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帝國
作者︰月蘭之劍
設定
第一部附錄 1903年戰前中俄海軍兵力對比 1904年華軍航空兵武器技術性能(最新修訂) 1900年帝國政區
1903華俄戰爭雙方陸軍編制對比 1903年9月俄軍戰前部署 1903年9月華軍戰前部署 1895年帝國勛賞條例
1895年帝國憲法草案 1902年帝國及東盟之經濟 1903年7月中華帝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903年8月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戰術技術性能
1903年7月日本朝鮮海軍實力 至1903年中華帝國內閣名單 至1896年帝國陸軍主要干部名單 1904年俄第二太平洋艦隊資料
有關飛艇航母的網友意見 光興年間帝國五大軍工巨頭 1894年的帝國軍事院校 1903年東亞聯盟軍艦噸位統計
亞俄戰爭雙方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作戰圖之四河戰役草 1904年9月1日東亞聯軍部署態勢 1904年帝國十大國有企業概況
帝國1905年陸軍整備案(新修訂) 劃時代的戰列艦——中華帝國北岳級 帝國早期潛水艇(1900-1910年)  
設定 第一部附錄
    //com//附錄一︰1890年劉雲系人員名單(共36名)

    行動隊總隊長︰劉雲上校,36歲,桂林陸軍學院畢業,曾進入國防大學接受三年特別培訓。

    軍事組(25名)︰

    參謀︰楊正金中尉,26歲。

    電子專家︰馬成武少尉(25歲)

    第一突擊隊︰隊長鐘夏火上尉,26歲。

    隊員︰王直(狙擊手)、[孫賀]、[馮柔]、顧英揚(23歲)、《朱濤》、[蔣萬里]、肖如海(22歲)

    第二突擊隊︰隊長《丁介雲》上尉,29歲。

    隊員︰《王鎮》、《盧子祥》、武定國、《賀鵬程》、《陳駕雲》、鄧簡(24歲)、《杜灼林》

    支援隊︰隊長胡克中尉,27歲。

    隊員︰《吳貝年》、劉百良(25歲)、梁天河(21歲)、張遙前(24歲)、張一葉(20歲)

    專家組︰

    文易博士,37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在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社會文化學院副院長。

    牛金博士,33歲,畢業于清華大學理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師,曾在首都鋼鐵公司擔任過副總工程師;

    韓浪,25歲,畢業于南京大學商學院,財政學碩士,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助教;

    田正宏,27歲,畢業于雲南大學商學院,國民經濟學碩士,曾任廣西師範大學法商學院講師;

    莫寧,24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學院,政治學碩士;

    馬豐,26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系,工業化學碩士,曾任鞍山鋼鐵廠技術員;

    江聞濤,24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船舶設計系,曾任大連造船廠助理設計員;

    何新,25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曾任兵器工業部773設計所助理設計員;

    張志高,23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外語系;

    羅素蘭,22歲,畢業于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注︰由[]圈起的人在1890年宮廷政變中戰死。

    由《》圈起的人在1896年光興丁案中被處決

    附錄二︰1890年帝國首屆內閣名單

    內閣總理大臣︰[翁同和](帝師,前戶部大臣、軍機大臣)

    次官︰文易(37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在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社會文化學院副院長)

    陸軍大臣︰[劉坤一](湘軍名將,現任兩江總督)

    次官︰何新(25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曾任兵器工業部773設計所助理設計員)

    海軍大臣︰[張之洞](湘軍領袖之一,現任湖廣總督)

    次官︰江聞濤(24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船舶設計系,曾任大連造船廠助理設計員)

    內政大臣︰[汪鳴鑾](帝黨成員、翁同和至好,現任吏部侍郎)

    次官︰[陸寶忠](帝黨成員,侍讀學士,光緒近臣)

    財政大臣︰韓浪(25歲,畢業于南京大學商學院,財政學碩士,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助教)

    次官︰莫寧(24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學院,政治學碩士)

    外交大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精于天文、算學、外語,曾任駐英、法、俄國公使)

    次官︰張志高(23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外語系)

