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六十八節 永不加賦! 文 / 要離刺荊軻

    徹侯勛臣們當了縮頭烏龜以後,所有的壓力,就都集中到了身為右相國的張歐身上。

    誰叫,現在他是百官之首。

    他不出頭來說幾句的話。

    那別人會怎麼看他?

    怎麼議論他?

    ‘混’政治的,都講一個大樹底下好乘涼。

    一個能為屬下擋風遮雨,謀福利,有事擋前面的大哥,才會有無數小弟尾附其羽翼下。

    反之,倘若大哥遇事縮頭,臨事不決。

    那就只能是樹倒猢猻散,小弟們自然會各奔東西,去尋找一個能保護自己的大哥。

    雖然張歐在丞相任上沒干出什麼政績來,但,小弟卻著實收了不少。

    九卿各衙‘門’都有。

    大家平時大包小包的往張歐家里送,圖的不就是,將來有事,大哥能拉一把嗎?

    現在這事情,雖然與大家的前途無關。

    然而,事關宗法禮制,丞相不出來說幾句話,勸諫一二的話,那大家的臉往哪里擱?

    往後,出‘門’訪客,遇到哪些在野的朋友或者在外地任職的親戚什麼的,別人一問——君等為什麼不阻止天子行此‘亂’命?

    那多丟面子啊!

    而丞相倘若站出來,力諫而不可得以後,大家起碼,還可以有塊遮羞布︰丞相都不行,我這小胳膊小‘腿’怎麼憾得動天子的大‘腿’?我也是有苦衷的呀!

    是以,此刻,在許多人看來。這事情,倒是成為了張歐的試金石。

    大哥到底能不能護得住小弟。就看大哥能不能堅持立場了。

    倘若老大看到皇帝就怕,連勸都不敢勸……

    那往後要是出了事情。這老大豈非是會馬上就丟下小弟不管了?

    這樣的大哥,誰肯跟?誰還願意不計血本的送禮?

    當官的,在這個事情上,沒有一個笨蛋!

    大家都瞪大了眼楮,就等著張歐出面。

    可惜……

    張歐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許多人頓時就失望無比。

    太僕袁盎,看了看情況,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列拜道︰“陛下。臣以為,茲事體大,陛下最好還是先與太皇太後,皇太後,商議之後,再召臣等議論……”

    許多對給先帝立廟一事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立刻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紛紛出列道︰“臣等以為太僕所言甚是,請陛下三思!”

    劉徹聞言。不由得看了袁盎一眼。

    袁盎這個家伙啊,該怎麼說他呢?

    這人屬于典型的傳統黃老派政治家,政治立場稍微的偏向儒家。

    在他心里,禮法傳統。大于天!

    不然,他也不會跟晁錯各種作對了。

    是以,劉徹心里很清楚。袁盎是一定會跳出來反對的,不然。他就不是袁盎了!

    甚至,倘若老丞相申屠嘉也在。也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這些頑固的有些可愛的老派政治家,對于原則問題,是絕對不會後退的!

    譬如當年,張蒼跟太宗孝文皇帝,為了一個黃龍事件,鬧得不可開‘交’,兩人誰都不肯退讓,以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和脾氣,最後也忍不下去了,只能采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罷相!才解決了問題……

    劉徹在心里搖搖頭,他看了眼意‘欲’出列的晁錯,搶先道︰“太僕所言,甚合朕意,且待朕去與太皇太後、皇太後商議之後,再來與諸卿商議!”

    劉徹豈會不知,晁錯與袁盎,斗了一二十年,早就斗出真火來了!

    兩人的關系,自然是政敵中政敵。

    晁錯出列,必然是要反駁袁盎的!

    倘若在袁盎沒提起太皇太後竇氏以前,劉徹可能還會讓晁錯出來跟袁盎‘交’鋒。

    但,當太皇太後的名字被提起以後,劉徹就不敢冒險了!

    想前世,小豬前腳剛下令,以後所有政務不要再去請示東宮,後腳,就被軟禁了起來。

    劉徹現在可擔不起惹‘毛’竇太後的風險!

    好在,他的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那幾個跳出來支持他的臣子,他都記了下來,只等著過兩天來個君臣奏對,然後,再把這些人安排到關鍵位置上,充作他的耳目和手腳。

    當然,給先帝立廟,這是肯定要立的。

    劉徹很清楚,他根基淺薄,需要這樣的政治活動來加強他的執政合法‘性’。

    將這個問題放在一邊,劉徹揮揮手道︰“先帝遺詔,以太尉為左相國!少府有司,立即擬詔,八百里加急,急遞廣陵,命太尉速速班師回朝!”

