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最風流

186 星羅雄杰滿部中(下) 文 / 趙子曰

    此次召集別部司馬以上的軍吏、諸校尉和諸將齊聚將軍府中,不但只是為了給他們中有功者酬功,而且也是為了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酬過功後,由戲志才、荀攸宣讀荀貞的將令,給諸將定下各自的轄區和防區。

    首先,把徐州五郡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自然便是州治所在的東海郡,此郡由荀貞親自坐鎮。

    第二個部分是下邳和彭城,此兩郡由偏將軍許仲坐鎮,荀貞令他“都督下邳、彭城軍事”。第三個部分是瑯琊郡,此郡由荀成坐鎮,荀貞令他“都督瑯琊軍事”。第四個部分是廣陵郡,此郡由徐榮坐鎮,主要負責對南邊丹陽等郡的防御,荀貞令他“監廣陵軍事”。

    所謂“都督”,源自前漢時的“中央御史到地方督率州刺史及其屬官討捕盜賊”,但前漢時的刺史督軍,其監察屬性重於軍事職能,到了本朝,因光武中興後罷免裁撤掉了內郡的郡兵,而刺史雖權重,卻位卑,無力統一指揮州中的各個郡國,所以當地方出現民亂後,一經爆發就會迅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由朝廷派遣督軍或者直接統兵,或者發募州郡兵,以臨時總指揮的身份統兵,組織、督率軍隊平亂,因之,本朝的督軍御史就由此而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軍事職官,除了御史外,將軍、郎將、謁者等等,也都可以受命督軍。

    荀貞以許仲都督下邳、彭城軍事,以荀成都督瑯琊軍事,以徐榮監廣陵軍事,往近里說,所效仿的便是本朝“朝廷遣官吏督軍”的故事,往遠里說,效仿的則是後世的軍區制度。

    經過對降卒的裁撤、整編以及打亂分給各部,荀貞現在的部曲達到了三萬余步騎。

    三萬余步騎中,近兩萬騎駐扎在東海郡。

    東海郡的東北邊是瑯琊,西南邊是彭城,北邊是下邳和廣陵,與此四個郡國都接壤,不管是哪個郡國出現戰爭,它都可以迅速馳援,加上這里是州治的所在地,所以駐扎的兵馬最多。

    許仲、荀成各統六千余步騎,分駐自己的防區。徐榮統近六千步騎駐廣陵。

    諸中郎將中,辛璦、趙雲、劉備從荀貞駐東海;校尉里邊,劉鄧、高素、陳容等分屬趙雲等統帶,亦駐東海。此外,又有荀貞的親衛千余人由武衛校尉典韋統率,護衛州府。

    東海都尉凌操,名為東海都尉,自也是駐扎東海,荀貞把他的駐地安排在了利城。

    利城就東海郡的東邊,臧霸此前從瑯琊出境後,便是入駐的此縣,這里離瑯琊很近。荀貞把凌操的駐地安排在此處,意思不言自喻,雖是給的他“東海都尉”之職號,實則東海的治安不必他管,他的真正任務是監督瑯琊郡里的泰山兵,堵住他們南下的道路。

    荀成以偏將軍的身份“都督瑯琊軍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都督”泰山軍。

    荀貞既挾大勝之威,收編過俘虜後,實力又為之一增,而且州府又多糧秣、軍械,足以夠支持他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再加上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便是被袁紹表為豫州刺史的周昂時刻都有提軍南下爭豫的可能,所以,他卻是半點也不顧及臧霸等人的感受,一邊給他們以高職遷用,一邊不加遮掩地就立刻把自己的軍隊部署進了瑯琊。

    跟隨荀成入駐瑯琊的諸校尉分別是陳到、陳午和潘璋,以及新被擢為軍司馬的陳即所率之騎兵一部,另外便是瑯琊都尉黃遷。

    陳到、陳午、潘璋都是猛將,黃遷亦以勇出名,在從趙雲擊下相時,他以步敵騎,險丟了性命,卻愈而奮勇,當時受的腰傷到現在還沒有痊愈。陳即也是一員勇將,在此次攻下邳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荀貞把這幾員猛將撥給荀成,讓他帶入瑯琊,明顯是在防備泰山兵不服。

    荀貞並指定了荀成等人的駐地。

    荀成、陳午和陳即屯開陽,陳到屯臨沂,潘璋屯東安,黃遷屯東莞。

    與此同時,令孫觀改屯陽都,令昌、吳敦、尹禮、孫康等分屯海曲、莒、諸、東武諸縣,卻把臧霸調出了瑯琊,令改屯陰平。

    開陽、臨沂、東安、東莞四縣,都在瑯琊郡的西邊,是瑯琊郡與泰山郡接壤的地帶,荀貞令荀成等分屯此數縣,有三個用意。

    采納陰德、陳登的建議,把泰山兵與泰山郡隔絕起來,此是其一。

    瑯琊郡內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較大的河水,西邊的是沂水,稍微靠東邊的是沭水。

    開陽、臨沂、東安三縣和孫觀屯駐的陽都縣都在沂水的西岸,而昌等人屯駐的海曲等縣除莒縣在沭水西邊外,其它的都在沭水的東邊,換言之,也就是說,昌等人的駐地與孫觀的駐地之間將會有兩河相隔,至少也會有一河相隔,在把臧霸調出瑯琊後,再把昌等人與泰山軍的二把手孫觀隔絕開來,使之不能勤通消息,從而可以設法分別收服,此是其二。

