,有乃祖礼让之风,小时候让梨,现在又让地。”

    孔融心想:“不用自己本钱得来的东西,当然可以让一下,这样才能博个好名声,要是我自己的东西,我才不让。”

    袁斌正在州府中听取李历汇报青州本季的收支情况,手下来报:启禀大人,外面有百姓前来告状,告北海太守孔融大人侵占他们碉地。

    李历奇道:“不会吧,孔太守乃当今名士,天下闻名,怎会做此有辱祖风之事?”

    袁斌道:“此事决非空来风,可先派人察探一下。”

    袁斌还未派人去察探,孔府的管家就找上门来。他拿出一叠地契,道:“州牧大人,这是我家老爷的一点心意,还请州牧大人笑纳。”

    袁斌看着这厚厚的一叠地契,心中大怒,骂道:“老匹夫,如此无耻,还自称圣人之后,竟做此禽兽之事,此事不用查了,夏侯兰,传我将令:亲卫全体集合。”

    袁斌将孔府管家押入监牢,亲自带兵包围了孔府。

    孔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登上府内修筑的望台,见袁斌全副武装,带兵包围了自己的府邸。孔融道:“袁大人,这是何意,下官并没有得罪大人的地方,莫非是嫌文举送的礼轻了?”

    袁斌骂道:“孔融匹夫,枉称圣人之后,竟敢无视律法,肆意侵吞田地。”

    孔融这才明白,袁斌是来兴师问罪的。

    孔融道:“袁大人,你也是世家大族,何必为了几个贱民,伤了你我的和气。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区区几个贱民,我占了他们的土地,他们完全可以租种我的土地,到时候给我交租就成了。”

    袁斌心想:“你跟我说《孟子》,那咱们就谈谈孟子。”对孔融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才竖家的基础,只有百姓安定,国家才能强盛。而你侵占百姓土地,让百姓沦为流民,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你官居郡守,享用朝廷发放的俸禄,不必劳作,如此还不知足,竟敢无视汉律及本将军定下吊例,侵zhan有主田地,罪在不赦。”

    孔融的部将宗宝在旁,张弓搭箭,想要射死袁斌。赵云见状,骂道:“匹夫休放冷箭!”抬手一箭,射死宗宝。

    袁斌派人撞开孔府大门,抓住了孔融,孔融跪在地上连声求饶。

    袁斌派兵抄了孔融的家,毕竟孔融是名士,圣人后裔,杀其易得绝贤之嗣之名,遂将他赶出青州,把他侵占的土地还给百姓,并将财产收归青州府库,将此事向袁绍禀告。青州之乱,世族大户所剩无几,如今返回的几家也小心翼翼,不敢行吞没土地之举,轻易触犯律法。孔融逃到兖州,投奔曹去了。而曹现在虽身为州牧,但没有什么声名,如今孔融这样的士人名流来投,他大喜过望,忙厚待之。而孔融得到曹的庇护后,公开写文章痛骂袁绍,袁斌。袁绍派人送信给曹,想让他把孔融杀掉,曹以孔融为名士,杀之失人心为由,回绝了袁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