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典武侠 > 明末烟云之崇祯二年

明末烟云之崇祯二年(9) 文 / scz0101

    2020年2月22日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在这一天里,同时发生在德胜门和广渠门的北京保卫首战,惨烈又悲壮的暂时结束了。后金皇太极的八旗兵没能攻破德胜门和广渠门,八旗兵损失小半,但是实力还在,皇太极不甘心失败,立即开始计划下一次进攻北京城。皇太极的目的和意图很明确,就是趁明朝的援军还未至前攻破北京城,动摇明朝的根本,好趁乱夺取天下。后金这次攻打北京城是从一个出发点分兵二路,然后同时进兵德胜门和广渠门,目的就是要让北京城里城外的明军首尾难顾。其莽古尔泰部的五万余兵马负责攻打广渠门,最后被经验老道坚强不屈的袁崇焕与秦良玉联军大败溃逃,损失两万余兵力。另一路由皇太极自己亲率八旗兵负责攻打德胜门,轻败了宣府总兵候世禄部,与大同总兵满桂部的战斗两败俱伤,正黄旗和正红旗一起损失万余兵力。加上莽古尔泰部损失的两万余兵力,皇太极首次进攻北京城损失了三万余兵力,但是皇太极手上还有七万余兵力,仍有再战之力。这也是皇太极始终手握三万养精蓄锐的八旗兵而不动的目的,因为他知道也许一次攻不破这座北京城,而预先留下一手。明军方面,兵力的损失是惨重的,广渠门之战,袁崇焕部的万余兵马战死七成,只剩下三千带伤的兵力,战马损失大半。秦良玉部的八千人,参战较晚加上战术正确所以损失较小,还剩五千余兵力。广渠门内支援出来的两千兵力全部战死在广渠门外的战场上。德胜门之战,宣府总兵候世禄部的五千人,战死四千还剩千余兵力。满桂部的五千骑兵,尽管和八旗兵杀得两败俱伤,还是战死三千兵马剩两千余兵马。现在,满桂部和候世禄部的兵力加在一起只有三千兵力左右,而且许多都是带伤的,马匹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其他的九边重镇正率兵急赶京师,有:昌平总兵尤世威、蓟镇总兵杨肇基、保定总兵曹鸣雷、山海总兵宋伟、山西总兵王国梁、固原总兵杨麒、延绥总兵吴自勉、临洮总兵王承恩、宁夏总兵尤世禄、甘肃总兵杨嘉谟。内地的则有:山东、河南、南都、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的诸军。这些兵马合在一起的话兵力达到二十万左右,先后赶来。如距离北京城较近的兵马有一部分参加了北京城的首次保卫战,如秦良玉部远在四川的兵马,竟然赶在了其他一些较近的兵马的前面赶到了北京城,来保卫大明保卫崇祯帝。在辽东几次大捷以来,大明这二十万左右的兵马,原来都被派到中原打击各处农民军,造成了京畿的军事空虚,又加上镇守蓟州的将领无能,所以才被后金的皇太极像一支利矛一样冲破了长城关卡刺了进来。崇祯帝戒严京畿地区以后,又急忙把那些正在中原各处打击农民军的明军,抽调回来京畿地区准备打入侵的八旗兵。这样一来在中原各处因为天灾人祸或者复杂原因而造反的农民军,又死灰复燃了。中原的农民军和辽东的女真人就像打架十分配合的好友一样,同时向河里面扔石块再惊起层层浪花,直到浪花淘尽、河流枯竭,不断的消耗不断的消耗着大明。当一方处于败势的时候,另一方立刻从大明的腹或者背加强对大明的攻击,从而达到保存敌人的敌人就是保存自己的目的。大明就像一颗刚刚打满补丁的参天大树,本来还有光明的明天,但被树里一心一意想要树倒的蛀虫拼命的撕咬着。一块补丁还是刚刚打上去,大树本来因此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补丁立刻就被树里的蛀虫撕开和破坏而痛彻心扉。