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公元1282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图谋 文 / 陈家公子

    林文就这么收服了李木秋,林文也不怕其反水,这茫茫大海,他能反水到哪里去,这个书生在元庭效力弄不好终其一生就是个小吏,在那方圆十里内终老,放到这里说不准还能让其施展抱负。

    皇宋才是正统,赵官家养士三百载,仁义之名可谓深入人心,在天下臣民中的影响岂是短短数十载的蒙古族可比?李木秋为南方汉人,今知大义尚在,纳头而拜的可能性当然不会没有,当然他也会估算事情成功的可能性,这个世道指望人人去做那戊祥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上什么人都有,有那为国为民的郭大侠自然也会有一等公的韦爵爷,李木秋不是傻子,军中日久自然也看的出大宋皇城司不是乌合之众,当然如今是叫做那留求戍卫军,而这里也成了大宋留求府,也许不久就会升格为留求行省,虽然大宋行政也是平级,但随着地盘的扩大,留球行省是在所难免。

    林文的说辞那是很有效的,这中间隔着台湾海峡是很现实的,李木秋的心里隐隐有些兴奋有些期待,是不是轮到自己转运了,轮到自己大展身手了?

    这样阴蓄其志的人物在历史上那是不知道有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成败与否,机会有否,典型的例子就是那隋末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此人官做的好好的却盼望天下大乱?何解?

    说穿了就是个现实不满宅意图天下洗牌后得到更大的利益,李木秋何尝没有怀这样的心思。

    李木秋如今做了林文的师爷,职位还是那个职位,不过李木秋心底明白跟着这位不比当初自己跟着那县太爷,自己的前程在这个岛上还是看好的。虽然林文有也不是大头领,可是一个能说出那般透彻话的人,前景能差到哪里去?除非是他没有这个平台,事实上林文已然有了这个平台。

    李木秋跟着他自然也不委屈。

    林文还在等待,等待着火器,等待着挖矿,可是有人不在等待。

    王德如今已据留球一定的地方,这片土地上也没有可以挑战他的存在,起码这个时候还没遇着,但是由于兵力的有限,王德并不能过快的扩张,在许弘文的建议下已然停止了继续前进,而在考虑建立城市,奠定基业,当然官家的不在是最大的遗憾,少了面旗帜,当然也有它的好处,避免现在受到蒙古朝廷的全面攻击,如果这个时候受到全面的攻击,那一切也都全完了。

    王德府邸中,王德愁眉道“我等只带来一千五百名左右的士卒,今还不全在这里,虽然后招降了千余名吊眼部,可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众,这在当日的大坠岛上就是多了,可是在这里就是少了啊,这个留求真是个好地方,是立业之地啊,只是现在只能看着,奈何奈何。”

    许弘尉道“是啊,如今屯田,加之从内陆到海外的买卖,也不是那般的困难养不起人,就是缺人,不如让林文负责从本地土著中招募人手,虽然不多,可是这个时候即便是多上一百人也是好的。”

    一旁的段龙道“听闻南洋一带也颇多汉人,不如试着派人去招纳。”

    王德点头道“当年皇城司的情报中也有这方面的消息,听说南洋那边确实有汉人,但是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命探子过去侦察,看看能否招募到汉人士兵,有命林文一并办理,毕竟现在也只他一个地官。”

    许弘文道“听说林文最近招募了一个师爷,是个汉人,以前在鞑子那里做幕僚的,是个好现象,这说明我等也有影响力,呵呵。”

    段龙冷笑道“一个汉奸罢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许弘文淡淡的道“能把汉奸在招回来,不是很好,何必绝了这些人的路,毕竟汉奸多的是,能少一个就少一个,能多一个为我所用就为我所用,毕竟这些人不是什么大奸之辈。”

    段龙冷哼一声也没在答话,半响道“大人,要否请陈宜中大人帮忙,毕竟暹罗有多有陈大人的部下,多汉人。”

    许弘文冷笑道“德祐元年七月,宋军兵败焦山。殿前指挥使韩震提议迁都,陈宜中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宜中胆小怕事,在和与战之间摇摆不定。大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陈列陈宜中过失数十条陈宜中知道后,弃职而去。后由其母亲说服回朝,任右丞相德祐元年十二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伯颜不肯,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也不答应。德祐二年正月,元军至臬亭山。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元朝要求与宰相会谈,陈宜中当夜逃离临安,逃往温州,漂泊在海上。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进福建,知福州府王刚中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海上,不久宜中逃走。此人年少之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祐年间,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升、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六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取消他但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十二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六个上书但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陈宜中在其后被谪为建昌军的小军官。当时,贾似道初为丞相,他无德无能,骄横放肆,无恶不作。上台伊始,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网罗人才,认为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当作门生。于是,他向官家上疏请还陈宜中,官家下诏六人都可以免省试而赴考。景定三年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在这六人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在贾似道的荫庇下很快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又过了几年,他被迁为监察御史。过了不久,陈yuan凤再次出任丞相,贾似道害怕他侵占自己的权利,一心想除掉他。受贾提携的陈宜中深知其意,于是他参劾陈yuan凤纵使丁大全肆恶,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祸的种子。陈yuan风被革职,任太府卿。陈宜中考虑到在朝廷积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绩,于是先后转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说书、福州知府。他在任职期间安顿生产,主张抗战,兴修水利,政绩明显。十年后,他在贾似道的帮助下,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该职位相当于副宰相之职。这时,陈宜中已经渐渐跻身于实权人物之列了。靠的是投机取巧,后来国事艰难之时有何作为,此人可谋?”

    王德沉默道“此人虽然弄权,却也为忠君之辈,派人联系看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