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五卷(6) 文 / 九峰

    第三十五卷(6)

    上官周延说,你一开口就问网上的贴子,傻子也会跟我想得一样啊!这么跟你说吧,今天一大早省委书记的秘书失踪了,你说人家会怎么想?早有人说,你是奔龙岩钼矿去的。不要说我没提醒你,你的行踪很可能都在别人的监控之中。

    早上离开市委招待所前,徐东海给他找了个失踪的理由,说是他老家有急事,临时坐长途车赶回去办事的。这个借口,应该还站得住脚。这一天来,他也自信行踪隐秘,不会走漏半点风声,便笑着说,别人怎么传,我不知道,但我一没去矿上,二没见过任何一个当官的,不至于给人留下什么把柄。

    上官周延说,你是当记者出身的,警觉性一定很高,这也是我为什么敢来见你的原因。但我也得提醒你,凡事小心为妙。

    杨德水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啊!

    上官周延说,不是我胆小,你要生活在这里,估计胆子也不会比我大一分一毫。

    杨德水说,也许是吧,不过,你就没想过,要改变一下恶劣的生存环境?

    上官周延说,怎么改变?换地方,把工作调到省里,或者其他市去?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只能蜗居在明州了!

    杨德水说,你也太悲观了吧,就算不调动工作,也可以通过你的影响,来改造明州的政治环境啊!

    上官周延说,你的意思是让我举报?

    杨德水说,举报那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干的,老兄你可是聪明人,怎么会干这种傻事呢!这样吧,这里只有你和我,你跟我说说总没关系吧。

    上官周延问,你真想知道?

    杨德水跟他也算是老朋友了,便干脆往土里说,这不是废话吗?如果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要坐一天的公交车了解民意,为什么要住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什么硬把你拽到这里来?我脑子锈斗了不成?

    上官周延说,这么说你是决定要动一动这块烂肉啦?

    杨德水说,废话少说,把你知道的都亮出来听听。

    上官周延说,这么跟你说吧,龙岩钼矿事故从来就没消停过,可就是这样一个事故不断的问题矿,为什么能一年又一年地持续下来?说白了,是因为上边有保护伞,官商勾结到一块,大家都有利可图。明州有种说法:龙坑有龙更多蛇,蛇头如钟盘龙岩;日月无光高厅照,千家万户笑无颜。这里说的龙坑和龙岩大家都明白,钟指的是钟金松,高是说高道诚。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龙蛇一家,蛇,不用我再说了,龙指的是胡学元。当初,是他一手启动了钼矿这项目,初衷是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造福桑梓。后来,国家鼓励企业改制,龙岩钼矿变成了股份制,再后来就成了私人企业。

    杨德水说,这可不能乱说,胡老不太可能会插手钼矿的。

    上官周延说,怎么你也怕了?

    杨德水说,我怕什么?我只是摸底,具体怎么决定,那是上层的事情,我没什么可怕的。

    上官周延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敢去捅这个篓子吗?

    杨德水看着他没回答。

    上官周延说,人家胡学元是什么人,开国功臣啊,别说省委不敢动他,就是中央也要给他三分面子。当然,我也赞成你的说法,胡老本人不太可能掺和到里边,可是,你想过没有,他本人不掺和,并不代表他的儿孙辈不掺和。儿孙辈掺和了,就等于他本人掺和了,两者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我劝你最好不要去挑这坨屎,谁挑谁倒霉!