大明就是这样,经受着不断的修补创伤再立刻被不断的破坏而造成伤痕累累,直到有一天伤痕太重大树顶不住了,就修补不过来了民族,什么是民族,就是所有人的感情和未来,但是华夏民族乃至世界几千年来,总有一些人不顾大局,只为私利,巧设名目再祸乱天下。如果人们都放下自己的私心,共同奉献和建立民族乃至人类美好的未来,那该多好啊。当有一天,百姓们都能在晨光或者夕阳之下,见面手拉手,互相开心笑一笑,尽管彼此还没有认识,但是一笑过后从此认识了!当困难出现时,大家都是平等遭受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苦难而带给其他人乃至民族甚至世界附加更重更深的灾难。崇祯帝至从继位以后,所到之处无不流下泪水的印记,还是十八岁的年纪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天底下有那么多的人为难自己,他们为什么要带给其他人更痛的苦难,他们为什么不能放下自己的私心来共同建设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日结束的京师首次保卫战已经结束三天了,满桂部和候世禄部的残部被允许退入德胜门的瓮城休整,袁崇焕部和秦良玉部援引满桂部入瓮城休整的先例,请求入城休整,朝廷依然命令他们在城外驻守待命。皇太极于二十日进攻北京城失败以后,与莽古尔泰部的兵马汇合了,兵力达到七万兵力,皇太极命令八旗兵移军南海子休整和放牧,准备再战。南海子在蒙古人时代的时候是猎场,到了明朝的时候,明朝把南苑扩大了几十倍左右,范围达到一百二十多华里。修建了围墙、桥道、土墙、庑殿行宫、衙门等各种设施,专供皇帝享乐打猎之用。至二十三日,已经有少量的兵马援救赶来京师,他们是离北京最近的昌平总兵尤世威、蓟镇总兵杨肇基、保定总兵曹鸣雷的兵马,还有袁崇焕从蓟州抽调来的何可纲的一万辽东兵。今日,崇祯帝在紫禁城平台同时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秦良玉、候世禄等十几员将领,一是慰问奖励他们,二是共同商议以后如何与辽东的反贼战争。※※※※※※※※※※※※※※※※※※※※※※※※※※※※※※※※※※※※※※※紫禁城,平台。穿着简朴的崇祯帝,从凳子上突然站起身来,然后一步一步走近满桂,双眼已经湿润的看着他。“知道了你被火炮误伤,不知伤势如何?”崇祯帝看着浑身是伤的满桂道。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秦良玉、候世禄等十几名将领跪伏在崇祯帝的身前,可以看出众人都是带伤之身。满桂听到崇祯帝问自己,半跪在地上,然后慢慢解开灰色的常服,把胸腹处被火炮误伤的伤口给崇祯帝看。“回禀皇上,微臣没事,微臣还要上阵杀敌。”满桂道。崇祯帝一瞧满桂胸腹处已经包扎了的伤口,画面简直触目惊心,纱布已经被染红了,还是新鲜的颜色。崇祯帝转眼又瞧满桂身上其他各处都充满着伤痕,呜咽了一声。“满桂你不要瞒朕了,朕已经不是孩子了,朕知道你的身体很痛苦。”崇祯帝道。“回禀皇上,满桂就是莽夫一个,为了皇上,满桂绝不惜这条性命。”满桂道。满桂半跪着把头低下,自己也有些呜咽而身体轻颤起来,刚好露出了颈部的刀伤痕,看得崇祯帝又是心里一惊。“满桂,你颈部的刀伤,怎么来的?”崇祯帝问。满桂颈部的伤痕很深,好像被刀或者什么利器造成的,要是再深一点好像就要被斩断了颈子一般。“回禀皇上,那是宁锦之战时”满桂道。满桂不想讲下去,颈部的伤痕是宁锦之战为了援救袁崇焕而被八旗兵砍的,因为那样一说,满桂觉得自己不够大气了,而且袁崇焕就跪伏在身旁,所以满桂更不想说出来。