    工商大臣︰牛金博士(33歲,畢業于清華大學理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師,曾在首都鋼鐵公司擔任過副總工程師)

    次官︰(待定)

    文教大臣︰[志銳](珍妃胞兄,禮部侍郎,光緒近臣)

    次官︰羅素蘭(22歲,畢業于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科技大臣︰[劉銘傳](台灣巡撫,曾上言修造鐵路,對外國先進科技興趣甚高)

    次官︰馬豐(26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系,工業化學碩士,曾任鞍山鋼鐵廠技術員)

    農林大臣︰田正宏(27歲,畢業于雲南大學商學院,國民經濟學碩士,曾任廣西師範大學法商學院講師)

    次官︰(待定)

    衛生大臣︰[文廷式](帝黨成員,侍讀學士,光緒近臣)

    次官︰(待定)

    注︰有[]號者為歷史人物。

    附錄三︰1894年主要軍事官員及作戰部隊(不包括海軍)

    *總參謀部︰

    總參謀長︰劉雲中將(侯爵)

    作戰處處長︰楊正金少將

    訓練處處長︰武定國少將

    情報處處長︰朱濤少將

    後勤處處長︰馬成武少將

    裝備處處長︰胡克少將

    *常備軍︰

    一.禁衛軍︰

    (一)編制

    禁衛師由師部機關、師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旅組成。

    *師直屬隊包括︰

    師炮兵團,下轄五個炮兵營,其中三個營裝備150毫米重炮,兩個營裝備75毫米野戰炮,另轄警衛步兵營、輜重營、炮兵偵察連各一個,全團2364人,共配備150毫米重炮27門、75毫米野炮36門;

    警衛團,同一個普通步兵團,全團1641人;

    騎兵團,全團以戰馬機動,編制類同普通步兵團,多了一個戰馬養護連,全團1659人;

    輜重團,轄三個輜重營和一個警衛連,全團1180人;

    工兵團,轄三個工兵營和一個警衛連,全團1483人;

    偵察騎兵營,比普通步兵營多一個戰馬養護排,全營432人。

    *禁衛旅由旅部機關、旅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團組成。

    旅直屬隊包括︰

    炮兵營,轄三個炮兵連,警衛排和輜重排各一,全營255人,配備75毫米山炮18門;

    警衛營,同一個普通步兵營,全營426人;

    輜重營,轄三個輜重連和一個警衛排,全營352人;

    工兵營,轄三個工兵連和一個專用器材連,全營453人;

    偵察連,同一個普通騎兵連,全連110人。

    *禁衛步兵團由團部機關、團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營組成。

    團直屬隊包括︰

    炮兵連,轄三個炮兵排,全連65人,配備57毫米山炮9門;

    機炮連,轄三個機炮排,全連65人,配備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3門;

    警衛連,同一個普通步兵連,全連110人;

    輜重連,轄三個輜重排,全連101人。

    *禁衛步兵營由營部機關、營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連組成。

    營直屬隊包括︰

    機槍排︰轄三個機槍班,全排20人,配備792毫米馬克沁機槍或十管格林機關槍3挺;

    警衛排︰同一個普通步兵排,全排32人;

    輜重排︰全排32名,負責全營補給的運送和發放。

    *禁衛步兵連除連部外轄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10人,班長使用763毫米左輪手槍,士兵使用792毫米毛瑟88式步槍。排設排長和通訊員各一,均使用左輪手槍,副排長為一班班長,全排32人。連部包括連長和副官,通信員2名,狙擊手5名(使用奧地利曼利夏二十響步槍),炊事員3名,醫官1名,會計1名。全連110人,其中戰斗人員105名,配備毛瑟步槍9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枝,左輪手槍19把。

    *禁衛步兵營共426人,其中戰斗人員372名,配備毛瑟步槍30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15枝,左輪手槍68把,馬克沁機槍或十管格林機關槍3挺。

    *禁衛步兵團共1641人,其中戰斗人員1400名,配備毛瑟步槍102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3枝,左輪手槍246把,機槍9挺,57毫米山炮9門,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3門。