    杨德水明白了,为什么夏黑子敢这么嚣张,金统焕敢为所欲为,钟金松和高道诚敢一手遮天,因为他们都觉得没人敢对胡学元怎么样。当初开发龙岩钼矿的时候,胡学元是顶住种种压力,也做出了不少自我牺牲的。钼矿就在他老家龙坑的后山上,龙坑村民世世代代的祖坟也都在这座山上。要开采钼矿,必然要搬迁许多人的祖坟,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最大的反对声就是胡学元的族人,他们认为龙岩山是后坑村的龙脉所在,胡学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这座山的功劳。山上开了矿,风水就破坏了,龙坑村不但今后出不了人才,弄不好还会断子绝孙。胡学元不信邪,但也拗不过族人,特别是老族长胡秉义翘着雪白雪白的山羊胡子,把拐杖在青石板上敲得哐哐响,大骂胡学元逆子。没办法,胡学元只好做了妥协,决定不搬老祖宗的坟,但其他坟必须全部搬完。他亲自出马召开村民会议,分析利弊,统一思想,并答应每户安排一个人到矿上上班。到矿上上班,对贫穷的村民来说,那是乌鞘蛇化龙,草头鸡变成了凤凰,在利益的驱动下,龙岩钼矿终于如期启动开发。

    杨德水说,你说的情况很重要,我会带回去。

    上官周延问,听了这番话,感受是不是跟我一样?

    杨德水说,你指的是哪方面?

    上官周延说,龙岩的事难啃,知难而退啊!

    杨德水想说,你知道胡学元的祖坟被埋了吗?可如此一说,等于自己承认了胆怯,也承认了徐东海对胡学元心存顾虑。便说,有什么难不难的,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一个难字,只要省委书记点交办的,容易要办,难也要办,我没有任何退路,既然躲不开,那就只能迎难而上。

    上官周延说,你真的不该来!

    杨德水说,看来,你是不相信我的话。

    上官周延坦率地说,你当记者的时候,我相信。我知道,你就因为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才一直被人压着没有进步。可你现在不是记者了,你是官员了。官员说的话能信吗?你听说一个笑话吗?一主任陪上级领导到他的辖区内检查工作,领导指着远方路旁草丛说。我好像看见那边有条蛇。该主任说:是的,草还动了一下。领导走近一看,哦,原来是条死蛇。A主任立刻吸吸鼻子,我说怎么有股臭味。领导将“蛇”踢了一脚,原来是条草绳。杨主任赶紧说,我还纳闷这季节怎会有蛇呢!

    杨德水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是官员了,所以,我的行为是不可信的。

    上官周延说,可不可信是一回事,敢不敢信,是另一回事。

    杨德水说,原来你怕风险啊!可是,你在网上发贴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冒险了!

    上官周延说,那用的是网名,不一样的!

    杨德水笑着说,你终于肯承认是你发的贴子了!

    上官周延顿时醒悟过来,你在诳我啊!

    杨德水说,你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可能诳你呢。这么说吧,今天来看我,你又冒了一次险了,这都是实话。既然都冒了两次了,为什么不再冒一次呢?就当是试一试我们的交情的深浅,也是值得的呀!龙岩钼矿塌方造成三十一人死亡和失踪,这个数据我都在公交车上听了不说是十遍,但肯定也有八遍。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肯定是真的。我相信,这里边肯定还有许多内幕,你是了解的。我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算起来差不多有十年了,你能不能告诉点我什么?

    上官周延说,我劝你还是看远一点,这件事一旦开了头,只怕就收不了尾。

    杨德水说,你让我看远一点,没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问题是我连近忧都排解不了,再看远又有什么用。

    上官周延说,这个简单,你就把你听到看到的带回去就是了,查案不是你的任务。

    杨德水在车上,在饭馆里听到的有关钼矿的事情都录音下来了,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这样回去交差,应该能过关。人在官场,每天要处理那么多事,有些事能应付过去就行了,甚至有个别事能敷衍就敷衍过去了,可有些事,特别是领导重点交办的事,必须认真完成,一百分还不够,还要把附加分一起拿到手。徐东海和池文良为什么在这非常时期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明州?说明他们对明州很在乎,对自己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在考验自己。徐东海在江海小的权力布局基本上都漂亮地完成了,只要再拿下明州,就是完美收官了。啃下龙岩钼矿这块硬骨头,不管从明州的现实需要,还是从全省的政治意义来说,都至关重要。

