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四卷(8) 文 / 九峰

    第三十四卷(8)

    赵相平说,到地方任职就是好啊,天天泡饭局,酒里逍遥游啊!

    徐东海说,老朋友啊,你就别笑话我了,我哪有你的命好,天天在上边养尊处优。我是灭火队员,哪里有火情就往哪里赶,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

    赵相平笑着问,你现在来灭谁?来我,还是灭周司长?说完,看着周宇生。

    徐东海说,我哪敢灭你们啊,我就是向中央领导诉诉苦,让你们能体谅我们地方干部的苦楚!这样吧,今天是中组部给我们雪中送碳,我代表江海省省委和省政府先敬周司长一杯,向中组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酒,卢国晓已经给徐东海倒好了,不多,大概也就是杯底匀了个遍。酒的深浅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大领导都很节制,不会随意开怀大喝,跟下边的人碰杯只是个仪式,表示领导对下属的关爱。但下属就不同了,得满杯,否则就是对领导的不尊重。

    周宇生虽然代表的是中组部,但职位毕竟有限,所以,当徐东海说要给他敬酒的时候,又拿酒瓶往杯子里加酒,并不多满到了杯口。

    徐东海敬过周宇生后,卢国晓又要往他杯里添酒,这一次徐东海没让,而是自己动手添,添的酒也比上杯要多许多,应该有八分满,比赵相平杯里的水沿线要略高出一点点。然后,去敬赵相平。显然,他这样做是有用意的,说明赵相平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敬酒是门大学问,更是项艺术,其要诀在于如何掌握时间、发挥直觉,以及适时道出心底话;敬酒的技巧干变万化,即使杯中装的只是一般的饮料或水,也可藉象征性的动作达到敬酒效果。敬酒作为宴请应酬的一个环节,是有一定讲究的。敬酒适当,一方面可以表达自己的情谊,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自己的修养和魅力。若是敬酒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解。

    赵相平去年来江海检查防汛工作,呆了整整三天时间,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温文尔雅,慢条斯理。这一次的表现却大不同,从一开始话就显得比较多,喝酒也很主动。等徐东海敬一圈后,他不但指挥手下人回敬,而且自己率先垂范,逐个给大家敬酒。他的敬酒不像徐东海点到为止,而是真枪实干,不是满杯,起码也是大半杯。通常,这样的场合都不会多喝,给他这么一鼓劲,公宴就变成了朋友间聚会的私宴了,大家说了许多话,也喝了许多酒,气氛十分热烈。古人说人生最快乐的几件事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杨德水分析过,赵相平这四大喜事几乎都在同一段时间里占齐了,他确实有开怀畅饮的理由。前边已经说过,中央的部委办一般很少有干部能到地方任要职,章焕华开了国土资源部干部输出的先河,对赵相平来说,算得上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就不需要多说了,赵相平和徐东海是老朋友。金榜题名,大概是四件喜事中,最让赵相平激动的,他这个当了六年的副部长,主持工作也有一年多了,终于在一个月前转了正。至于洞房花烛夜,相信各位看官都明白,以他的身份和地位,郑杨萍这个超级大美人还不招之即来?没准早就洞房花烛过了。

    两个月前,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严禁公款大吃大喝,并提出了六条具体的控制标准,不得超规格接待。开始,各级纪委也查处了几起违规吃喝的案子,一时间风声鹤唳,谁也不敢去触碰这根高压线。可没多久,就开始变味了。

    文件里有这样一条规定,本省内接待不喝酒,外省市接待不劝酒。看着眼前觥斛交错的盛况,杨德水心里想,全国上下的官场,无处不充斥着酒文化,江海省很难独善其身。

    这种事,一根绳子通到底,一个省执行起来,难度太大,也不好把握。外省市来人还好说,平级的兄弟嘛,人家也不会提什么过高的要求。中央来人到地方检查工作,那就大不一样了,人家是上级,走基层,省里、市里,甚至县里的领导都得陪着,好酒好菜侍候好。没有好酒好菜侍候,人家怎么想且不说,你自己心里也不踏实,深怕影响了项目审批和中央财政拨款。上下两套政策,地方干部,特别是市县一级的干部就有意见了。实施两个月来,不少市县开始松动了,依样画葫芦,本市、本县的公务招待不喝酒,上级,或者外市、外县来人照样喝。这也不难理解,重要资源都掌握在上级手中,级别越高,资源越多。各地为了争取资源,确保当地能拿到应有的份额,凡是上级来人了,还是照喝不误。这也不奇怪,中国人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