    *禁衛步兵旅共6555人,其中戰斗人員(不包括工兵營、輜重營及旅部機關)4981人。全旅配備毛瑟步槍351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179枝,機槍30挺,57毫米山炮27門,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9門,75毫米山炮18門。

    *禁衛步兵師共28581人,全師配備毛瑟步槍1275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610枝,馬克沁或十管格林機槍99挺,57毫米山炮99門,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33門,75毫米山炮54門,75毫米野戰榴彈炮36門,150毫米重榴彈炮27門。

    注︰開戰前即便是全國最精銳的禁衛第1師及禁衛教導旅也並未完全達到此標準,而其他師旅的重裝備平均達標率還不到25%︰禁衛第2師沒有150毫米重炮,師炮兵團僅配備24門75毫米野炮,全師僅配備到35挺機槍,禁衛第3師的全部炮兵裝備為38門57毫米山炮和17門75毫米山/野炮,沒有1挺機槍。新組建的禁衛第4師甚至一門炮、一挺機槍都沒有。

    (二)主要軍官名單

    京師衛戍旅旅長︰陳駕雲準將

    禁衛教導旅旅長︰吳貝年準將

    禁衛驃騎旅旅長︰[董福祥]準將

    禁衛第一師師長︰丁介雲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一旅旅長︰盧子祥上校

    禁衛第二旅旅長︰賀鵬程上校

    禁衛第三旅旅長︰王鎮上校

    禁衛第二師師長︰鐘夏火少將

    下轄︰

    禁衛第四旅旅長︰張遙前準將

    禁衛第五旅旅長︰劉百良準將

    禁衛第六旅旅長︰梁天河上校

    禁衛第三師師長︰[聶士成]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七旅長︰張一葉上校

    禁衛第八旅長︰[徐邦道]上校

    禁衛第九旅長︰杜灼林上校

    禁衛第四師師長︰[左寶貴]少將

    下轄︰

    禁衛第十旅旅長︰顧英揚上校

    禁衛第十一旅旅長︰肖如海上校

    禁衛第十二旅旅長︰[王德標]上校

    禁衛第五師師長︰張遙前準將(兼)

    (三)發展︰

    至1894年末共編成五師三旅,計十六萬二千人。

    二.國防軍︰

    (一)編制

    帝國陸軍常備步兵師的戰斗力稍遜于禁衛師,其師直屬隊中沒有騎兵團,炮兵團為四營制,配備75毫米山炮36門,75毫米野炮18門。旅屬炮兵營則裝備57毫米山炮27門,團屬炮兵連和機炮連均裝備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每連各三門。全師26536人,共配備毛瑟步槍11730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57枝,機槍99挺,57毫米山炮81門,3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66門,75毫米山炮36門,75毫米野炮18門。

    注︰開戰前陸軍常備軍中最精銳的步兵第1師的重裝備達標率還不到80%,而其他師旅的重裝備平均達標率不足35%,第2、第3步兵師完全沒有配備機槍和多管速射機關炮,第3師的全部炮兵裝備不過是27門57毫米炮和16門75毫米炮。

    (二)主要軍官︰

    騎兵第一旅旅長︰海嘯天上校

    騎兵第二旅旅長︰趙飛雪上校

    步兵第一師師長︰鄧簡少將

    步兵第二師師長︰[劉永福]少將

    步兵第三師師長︰[衛汝貴]少將

    步兵第四師師長︰[徐驤]少將

    (三)發展︰

    至1894年末共編成四個步兵師、兩個騎兵旅,計十一萬五千人

    三.改良軍︰

    由湘軍以及各地練軍、防軍改編而來,500人為一營,分馬、步、炮營,十營為一軍,若干軍為一兵團,主要用于地方守備和邊境防御。武器裝備各地不盡相同,湘軍改編的第十兵團裝備水平較高,其他地方的改良軍基本上以舊式步槍、山炮以至鳥槍、抬槍為主。主要部隊番號及實力如下︰

