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重生之庶女归来

第011章 鸡汤轻米汤重 文 / 汶滔滔

    真珠粉面含威,眼中却略略流露出一丝惊讶,没想到眼前这位年仅十岁大的何面对自己的诘责,一丁点也不露怯。她细细打量,发现这个女孩子虽因为刚刚死里逃生的缘故,脸色苍白得没有什么血色,却另有一番别样的气度和韵味儿。

    没错,连真珠自己也吃了一惊,竟然忍不住用“韵味”这个词去形容一个小女孩,可这却是何给自己的第一印象——“美丽”二字已不足以涵括她这个人,她的气场已压过了她的容貌!真珠在心中暗道,如此一个不凡的小女孩,倘若假以时日……

    何当归突然脆生生地一笑,那滋味让人感觉就像冷月临江,道:“真珠师姐,难道是专程来兴师问罪的?”

    真珠微笑道:“我把真静当成自己的妹妹,心中十分挂怀。可刚刚听何话里的意思,不止要让真静破戒吃肉,还打算把她拐带出道观。所以,原本我是专程来问何的身体状况的,现在只好顺便问一问罪了。”

    何当归眨眨眼睛,“真珠师姐你实在言重了,七荤八厌的戒条云云,本来你们信道的就比信佛的宽松多了。在贵观里,酸酪鸡蛋虾皮小鱼干儿,有银子的都能随便吃,天天吃。”说着不禁一笑,“昨天出门时,我还在道观附近找到不少捉猎物的陷阱,逮到了山鸡野兔子的,难道不售里的人自己吃,而是拿出去放生的么?何况真静又不是真的一心向道的出家人,不过是因为父母欠了几亩田的租金,被送到这里来做小工的。真珠师姐,我何尝不是对真静心生喜爱,把她当成了妹妹,所以才想要带着她跳出火坑,去过更好的生活。”

    真静方才被鸡汤馋出的口水呛了一回,现在听得又忍不住咳嗽起来,不服气道:“喂喂,小逸,明明我比你大好不好,应该我当姐姐……”

    听得何当归的口齿如此伶俐,说起话来仿佛珠玉落银盘似的婉转动听,真珠心中十分纳罕,也生出一些好笑的意味,不知不觉中已没有了“问罪”的意思。毕竟就连她自己也常煮鸡蛋煮热.子的,给瘦小的真静加餐,现在一想,她也是“大哥莫笑二哥”了。

    不过,有意再试一试对方的底气有几分,于是真珠努力板着脸,道:“那些鸡蛋、虾皮的东西终归不算是肉,但鸡肉可是实实在在的肉,沾了一口可就破了大戒了,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师妹从与世无争的空门,再次堕入红尘俗世的泥淖里去?何,你说你要带着师妹她出火坑,我却说道观外的那些地方才是火海!”

    何当归歪一歪脑袋,耸肩道:“奇哉怪也!难道你们吃的那些鸡蛋,过几日孵不出小鸡,虾皮等几天长不成大虾?难道区区一扇山门,就能划分出了清静和污浊?难道看一个人的品格是清高还是卑下,就只看她平时吃什么食物,素日里拜几回元始天尊的塑像,还是会念几篇《道德真经广圣义》?”

    好利害的一个小丫头,这一次,真珠也板不出教训人的派头了,只是平心而论道:“小真静心无城府,天真烂漫,如果走出了这扇山门,保不准会被人欺骗,甚至拐卖。”

    真静连连摆手:“哈?!我又不是傻子,不会不会的……”只是,可怜的她又一次被完全无视了。

    何当归微微一笑,平静地注视着真珠的眼睛:“我会保护她,一直到她能自己保护自己,一直到,有一个愿意保护她的男子出现。”真静听得小脸一红,圆溜溜的眼睛左瞧瞧右瞧瞧,十分地不自在。喂喂喂,怎么一碗鸡汤引发的话题,最后竟然讨论到了这种程度……

    ——其实,昨晚何当归就问了真静,问她可愿意跟着自己一起回罗家,并且告诉她不用跟罗家签什么卖身契,只是做自己爹身丫鳜私下里和姐妹一样。

    真珠搬起炭炉往屋里赚口中道:“刚才我怕吵到了你们休息,就让人在院外把车上东西卸下来,如今只好咱们自己动手搬进去了。大米有二十五六斤,柴和炭有两百多斤,反正天气已大大放晴了,柴和炭过两天再慢慢往里搬吧。小暖炉你先拿进去,放在床头上煨一煨,你们这间屋子快赶上冰窖了。”

