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四卷(27) 文 / 九峰

    第三十四卷(27)

    看来老板很了解自己的工作,这让杨德水感到很欣慰。有些秘书,干得死去活来,领导却不清楚,偶尔出了点差错,常常被批得一无是处。杨德水几乎没有挨过徐东海的批,一来是他工作努力,二来与徐东海自己当过秘书有关。不在这位置上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秘书工作的艰辛。

    自助餐厅设在二楼,黄绍忠和夏庆杰候在餐厅入口,见到徐东海,黄绍忠飞快地上前招呼说,徐书记好。

    徐东海有些不满地说,你们怎么来了?

    黄绍忠说,我们是来向你汇报工作的。

    明明是过来陪领导,却说是汇报工作,黄绍忠回答得很聪明。徐东海说,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吃早餐吧!

    于是,一行人进了餐厅,拿了盘子打菜。排队的次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杨德水退后一步,把位置让给了黄绍忠。黄绍忠也不客气,跟在徐东海后边。轮到夏庆杰的时候,他却怎么也不肯占杨德水的位置,非得跟在他后边。杨德水客气了几句,见他执意如此,也就由着他了。

    打好菜,大家围成一桌用餐。黄绍忠开始汇报起工作,从台风最新的动态,说到全市各地的雨情风情,以及出现的问题。徐东海只是偶尔点了头,或者嗯哦一声,表示自己在听他汇报。

    黄绍忠还没汇报完,徐东海已经吃完了,他放下筷子问,台风什么时候登陆?

    黄绍忠说,看样子是要提前,估计中午前后。登陆地点,稍稍有点北抬,估计在荻州中部的云江口一带登陆。

    徐东海说,你们分析,后期的雨量会怎么样?

    刚才黄绍忠汇报了,从昨天早上八点到现在,全市面平均雨量达到了320毫米,最大的已经突破600毫米。这个雨量下到哪里,都会成灾。因为是夜里,灾情统计工作没法开展,但情况还是了解一些,荻州下边有个县叫阳平,全县百分之八十的电力中断了,具体情况还在统计中。

    黄绍忠说,早上6点钟,我们会商过一次,估计还有100到200毫米的降雨,现在有个最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台风的移动速度,速度快,降雨量会小一点,移动得慢,就可能更大。还有,中午11点是天文潮最高,达到四米多,接近五年一遇的标准。现在实测的潮位已经达到了4.2米,估计很可能最高潮位会达到4.8米,破纪录的概率很大。

    听了这些情况,徐东海的表情又凝重起来,略想了一下说,我们马上去指挥部。

    到了大厅,杨德水往外一看,傻眼了。天色暗得像黄昏,到处都是弥漫的水汽,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天地混沌未开。雨更是大得不得了,仿佛天上的什么地方缺了一道大口,雨便倾泻而下,落在地上便腾起一层烟。这烟被风一鼓荡,便成了雾,成了水汽,弥散在整个空间。杨德水活了这么多年,也多识见识过台风的厉害,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雨。这雨又大又密,一个常用来形容雨大的词,叫倾盆大雨,用它来比喻最恰当不过了。一般来说,倾盆大雨都是一阵子,可这雨是一阵紧似一阵,仿佛要把江海这片大地几个月来的雨水都一次性补回去似的。

    风更是猛烈,从门缝里钻进来,钻进人的衣服里,把整个身体都鼓胀起来。一行人走自动门,可是自动门给风的压力顶住了,打不开。有个服务员见客人要出门,便跑过来开边门。一个人根本打不开门,又喊来了三个同行,总算把边门打开了。门一开,风就更肆无忌惮了,吹得人摇摇晃晃。

    杨德水挡在徐东海前,为他开道。徐东海身体魁梧,到也不怕风吹。走在后边的刘珈灵却不胜风力,又怕裙子被吹翻过来,夹着双腿,根本迈不开步。杨德水不得不再次进到厅里,为她挡风。可还是不行,风实在太大了,刘珈灵被吹得前仰后翻。他只好伸出手牵她出来。借了力,刘珈灵另一只手护着裙子,跟在杨德水后边出来了。

