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公元1282

企业家无法逃避的宿命 文 / 陈家公子

    宋朝市场繁荣、商业发达,国库充盈,是个军事羸弱和经济活跃不对称的跛脚鸭。看过《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路》的人对大宋首都之繁华大约有些简略认识,即使是小说家所言的《水浒》,重点写造反和招安,其中也不少笔墨写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活跃。108人中,小商小贩不少,如张顺、朱贵、石秀等人都是经营好手。不要说东京、大名府等大城市,即使描写郓城、阳谷这样的小县城,依然可看到商品丰富、商贩云集。

    商品经济发达必然会诞生一批民营企业家。《水浒中》有三位较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即渭州"镇关西"郑屠、阳谷县西门庆和大名府的著名员外玉麒麟卢俊义。

    这三个民营企业家都没有得到善终,郑屠有欺男霸女之嫌疑而被鲁达三拳打死;西门庆谋色害命被武松杀掉;卢俊义被诬通贼后不得已上了梁山,最后和宋江等人一起受招安,征辽、平田虎、王庆、方腊后终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被权臣们用毒酒毒死。

    三人善恶不一,其人品道德有云泥之别,普通人读到郑屠和西门大官人被打死时,觉得痛快;读到卢俊义被害时,免不了英雄暮路而伤心。但仔细比较三人的命运,便会有一个饶有趣味的疑问,为什么无论是为恶还是为善,这些商业界的成功人士都逃脱不了家破人亡的结局?

    先说郑屠,这个出身卑微而能把企业做强做大成为渭州肉类加工销售工资公司老总的企业家,走到这一步委实不易。可毕竟是穷人乍富,没有西门庆那样对女人靛贴,更没有赵员外的大度,而是被人指控借势欺人,要吃"霸王鸡"。看金翠莲的哭撕"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做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厉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依翠莲之说,这郑屠实在太坏,先用白条占了人家的身子,大婆将二赶出来后,又要讨回三千贯钱。在那时身体是可以明码标价地出卖,因此郑屠买翠莲不算违法。双方之间起争执,也只能算民事纠纷。而翠莲单方的诉说是否是事实,也待调查。不排除这种可能,即翠莲为葬母借贷了郑屠三千贯(就如阎婆惜卖身于宋江一样),后翠莲脱离郑家,郑屠追债。这起纠纷里牵扯两个关键问题。一、郑屠是否真的是"虚钱实契?"二、翠莲脱离郑家是否真是郑家的过错?当时虽然没有专门的民事法庭,但行政、司法合一,道理上仍然可以向官府寻求救济,而且官府调查取证从技术上说并不困难。但是因为当时的司法黑暗的现状(水浒牵扯的十数件案子无一个案子是秉公而断),金氏妇女两个异乡人在当地状告著名的企业家、纳税大户,不但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司法成本。而且胜算的把握微乎其微,那么作为一个小老百姓,金老头选择忍气吞声,卖唱还钱是明智也是成本最小的办法。

    问题是为什么鲁达一听翠莲的叙说,就根本不做调查就深信不疑?一是因为鲁达暴烈急躁的性格;二是因为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以及从上到下已然废弛的官方制度,让民意有种想当然的模式:强者和弱者争端,肯定是强者无理,官方也肯定偏向强宅鲁达不调查便从金家父女之说;三是郑屠这个暴发户挑战了旧的既得利益者鲁达的尊严。

    鲁达恨郑屠,固然是因为他认定郑屠仗势欺压金氏,但更由于他认为郑屠自称"镇关西","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脏奴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在打郑屠之前,也历数了郑屠这种"僭越"的罪过:"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刀屠夫,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鲁达的这番话,隐含着历代统治者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可利用商人生财,可收商人的赋税,但坚决要堵住商人因经济实力高涨而要求政治权利的,从而动摇以农立国,以儒治国的根本。宋代对商人尽管比明代好点,明洪武命令商人再富有都不能穿绸缎——名号和衣着是社会地位最明显的符号。历代的官民关系就是再小的官也是代表官府管理统治百姓的,其尊严不可被挑战;再富的民也是被管理的。这种政治形态决定着做官的尤其是做小官的最难忍受的就是老百姓比他富,比他过得好。比如一个派出所长看到三年前刚从劳教所里出来的小混混,突然开着宝马,住着豪宅,他会怎么想?那么对于富了以后的百姓而言,由于缺乏安全感,必须依附官府。由于渭州和延安是防备西夏的前犀因此当地的军事首长比内地更重要,郑屠投托的是小种经略相公。

