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2》的成功,讓嘉禾公司對王啟年的建議非常上心。※% ※%點※%小※%說,2+3wx再加上,嘉禾電影公司,本身就比很多公司更重創新。
比如,港漫電影里面質量上乘的兩部力作《風雲雄霸天下》和《中華英雄》都是嘉禾電影公司投資拍攝。
這倒不是因為鄒文懷喜歡看漫畫,實際上,他不看漫畫,但看新聞報紙。在《古惑仔》系列港漫大紅,不僅僅電影票房大賣,而且,影碟更賣到手軟之後。
鄒文懷立馬就把《古惑仔》的導演劉偉強和演陳浩南的鄭伊健請來,拍了《風雲》和《中華英雄》。因為,這兩部漫畫,在港漫界的影響力,比《古惑仔》還要驚人。事實證明,《風雲》和《中華英雄》的改編,確實屬于比較成功的。
在王啟年提議改編《海虎》之後,鄒文懷已經令人找了一部《海虎》系列的漫畫,徹夜的進行翻了一遍。
之後,對于漫畫有了一點印象,覺得《海虎》確實值得投資,就雷厲風行,讓人聯系海洋構思,購買《海虎》版權。
相對于《龍虎門》、《中華英雄》、《風雲》、《刀劍笑》等等港漫,一再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海虎》這部漫畫,從沒有被改編過。
因為,《海虎》雖然有小眾口碑,但卻不是最紅的港漫。最紅的港漫,基本都被黃玉郎和馬榮成兩大巨頭壟斷。
非兩者筆名下的漫畫,即使再紅,也難入影視公司的法眼。
這就像武俠小說紅得發紫的時代,寫過武俠的作家數千人,職業武俠作家也有數百人。但絕大多數的武俠小說,都不可能被改編。大多數影視公司。盯著的都是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等名家的作品改編。
即使名家所有的作品都被改編了,投資者寧可翻拍名家的作品,也不願意投資二流作家的小說。
《海虎》在港漫市場,以發行量而言,前二十名都排不上,絕對不算大紅大紫的港漫。只算能混口飯吃的港漫。
連黃玉郎和馬榮成的一些熱門作品,也不是全部獲得影視改編。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大佬嘉禾電影公司,居然聯系海洋創作公司,要買他們的漫畫版權改編電影。
以至于,《海虎》這部漫畫的主創,紛紛都感覺到意外!
“什麼,嘉禾電影公司要買《海虎》的版權?”溫日良難以置信。
“對,老板!”海洋系漫畫旗下干將鄧志輝興奮的豎著指頭,“報價三百萬港幣。鄒老板說了,上了年紀了,沒心思談判扯皮,一口價!”
“鄒老板為什麼突然對《海虎》感興趣了?”溫日良不解。他可不會自戀的認為,鄒老板成了他的漫畫粉絲。
如果是追看他漫畫的話,早年《海虎》在連載的時候,應該就買了這部漫畫的版權了。但現在過了好幾年了,《海虎》的人氣都冷淡了一大截才來買版權。顯然有點不精明。
“據說是大陸的那個王啟年導演是你的粉絲,對嘉禾老板指名了說。要合作改編溫日良的《海虎》。你知道,嘉禾這幾年,跟王啟年合作的片子都賺了錢,所以,就依著他!”鄧志輝猜測說道。
“真的,哪怕大陸紅的發紫的導演。是我粉絲?”溫日良感覺有點暈乎乎的。
“應該假不了啦,否則,不會指明要嘉禾拍《海虎》!”
“好,勉為其難《海虎》版權賣給鄒文懷!”溫日良想了想說道,“不包括《武神》和後續的版權!將來。等他們《海虎》拍出來的電影紅了。《武神》待價而沽,價高者得!”
“高明!”鄧志輝豎著拇指說道。
實際上,現在的海洋出版公司日子非常不好過,整個公司十多名員工,就是靠著《武神》這部漫畫混飯吃。
《武神》雖然人氣不俗,但也僅僅有兩萬出頭的銷量,並且,每期的銷量都在下降。再過幾年,能賣幾千本,已經偷笑了。
當然,這不是《武神》質量下滑什麼的。而是港漫整體上,都處于衰退狀態,幾乎絕大多數漫畫都在下滑。
一些新連載的港漫,有的之後幾百本、上千本的銷量,人工和印刷成本都付不起。導致很多的原本很有創意的新漫畫,草草的連載幾期,很快就夭折了。
各大漫畫公司,都是靠著一些老作品的發行,才能維持的下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港漫的讀者群體年紀很大了,一般只看自己熟悉的那些漫畫。至于新作為,未必能夠獲得老讀者市場買賬。至于新讀者,大多數都去看日本漫畫了,看港漫的數量很少。
正是因此,港漫不僅僅是漫畫家群體因為收入越來越低,之後一些老家伙在堅守,新入行的新人,很難堅持的下去,所以漸漸的後繼無人。就連讀者,也逐漸的後繼無人了。
當然了,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在九十年代也遭遇類似的困境。漫威和dc等等漫畫公司,由于漫畫出版發行業務日漸減少,入不敷出,差點都要倒閉。但後來,美漫擁抱好萊塢,超級英雄漫畫被大規模半晌銀幕之後,不僅僅恢復了元氣,而且,開始在從美國市場,輻射到全世界。
有美漫的例子擺在面前,港漫面前有條路,一條是坐以待斃,另外一條是靠著電影改編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
2002年6月10日,嘉禾電影公司宣布以300萬港元的價格,收購《海虎》漫畫的影視改編版權。與此同時,計劃尋求合作伙伴,合資1億港元以上,啟動《海虎》大電影改編計劃。
這個消息一宣布之後,業內紛紛驚訝——《海虎》是什麼鬼?貌似,不了解港漫的人,很少有人知道《海虎》。
不過,在《海虎》大電影計劃宣布之後,這部港漫迅速開始火了起來!
