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洞玄经

第六十四章 慈悲 文 / 鹤半仙

    侧耳倾听,阵阵嘈杂的议论声自营帐中传出,令玉清面色变得古怪起来。须知远在汉营上空时玉清便感知到营中有些低阶修士,只是不曾想到竟是如此俗劣之辈,故而此时听到他们如世俗中的商贾一般争吵,便觉有些不可思议。

    看到玉清意外的盯着营帐,蓝正守连忙一五一十的将这些人的来历以及近日的表现说了出来。

    听完,玉清无奈的笑了笑,只觉不想跟这些仿如市井之徒般的低阶修士打交道,正欲绕开这嘈杂之地来,去往主帅营帐,突然门帘一掀走出来一人,竟是一鹤发童颜老神仙似的人物。

    “正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反而带着人四处逛荡,须知你还是凡胎……”看到蓝正守站在外面,那人眉毛一挑,颐指气使的扬了扬头,开口说了一半话,突然瞄到站在蓝正守身侧的玉清等人,不由骤然停下话语,颤颤巍巍的指着玉清等人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双目圆睁仿似看到了什么恐怖之事。

    玉清见状也是一愣,审视了一下自己等人,除了法印和尚长的比常人高大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莫名奇妙的看了老人一眼,发现是一个练气中期的小修士。

    玉清一笑,正要开口询问其为何如此惧怕,便看到老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颤颤巍巍的说道:“晚辈万死,不知几位前辈驾临,有失远迎,还请赎罪。”

    练气修士跟常人并无太大不同,不过百十年寿命,只是更加健壮,眼前这个老人看着应该已是期颐之年,与常人无异以近寿命极限。

    此时看着浑身止不住的老人跪在自己身前,不知为何,玉清心中如被重锤敲击,一时茫然若失,不知所措的呆立着,竟是忘了将老人扶起。王晋二人自是以玉清为主,故而也没有插手。

    以为玉清等人并不原谅自己,老人更是害怕,唯有不断地用力叩头,口中连连求饶不已。

    唯有法印和尚面露不忍口诵一声“阿弥陀佛”挥出劲气将老人抬起,双手合十说道:“使不得!道友莫怕,我等绝无怪罪之意。”

    闻听外面动静,帐内诸人也纷纷走出,看到此情此景也纷纷反应过来,一脸惊恐之色,法印只能无奈的继续安抚。

    慢慢回过神来,玉清转头向王晋二人道:“修真界中向来如此?”

    来至城墙之上,蓝正守还未赶来。玉清拿眼望去,城墙之下一片黑压压的尸体,匍匐在地还未觉如何,但此时全部手持利刃站起身来,才发觉数量竟是如此之多,粗略估算竟有十万之巨。

    “残害如许生灵,便是我佛也要身化明王!”看着下方行尸走肉的数万尸体,法印目中竟露出凛冽寒光,一股仿如金刚怒目的法力波动令玉清三人侧目不已。

    王奕歆见状,不由疑惑的问道:“法印道友,这些尸体大部分都是因汉蛮交战而死,为何听你话中的意思似乎错全在那些修士身上?”

    “哎,道友有所不知,这些士兵本来战死之后灵魂都会步入轮回,于千百年后再续因果。”说着法印指了指的尸体,愤怒的说道:“但被转生之术召回灵魂,他们已经失去轮回资格,一旦施术者绝断法力来源,他们也便身形俱灭,再也不留任何痕迹。”

    闻听此言,王晋二人露出骇然之色,便是冷静如玉清也一时震怒没有控制好力量,一脚将城墙踩出一个不小的深坑。

    看了眼面色阴沉如天上乌云一般的玉清,法印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下,说出一句令玉清惊愕不已的话来。

    “虽然同属于四大禁术,但转生之术跟其他三个古老流派不同,乃是近几千年才创生出来,而创始人便是师弟你们中皇山当年的一代天骄,如今的弃徒,方千默!”

    “方千默……”默默地重复着三个字,玉清抬起目光望向遥遥在望的重重山影,一股浓厚的阴云弥漫心间。

    “此人因为研究转生之术被贵宗逐出门派,后更是遭到修真界的追杀,故而起来已有三千余载。”想了一下,法印再度补充道:“传言他期间同数位被修真界列为极度危险的邪道修士隐秘会面,但苦于其人修为高绝,一直无法准确捕捉他的方位,此时再度出山怕是魔功大成图谋不小,你中皇山便是其首当其冲的目标。”

    听着法印的叙述,奇异的是玉清心中并无一丝不安,玄胤清冷的身影突然浮现心间,不由得莫名平静下来。

    淡然一笑,在法印略显疑惑的目光中,玉清轻声说道:“既如此,中皇山便作为阻挡他的第一道屏障,只要我宗还有一人留存,便绝不会任其荼毒苍生。”

    “长老,这便是你的决定吧。”恍惚中,玉清的身影竟似与中皇山那位清冷之人隐约间重合起来,在这一片灰暗的世界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慈悲之意。

    终于赶在24点前码完了,赶稿子果然不是小鹤的拿手活路,本想交出一个三千字大章来着(对于小鹤是大章的说……)哪知忙活到现在也不过两千多字,委实惭愧,关于明天的更新,小鹤会在本书相关中,单开一章的,诸位大大晚安,小鹤敬上^_^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