    何当归听话地把小暖炉抬进去,而真珠这边已经利索地搬了第三趟了,这回她端进来一个厚布包着的红瓦罐,笑道:“我们山东那边有句俗语,‘米汤面汤,都是俺穷人的参汤’,这罐儿米汤对你再好不过。先前听真静说过,你也是个极通医理的,知道你定不会嫌它寒酸,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地去厨房煮了一罐子。来,快点趁热喝吧,喝了能发一发汗,散一散寒气。”

    何当归立时心头一暖,比刚才得了那碗鸡汤时不知开心多少倍,当下谢过,接过瓦罐揭开盖子,米汁和红糖汁的香气融在一起,蒸腾腾地像一团雾气,吹到她冷冰冰的面颊上,蒸出了一片粉晕。何当归倒出满满一碗,埋头喝了小半碗,才抬头冲真静笑道:“喂,等喝完了你那一碗,你也来尝尝这个,绝不会比你那碗的味道差。”

    真静的眼睛弯成一对月牙,点头说:“就是就是,我大师姐的手艺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她啊,常常在师父院里的小厨房做韭菜饼啊,炒面筋啊,小糕啊,还有焖鸟蛋啊……嗯,对了,还有一回做了辣南瓜藤和煎豆腐,然后放在瓦罐里,有时候是拿油纸包着,等到上晨课的时候带给我当零食。我吃了之后,连着五六天还能想起那个味儿来呢!你不知道,我娘已经是我们村里最巧的媳妇了,可论起做饭的手艺也比不上大师姐的一半儿的一半儿的一半儿!”

    真珠又来回搬了几趟东西,笑道:“你这只小馋猫,嘴馋也就算了,还是个碎碎念的婆婆嘴。将来等你嫁了人,倒可以转行儿做个媒婆,定能把那提亲之人吹得天花乱坠的。统共我也就给你做过不到十次零食,什么叫‘常常’啊?”真静一吐舌头,闭嘴低头喝汤。

    真珠理着堆的东西,蹙眉叹道:“除了柴和炭,旁的都拿进来了,只是有一桩——我竟忘了你们这里的窗户是四面透风的,窗纸和浆糊得等到明天才能找了送来。今天夜里,你们就先用几条长凳、几件道袍临时架一个的小屏风,将就着睡上一晚吧。千万不要不当回事,睡觉的时候吹了这峰顶子上的夜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着,她又指了一小堆红果和青梨,笑道:“今天早上,我的腿还没迈进山门,真静就扑上来找我‘告状’,说灵堂上的那些芒果香瓜的,都被真韦她们几个小妮子给卷走了。我寻思着,反正那些东西也只是摆着好看,从南方运过来又放了许多天,未必中吃,你且莫与她们一般见识。这些是我昨晚下山去兔儿镇上买回来的,鲜甜多.汁,开胃健脾的,你喝完汤来尝一个。”

    何当归眯眼笑道:“姐姐这般贴心周到,难怪真静总说你像她的娘亲。怎么办?现在连我也忍不住这样想了。”

    真珠失笑:“你的嘴也抹了糖了?话说回来,我与真静都是圆圆的丸子脸,论起来还真的有几分相似,可你是荷瓣小脸,下巴尖尖的,一定是随了你母亲吧?”

    何当归低头抿了一大口米汤,方含混不清道:“那可说着了呢,我娘亲也是一枚丸子脸,跟姐姐你有得拼。”真珠刚想说“那么你就是随父亲”,又忽地记起何当归的“父亲”是个忌讳的词语,连忙几句岔开了话题,说到了那一批新来的京城客人身上。

    方自聊了两句,外面跑进来一个年长道姑,气喘吁吁地说:“……大、大师姐,师父在西厢陪客人,后来客人说要见何,师父让你给领过去!”

    客人?那些锦衣卫要见她?何当归纳闷地偏头想了一下,奇怪,昨天双方只讲过寥寥数语,他们应该连她和真静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会如此指名道姓地要求见自己?退一步讲,即使他们真的找到被她们救治的那人,也不至于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吧。

    何当归转头看一眼真静,发现她正紧张得鼓着眼睛、张着大嘴,活似一只捕食中碉蛙,不由得微微一笑:“你发什么愣?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要见我我去便是,左右也就是问几句话。既然他们不曾叫你去,那你就留在这里继续喝汤,顺便看好咱们的家。”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