    沭水以東諸縣,東邊臨海,北邊臨青州北海郡。北海現在黃巾頗眾,將昌等人置於此一區域內,可以用他們阻拒黃巾。臧霸此前去厚丘見荀貞時,解釋他遲遲未去廣陵拜謁荀貞的原因是“只是因瑯琊北鄰青州,黃巾肆虐,霸脫不開身”,荀貞表舉臧霸、孫觀等為中郎將或校尉的原因,其中一條也是他們“北拒黃巾”,現下,倒是可以說孫觀他們名實相副了。

    此三個用意外,再有就是令臧霸改屯陰平之目的了。

    這一點卻是不需多說︰陰平縣在東海郡的西邊,挨著彭城和下邳,與瑯琊間有數縣相隔,令臧霸改屯此地,既可削弱分化泰山軍,使其群龍無首,又可驅虎吞狼,當遇到合適之機時,就用他擊彭城薛禮,同時,使其處在許仲和荀貞兩軍中,亦可使其不敢妄動。

    荀貞的這一番在瑯琊的軍事部署,可謂是心意昭然。

    臧霸等人在堂上,听了戲志才、荀攸對此的宣布,無不色變。

    他們都萬萬沒有想到,荀貞居然會如此“急不可耐”地、直截了當地就要把軍隊開進瑯琊,並且還要調換他們的駐地,把他們從泰山郡的邊兒上“趕走”,趕去郡北和郡東,甚至把臧霸調出了瑯琊!

    可是,色變又能如何?

    他們現下人在郯縣,雖是帶的有兵馬,但能有荀貞的兵馬多麼?更別說此時堂上盡為荀貞軍中虎將,他們如果敢在此時露出丁點的不滿,怕是眨眼間就會被這些虎將殺個干淨。

    所以,雖是色變,饒以昌之粗猛脾氣,亦不敢出聲反對,反在荀攸問他們“可否听清軍令”之時,唯唯應是。

    荀攸見他們沒人敢有異議,乃又笑對臧霸說道︰“藏撫軍,此間事了,你便可率部赴陰平。將軍已傳下軍令,叫陰平縣令給你的部隊預備扎營之所了。”

    臧霸倒是能沉得住氣,應道︰“是,謹遵將軍令。”

    他口中應諾,心中想道︰“怎麼就把我的駐地改到陰平了?”

    事情來得太快,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今天來將軍府,接到的命令是論功行賞,卻怎麼就緊接著便劃分起了各部的駐地?荀貞事先分毫消息未落,著實打了他一個猝不及防。

    想來想去,整件事情的開始也許在荀貞決定北上前線時就已經全盤謀劃好了。

    所以,在到達厚丘後,荀貞給他取信,讓他不得不率部至厚丘;也所以,到了郯縣後,荀貞不放他歸瑯琊,而是以“功尚未論”為由,留他在郯。以至於今,忽下軍令,調他換防。

    許仲、荀成諸將皆在,甲士如雲,他和孫觀等的這些泰山兵處在荀軍的包圍下,真要嘩變,怕是不夠他們一口吃的,此時此刻,他便是再不情願,再懊悔不及,也只有老實听令一途了。

    荀攸又道︰“撫軍部曲尚有留駐在開陽的,撫軍可去檄一道,調他們直接去陰平。”

    臧霸應道︰“是。”

    他心中又不由想道︰“當昌諸人聞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後,欲回瑯琊坐觀,以待爭徐之機的時候,我還斥昌諸人︰‘智謀不及、勇武不及、地廣不及、名望不及,無以可與鎮東爭’,我自己卻都還沒有想明白!是啊,何以與鎮東爭?罷了,罷了,且先從令。”

    兵不血刃地分化了泰山兵,部署完瑯琊的各部駐地,繼之便是下邳、彭城了。

    下邳、彭城的軍事以許仲為都督,他都督的不止有撥給他指揮的張飛、江鵠、闕宣三校尉和何以、甘寧兩都尉,並且還有樂進的一千五百人的下邳郡兵,以及彭城薛禮的彭城兵。

    許仲都督的主要任務,自便是彭城了。

    彭城不像泰山兵,薛禮沒有來州府,荀貞不能對他太強硬,所以只在彭城境內安插了彭城都尉甘寧這一支人馬,令駐武原。

    因為來日可能會出徐援孫堅,為防止丹陽太守周昕為幫助周昂而攻擊廣陵,荀貞給監廣陵軍事的徐榮配置了強大的部屬,共撥給他了三校尉部和一軍司馬部。

    三校尉分是陳褒、關羽、文聘。一軍司馬是甦正,其部為騎兵。陳褒、關羽、文聘三人,都是荀貞帳下的上將;甦正則是荀貞的西鄉舊人,久從荀貞征戰,亦是智勇雙全。

    關羽本來仍想從劉備的,但在荀貞給他講述了為何調他去廣陵的原因——即要借重他來協助徐榮安定廣陵,以防丹陽之進擊,之後,又征得了劉備的同意,關羽便同意了荀貞的調派。

    畢竟,關羽對劉備就算再忠心,他現在也是荀軍的一份子,他和劉備的利益與荀軍的利益目前來說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平時還好說,關鍵時刻,他就必須要服從調遣。並且,退一步說,他而今亦已是一校尉了,校尉單獨成部,總不能還時時刻刻都跟在劉備的身邊。

    細觀荀貞在瑯琊、下邳與彭城、廣陵三個地區的駐軍,廣陵駐兵雖然略少於瑯琊、下邳與彭城兩個地區,總指揮的軍職也略低於荀成和許仲,但就戰斗力而言之,廣陵卻是最強的。

    也只有如此布置,來日如援孫堅,荀貞也才能安下心來專意作戰,不用擔憂後方。

    封賞有功的諸將、校尉和軍吏,把州部分為四個防區、分使諸部屯駐各地,這兩者是荀貞在入了州府後辦的第四和第五件事。( 三國之最風流  http://www.agxs6.com 移動版閱讀m.agxs6.com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