    第十兵團︰由湘軍主力組成,轄八十五個步營,十五個騎營,十個炮營,共五萬五千人,駐兩江、兩湖地區。後整編成為步兵第五、六、七師。

    第二十兵團︰由兩廣地區練防軍組成,轄七十個步營,五個騎營,五個炮營,共四萬人,駐防兩廣。後部分整編成步兵第十三師、獨立步兵七十三、七十四旅。

    第三十兵團︰由四川、雲貴地區練防軍組成,轄七十五個步營,十個騎營,五個炮營,共四萬五千人,駐防四川、雲貴並負責支援西藏。後整編成步兵十一、十二師及獨立步兵七十七旅。

    第四十兵團︰由陝西、甘肅、新疆等西北地區練防軍和地方武裝組成,轄六十個步營、二十七個騎營,三個炮營,共四萬五千人,駐防西北地區。後整編為步兵第十七師、獨立步兵七十六旅、獨立騎兵第四、五旅。

    第五十兵團︰主要由原八旗軍和蒙古地方軍整合而成,轄四十個步營、三十八個騎營、兩個炮營,共四萬人,駐防蒙古、東北地區。後整編為獨立騎兵第一、二、三旅,獨立步兵七十八旅等。

    共五個兵團,二十二萬五千人,1894年逐步整編成國防軍或被撤編。

    少數殘余的八旗和綠營部隊尚在改良或裁撤中。

    至中日開戰前,全國舊式軍隊總員額約為35萬人。

    四.預備軍。

    1891年開始,隨著禁衛軍和國防軍的相繼組建,以及準普遍義務兵役制的開展,預備軍的組建被提上日程。1891年10月,在訓練處的努力下,組建了以直隸省預備兵為基干的禁衛第一補充預備師,其功能主要是在平時訓練預備軍,戰時為常備軍輸送成編制或單個預備人員以補充損失,平時的常備人員不到五百名,戰時可在一周內動員三萬預備兵送往前線。

    1894年4月,禁衛第一補充預備軍組建,轄三個補充預備師,可在一周內動員十萬預備軍補充前線損失。

    1894年5月,又組建了國防第四戰斗預備師,該師除500名骨干外,全部士兵均為預備役人員,戰時經一個月的組訓後即可投入戰場。後改為國防軍步兵第四師。

    至1894年末,共組建禁衛補充預備師三個,國防補充預備師兩個,國防戰斗預備師一個,可在一月內動員十八萬預備軍。

    注︰有[]號者為歷史人物

    附錄四︰光興年間帝國五大軍工巨頭

    漢陽兵工集團公司(漢陽)︰1891年成立,主要生產各種輕武器。後隸屬漢冶萍集團,成為包括輕重機關槍、機關炮、迫擊炮在內的各種輕兵器及彈藥的主要生產企業。

    金陵工業集團公司(江寧)︰1891年成立,主要生產機關槍、艦用機關炮、副炮等。後整合為金陵重工,增加了內燃機、航空器、輕型艦艇、坦克裝甲車輛等生產項目。

    北洋工業集團公司(天津)︰1892年成立,擁有大連造船廠和天津的原北洋機器局,可建造各型戰艦,生產輕型火炮和輕武器。後演化為北洋重工,新增內燃機、航空器、坦克裝甲車輛等項目。

    江南制造集團公司(上海)︰1892年在原江南制造總局基礎上組建,制造各種山野重炮、要塞炮和軍艦主炮等。後整合為江南制造,主要生產火炮和彈藥,並可建造大中型軍艦。

    南方電子工業集團公司(上海)︰1892年成立,主要生產和安裝各種電報系統和艦用電氣設備。後整合為南方電子,成為軍事通訊裝備的主要生產企業。

    附錄五︰1894年的帝國軍事院校(按建立或更名時間排列)