    有人向徐东海反映过这问题,他也没有表现出特别关心,只是一笑了之。看来,他心里也非常清楚,在现行的体制下,要解决吃喝问题,绝非一个省份所能做到了。在广大干部中,真正贪杯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是被工作所逼,迫不得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徐东海为什么要出台禁令呢?杨德水分析过,这也是种政绩,新举措,新创举嘛!如果能引起中央重视,推而广之,那么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是功不可没。

    这场晚宴一直到十一点才结束,大家都喝得醉熏熏的。杨德水本来计划跟章焕华单独聚一聚,以表师兄弟之情,考虑到时间太迟,便发了个短信给他,说是隔天再请他吃饭。章焕华很快回了短信,就四个字,来日方长。短信虽然短得不能再短,内涵却十分丰富。都在一个城市工作了,日后有的是相聚的时间和彼此的倚重地方。

    等送完徐东海,回到湖滨单身公寓,已经过了十二点了。或许是喝多了酒,也许是因为跟幽雪连日缠绵,体力透支得厉害,杨德水回到家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上班,接了几个电话,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闲着无事,杨德水开始反醒自己。这一年多时间来,自己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内心世界越来越空虚了。这倒不是说,他厌烦了秘书这份工作,相反,对于这份工作,他十分投入,做得也很专注。问题是,他觉得自己就像只精神上迷途了的羔羊,失去了自我。这感觉就像身体得了痒症,怎么挪怎么挠,都觉得还是难受。尤其在男女问题上,自己的态度越来越界线模糊了。他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毁在这问题上。

    古人是,吾日三省吾身。身在官场,如果不懂得反思,恐怕很难走得很远。官场是利益场,如果头脑发热,很可能就会走上另一个极端,为所欲为,无所禁忌。虽然自己只是个小秘书,但他的背后却是省委书记作靠山,要捞到什么好处,给人办点私活,那是比一般的厅局级领导干部还要容易。

    就在想这事的时候,黄小中进来了。黄小中自去年(各位看官,非常抱歉,前几章提到的黄小中,非黄小中,而是田小光)去了信州后,据说干得风生水涨,各方面的反响都很不错。其中一个重点项目,信州机场建设,当地跑了七八年都没有跑下来,黄小中用了半年,就拿到了所有的通行证,一举结束了江海省西部地区没有机场的历史。信州是旅游大市,但地处偏僻,打通了空中交通后,对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有着显著的意义。当初,杨德水劝他走出省政府,到基层干点实事,他还心存疑虑。去了信州没多久,不但疑虑打消了,而且精神状态也来了个大跃进。有一次,他回越州请省政府一处的老同事吃饭,杨德水开玩笑说他是扎根信州,乐不思蜀,把越州都要忘了。他的家在越州,根子在省政府,乐不思蜀肯定是不可能的,这话形容的是他的精神从颓废到振奋的转变。

    黄小中本来是文弱书生一个,皮肤白白嫩嫩的,现在黑了许多,像上了一层黑釉,黑里透着红,以致杨德水一时并没有认出来,只觉得这一人面好熟,却想不起他是谁。后来他开口说话,才知道是黄小中。

    黄小中说,这么看着我干嘛,我脸上又没绣花?

    杨德水笑了,说,原来是你啊。你不出声,我还真没认出来。怎么都成包拯了?看来信州的水土肥力十足啊,比非洲还要肥沃!

    黄小中说,你就别笑我了,换成你,没准还要脱两层皮呢!

    黄小中说,为了这篇文章,这半年来我几乎走遍了信州的每一个山村,脸是变黑了,身体却强壮了许多。说着握了握拳头,手臂上的肌肉一条条的,像拳击手似的。(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