    周亞夫大軍孤懸在外。

    說實話,劉徹心里也怕!

    周亞夫自然是忠臣,但手下誰敢保證都是忠臣?

    當年,南越王趙佗的上司在听說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後,立刻就燒毀棧道,關閉運河,封閉關隘,自立割據為王。

    後世的趙匡胤更是上演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好戲。

    劉徹可不敢把那幾十萬‘精’銳放在外面放的太久了!

    更重要的是,長安城的兵權,基本都被太皇太後掌握了,現在的未央宮衛尉是竇彭祖,長樂宮衛尉是竇嬰的胞弟竇信。

    中尉、車騎將軍郅都雖然是他老爹的心腹親信,與他關系也還不錯。

    但畢竟是驟然上任的,關鍵時刻,南軍與北軍會不會鳥他,那還兩說!

    因此,將周亞夫與他手下的‘精’銳調回長安,劉徹的這個天子位置,才算真正坐穩了。

    “諾!”少府令岑邁出列領命道。

    漢室天子的詔書,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書和‘侍’中擬定後,呈遞御前,皇帝只需要檢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為皇帝的文章水平那麼好,什麼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邁歸位以後。劉徹就繼續道︰“右相何在?”

    “臣在!”張歐連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錯也連忙出列。

    劉徹站起身來,看著這兩位大臣。扶著手道︰“尚書錄詔︰朕承先帝大寶,獲保宗廟,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主之上,唯戰戰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遺德!”

    眾臣一見這架勢,也立刻全部跟在張歐與晁錯身後。匍匐在地。

    天子頒詔,誰敢坐著?

    只听到新君清朗的聲音,回‘蕩’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識上古賢王,治世之秒,然,朕聞之,古者聖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國黎庶。永不加賦!”

    劉徹這個重磅炸彈一拋出來。

    大臣們只感覺兩眼都有些‘迷’離了。

    “永不加賦?”許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相對無言。

    劉徹卻是得意洋洋的看著臣子們。

    不得不說,滿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賦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個舉措。

    只是,問題是,所謂的永不加賦,其實是個偽命題!

    在中國,稅賦,從來都是分開的。

    稅是用于國防開支,衙‘門’支用以及各種地方事務和渠道開鑿修葺等等。

    而賦,則是用來給皇帝蓋宮廷廟宇,吃喝玩樂的。

    所以,後來的明朝才有會所謂的內怒和戶部的區別。

    而在漢室,稅收是統一歸到國庫,而賦,則是少府保管。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不收賦了,可以收稅啊!

    左右不過左手換右手。

    不然你以為,滿清的農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稅的咩?

    但此時此刻,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臣懂得偷換概念這個把戲。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時期,劉氏就常常各種免田稅,用來收買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揮袖子,就把田稅直接降到三十稅一。

    今上倒好,上來就喊永不加賦。

    但,這個事情,對大臣沒有任何影響。

    賦是專供皇帝,天家開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內庫的錢財,從來都與國家的開支是分開的。

    對大臣和地方衙‘門’的運轉,幾乎沒有影響!

    只是,會影響胥吏們收稅時的積極‘性’罷了!

    這也是後世滿清敢喊永不加賦的底氣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稅,試一試?

    看看那幫晉商地主豪強會不會起來把那百來萬八旗兵給撕了!

    因此,許多大臣,也僅僅只是震驚而已。

    永不加賦,就永不加賦好了。

    反正,與他們沒有多少干系。

    甚至,有許多滿腦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動的稀里嘩啦,連臉都漲紅了。

    永不加賦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誰提過,‘春’秋戰國,誰又喊過?

    真真是仁君!

    于是,劉徹終于有了第一票的腦殘粉。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澤被蒼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們不管那個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請奉詔書,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愛民之意!”

    劉徹長出一口氣,道︰“可!”

    他知道,這個永不加賦一出,他就著實裝了一回聖人了。

    有了這個詔命打底,最起碼,自耕農與中小地主,都會把他這個天子看成親爹。

    至于底層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給他立個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

    有了這個基礎,他就不怕有人敢動他了。

    隨著這個詔命傳達到天下郡國以後,他的皇位,就真正穩如泰山了。

    誰動他,誰就準備承受天下百姓的怒火吧!

    當然,他也不敢驕傲。

    坐下來,道︰“詔書擬定以後,移送東宮,請太皇太後過目,然後再頒布天下!”

    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竇太後連人都看不清,還會看詔書不成?

    無非就是做個樣子,保持尊重。

    劉徹也相信,一個瞎眼的老太太,只要不去刺‘激’她的底線,她也不大可能站出來做些什麼不好的事情。

    ps︰晚上還有,今天繼續沖擊一萬字,看看能不能成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