    明州从地理位置上看,别说是全国,就是在江海省内,也十分不起眼。但从政治版图上看,地位实在太显赫了,不说是大部分,至少有一半的官员都跟这块土地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胡学元、柳树志都是明州人,从他们手上提起来的干部不知道有多少,由此产生的盘根错节的官场网络不知道有多广多深。从力学上说,明州就是江海政治力量的交集点,只要这个点被撬动了,整个官场结构就崩盘了,全新的格局才会真正形成。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要在这里兴师动众,就等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是犯大忌的。徐东海没有派调查组,只留下杨德水一个人在这里了解情况,恰恰说明了他的慎重和小心。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就像水库遭遇了大洪水泄洪,多大的鱼都可能会被冲下坝去,粉身碎骨,一命呜呼。此次龙岩钼矿矿难,无疑是个最及时的政治洪水,给徐东海的权力渗透,的供了绝佳的机会和借口。他必然会利用这个机会,突破这道最后的权力堡垒,让阳光照进这块被尘封的土地。

    如果徐东海有此目的,自己回去仅仅是交个差,显然是不能令他满意的?对杨德水本人来说,他也需要建功立业,早日上个台阶。对官员来说,年龄是宝,一旦年龄大了,晋升的机会就大打折扣。一步错,步步错,说的不是下棋,而是官员的晋升。同班同学,大家的年龄基本上一样,要差也就是一两岁。可是过了五年十年,却发现,有的同学发迹了,当上了大官,有的却还是小科员。这里边除了起步高低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人抓住了机会,有人错失了机会。这种机会并不是由自己来把握,而是掌握在上级手里,更准确地说,掌握你的老板手里。你有一个好老板,你的上升空间就大,相反你的空间就小。对杨德水来说,可以说处处都是机会,因为他的老板是省委书记。但这种机会能不能成真,就得看老板的态度了。老板的态度从何而来?当然是你平时的表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杨德水来说,着眼未来,做好当下,随时迎接那幸运之神圣的光顾。卢国晓的第次煽情,点燃了他心中的希冀,希望徐东海早点放他出去独挡一面。徐东海有没有这计划,杨德水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对徐东海来说,拿下明州才算真正完成了统一大业。一般来说,在统一大业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显然,杨德水功不可没,肯定少不了他的好处。

    这种话,自然只能埋在心里,别说对上官周延,就算是亲娘亲爹,都不能提起。

    杨德水仔细想了想,对上官周延说,能不能收尾,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但这个头,我必须开,你也应该开。你是明州人,难道你愿意看着明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暴力和恐怖之中?我知道你的性格,你肯定不愿意,甚至还暗暗动过脑筋,譬如说往上捅信息。你要是真死心了,或者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那么你就不会去关注明州恶劣的政治环境,更不会在网上发贴呼吁。

    上官周延喊叹地说,知我者还是你老弟啊!

    杨德水说,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让我带点有用的东西回去,一起为改变明州的明天而烧一把火,烧出个朗朗乾坤。

    树老心空,人老百事通,上官周延又是个老新闻,虽然很动情,但还是顾虑重重,这事弄不好,下场会很悲惨。杨德水不同,他可以一走了事,自己却在这里扎了跟,老婆孩子都在明州。他说,不是我不支持你,实在是这里边的水太深,我还是劝你三思而后行。

    杨德水说,你这样想,我当然不能强求。但你分析过没有?即使是跟钼矿相关的利益方也不见得是铁板一块,毕竟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赚钱的机器。他们最大的靠山是谁?当然是胡学元胡老。这一点,你肯定不会有意见。可你想过没有?胡老要是知道了这边的实际情况,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上官周延问,什么意思?你该不会指望他倒戈相向吧?

    杨德水说,倒戈相向,我不敢保证,但他要是知道,钼矿并没有给家乡人民带来多少财富,相反而带来灾难,特别是龙坑村的村民正在钼污染中饱受煎熬,许多人因此患上了莫名其妙的怪病,他肯定会震怒。震怒之余,他会向着谁?你自己去想吧。龙坑村是他的故乡,那里生活着他的族人,他要袖手旁观,岂不是被千夫所指,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就算他的儿孙辈中有人跟钼矿有染,恐怕他也很难保持中立,不得不大义灭亲。

    上官周延说,我明白了,你的老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让你留下来调查。

    杨德水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老板很关心明州,很关心龙岩钼矿。

    上官周延听到了希望,开始变得主动了,你想要我做什么?