    1890年

    京師武備學校︰陸軍軍官、士官學校,後並入帝國陸軍大學。

    南苑炮兵學校︰陸軍專業炮兵軍官、士官學校,後並入帝國陸軍大學。

    保定陸軍學院︰原保定講武學堂,直隸軍區的陸軍軍官、士官學院。

    京師同文學院︰原京師同文館,培養軍事外語人才。

    陸軍醫學院︰設在京師。

    1891年

    帝國軍事情報學院︰設在京師北郊,培養軍事情報人員。

    馬尾海軍學院︰原馬尾水師學堂,海軍軍官學院。

    帝國陸軍大學︰主校區在京郊豐台,江寧有分校區,陸軍軍官大學。

    帝國海軍大學︰主校區在天津,大連和上海有分校區,海軍軍官大學。

    帝國狙擊學校︰設在保定,陸軍專業士官學校。

    承德騎兵學校︰騎兵專業士官、軍官學院。

    1892年

    帝國參謀學院︰設在京師南郊,陸海軍參謀軍官學院,中高級指揮參謀人才的再培訓基地。

    京師禁衛步兵學校︰陸軍士官學校,禁衛教導旅駐地。

    北洋海軍技術學院︰設在天津,培養海軍技術士官、軍官。

    濟南炮兵學校︰陸軍專業士官學校。

    海軍醫學院︰設在天津。

    1893年

    帝國軍事科技學院︰設在京師,總參謀部直轄,培養軍事科技人員。

    帝國聯勤學院︰設在江寧,培養後勤士官、軍官。

    濟南陸軍學院︰華東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奉天陸軍學院︰東北軍區的陸軍士官、軍官學校。

    1894年

    廣州海軍學院︰海軍軍官、士官學院。

    桂林陸軍學院︰西南軍區的陸軍士官、軍官學院。

    蘭州陸軍學院︰西北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武昌陸軍學院︰原武昌講武學堂,華南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設定 1903年戰前中俄海軍兵力對比
    //com//1903年7月中華帝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裝甲戰列艦︰在役6艘,預備役4艘。

    *戰列艦第1戰隊︰“瑞祥”級2艘︰“瑞祥”(1900年下水)、“瑞吉”(1901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4800噸,航速17節,載煤2000噸,續航力4000海里/12節。主炮3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20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8-12英寸(36%舷側面積),水線裝甲4-6英寸,甲板裝甲2-4英寸,炮塔裝甲4-12英寸,鍋爐和機艙6-10英寸。艦員751名。

    *戰列艦第2戰隊︰“飛電”級2艘︰“飛電”(1896年下水)、“震電”(1897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2800噸,航速17節,載煤1700噸,續航力35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2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20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10-13英寸(24%舷側面積),水線裝甲6-8英寸,甲板裝甲2-4英寸,炮塔裝甲4-12英寸,鍋爐和機艙6-10英寸。艦員686名。

    *戰列艦第3戰隊︰“飛電”級2艘︰“雷電”(1898年下水)、“雲電”(1899年下水)。

    *戰列艦第11預備戰隊︰“龍威”級2艘︰“龍威”、“鳳翔”。標準排水量8550噸,航速15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24倍徑,副炮6門150毫米/30倍徑。後略。

    *戰列艦第12預備戰隊︰“定遠”級2艘︰“定遠”、“鎮遠”。標準排水量7300噸,航速14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24倍徑,副炮8門150毫米/30倍徑。後略。

    2、裝甲巡洋艦︰在役8艘,預備役2艘。

    *裝甲巡洋艦第1戰隊︰“甦州”級2艘︰“甦州”(1902年下水)、“杭州”(1902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1800噸,航速22節,續航力47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16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6-10英寸(43%舷側面積),水線裝甲3-5英寸,甲板裝甲2-3英寸,炮塔裝甲3-10英寸,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665名。

    *裝甲巡洋艦第2戰隊︰“吹雲”級2艘︰“吹雲”(1896年下水)、“彩雲”(1896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0500噸,航速20節,續航力38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12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8-10英寸(28%舷側面積),水線裝甲3-5英寸,甲板裝甲2-3英寸,炮塔裝甲3-10英寸,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647名。

    *裝甲巡洋艦第3戰隊︰“吹雲”級2艘︰“凌雲”、“寶雲”(同為1898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4戰隊︰“吹雲”級2艘︰“白雲”、“香雲”(同為1900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11預備戰隊︰“建北”級2艘︰建北(1892年下水)、建南(1893年下水)。標準排水量4850噸,航速17節,主炮1門305毫米/24倍徑,副炮9門150毫米/30倍徑。