    如果不是郑屠自称"镇关西",鲁达即使想给金家父女出头,大约只会去质问郑屠,对于官家人鲁达,郑屠采取惮度也大约是息事宁人,最后可能会免掉三千贯钱,让翠莲回东京。可"镇关西"的称号冒犯了官威,鲁达根本不问青红皂白,想方设法激怒了郑屠,然后三拳送他见阎王。

    西门庆比起郑屠,出身也好不了多少。"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钱过事,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让他些个。"显然这位医药公司的老总比前面那位肉类公司的老总和官府的关系更亲密。对官员郑屠只是攀附,西门庆是深交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钱过事,排陷官吏"说明西门大官人对地方政治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做当地的"地下组织部长"了。在没有制度化的保障下,企业家通过金钱左右地方行政,从而为自己撑起保护伞是买卖人的本能。正因为他和官府这关系,他敢于和潘金莲用毒药杀死武大——这武大也非平常人,他兄弟武二那是阳谷县的都头,今天的刑警队长,好歹在当地也算个人物。武松从何九那里拿到兄长被毒死的"物证"——骨殖,又有何九验尸前被西门庆贿赂、郓哥有关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的证言,无论如何西门庆有重大杀人嫌疑,可知县至少可以立案侦查此事,然而他为西门庆开脱:"武松,你也是本县都头,不省晓得法度?……你不可造次,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则行。"西门庆得知后,给官吏们塞了银两,县令和狱吏更是站到西门庆一爆而且以堂皇的理由来搪塞。最后武松一气自我执法,杀了潘金莲、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有意思的是西门、潘被杀后,县官又反过来为武松开脱。"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的招状,从新做过,前一阶段西门庆有重大嫌疑而不立案,此时武松明明适意杀人而被开脱为过失杀人。国家法度在官员面前真得成了任意的泥团。此时,县官与西门庆的交情哪里去了?为什么要维护武松?县官此时念武松为他护送礼物上京的功劳,当初为什么就没有想到?有钱人和官家从来只有利益联盟,西门庆在世时给他银子,而且西门庆在当地有影响,他自然要维护西门庆,现在西门庆死了,树倒猢狲散,剩下孤儿寡母,再维护他有甚用!何况打虎英雄武松众人景仰,武大的遭遇众人同情,此时县官考虑的是所谓的"民意",这民意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在这官员眼里,没有国家法度,只有个人得失。

    和郑屠、西门庆相比,卢俊义算是个好汉子。不但富甲一方,而且为人仁义,可他不得不落草为寇。宋江、吴用为了骗他上梁山,用了种种计策。等被擒获到了梁山后,首先慷慨激昂:"卢某昔日在家,实无死法,卢某今日到此,并无生望。要杀便杀,何得相戏!"当宋江邀他入伙时,遭到他严辞拒绝:"卢某一身无罪,薄有家私。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好一个大宋的忠臣义民。可就是这样的忠臣义民,被官府逼迫成大宋的敌人。官家李固和卢俊义妻子通奸,为霸占家产诬蔑他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身为北京城的军政首长为什么这样容易相信?首先是卢俊义家产万贯又没有犯罪,没有必要上梁山。其次即使真的落草怎么会傻乎乎再回北京自投罗网呢?梁中书完全可以调查,怎能凭一面之词定卢俊义的罪,而卢俊义无任何申辩机会和救济渠道。

    除了官府的逆向淘汰昏庸之士身居高位外,可能还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平时卢俊义眼高气傲,身为河北三绝的卢大员外,声名远播又待人仁义,根本不把地方官梁中书放在眼里,不去请安不去送礼,梁中书早就对他不满。

    二是梁中书觊觎他家的巨额财产,除了李固等人为陷害卢俊义奉上的重礼外,一旦卢家财产转到李固名下,便成了梁中书的库房,可任意取用。

    三是与一切专制政权的神经过敏,将一切人视为敌人的沉疴有关。专制的政体因为不自信,只相信奴才,稍微有风骨有能力的人都会被视为潜在的敌人——卢俊义符合这个标准。

    把多数人视为敌人的政权,多数人必然会成为它的敌人。

    卢俊义比起为富不仁的郑屠、西门庆而言,真是个民营企业家的楷模,可照样不容于大宋朝。

    其实,在那个时代,民营企业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当西门庆,要么当卢俊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