    杨德水说,我要证据,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证据。

    上官周延说,这个简单,死人都在市中法院的太平间里躺着。

    杨德水问,你确定?

    上官周延说,当然确定,我老婆就是医院里的护士长。要不,我也不可能这么清楚内幕啊!

    杨德水问,能不能给我弄一份详细的死者名单?

    上官周延犹豫了一下,说,咱们说好了,我就帮到这里,给你提供一份****,仅此而已,从此我跟这事再也没有半点瓜葛。

    杨德水大喜过望,当即表态说,你放心吧,你压根就没提供过什么名单,这事跟你没半点关系,你想搭上边我还不让呢!

    死亡者名单,这可是最重要的证据。有了这份名单,就可以顺藤摸瓜,一路追查下去,还原事实真相。再说了,自己又不是调查组,只不过是来摸摸情况,有了这份名单,就可以圆满地向徐东海和池文良交差了。

    上官周延把二十八名死亡者名单交给杨德水后,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长舒了一口气后,问,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杨德水说,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到医院验尸啊!

    上官周延说,你跟我开玩笑吧?

    杨德水说,没跟你开玩笑,要是等尸体都火化了,那就死无对证了。

    上官周延大惊失色道,这不行!

    杨德水问,为什么啊?

    上官周延说,不但停尸房有金统焕的人把守在门外,就是整个中医院都有他的人随处监视着,你要贸然闯入,那等于是自寻死路。

    原来他是为自己的安全担心,杨德水说,我脑子又没进水,怎么会自寻短见呢!验尸只是个比方,你还当真了啊!

    上官周延说,什么比方不好打,非得打这样的比方,想吓死人啊!

    杨德水说,我的意思可能的话,要弄到死者的照片,使资料更加齐全。

    上官周延心里发慌了,忙说,你我可是有话在先的,我能帮的忙就到这里为止了。说完,起身告辞。杨德水也不挽留,把到送到楼下,看着他坐上出租车后,才折回房间。

    他的心里早有个计划,那就是马上打电话向徐东海汇报情况,并提请他马上下决心,采取非常措施进行秘密“验尸”。

    电话是叶福祥接的,原来徐东海正在部署宁州的抢险救灾工作。杨德水让叶福祥把电话交给池文良,向他汇报了这一天来的工作及成果,并提了自己的想法。池文良说,我先跟徐书记汇报,等他指示后,再联系你。

    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池文良打电话过来,同意杨德水的意见,并说已经跟周华鸣取得了联系。说完这些,池文良又说,既然那边的事处理停当了,你是不是明天赶回越州?

    杨德水说,我想明天去龙坑村核实一下情况,听说那里许多村民得怪病,不知道是不是跟钼矿有关。

    池文良犹豫了一下说,那也好,不过千万要注意安全。老板很想你,希望你能早日回到他的身边,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德水说,好,这边一有结果,我就马上赶回去。

    放下电话,杨德水心头狂跳,自己离开徐东海才一天时间,准确地说,才十几个小时,徐东海就开始想自己了。这里边有习惯性的依赖外,恐怕更多的还是感情因素在起作用。日久生情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长期以来养成的默契。首长跟秘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亚于父子关系。一旦儿子不在身边,老子就会觉得若有所失。

    杨德水明白,自己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交给周华鸣去表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一早,公安厅那边就会传来好消息。

    时间还早,再加上白天睡了一大觉,杨德水便起身去了云江边吹风。昨天还在咆哮着的云江,仿佛一个女人刚刚经历过生理烦躁期,又重新恢得了往日的平静和温柔。明天是中秋节,皎月当空,远山如黛,近水似带,夜风习习,吹得江堤上的枝叶轻轻作响。江堤下的亲水平台上,许多市民悠闲在欣赏着美丽的夜色江景。(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