“满桂,怎么了?”崇祯帝问。跪伏的袁崇焕突然忍不住,主动发话,心里为满桂为救自己而遭受致命伤害而内疚不已。最新找回“禀报皇上,那是满总兵为了援救困在宁远城里的在下,而受的伤。”袁崇焕道。崇祯帝的目光从袁崇焕身上再次转回满桂的伤痕上面,一时语不能出,久久的看着满桂。“满桂,朕代全大明的子民,感恩于你,你是大明的恩人啊。”崇祯帝动容道。满桂听到崇祯帝的话语后,流泪满面的缓缓抬起头看了一眼崇祯帝柔弱的样子,崇祯帝的身子给满桂的印象就好像一阵风就可以吹倒的人一般,满桂一双虎虎生威的星目露出至真至纯又怜惜的神色。“禀报皇上,袁督师,满桂一介武夫,生是为大明而造的剑,就是用来保卫皇上,保卫大明的。”满桂娓娓道来。崇祯帝看着半跪在身前的满桂等人,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看着众人,笑的是那么开心,他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至从继位以来大多数日子里都是愁容满面,没日没夜都有批阅不完的奏章。“爱卿们,朕的护国神将,要是大明每一个人都像你们这样,大明何愁不能中兴啊。”崇祯帝道。这时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秦良玉、候世禄等十几名将领都从跪伏的姿势改为半跪起来,他们都微仰着脸看着大明的皇帝,好像看到了民族的美好希望一般露出神往和敬仰之色。“大明永存,大明永存,大明永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将齐声道。崇祯帝听见他们一齐这样叫唤,竟然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挺了几下胸脯笑了起来,但是笑容中又含有苦涩的味道,崇祯帝笑完以后两行热泪竟然接着笑声夺眶顺势而下“呵呵呵呵”崇祯帝道。崇祯帝身穿着打着补丁的蓝色袍服,有些苍白又秀气的脸上,剑眉下的星目好似许久未眠一般沉重。崇祯帝接着慢步来到秦良玉身前,看着一身戎装的秦良玉,自己的星目又有些湿润起来。秦良玉也注意到了崇祯帝脚上穿的竟然是打着补丁的旧靴子,自己隐忍了好久的清泪也滴落在平台光滑的地面上。“秦良玉,你千里迢迢率兵赶来京师,其他一些比你近的兵马都还没有到,你”崇祯帝道。秦良玉半跪在崇祯帝身前,先是缓缓抬头看了一眼他,然后又极为讲究的跪伏在地上磕头一拜。“大明有难,微臣自当甘为先,尽忠报国,杀尽叛逆。”秦良玉道。“好,好,你夫马千乘为朝廷奸佞所害,你不记恨朝廷,还在朝廷最需要你们的时候,赶在人先为朝廷出力”崇祯帝呜咽道。秦良玉听见崇祯帝这么说,想起了亡夫,又想起为国报效牺牲的兄弟姐妹,竟然“呜呜”轻声哭了起来。崇祯帝俯首看着一身戎装的秦良玉,她是那么的英姿飒爽,又是那么的尽忠报国,可谓满门忠烈。“马千乘,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你秦良玉一点也不比他逊色,你和家族的每一次功绩和牺牲,朕和大明永远也不会忘记。”崇祯帝道。秦良玉听见圣意如此,赶忙再次跪伏谢恩,对大明对崇祯帝充满感激之情。“谢,皇上,微臣身为大明的子民,为国出力就是为家出力,国和家在秦良玉眼里是没有分别的。”秦良玉道。“好,好,朕和大明有你们,还怕消灭不了那些趁乱造反的人吗。”崇祯帝道。崇祯帝接着又慢慢走到袁崇焕的身前,低头看着半跪在身前的袁崇焕,只见他也是浑身带伤,但是崇祯帝看他的眼神中快速的闪过一次寒光。“爱卿,请起,你们都站起来吧。”崇祯帝道。“谢,皇上。”