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残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方乱起 文 / 猪太帅

    “啪!”

    “哗啦啦!”

    紫禁城,御书房内,一脸病容的咸丰帝又打碎了一件宋代瓷瓶,瓷片落了一地,几个小太监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收拾碎片也不发出一丝儿声响。

    这几日,咸丰已经仗毙了好几名伺候在身边但监宫女,现在若是谁忤逆了头上这位主子,可没个好下场。

    “皇上,您怎么跟奴才们置起气来了,可别伤了神。臣妾做了一碗莲子羹,您趁热喝了吧。”

    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婷婷款款而来,她摆了摆手,伏在地上但监们如临大赦,低身退了出去。

    那女子乃是兰贵人叶赫那拉氏,如今宫中最得宠的一位。

    “皇上,您又有什么烦心事嘛?”

    “唉,前年长毛造反,今年又有天地会造反,广州被围,江西更是连南昌府都丢了。南方动乱,社稷不安,我愧对列祖列宗啊!”

    “年前赛尚阿不是上过几道报捷折子吗,两广还有潘仕成这位兵部尚书衔团练总办大臣,粤勇、湘勇得力,据说军中还有名为周晓峰的无敌猛将,局势何以糜*烂至此?”

    “唉,还不是银子闹的”

    说到湘粤两军,咸心的无奈。

    这几个月来,赛尚阿报上来的俘敌数目已达三十余万,各种军资费用、赏银加上抚恤善后款近两千万两。

    满清往年每年给八旗绿营拨款也就两千万两,自他登基以来,因为太平军起事,军费支出一年高似一年。加上两广两湖遭受兵灾,赋税解不上来不说,还得贴补地方。

    光靠江浙等地,减额近半的财政收入根本支撑不住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

    如今湖北安徽捷报频传,听上去很美好,可那雪片一般的报功折子,开支款项沉甸甸的压在咸丰心头。

    上千万两银子的缺口,让他如何不发愁?

    没有足额的银子发放,驻守长江北岸沿线的湘军各部就闹饷,拒不出战,和洪杨所部玩静坐战争,至于转移到了鄂西北陕南一带的石达开部,更是当做不存在。

    现在不仅是云贵闽浙等地在造反,就是粤勇起家的广东广西,湘勇驻守的湖南湖北都有多处起义。

    “臣妾以为,团勇不可信,士绅不可信,他们这是在养贼自重。”

    叶赫那拉氏一眼看穿了问题所在,然而绿营与八旗几十万人马虽然数量众多,却早已糜烂,不堪大用,除了倚重团练,他们又实在想不出办法。

    没有银子,赛尚阿这位钦差大臣根本指挥不动。说起来,就是给足了银子,鄂北皖南一线的湘军也不会听他调遣。

    “下旨给赛尚阿,命他便宜行事,江南各省准地方士绅办团练,自行征费筹饷含等平定叛乱,这些汉人再慢慢收拾。”

    在咸丰心目中,自然还是满人靠得住一些,在叶赫那拉氏的参谋下,他终于下了狠心放权给各地团练,反正以汉人的性情,即便平叛成功,最后各方势力还是免不了要争夺权利,到时候只要拉一派打一派,渔翁得利的还是朝廷。

    “皇上,军机处紧急军报。”

    宫门落匙后递进来的军情折子,一定是发生了大事。咸丰顾不上针对汉人团练的心思,从叶赫那拉氏手里接过折子。

    “咸丰三年四月初一,捻军张乐行、龚得树所部十万人克许昌初十日,围困洛阳”

    “这是天要亡我嘛?哇!-”

    又惊又怒的咸丰忍不住吐出一口鲜血,急怒攻心之下,再也支撑不住,仰头便倒。

    年前虽然是有湘中富商为湘军牵桥搭犀又援助了大批钱粮军械,但张乐行北方首义领袖的声名,在苏鲁豫皖各省都有的号召力。

    没有得到那些南蛮子资助之前,捻军就有了七八万人马,年后这几个月实力如同吹猪尿泡一般膨*大起来,即便没有人帮助,张乐行这个捻军盟主也跑不掉,十方人马最后还得聚拢在五色旗下。

    湘军不过十数万人马,自家如今也有十数万人马,何必为了一个大义名头就伏低做小?

    楚王?

    我呸!

    周家人可以南洋称王,我张家人也可以洛阳建基。

    洛阳自古名城,自汉唐以来在此建都已有数代,等打下了洛阳城,自家大哥名动天下,到时候哪里用得着捧那南蛮子的臭脚。

    洪武血脉,湘王后裔,谁知道到底是自己脸上贴金还是真事?

    退一步说话,即便那个什么楚王真是前明嫡系,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你据有你的江南繁华之地,我打下我的北方半壁江山。

    即便最后划江而治,张家要是能化家为国,自己等兄弟那可都是皇亲国戚,见人高一点,谁都得磕头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那是何等风光,何等荣耀?

    张敏行兄弟俩已经为那锦绣前程浮想联翩了,可他们的聒噪却没有得到他人的响应。

    “大哥?”

    “你们给我退下!”

    位置不同,眼光自然不同。

    张乐行以前不过是乡下一富绅,现在刚居高位,真有种不真实感,旌旗十万带给他的不是意气风发,而是战战兢兢。

    别人不清楚,他自己还能不知道捻军是什么底细?

    那不过是一群还没有洗干净脚底泥的农夫而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会盟之后这两个月来,十多万人吃马嚼,花钱如流水也似,要不是有湘中周家的钱粮支持,大军用不了一个月就得因为缺粮而溃散。

    而之所以能够顺利拿下许昌,攻破数十座城镇,靠的不仅是湘军淘汰下来的洋大炮,还有上千基层教官的临阵指挥。

    这些人如今已经成为了各级部队中的骨干中坚,深得士兵拥护。而据说,这样的人才在湘军中车载斗量,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善战之士。

    “士维,你怎么看?”

    侯士维是张乐行的亳州同乡,吴桥寺集人,侯家世居侯老郢、侯菜园、吴桥寺一带,号称“九里十八侯”。他为人耿直,不阿权贵,交游广阔,与张乐行早年相熟,甚为投契,两人曾一起贩运私盐。

    会盟时,捻军建五旗军制,侯士伟受命为红旗总旗主。红旗捻军常与张乐行黄旗共同行动,联合作战,故有“黄、红不分家”之说。

    “我常听人言,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碗饭。洪武爷当年与张士诚、陈友谅三雄并立,最终张陈二人不得善终,徐达、常遇春开疆拓土,亦不失王侯之位。如今湘军军威鼎盛,又有洪门襄助,江南数省乃天下丰腴之地,以此为基业,我等不能相抗,莫如”

    “莫如静待时机,观望风色,那武王要是明主,我等功成身退,还可做个富家翁,要是不能成事,到时候待机而动,再做打算。”

    苏天福是黑旗旗主,他以前贩过羊、卖过油,开过粉坊,是个精明人。

    “打下洛阳,就是一辈子的富贵。”

    见几位结义兄弟也是信心不足,张乐行只好放下了心思,一心一意关注起战事。

    功名但在马上取,不为帝王,便做公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