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媚行深宫

六十五 名医叶隐(上) 文 / 许童童

    

    其一:傲雪凌寒独自开

    ——小评薛琴心之“傲”

    宫人们都说她“傲”,她独来独往,目下无尘。

    她当然有傲的资本。

    她有显赫的家世、美丽的外表、过人的才情及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她不傲谁傲?

    况且她被人害后,不与人交往是她轻视那帮争宠争媚的嫔妃们的表现。道不同不相与谋。“你们去抢一个男人罢。”她心里冷笑着说:“我自有我爱的人。”

    她爱的人,在情之一字上只怕比一国之君的天子更加完美。她爱这个人,所以她会冷冷地站于暗处,傲视群芳。她走的路让她十分苦,但她无所畏惧,苦中带甜,甜至极处回酸。

    但,她是不知道怕的。

    “傲”之一字已渗与她的血液。她对谁都是一副傲的模样,包括在她心爱的文浩面前。她懂爱,却又不知如何去爱,不能去爱——这样的折磨令她痛不欲生,因而她才更傲。

    别人都拼死拼活去争皇宠,她却不屑一顾。在天子宠至皇恩的光明顶时放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决心?又是怎样的骄傲?

    她这种性格的形成其实有迹可寻。自小她父亲背叛母亲另结新欢,给她童年时期蒙上阴影。她曾一心一意对待天子,当他为君为夫为父。但他冷了她,让她再受重创。因而形成她偏激的性格。

    好象她也很冷。她不是常常对着柳荷烟冷嘲热讽,不是常常冷笑吗?为什么作者只说良妃是“冷美人”却不说她冷?

    因为她并不真冷。

    即使真的冷了,也冷在外表。

    良妃的冷仿佛一把月光下泛着寒光的尖利钢刀,刀柄是给文泽那双翻云覆雨手拿握的,但它刀锋对着旁人,若人轻易接近则非损既伤;而她是一朵开在风中的雪花儿,它划过你皮肤时你可能微凉微痛,但伤不了你。她虽然冷若冰雪,但若被她爱的人捧在掌心,她一定愿意暖暖地融化。

    她是一座被冰雪覆盖的活火山。她山上的冰雪是她自己制造出来的保护层,保护层下,那感情的火山随时可能会发作得惊天动地。她心中是热的,比谁都热。若不其然,她为什么帮同嫔,又去帮“情敌”柳荷烟?

    她也不会在文浩身故之后,叫去柳荷烟耳传身教。明明知道自己就要归去,却念念不忘文浩生前托付,叫柳荷烟去教她生存法则。将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交至柳荷烟,这又是怎样的挚诚与信任?

    所以说她心也会绽放。

    她是一朵风中雪花,傲雪凌寒独自开。

    其二:生死一字两徘徊

    ——小评薛琴心之“情”

    琴贵妃终象一朵雪花般在风中香消玉殒。

    这是一个独特女子。她爱文泽时,可以为文泽付出一切。但一旦她认为他与她的爱并不对等,她并非他的唯一,她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因为她有她的傲。

    在天子与浩王之间,我个人认为她是更喜欢文浩的。因为天子是她第一个男人,是她无可选择的夫君。但文浩却是她的选择,虽然这选择十分无望,但她仍痴痴去爱。

    爱就爱了。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是那样与众不同。我从她身上看见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身影。一样“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样为爱生,又为爱死。

    作者分明写琴即写“情”。通过“赠琴”、“抚琴”、“夺琴”三连环将她心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先赠文浩以情,猛然得知文浩竟将寄托了她心意的“燕语”送给柳荷烟时,她当众抚“情”以慰自己的心。再有后来去荷烟处夺“情”一举。

    她心情其实十分矛盾。既因爱文浩而帮荷烟,又因文浩吃荷烟的醋。初见荷烟时,她感叹地说,果然国色天香,难怪他会喜欢!这句话里的“他”是说的天子么?我认为不是,她分明说的是文浩王子!

    没错。

    世上流传的“宁做浩王妾,不当后宫妃”的话,具体而集中地表现在她身上——虽然这话并非为她而说。

    而她,是书中这话话的美丽承载。

    她是爱情化身的精灵,误陨人间。

    起先我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给她安排这样的一结局。及至看完《名医叶隐》,方才顿悟。她打小跟着叶隐,叶隐该是了解她的罢?叶隐是不是觉得,她的死,是她自己选择?她期待天上与文浩相见?

    因而她走时,心反而是热的。

    那一节里,叶隐对荷烟说“帝王之爱,比死更冷。”难道叶隐认为活着的荷烟,会被文泽之爱冻伤?如其选择被文泽爱,竟不如去死么?

    现在我终于明白,文浩是她生存的营养。离了文浩,她不可以独活。

    他在她在,他走她亡!生也为情,死也为情。“情”之一字可以让她生,也可以让她死。所以她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感谢评论作者西西./User/B3201C567054.aspx

    /User/BS3201.aspx。记住新龙腾小说永久地址:http://www.xltxsw.com,方便下次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