    她的手有些凉,但很细腻很光滑,像打过蜡似的。杨德水握在手里,竟有种莫名的冲动。这么个可人儿,正常男人都会想入非非。徐东海五十二岁,虽过了黄金年龄,但生理欲望肯定存在。昨晚还能不把她给办了?以前,杨德水一度认为梅红是老板的枕边人,现在看来,老板的品位比自己想像的要高得多。他突然明白,为什么老板要把张晓雄从自己身边调走。省委书记,日理万机,很少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使有女人,恐怕也很难有机会去享受。现在好了,刘珈灵成了他的随行记者,就不用去刻意创造机会了。

    没有经历过台风的人,很难理解倾盆大雨是怎么个架势。车行了没多远,便走不动了,像蜗牛爬一样。一来视线太差,看不见路,二来路上的积水太多太深,根本分不清是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整个城市的地面都泡在了水里。城市越来越大,排水能力却越来越差。这到不是说,道路设计的时候,雨篦口留的数量太小,口径太小,主要原因是下水道排放不及,路上积水成灾。这些年来,很少有当政者重视地下管网的改造,用的都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城市变大了,要排放的水也多了,可是雨道还是哪几根管道,别说是暴雨,就是一般的大雨,路面也会积一层水。小雨小灾,大雨大灾,这是城市防洪的通病。杨德水注意到,路边有几处地方往外冒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今天这道理给颠覆了,水居然往高处走。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因为外江的潮位太高了,高过了城市的地面,潮水通过地下管道倒灌进市区里。幸亏越野车的底盘高,要是一般的小轿车,根本就没法行驶。为了陪徐东海吃早饭,也真是够难为黄绍忠和夏庆杰的了,得来回趟混水。路边有不少冒险行进的小车,结果都栽进了水坑里,趴窝了。而雨,依然没有半点要停下来的意思。照这样下去,整个城市交通恐怕要瘫痪了。

    短短三四公里的路,车子走了近四十分钟。车上,杨德水注意到,徐东海忧心忡忡,脸色很凝重。

    荻州市防汛指挥中心的气氛异常紧张,由于持续强降雨,许多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第一报灾情出来了,很严重。由于雨量集中,风又奇大,许多地方水位迅速上涨,至少有几十个村子被淹没,大量的房屋倒塌,不少民众被困。徐东海下到基层,水利厅也行动起来了,昨天下午分了十个小组,赶往各地指导抗灾工作。陈坤安自告奋勇,主要要求来荻州。荻州离省会最远,又是台风影响的第一站,困难可想而知。他做这样的选择,应该是奔徐东海来的。柳树智去了全国人大,位置听起来很高,其实手中没有多少实权。对陈坤安来说,以后的路都要靠自己闯。怎么闯?一是努力工作,二是另找大树。显然,接近徐东海是升官的最好途径,也是一条捷径。

    前常务副厅长姚玉林去了政协后,陈坤安接任了他的位置。这位置很敏感,往上就是厅长,上不去,还是个副厅长。单位里的副职,就像老女人的乳房,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陈坤安要想进步,最好的办法就是抱住省委首长的大腿。可抱大腿也是门艺术,不是你想抱就能抱得上的,得讲究把握时机。防汛抗灾是接触领导的好机会,平时领导都是赶场子,一场赶完又忙下一场,下属很难找到时间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防汛,特别是来台风的时候,领导就像钉在板子上的钉子,往往都是通宵达旦盯在防汛指挥部。即便在外边跑,也不可能走马观花走过场。跟在领导身边,时间一久,你的印象就刻到了领导的脑海里,关键时候,领导可能就会想到你,重用你。昨天,陈坤安错过了一个机会,当他赶到荻州防汛指挥中心的时候,徐东海已经撤了。今天徐东海一出现,他就迎上去亲亲热热地叫了声徐书记。徐东海问,什么时候到的?