众人齐声道。崇祯帝围着袁崇焕走了一圈,想不出要说什么,想要责怪他让皇太极兵临城下,但是又想到蓟州重镇也不是他的防区,无从入罪。在出事以后,他已经率领辽东兵马千里迢迢赶回京畿阻截皇太极了。但是年纪轻轻的崇祯帝就是想不明白,袁崇焕为什么没能阻拦住皇太极的铁蹄,而且现在朝廷上下包括民间都有谣言,袁崇焕和皇太极有勾结!眼下战况事急,崇祯帝只好压下心里的不悦,毕竟是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凡人不可比的。袁崇焕见崇祯帝围着自己转不说话,心里一阵阵发毛冷颤,刚刚站直的身子突然又跪伏在地面上。“罪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袁崇焕道。“爱卿,你是怎么了,你有什么罪?”崇祯帝问。大粒的汗珠从袁崇焕周身冒出,袁崇焕也听到了一些传言或者说是谣言,说他是故意放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的。而且皇太极也真的打到北京城了,那些污蔑之词于是难以脱身,所以袁崇焕正想在崇祯帝面前辩解一下,哪怕只说一句。“微臣,没能拦截住皇太极,罪臣无能。”袁崇焕道。崇祯帝一听皇太极的名字,心里就产生极大的厌恶,恨不得亲手斩杀尽这个叛贼家族,他们从父到子再及兄弟姐妹无不都参与了造反,没有更彻底的了。“你为什么没能拦住皇太极?”崇祯帝问。“罪臣当初,不该指派赵率教单独前去遵化阻截,导致兵力相对薄弱的赵率教部被歼灭,罪臣应该不绕道而和赵率教部一起驰援遵化,或许在遵化就可以拦截住皇太极的八旗兵了。”袁崇焕道。“当时在遵化附近,皇太极有多少兵力,你把关外的兵马带了多少进来?”崇祯帝问。袁崇焕急于想要给崇祯帝解释清楚原委,其实在十一月二十日打完广渠门之战后,袁崇焕就自己检讨清楚了一切。趁现在崇祯帝还想听自己说话,自己正好把事情都说明白了,以后要是崇祯帝下罪也该落一个从轻发落才是。最新找回“罪臣过后才知道,当时皇太极在遵化还没有分散兵力,他正等待着援军赶来遵化附近,好消灭了明军以后,他才继续南下攻打蓟州。”袁崇焕道。“为什么呢?”崇祯帝问。“因为皇太极他不消灭从山海关方面来的援军,他不敢南下攻打蓟州,害怕侧翼遭到辽东兵马的攻击而受制,何况罪臣在辽东数次击败八旗兵,皇太极应该有些忌惮罪臣。”袁崇焕道。“你为什么不和赵率教一起,前去遵化增援?”崇祯帝问。袁崇焕听见崇祯帝的话语里已经有十分怪罪的意思,心里更加的害怕起来,害怕自己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回禀皇上,当初,罪臣并不知道皇太极带了多少兵马打入京畿,以为只是五万上下,因为他还要留兵守沈阳,把全部的兵力都带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都怪罪臣太谨慎了,被皇太极利用了罪臣这一点,皇太极结果不管老家的安危,竟然冒最大的风险把八旗兵倾巢而出了,兵力达到十万左右。”袁崇焕道。“那你,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崇祯帝问。“罪臣当时错误的算错了皇太极的兵力,于是想围后再打,避免周遭的百姓生灵涂炭,如果把全部的兵力集中去增援遵化的话,要是皇太极已经不在遵化就白跑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袁崇焕道。“于是,你才分兵拐大弯想要包围他们?”崇祯帝问。“回禀皇上,罪臣当时是想在遵化以东和蓟州以北包围皇太极,而皇上又可以把宣府和大同的兵马从遵化以西合围过来,那样皇太极就跑不掉了。”