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殘寇

第一百零五章 交易 上 文 / 豬太帥

    車馬轔轔,蜿蜒如長澀爬行在山嶺間險峻的古商道上。

    山巒疊嶂,奇峰,這騎田嶺得山水之神韻,掇幽林之深秀,天然形勝,景色優美,又時有流泉飛瀑點綴山林間,山中還常見飛禽走獸出沒,令人目不暇接,五嶺原始風貌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先遣隊穿過陽山關破敗的古關城,越過騎田嶺,再往前面已是金雞嶺。這里又是一處險要之處。金雞嶺四周懸崖絕壁直如刀削,東西兩隘曾築有城牆,不過如今也和陽山關一樣被廢棄了。

    此處因西北峰頂有一奇石,貌似雄雞,昂首北望,引頸欲啼,因而得名金雞嶺。其東面又有一字峰,長近一里,高百余米,峰下山道寬僅容一輛馬車通行,兩面豎看成峰,橫看成壁,似一面屏障,其地形險要,亦是兵家必爭之地。

    金雞嶺有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娥眉之秀、青城之幽,如同盆景,集各名山之特色于一身,實堪稱嶺南名勝。

    到了此處,已經是湖南地界,嶺下,就是宜章縣。至此,車隊已經走完了大半路程,還有三四百里,就能到達目的地。最艱險難走的路已經走完,前面就是湘南魚米之鄉,一路坦途,大家都不禁舒了一口氣。

    宜章雖然不比韶關歷史悠久,卻也是一座古城,始建于隋煬帝大業年間,至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宜章雄居湘南邊陲,地處楚尾粵頭,居七澤之末,聯五嶺百粵之徽,進可制韶關,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勢險要之當防,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湘省“南大門”,史稱“楚粵之孔道”。

    因為數日之前已有捷報傳告四方,尚未等大隊人馬到達,衡永郴桂道道台趙晨博、郴州直隸州知州陳世光與宜章縣令李元甲等人便已領著衙屬及百姓數百人前行到二十多里外坪石鎮迎接。

    “黎將軍一路辛苦!”

    “有勞趙道台,有勞陳知州、李縣令,多謝各位遠迎,黎某人實在擔當不起。”

    “將軍為社稷安寧立下如此大功,我等不過是略效微薄之力而已,不足掛齒。”

    “黎將軍治軍有方,看這行伍之間的整肅軍容,便見乃是名將之風,難怪能剿滅數萬粵匪,立下蓋世奇功。”

    趙道台作為地主和上司,當仁不讓地當起了席長的角色,篩酒布菜,殷勤備至,而知州與知縣也在一旁小意兒相陪,那份熱忱周到讓人感覺不到一絲兒不自然。

    他們委實有不得不熱情招待這支客軍的苦衷。

    今年三月間,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後,一路北上經桂林,全州入湖南,克道州、郴州等地,湘南兵勇大潰,各地丟官罷職甚至被監押殺頭者不計其數。

    在座三人中趙晨博就曾因為失地‘罷官留任,戴罪立功’,而陳世光與李元甲則是新官上任。他們的前任一個被太平軍破了城池後上吊自盡,一個則因為攜帶官印逃離治所丟了烏紗帽收監待死。

    直到七八月‘發首’西王蕭朝貴率軍北上攻長沙歿于城下,太平軍主力馳援長沙,滿清才恢復了在湘南的統治,而三人也因為‘克復有功’受到嘉獎。

    然而自家事自己心里明,他們收復城垣之功是怎麼來的,不過是太平軍主動撤退罷了,隨時可能再回來。就是現時,治內依然有數股太平軍活動,而官軍對此無可奈何。

    各地滿漢蒙古八旗與綠營雖然每年軍餉近兩千萬兩白銀,卻早已糜爛不堪一擊,根本擋不住軍勢正盛但平軍。于是乎,各地的防守都只能靠招募民勇了,而民勇自保尚且不足,出擊建功那是麻繩穿豆腐,提都不要提了。

    粵勇的出現,直如一場及時雨,令趙晨博等人喜出望外。他們再顧不上啥上下尊卑,什麼官場規矩都比不上前程重要。一個個如同小媳婦似的,盡心伺候著幾位爺,只望他們能再立大功,這樣不僅自己頭上的烏紗帽能戴穩了,說不準藉此升官發財,也是不無可能。

    “貴道太客氣了,各位大人如此盛情款待,周某等感激不盡!湘粵本是兄弟之省,向來是同氣連枝,唇齒相依的,下官自己都是湖南人,大人們如此折節禮遇,實在擔當不起。我等以後往來兩省,還要仰仗諸位大人多多關照呢!”

    “周大人謙虛了!互相關照!互相關照!以後周家的生意,趙某與陳大人,李大人自然會盡心關照的。”

    *****

    太平軍起事後破城無數,各地官吏被殺者有之,自盡者有之,逃跑者有之,投敵的則幾乎沒有要說官員之無節無底線鮮廉寡恥,滿清倒還沒有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頂多也就排第二、第三,與五代相差仿佛,至于別的嘛不說也罷這也是滿清雖然愚昧落後、腐朽殘暴卻還能統治兩百多年的原因吧。

    推薦一本好書《大明國務卿》,二流對大明朝有愛啊您看完了,作者還有話要說哦!趕快看看作者的推薦作品《大明國務卿》睡秋︰野鶴的書惡搞中頗有內涵,可以品味一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