    陈坤安说,昨天晚上十点半,没能赶上徐书记您的步伐。

    徐东海笑着说,我怎么赶得上你年轻人的脚步啊!说完,便朝主席台走去。按理说,陈坤安是副厅长,轮不到他坐主席台,可他代表的是省防汛指挥部,市里当然要表示尊重。主席台位置有限,现在又来了省委书记,陈坤安便自觉地从主席台上撤下来,坐到了右排的首位上。

    杨德水做的第一件,给省气象局和省水文局打电话。气象管预测,水文管实测,与这两家保持紧密联络,是他的重点工作之一。黄荣华说,丽娜台风降雨量之大,历史罕见,主要降雨集中在东南部荻州和海州,接下来会向纵深推进,估计中部的明州和贻州,接下来会有滂沱大雨。杨德水问,北部的越州、景光和古乐会怎么样?

    黄荣华说,从目前的形势看,越州、景光和古乐情况还算好,最大的降雨也就是186毫米。随着台风的登陆,风力会减弱,降雨的量级也将逐步下降。

    省水文局的说法与黄荣华的类似,高暴区都集中在荻州和海州两个市。还有,明州的雨量也不小,仅次于荻州和海州,排第三位。雨量并不是衡量灾害严重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历史长河中,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地貌,行洪能力也大不相同,同样的雨量,下在这个地方屁事没有,下到另一个地方就会掀起轩然大波。关键还是降雨所达到的重现期的级别,重现期越大,说明形势越紧张,越可能成灾。杨德水对这个有所了解,但也只知道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并不知道,只知道衡量的标准是多少年一遇。他问省水文局局长王诚钢,哪里的降雨重现期最大?王诚钢没想到他会问得如此专业,只好如实说,这个还没统计分析。杨德水说,你抓紧组织专家分析一下,我要全省各地的数据,一有结果,马上告诉我。他代表的是省委书记,别说是水文局这样的二级局,就是省政府直属的各部委办厅,都会唯马首是瞻。

    另一个影响就是强风,荻州的风十分大,刮着雨滴打在身上,让人生疼。据气象部门说,荻州和海州市区的实测风力达到了十一级。这样的强风,吹到哪里,都会倒一大批房子,人员伤亡肯定在所难免。

    半个小时候,王诚钢回电了,明州几个点的重现期比荻州还要大,达到了**年一遇的标准。台风还没登陆,后续的雨量还是个未知数,最后肯定要超过这个量级。杨德水又给明州市委书记钟金松打电话。明州基本上都是山区,到处山共爆发,塌方、泥石流发生的很多,许多道路都被冲毁了,通讯也断了,许多情况都了解不过来。明州处于荻州的西部,随着台风的推进,灾情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其他地区的情况还算好,但普遍都反映,风大雨大。杨德水觉得有必要提醒徐东海一下。

    徐东海正在听取荻州的情况汇报。昨天上午,市里四套班子分了十一个组,赶到十个县(市、区)指导抗灾工作。由于各地有人坐镇,信息汇上来很快,普遍都有灾情出现,大家的判断都不怎么乐观。现在风大雨大,人根本出不去,能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主要能做的也就是集中在水利调度上。调度的重点,又在水库上。河网的调度相对简单,里边的水位高于外海外江的水位就拉闸放水,否则就关闸,避免海水、江水倒灌进来。水库的调度则要复杂得多。水库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蓄洪,把上游的来水蓄起来,以减少下游的行洪压力。可问题是,面雨量已经超过了320毫米,几乎所有水库都蓄满了水。水一满,水库就得放水,不放水,水库安全成问题,有可能垮坝。垮坝,这是绝对不允许,那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你想一想,下游本来就是淹得厉害,如果水库垮了,几千万方,甚至上亿方的水在短时间内倾泻而下,那就不是雪上加霜了,而是霜上加雪。本来只是受点淹,损失些财物,坝垮了,那就是灭顶之灾,下游的城镇和村庄很可能在顷刻之间就被夷为平地,万千生灵涂碳。

    各级领导为什么这么重视防汛防台,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哀鸿遍地,寸草无存的局面。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防汛防台说白了,主要是防人祸。徐东海最关心也是人祸,一旦由于调度不善,或者政府指挥不力,而导致群死群伤,肯定没法向上级交差。听完汇报,他问,防洪调度情况怎么样?

