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市异能 > 李小明古玩奇遇记

05大明宣德5铜宣炉 文 / 山中野驴

    在古玩圈里,打眼买了假玩意儿,只能打掉牙往自己肚里吞,从因此赵有才虽然不爽,可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古玩圈里的傻子多的是,不怕没人接手。这不没过半个月,赵有才就把那件假货以真货的价格卖了出去。

    李小明和赵远去了金市上高中,如果说沧浪县还是个灰土不起眼的小县城,那么金市绝对算得上繁华的大都市,毕竟是省会城市,和一个小县城那真是天壤之别。赵远是老爸花钱进入金市一中的,而小明呢,绝对是以自己优异的成绩考上的。金市一中是全市甚至全省最有名的高中之一,能进入金一的不是有权就是有钱人的孩子,要知道离分数线差一分,就要交一万块钱的赞助费,普通家的孩子上的起吗?当然,还有一部分就是小明这样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赵有才是个有心机的商人,他走了后门,故意把儿子赵远和小明安排到同一班级,他在古玩圈混了半辈子的人,还是有几份眼力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能看出赝品,而他一个混了几十年的老古董都看不出,这说明什么?人家这孩子不简单!赵远跟着小明,也许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可是开学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赵远和小明找到了宿舍,安顿好之后,打算去学校旁边的步行街买点生活用品。在步行街人最多的中间阶段,有个衣着破烂,身上还裹着泥巴的中年男人,皮肤晒得黝黑,老实巴交,一看就是农民,蹲在路边,身前摆了一个不起眼的铜炉,不断的向过往的行人讲述:我是外地来金市建筑工地的民工,打地基的时候挖出了这个东西,俺也不知道这是个啥,哪位想要,给个百二八十就行。

    这是旁边有位头发花白,颇有仙风道骨的老者,蹲到地上,仔细查看起来,大约看了五六分钟,才叹道:不错,是个好玩意儿,宣德铜炉。

    这下炸开了锅,金市人不像小县城,说什么宣德知道的肯定不多,城市人对古董多少有些了解,一听是宣德铜炉,立马热闹起来。

    那位民工也很憨厚地说:啥?啥德?

    老者很耐心地解释:这是大明宣德铜炉。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他在明太祖创业的基础上,使原

    宣德香炉的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的珍贵。据载:宣德炉仅在宣德三年铸造过一次,共得5000只,以后即封炉不铸。数百年沧桑,至今的宣德炉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稀若星辰了。90年代以来,宣德炉继宜兴紫砂壶后成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新宠。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东南亚各国的收藏家竞相高价收藏,其珍品现今每只的价格已可达十余万元至数十万元之巨,可以说比六七十年代价格上涨了千倍。

    宣德铜香炉的选料之精,可谓是历史铜制品中的极端。它的色彩丰富以紫红色为基调,有褐、青、绿、红、蓝、黄、白、金等数十种颜色。历经数百年后,炉的外壁形成了厚厚的一层自然包浆更加美丽动人。

    说罢老者掏出手帕,把那些裹满泥土的铜炉擦拭一番,果然露出了深沉的光泽。人群更加骚动了,这时有个中年男人,衣着打扮有点领导派头,说:这样吧,这炉,三万块,我要了。

    农民工激动地说:啥?你说啥?三万块?好好,成交。

    老者说:且慢,据我所知,现在普通的宣德炉至少都两三万,去年有拍卖会上有只拍到了两百万高价。

    这下围观的群众更激动了,两百万啊。一个毫不起眼的破铜,就两百万。

    农民工说俺也不想要什么两百万,就三万吧,俺还急着走呢。

    赵远这小子平时受他爹影响,对古董有些兴趣,他一激动说:我出四万块。

    这下人群觉得有戏看了。那位领导模样的有些为难,说:那,那,那好吧,我身上就带了三万。

    身为赵远好哥们的李小明却有些担心,他知道如果一个铜炉埋在地下,是会生锈的,而那个农民工口口声声说是刚从地下挖出来的,怎么可能那么有光泽呢?

    李小明对老者说:让我看看这炉,行不?

    老者看来是比较懂行的人,把古董放到地上,说请自便。

    这也是个规矩,如果有人要看一件古玩,就自己上去拿,如果是在两个人传递过程中不小心摔坏了,那责任不好划分。

    小明拿起炉子,翻两行落款,那个“德”字右边是少一划的。而这个炉下却没有。

    小明放下炉子,对赵远低声说:假的,四百块都不值。

    赵远说:各位,算了,我只是个高中学,没带钱。不好意思。

    那位老者不乐意了,说:敢问这位小兄弟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李小明本来不想说什么,但这时人群中突然出现了四五个大汉,赵远这小子平时见识广,立马明白了这是个圈套,作好局故意让人往里面钻呢。

    小明把刚才看到的情况如实说了出来。人群中一阵嘘声。毕竟是在闹市区,对方也不敢怎样。老者说:你一个高中学,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

    有人喊:步行街旁边就是古玩街,可以去那找人鉴定。

    这下那位老者不说话了,打了个很隐蔽的手势,一行人匆匆离去。老者临走前对小明说:小伙子,你行,我记住你了。

    小明不想得德人,客气地说:谢谢老爷爷。

    这一幕被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看在眼里,不禁皱起了眉头,在他印象中,金市那些古玩大佬的二代里面,似乎并没有李小明这么一位呀?这孩子哪来的?

    这位五十多岁的男人,正是金市古玩行业协会的会长,万书良。( 李小明古玩奇遇记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