    3、輕巡洋艦(含防護巡洋艦)︰在役28艘。

    *輕巡洋艦第1戰隊︰“寶劍”級4艘︰“龍劍”、“虎劍”、“寶劍”、“風劍”,1899-1903年下水)。標準排水量4310噸,航速26節,續航力3900海里/15節,主炮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0門120毫米/45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3座雙聯406毫米。裝甲︰鍋爐和機艙5英寸。艦員編制361名。

    *輕巡洋艦第2戰隊︰“大刀”級4艘︰“大刀”、“陌刀”、“長刀”、“馬刀”,1896-1899年自德國下水。標準排水量4750噸,航速22節,續航力3200海里/15節。主炮2座雙聯210毫米/24倍徑,副炮8門150毫米/30倍徑、4門75毫米/30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裝甲︰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編制389名。

    *輕巡洋艦第3戰隊︰“暴雨”級4艘︰“春雨”、“秋雨”、“谷雨”、“霧雨”,1897-1899年下水。標準排水量3620噸,航速25節,續航力3000海里/15節。主炮4門150毫米/45倍徑,10門120毫米/45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3座雙聯406毫米。裝甲︰無。艦員編制347名。

    *輕巡洋艦第4戰隊︰“暴雨”級4艘︰“夏雨”、“暴雨”、“雷雨”、“山雨”,1895-1900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5戰隊︰“暴雨”級2艘︰“冬雨”(1899年下水)、“松雨”(1900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6戰隊︰“風”級4艘︰“超風”、“狂風”、“海風”、“和風”,1892-1894年下水。標準排水量3150噸,航速21節,續航力3000海里/15節。主炮2門210毫米/24倍徑,6門150毫米/30倍徑,6門75毫米/30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裝甲︰無。艦員編制318名。

    *輕巡洋艦第7戰隊︰“風”級4艘︰“大風”、“雲風”、“擎風”、“火風”,1895-1898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8(訓練)戰隊︰“風”級2艘︰“追風”、“颶風”,均為1891年下水。

    4、驅逐艦︰在役36艘,預備役16艘。

    驅逐艦第1戰隊︰“松雪”級8艘︰“白雪”、“飛雪”、“松雪”、“林雪”、“深雪”、“暮雪”、“山雪”、“落雪”。設計排水量850噸,航速26節,主炮3門75毫米/45倍徑或3門100毫米/40倍徑,副炮2-4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2座三聯406毫米,備魚雷12枚。艦員編制112名。

    驅逐艦第2戰隊︰“水月”級8艘︰“朧月”、“雲月”、“麗月”、“寒月”、“珍月”、“酒月”、“日月”、“暮月”。設計排水量960噸,航速30節,主炮3門120毫米/40倍徑,副炮8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2座三聯406毫米,備魚雷12枚。艦員編制137名。

    驅逐艦第3戰隊︰“水月”級8艘︰“皓月”、“雪月”、“松月”、“水月”、“江月”、“湖月”、“海月”、“桂月”。

    驅逐艦第4(預備)戰隊︰“松雪”級8艘︰“雨雪”、“霜雪”、“皚雪”、“朦雪”、“風雪”、“雲雪”、“小雪”、“陣雪”。

    驅逐艦第5戰隊︰“水月”級8艘︰“凝月”、“靜月”、“清月”、“萍月”、“明月”、“汀月”、“翎月”、“星月”。

    驅逐艦第6(預備)戰隊︰“松雪”級8艘︰“冰雪”、“素雪”、“融雪”、“梅雪”、“新雪”、“瑞雪”、“晴雪”、“花雪”。

    驅逐艦第7(訓練)戰隊︰“松雪”級4艘︰“雅雪”、“沐雪”、“瓦雪”、“梨雪”。

    5、魚雷艇︰共7個戰隊,74艘。(詳略)

    6、特別艦艇(潛水艇)︰在役10艘。

    特戰艇第一戰隊︰特一、二、三、四艇。

    特戰艇第二戰隊︰特六、七、十一、十二艇。

    特戰艇第三(訓練)戰隊︰特五、九艇。

    (詳略)

