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宋官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 文 / 彼人

    新婚三天,還有兩道必要程序要賺一是回門,也就是在婚日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禮拜岳父母及妻室親戚,俗稱“回門”。按傳統規矩,回門這天,不管路有多遠,新郎新娘須當日返回。莫惜容娘家遠在宋州,實在是太遠,範銘同家中商量著就將清河鄉家當作回門的娘家,這一來一回也算便當。

    第二道程序是“叫幾”,即回門過後,娘家人要就近擇日(一般取三、六、九)叫新過門女兒回娘家小住幾天,這就是“叫幾”。一般“叫幾”的任務由娘家的叔父或大哥擔當。到達新郎家院後,通常不進新郎的洞房,而是徑直到新郎的父母家中,之後由父母把小夫妻喚來會面,“叫幾”啟程也是從父母家動身。過門女兒“叫幾”回到新娘家後,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九天,因此,也有稱“叫九”的。“叫幾”過後,整個結婚過程才算圓滿完成。

    這一來一去也就將近半個月過去了,範銘也趁著這個時間,在縣城里準備起前往應天府的事兒,說是準備,其實他更多的是在忙于拜客,家里的收拾都由正興致勃勃的新婦莫惜容吩咐帶著香雪在辦,至于在應天府城里置辦新宅子的事情就拜托給了王福東的去處理。畢竟他也算得是楚丘內有頭有臉的大商,消息門路什麼的都要廣些,而且應天府也有他的產業。

    剛剛到手還沒暖熱的貳佰多貫錢湊齊了五百貫全數送了過去,為置辦這份房產,手頭上剛剛富裕些的範銘就又在為將來擔心了起來。這到了應天府再買些家常用粳這用來開鋪面的錢或許就不夠了,不過唯一可堪自嘲的是在後世沒買房的他在這個年代窮了這麼多年之後,如今竟然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在直轄城市買房了。

    王知縣和洪德善以及孫學正那邊那里都是要去辭行地,一並感謝他們這些日子滇攜,還要順便一表忠心,人情這個東西到什麼時候都是不算俗套,而且將來少不得還要靠他們提拔,除此之外縣衙中的同僚他們那里也要見見面,約在一起吃頓酒什麼的。還有一些鄰坊、鋪子來往的熟客等等,說來沒多少,然則真個一走動應酬起來卻甚是花時間。

    時間就在這觥籌交錯,花團錦繡般地話語中如水逝去。僅僅在成親後的第十天,這應天書院的應舉名額果真下到了衙門以及縣學中,按理來說這本不需要通過公文形式下發到衙門,不過舉薦賢才這也算是政績的一項,加上王知縣也是為了順便給自己長長威信,由此這又讓範銘在縣衙各吏員心中又長了一把臉。

    該拜訪地都拜訪了,該走動的也走動了,這一晚範銘去了洪德善家。

    四個下酒小菜,一壺溫酒,兩人在洪德善家的後園子里談說了許久,範銘將自己準備在應天府的行程備細一一道來,虛心傾听著他的意見。

    靜听範銘說完之後。洪德善沉吟了許久,才緩緩說了一句話︰“這次去應天府沒這麼簡單!”。

    “恩。我也是這麼想的”。

    “來,給我倒酒”,接過範銘斟滿遞來地酒盞,洪德善淺淺的呷了一口。“能有這麼個機緣進得應天書院,是造化!這個造化是有人看上你了,跟這個比起來,那金山銀海倒不值當什麼了,要把心思放到正道上來,我的意思你明白嗎?”。

    範銘點了點頭也沒再追問下去,這些還不是他能夠觸及到的層面,說著便摟著莫惜容進了房間,“明個兒就要走了,真還有些舍不得,惜容,這給娘準備的加厚馬車可都安排好了?”。

    “官人,你都問過三遍了,早準備好了,如今那馬車就在隔壁院子里候著,明個兒一早就到門口”。

    “唔,娘的年紀大了,經不得顛簸,可一定要照顧好了才行”。

    “嗯,我省得的。”婦人臉上滿帶著的笑容,這一刻,在沒有了先前的顧慮,能夠安安心心的守著男人和這一大家她已經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有福氣的女人,“我去看看婉兒妹妹好了沒。”

    “去吧!”望著莫惜容仿佛年輕了十歲的神態,範銘心中有著一種異樣的感受,或許是這幸福來得太快,讓他有些來不及適應,但這卻又什麼那麼的真實。

    搖了,自己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的感情豐富了,想想明日就要離開這間熟悉的宅子,驀然間又感覺有些不舍,信步走到書房前,推開門,一股熟悉的書卷味依舊蕩漾在其中,然而那擠擠挨挨的場景卻已不似往昔,書架上的典籍早已經被莫惜容吩咐人全部集中裝上了馬車,因此顯得空蕩蕩的。

    從進楚丘以來,這座宅子算是陪伴著他成長的一個印證,而對這間宅子最有感情的還就算這間書房了,從先前的點燈夜讀到徹夜不矛這間書房中都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憶,只是那稍顯破舊書案上就留下的點點墨漬,就包含了他這兩年的多少付出。

    還是那句話,下多少種,出多少力,就會有多少的收成,如果不是這麼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走過來,想來也不會有如今應天書院的舉薦名額,當然,他也不會因為進了這最高學府就得意忘形,這反而更加堅定了他一直堅持的處世之道。

    只有踏實的將本分做好,該來的遲早都會來,該是你的也終究會是你的!

    這是範銘對于這幾年的一個總結,也是將來的一個行走方向,或許將來在應天府的求學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機會和,這個從鄉農習耕中繼承下來的傳統他是怎麼也不會丟棄的,這也是將來行走社會的一個屏障。

    閉上最後一次輕輕的撫摸著那早已空卻的書架和那平整而又有些掉漆的書案,半刻之後,範銘默默的退出書房,將門掩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