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 问霸王谁是霸王(九) 文 / 傅戍己
第275问霸王谁是霸王(九)迷茫的孙权
韩当奔袭阜陵县请战得到孙策的支持:“义公(韩当)是我军先登校尉,突骑前线自无不可,但是舆国县、堂邑县、建阳县等三县我另外遣人攻取,你的目标是全椒县、阜陵县两县。陈登已经舍弃广陵县,舆国县万无独存之理,而堂邑县、建阳县皆是边角之地,不值得浪费精锐一一攻占。唯有全椒县、阜陵县等两县,一则为巢湖东面门户,二则为历阳渡口腹背之地,是击破历阳渡口攻略巢湖的关键。我准你选率六千精锐,义公你有没有信心为我拿下全椒县、阜陵县?”
韩当信心爆棚即时夸下海口:“纵然天降暴雨,四日之内,旗帜必在阜陵县城外。”
孙策亲递兵符以壮其志:“义公先行,等江东兵本部渡江完毕,我就督率主力跟上你,务必一战兼并巢湖。”
韩当头顶濛濛雾雨,脚踩泥泞官道,笔直冲向全椒县、阜陵县之时,孙策又遣人招来孙权。孙策先守切地询问孙权冷寒近况,而后才郑重其事嘱咐说道:“先前依仗青春年少肆意纵横,直至芜湖遇难鬼门关前走一趟,我才道知人生无常,死期难测。俗话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你侄儿刚学会走路,我们兄弟之间成年者又仅有你我两人,如果我战阵不幸罹难,理当一如芜湖旧例,由你继承我孙氏家业!”
孙权连连摆手:“大兄别说晦气话!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兄身体安康,未来必然长命百岁,千万不要说些晦气话。再说我自幼蠢笨,稍不留神就为奸人所趁,年前更是差点害死大兄,哪里能够继承大兄事业!”
孙策拍拍孙权肩旁:“兄弟阋墙,家破人亡;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果不是袁绍、袁术兄弟贰心,南北混战十年,天下早已姓袁不姓刘,哪里还会有曹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之败即在眼前,我孙家兄弟无论如何也不能赴其后尘!莫要理会某些闲言碎语,你、三弟、四弟,是能上山打虎托付后事的亲兄弟呐!”
“汉祚衰亡已久,今日恰是大丈夫割土封侯之际。战国乱世,霸道武治为先,想成事就不能不通军阵。你掌秉奉义校尉已久,业已粗略熟悉军阵冲杀详情,自古名将百战来,二弟你也该尝试统军坐镇一方。陈登未战先逃,广陵兵士气低迷,射阳县作为你统军第一战最佳不过。”
“我已使韩当率军奔袭阜陵县,随后我也将督率主力攻入巢湖腹地以及庐江郡。广陵郡方面我准备这样安排,由朱冶移军丹徙县,兼辖江都县,护卫长江水道运输安全;你则督率战兵两万人,先入驻广陵县安抚江北,再督军进逼射阳县,争取活擒广陵太守陈登。怎么样,你可有信心攻陷射阳县?”
孙权双手一颤,继而断然拒绝:“大兄你不是不知道,我先前最多率兵不过千人,哪里能够督军两万?还请大兄收回成命。”
然而,无论孙权软的硬的如何拒绝孙策皆是不许:“广陵兵积弱不堪一战,正是你学习如何统军作战最好时机,不能白白错过。我如你这般大时,不就是借着围攻庐江太守陆康,逐渐成长为一方统帅吗?”
胡综想了想,问道:“周泰呢?”
孙权摇:“周泰勇气可嘉,却非将帅之才。他最多听命于我,却是无法帮我治军。”
耳听孙权沮丧言论,潘璋脸色数变,拳头陡然握紧:“校尉,让我统军吧!既然军政混乱难以理清,那校尉索性趁机练军,用谪系击败广陵兵。”
“你?”孙权眉头皱了皱。
潘璋是能领军的。孙权收揽潘璋后曾使潘璋自由募军,潘璋由是集聚亲族朋党百数人,从此成为孙权左膀右臂。孙权身边亲卫,许多都是潘璋招募来的以及潘璋训练过的,潘璋统军数百人自然无碍,但是再多……
或许觉察孙权疑惑,潘璋提前解释:“八百人,我只选八百人!再多我也管不过来。但凡兵将大抵和市井游侠一般无二,素来敬强欺弱,谁带的兵强谁就有威望!校尉给我八百人练成铁军,然后在军内演练树威,一一击败折服那些桀骜小将。如此一来,不愁他们不捧校尉为主。”
未等孙权说话,胡综率先问道:“文珪(潘璋),你真有信心练出铁军?”
潘璋咬牙说道:“有!我跟随校尉久在军阵,江东兵战力熟悉七七八八,能否练出第一等铁军我没有信心,但是练出能够折服数百人小将碟军,我有信心。”
胡综点点头,继而转向孙权:“事已至此,校尉不如让文珪试试吧!”
话音未落,胡综又低声劝说:“乱世军权第一,无论如何在江东军树立起威望总是好的。纵然而后惹人忌讳,校尉届时再令文珪解散部曲就成。校尉即使再想低调,也该让江东兵知道你并非战阵庸才。”
孙权沉吟半晌,最终还是点头应诺:“我新为督军,骤然剥夺他将兵权恐怕惹人非议,文珪既然要练军,就练我奉义校尉直辖千余战兵吧!嗯,围攻射阳县时我尽量拖延时间,文珪尽快选拔精锐练军,我的要求不脯能够完败吕蒙那个刺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