比如。《海虎》的單行本漫畫,又大賣了十多萬本,讓溫日良案爽不已!
《海虎》的問世,對于港漫而言,確實是劃時代的設定。以前的港漫,多半的模仿武俠小說已經有的設定。進行了一些改編。
只有《海虎》融入了科技,開始把港漫的拓寬到全新的領域。
只可惜,《海虎》問世之後,港漫已經式微了。當年港漫輝煌時期,光是在香港地區,就有百萬港漫粉絲。靠著香港一座城市作為基本盤,居然孵化出了世界上僅次于日漫、美漫的第三大商業漫畫!
沒錯!
港漫輝煌時期,總是市場規模。除了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之外,超過世界上其他的各國家的漫畫。是全球第三大形成規模的商業漫畫市場。
由此可見,當年香港地區的漫畫讀者,有多麼的鐵桿!
像《中華英雄》、《龍虎門》等等早起的經典港漫,巔峰時期的每期發行量,超過20萬本。
當年的港漫,基本上是一部單行本漫畫,當作雜志一般的連載發行,讀者如痴如墜的追讀。熱門漫畫可以連載上百期。人氣不衰!
但是到了90年代之後,老一輩的漫畫讀者。依然喜歡看港漫。但是,年輕一代的漫畫讀者,卻是看日漫的居多。比如,香港最大的漫畫公司玉皇朝,被迫代理發行日漫,才可以鞏固市場份額。
在嘉禾電影公司宣布尋求合作伙伴。合拍《海虎》之後,王啟年非常配合的宣布︰“小伙伴公司願意投資3000萬元,參與《海虎》電影版制作!”
……
原本,嘉禾電影公司計劃邀請劉偉強,執導《海虎》。
畢竟。劉偉強有改編港漫的經驗從《古惑仔》系列開始,到《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這都是熱門港漫所改編的電影,從票房成績來看,這些電影都算不俗。可以說,劉偉強是香港最具備將漫畫改編為大電影經驗的導演。
尤其是,經過《風雲雄霸天下》和《中華英雄》兩部電影,大量采用了電腦特效,在當時的香港電影行業,可是非常超前的。
不過,劉偉強現在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基本映畫制作公司,正在拍攝《無間道》,自是分身無術。
“對不起啦,鄒老板,《無間道》正在經常拍攝,真的抽不出時間!”劉偉強在收到邀請後,親自到鄒文懷家中登門解釋,不接這部戲的原因。
“無妨無妨!”鄒文懷笑眯眯說道,“先預祝《無間道》大賣,今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再合作吧!”
“謝謝鄒老板體諒!”劉偉強擦干了額頭上的汗珠。
這個年代,嘉禾雖已經不像80年代那麼強勢了,但依然是香港主流的電影巨頭,尤其是的院線發行的實力,不僅僅覆蓋香港,甚至在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都有影院。所以,香港的電影制片公司,依然還要看嘉禾的臉色。
尤其是,港片制片蕭條的期間,院線商的市場影響力,反而增強了,而不是削弱了。畢竟,香港電影市場僅僅是——港片不景氣,而不是電影不景氣!即使到2002年,香港電影市場規模也超過10億港元,跟內地市場差不多,但香港電影票房市場,由于很少有政策保護,所以好萊塢電影已經佔據大頭。
不像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港片才是票房市場主流。當年的西片在香港電影市場,長期只有一兩成市場。
哪知道,90年代末期之後,港片江河日下。好萊塢電影市場份額,逐漸都佔據了主流了。
但無論是港片吃香,還是好萊塢電影吃香。院線其實並沒有什麼損失,受損的是電影制片公司。
鄒文懷現在比較大度,本質上,也是因為上了年紀,爭強好勝的心思淡了。其實,從成龍離開嘉禾之後,嘉禾投資的電影數量都銳減了。若不是跟小伙伴公司合作,給了嘉禾電影公司一點盼頭,鄒老板甚至都懶得投資電影,專門做院線,豈不是更省心?
劉偉強為了《無間道》拒絕了執導《海虎》,其實也是非常值得的。《無間道》這部電影,原本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港片。在年底上映,以5500萬港元票房。如果沒有《江湖2》,《無間道》應該可以成為2002年香港電影市場最賣座的一部電影。
當然了,即使有《江湖2》在香港當地6000多萬票房的成績,《無間道》也將會是現象級的電影。
在劉偉強無意執導《海虎》之後,王啟年接下了這部大片的導演和編劇大棒。說王啟年是《海虎》粉絲,純屬是扯淡。他僅是覺得這部漫畫設定上非常有創意,要改編影視,還是要對內容進行大量的改編。
港漫最大的問題是,很多角色一出場就一副無敵的強者姿態。即使有對手,但其力量也凌駕于普通人之上,一堆的強者戰來戰去,讓普通的讀者沒有什麼代入感。
《海虎》這篇漫畫,雖然主角有成長,但毫無疑問,一出場就是強者,代入感就掉了一大截。
所以,讓王啟年來主導電影版本的改編的話,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采用《海虎》的創意和人設,但劇情要重新安排。(未完待續請搜索 天文𡦀,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第一更,感謝mdogfish、沈楊月票支持!( 重生之娛樂鬼才
http://www.agxs6.com 移動版閱讀m.agxs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