袁崇焕道。“可是你算错了,还有,你接着在蓟州为什么拦不住皇太极南下?你知道以后造成了多大多严重的后果吗?你知道被杀了多少军民吗?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啊。”崇祯帝道。袁崇焕听见崇祯帝的责怪越来越重了,心脏跳得飞快,跪伏在地面上浑身颤抖起来。“罪臣罪该万死,当初罪臣赶到蓟州时,皇太极还没有南下,遵化附近的薄弱明军加上赵率教部已经被他消灭了,罪臣这才知道皇太极带进来的兵力达到十万余,于是罪臣想要死守蓟州待援,但是”袁崇焕道。崇祯帝见袁崇焕说话结结巴巴畏首畏尾的,心里积累日深的气不打一处来,虽然自己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但是天子的话就是圣旨,没人不害怕的。“但是什么?袁崇焕,今天但说无妨。”崇祯帝道。“回禀皇上,皇太极料到了我的想法,他知道如果在蓟州被我拖住了步子,南下攻打北京城就不可能了,那样援军会源源不断的赶到,那时就晚了。”袁崇焕道。“你接着说啊,怎么支支吾吾的?朕要被你急死了。”崇祯帝道。袁崇焕支支吾吾其实是怕自己掉脑袋,所以不敢快人快语,尽管要说的话已经反复的排练了许多遍了。“回禀皇上,于是皇太极想要绕过蓟州,也就是绕过我在蓟州的防线,而去攻打通州,罪臣当初带进关内的兵马只有四万余,又沿途分兵守护各地,带到蓟州的兵马只有两万余。至从知道皇太极手里的是十万兵马,如果和他硬战明军必亡,于是才在蓟州死守待援,可是没有一路兵马来增援蓟州的,怪罪臣没有侦查到皇太极军的情况和方位,这才给他绕过了蓟州去攻打通州。”袁崇焕道。这些军事上的细节和分析,崇祯帝有些听是听不明白的,这里面的门道只有他们这些手握重兵身经百战的大将们更清楚和明白。“后来呢?你慢慢说。”崇祯帝道。“在皇太极绕过蓟州三四天以后,罪臣才得知他们的动向,这时罪臣要面临一些决定存亡的选择。”袁崇焕道。“什么选择,你快说。”崇祯帝道。“臣想,如果直接从蓟州西进追击皇太极的话,赵率教就是前例,皇太极一定会在通往通州的路上埋伏好了,只要我带着手上的两万辽东兵马前去援救通州,一定会被皇太极吃掉的。结果也是罪臣算准了皇太极的想法,他的伏兵等待了一会,见蓟州的兵马依然没有西进来援救通州,皇太极就知道了不管我袁崇焕在蓟州还是在哪里,他不能拖也不能攻打通州了。如果他在不知道我袁崇焕兵马的动向时就攻打通州,那么就可能被夹在通州和蓟州之间受到明军的夹攻,因为皇太极也同样不清楚我带了多少兵马入关。皇太极急于攻打北京城,所以他选择再次绕过孙承宗镇守的通州,而北上绕道顺义而去,之后再南下直接攻打北京城。”袁崇焕道。崇祯帝其实听袁崇焕大段大段的讲道,听的并不是十分明白,但是他想要他自己讲出来,也让在场的其他十几员大将都听一听,好让他们以后和皇太极再打仗的时候,心里有个底。“那你当时知道皇太极再次绕道了,你在哪里?”崇祯帝问。“罪臣当时知道不能直接西进去援救通州,怕中了皇太极的埋伏,但是我也可以绕道南下先去河西务,然后再北上增援通州,这样可以避开皇太极在通州以东的埋伏而增援通州。在我和通州的原督师孙承宗取得联系以后,知道了皇太极并没有攻打通州,而是不知去向,当时我和孙承宗就料准皇太极又是绕道直接攻打北京城去了。而且皇太极一定会北上绕道”袁崇焕道。“为什么是北上绕道?袁崇焕你说明白点。”崇祯帝问。“回禀皇上,是这样,当时皇太极的十万兵马的西面就是通州,通州是北京城最后的屏障,而罪臣当时在通州的南面,所以皇太极只能绕道通州的北面才能去攻打北京城,如果他绕道通州的南面去攻打北京城,皇太极害怕一路上会遇到源源不断前来救援赶来的明军。”袁崇焕道。