    纪润坡说,黄书记和我都非常重视防洪调度,特别是水库的调度。市水利局动员了二十名技术骨干,成立了调度组,调度组下分四个小组,分片负责全市四大片区的河网和水库调度工作。目前,全市十七座大中型水库,全部超过了汛期控制水位,其中五座达到了五年一遇的水位,如果再持续强降雨,很可能突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位。由于前期持续干旱,水库蓄水普遍很低,我们担心,再蓄上去,很可能会危及大坝安全。调度的压力非常大,放,下游已经是水乡泽国,再放下去,肯定加重灾情,不放,又怕水库运行靠不住。专家组正在跟气象局的同志在小会议室紧张磋商中,方案应该马上就会出来了。

    黄绍忠大概也是怕了,提了个建议说,是是不是请省防总的专家给我们指导一下?

    徐东海坐不住了,向陈坤安招了下手说,我们去看一看。

    黄绍忠和纪润坡带路,徐东海、陈坤安,还有两名水利厅的同志跟在后边。小会议室里,专家组的意见也不统一,一帮人主张立即放水,另一帮人主张再等等,双方各执己见,争吵得很厉害。突然见到省委书记出现,专家们立即静了下来,都看着徐东海。黄绍忠当起了服务员,迅速从当中抽出一张椅子,让徐东海过去。徐东海进去后,他又迅速地把椅子往里推,让椅面正对着徐东海的屁股。徐东海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站着说,同志们,我不是来看大家,而是来拜托大家的!外边到处是狂风暴雨,地上到处都是积水,大家一定也知道了,许多地方都是水满为患,积水成灾了。荻州市委市政府在这次防超强台风工作,该动用的行政手段都动用了,从目前的形势看,情况还很不妙,很让人揪心。旱涝急转,最让人放心不下的还是水库的安全,刚才我在门外,听到了你们激烈的讨论,很感动。这说明,你们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现在是非常时期,第一要确保水库的安全,绝对不能垮坝,垮坝了我们都要去坐牢。但是,我们也不能光顾着水库,而不顾下游受淹严重的事实。这个怎么权衡,既要讲政治讲智慧,更要讲科学和技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送大家一句话,胆大心细,万一有什么后果,第一个由我来承担。

    他停了一下,对陈坤安说,水库调度是个难关,你们水利厅要高度重视,帮助荻州市一起分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水库有半点失闪,我唯你是问!

    说完,双手抱拳作了一揖,转身离开了小会议室。他知道,如果有自己在场,这些专家更会缩手缩脚,反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判断和工作。

    到了10点钟,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滞留在海山的一名复旦大学的教授突发心脏病,急需转送到大陆医院接受治疗。海山是个孤岛,当地只有一个乡卫生院,医疗条件非常简陋。这样恶劣的天气,不管是船还是直升机都无法出动救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当地的医务人员实施就地抢救。这名教授在国内有名的学术泰斗,要是他病死在海山,政治影响就非常恶劣了。黄绍忠得知后,急得团团转,可大家都无计可施。徐东海也是黑着脸,束手无策。

    杨德水想到了什么,走到徐东海身边耳语了几句,徐东海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此刻,台风的移动速度明显加快,离最近的塘屿镇只有50来公里了。这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移动一快,后续的降雨量相对就会减少。坏消息是,风越来越大,雨滴被风鼓荡着,从窗缝里倒逼进房间里。这么强的风,不知要又要吹倒多少房子,多少电力设施,吹毁多少农作物。好消息不多,坏消息却是不断,海上的潮位不断被抬高,远远高于内河的水位,里边的水根本排不出去,都被关在了水闸内。雨虽然小了一点,但洪水一点也没有消退的迹象,相反,从山上汇下来的洪水,都注入了平原。平原的水位也被不断刷新,似乎要跟外江的潮位一争高下。这样一来,原先被淹的地方,淹得更深了,原先没淹的地方,开始进水了。

    防汛防台风的最大难点在于,你明明知道身陷困境,却拿不出相应的办法解决。面对着越来越高的水位,谁也无计可施。这时候,最兴奋的大概就是记者了,他们要的就是这种爆料。其他人个个都面色严峻。

    徐东海找来黄绍忠问,海山哪边的通讯还通吧?

    黄绍忠不解其意,便说,刚刚接到那边打来的求救电话,应该通的。(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