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贵圈(古代)

【一三】 文 / 赵熙之

    常台笙立时就反应过来,她正要伸手去扶住什么打算重新站好时,后背却被他的手给轻轻揽住了。陈俨似乎是低头轻嗅了一下她发间的味道,竟有些意犹未尽般,不想松手了。

    里边站着的常遇先是惊了一下,随即又很小大人般地开口道:“谢谢你扶住我姑姑,不然她会摔倒的。”

    常台笙这会儿却十分从定,手先是稳稳搭住了门框,随后开口:“松手。”

    陈俨的手也只是稍微挪开一些,她便挣开他自己站稳了。常台笙头都没高兴抬,倒是伸手拍了拍衣服,像是方才沾了灰似的。

    “请你尽完最后一点待客之道,送我们回去,谢谢。”她说这句时,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虽然神色看着还算客气,但其中的冷淡疏离意味,实在太明显不过。

    陈俨似乎是沉默了一下,忽然转身走了。

    常台笙俯身给常遇裹好毯子,正要抱她,小丫头却摇了,说可以自己走。常台笙见陈俨渐渐消失在走廊里,心中想着,是罢?应该这样才对。她讨厌不清不楚的牵连,但愿这个脑子某部分不好使的能清楚她惮度,不要再来主动招惹她了。

    说起来也不能算是讨厌,只是她素来偏好能够完全控制的局面,而这两日接连的被动状态,让她有些不能适应。

    结束了最好,毕竟稿子已经拿到手,何况她在抄写时已认真读了一遍,几乎是不需要修改的稿子,这一点,她倒是可以完全信任他。这意味着将来也不会有太多接触机会,做完这本也许就不会再有交集了。

    不时便有一小厮匆匆忙忙跑来,说马车已经准备好,可以送她们回去了。常台笙拉过常遇的手,带她出了门。坐上马车时,常台笙撩起车窗帘子一角往外看了看,这座宅院十有八/九也可能是陈家的资产,且极有可能也是旁人送的。

    马车行至旁边宅院时,常台笙看到了门口灯笼上印着的“陈”字,忽然就放下了帘子。如苏晔讲的那般,陈尚书到杭州监工,就住在这座别院里。对于陈俨而言,尚书之家的这个出身,就已经是荣耀。士农工商,士在前,商在末,如今虽渐有“有钱即可”的风气,但两者毕竟是差得太多的阶层,在士族眼里,商人不过是唯利是图且随时都可以变成一条狗求人的存在。

    所以她又何必与士族的独子有太多牵连?免得将来自取其辱。

    这一日回去已经很晚,到家时常遇已经睡着。安顿好她,宋婶出来又是一阵嘀嘀咕咕,又说小白日里在府中似乎太孤独了些,也不怎么说话,真怕憋出毛病来。

    常台笙站在常遇门口静默了会儿,随后与宋婶道:“我这两日替她找位先生罢。”

    宋婶连忙道好,又催促着常台笙早些去歇着。常台笙回屋洗漱完,理了理思路打算睡了。但大概是被风吹了,她实在头疼,遂坐起来服了药,又看了会儿稿子,最后竟伏在桌上睡着了。

    ——*——*——*——*——

    所有的改变几乎是一夜之间。天蒙蒙亮,晨雾正凉人时,芥堂已是开了门。崇园匾额之下,正是铺出的新摊子,上头已是摆了向景辉的新话本。崇园的旧牌记板搁在堂中,在红锦布映衬之下,显得更逝旧厚重。

    两条大字布悬在新书摊旁爆上书“顾仲毒评向景辉新话本,百年崇园牌记终回芥堂”。二十个字,虽不对仗,但也算得上瞩目。

    这一带书肆林立,每家都想着怎么玩新招,常台笙今日便算做了个典范。

    毒评?她不怕这么下去没人给她写稿子么?还是向景辉那个老在联合她玩什么把戏?顾仲竟然给芥堂写评稿了?

    天大亮时,常家书肆门口便已是热闹起来。

    买书附赠顾仲毒评稿,简直有点自打巴掌的意味。但顾仲是极有意思的一个人,就凭这一点,也能引来一堆关注。

    圈中言辞刻薄的人不在少数,但一直刻薄且次次一阵见血的却不多,且众人皆不知这顾仲什么来历。他神秘得不得了,从不露面,据说住在北关水门一带,只有一些送酒食的人见过他。有所谓知情人说这个人曾在西湖书院读过书,因为他的评稿最开始是从西湖书院传出来的。

    有阵子他写评稿写得很勤快,杭州城读书人中几乎没人不知道他。没人知道他什么目的,按说得了名气,要露个面再写册书,那可都是顺水推舟的事。可他从不为人写稿,也不与人接触,故而恐怕也不是为了名利,难道纯粹是觉得这些著书人写得太傻,所以才写评稿?

    偏生他毒评过的那些书册,都还卖得很好,甚至有阵子几乎有了“先读顾仲评稿再读原著”的风气。这亦是个博闻强识的,指点起别人来旁征博引,次次一阵见血,但最后却也不忘点出原著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谦虚地说一家之言不必在意。

    杭州城读书人中,眼光老辣之人,顾仲算得上之一。

    从大伙儿知道这人到现在已五年时间过去了,他如今竟给芥堂的人写起评稿来?缺钱了?还是常台笙有什么独到的手段?

    等等,这评稿当真是出自顾仲之手么?

    常台笙这会儿饿得很,书肆对面便是饭庄,她上楼要了雅间一个人坐着,要了些早饭吃,推开窗子恰好可以看到书肆门口。

    人是越聚越多,且也有不少不差钱低钱买了书就赚抑或在观望的,好奇地站在门口借旁人刚买的书册读那评稿。

    已经读过的人初步判定,从文风及遣词用句的习惯上来看,这的确应该出自顾仲之手。

    好奇之人再翻到前边的牌记,再看看铺前挂着的崇园牌匾,懂行的即刻就进去围观崇园的旧牌记板了,当下则又是一阵议论。

    常台笙取过杯子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干燥的喉咙与嘴皮。大概是有些上火了,她咽部疼得厉害。伙计将早点端上来,她偏头随意看了眼外头,只见书肆门口出现了一个略微熟悉的背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