“袁崇焕,你接着说。”崇祯帝道。“回禀皇上,罪臣离开蓟州的时候,害怕蓟州再有闪失,所以带到蓟州的两万兵马我只动用了九千骑兵西进去援救通州。在知道皇太极又北上再次绕道顺义以后,罪臣只好也绕道南下直接顺道赶来北京城下了。如果当时在通州南面的我去北上追杀皇太极部的十万兵马,一方面追不上,另一方面我袁崇焕的九千骑兵如何也打不过皇太极的十万八旗兵的。”袁崇焕道。“于是,你选择抄近道直接来北京,由于你熟悉道路,所以提前皇太极半天赶到了北京城下。”崇祯帝道。“罪臣罪该万死,正是这样,罪臣自始至终都效忠大明,绝无可能和皇太极有什么勾连之事,请皇上明察啊。”袁崇焕道。“朕没有说你和皇太极有勾连。”崇祯帝怒道。“恕罪臣大罪,今天罪臣不把事情说明白,死不瞑目啊。”袁崇焕喊冤道。崇祯帝从袍服的袖口里伸出苍白细长的手,用手指指着袁崇焕,一时无语。崇祯帝心想,这些心思深重的封疆大吏都在猜疑自己,害怕自己给他们安罪名杀掉他们,只有满桂这样的将领才能才值得重用。至从袁崇焕私自杀掉毛文龙以后,朝廷已经不信任胆大妄为的袁崇焕,已经有让满桂取代袁崇焕的意思和准备了。而且满桂和马世龙都是孙承宗带出来的门人,孙承宗又是天启帝的老师,可以说是目前最值得信任的大臣。孙承宗已经六十六岁了,日渐老去,但是孙承宗为朝廷已经准备了满桂和马世龙为国效力,为皇上尽忠。孙承宗才是老成谋国忠心大明的人才啊,崇祯帝心里如是想着。“袁崇焕你起来,你们都平身吧,今天的平台召对,主要讨论如何对付皇太极,这个恶贼!”崇祯帝道。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秦良玉、候世禄等十几名将领都慢慢站起身子,乾清宫的青衣宫娥们已经把华贵长桌前华光异彩的紫檀木凳子轻轻移出,等待着他们就坐。这时坤宁宫的十几名黄衣宫娥从平台的东门分两排陆续进来,跟着一阵香风,每人手里都双手端着一道菜或是点心,最后面出场的正是身穿黄色凤袍的坤宁宫的主人,大明最尊贵的女人周皇后。“皇上,也让本宫见一见各位大臣,本宫想听一听他们口中的故事”周皇后清冷又高贵的嗓音。同时承乾宫的十几名绿衣宫娥从平台的西门也分两排陆续进来,香味缭绕其间,每人的手里都双手端着一盘水果或是各色汤品,最后出场的自然是穿深绿色宫装的承乾宫的主人田贵妃田秀英了。“皇上,奴家在承乾宫久待皇上不来,想是皇上又是在这平台,召对来召对去的,本宫就寻来嘞”田贵妃温柔又带刺的暖语。崇祯帝为突然从平台东门和西门进来的宫娥感到诧异,接着看到周皇后和田贵妃这两个冤家同时出现,崇祯帝终于知道她们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了。崇祯帝苦笑着看了周皇后和田贵妃一眼,然后顺着她们的主意招呼将领们入座,尝一尝坤宁宫和承乾宫的菜品手艺。“今日,二宫为你们做了些家常菜,来犒劳你们,你们为国尽忠在战场奋勇杀敌,辛苦了”崇祯帝一副书生口吻夹带知性的声音。今天崇祯帝并没有怪罪周皇后和田贵妃搞了这么多的好菜好果,因为犒劳这些为国效力尽忠的功臣们,这些是应该而又是崇祯帝自己忘记加疏忽的事情。因为崇祯帝心里想的事情是,北京城包括城外的老百姓们吃的是什么,他们连馒头都吃不上吧崇祯帝还没有想完百姓的事情,田贵妃套着黄金护甲套的修长白皙玉手已经剥开一个橘子,像往常那样伸到了崇祯帝的嘴边。“来开”田贵妃温柔又带刺的暖语。周皇后同样戴着黄金护甲套羊脂白玉般的玉手,已经为崇祯帝端起一只白玉小碗伸到了他的嘴边,碗里是美味的鸡汤和三块切得大小相当的鸡肉。“皇上碗里的汤可是鲜得很呢”周皇后清淡又高贵的嗓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