    1903年7月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戰術技術性能

    一、艦隊裝甲艦

    1、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894年下水,排水量11354噸,航速17節,主炮4門305毫米,副炮12門152毫米、12門47毫米、28門37毫米,魚雷發射官6具,編制651人。

    2、波爾塔瓦號︰1894年下水,排水量10960噸,航速17節,火炮同上,魚雷同上,編制同上。

    3、塞瓦斯托波爾號︰1895年下水,排水量11842噸,航速17節,火炮同上,魚雷同上,編制同上。

    4、曙光號︰1898年下水,排水量12674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54毫米,副炮11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編制778人。

    5、列特維佔號︰1900年下水,排水量12902噸,航速18節,主炮4門305毫米,副炮12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4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官6具,編制778人。

    6、勝利號︰1900年下水,排水量12674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54毫米,11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編制778人。

    7、柴沙列維奇號︰1901年下水,排水量12900噸,航速18節,主炮4門305毫米,12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編制不詳。

    二、一級巡洋艦

    1、留利克號︰1892年下水,排水量11690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03毫米,副炮16門152毫米、6門120毫米、10門47毫米、12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719人。

    2、霹靂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13880噸,航速19節,主炮4門203毫米,副炮16門152毫米、24門75毫米、12門47毫米、1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編制874人。

    3、瓦良格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6500噸,航速23節,主炮12門152毫米,副炮12門75毫米、8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573人。

    4、帕拉達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6731噸,航速20節,主炮8門152毫米,副炮24門75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編制567人。

    5、狄安娜號︰同上。

    6、阿斯科爾德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5905噸,航速23節,主炮12門152毫米,副炮12門75毫米、8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人數573人。

    參考資料︰《俄日戰爭史》,羅斯圖諾夫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37001部隊司令部譯印。

    二級巡洋艦︰

    俄羅斯

    保雅林

    諾維克

    大力士

    騎士
設定 1904年華軍航空兵武器技術性能(最新修訂)
    //com//1904年華軍航空浮空兵武器裝備技術性能

    附錄︰1903年華軍航空浮空兵武器裝備簡介。

    一、航空武器(不含教練裝備)

    FJZ-2“旋風”偵察機︰木質,雙翼,單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7B型5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15公里,航程230公里,升限2500公尺,無武器。1900年定型生產。

    FJZ-3“滄風”偵察機︰木質,雙翼,單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8A型8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40公里,航程290公里,升限3800公尺,無武器。其改進型“滄風甲”采用HK-8D型120馬力引擎,並改進了機翼形狀,時速提高到160公里,航程達到310公里。1901年定型生產。

    FJZ-4“火風”偵察機︰木質,雙翼,雙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8C型10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128公里,航程320公里,升限3100公尺,配備一挺後射機槍,機身特制彈架上最多可裝16枚手榴彈,。1901年定型生產。

    FJZJ-4“火風J”炮兵校射機︰由“火風”偵察機改進而來,取消機槍和彈架,後座配備彩色信號槍,可用信號彈為炮兵提供簡單的校射數據。1902年定型生產。

    FJZL-5“大風”偵察聯絡機︰木質,雙翼,雙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8D型12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36公里,航程450公里,升限3500公尺,無武裝。1903年定型生產。

    FJQH-1“晴風”輕型轟炸機︰木質,雙翼,雙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8D型12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31公里,升限3300公尺。後座配備一挺機槍,機身和機翼下共5個炸彈架,可掛最重25公斤的小型炸彈,最大載彈量250公斤,載200公斤炸彈時的最大航程為430公里。1903年定型生產。

    FHQH-1G“晴風”改輕型轟炸機︰木質,雙翼(比原型加長加寬),三座,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9C型18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20公里,升限3000公尺。後座配備一挺機槍,機身和機翼下共6個炸彈架,可掛最重250公斤的大型炸彈,最大載彈量500公斤,載500公斤炸彈時的最大航程為150公里。1904年定型生產,部分由FJQH-1直接改裝,大量使用于“群蜂”作戰。

    FJQH-1J“晴風J”炮兵校射機︰由“晴風”輕型轟炸機改進而來,取消炸彈架和機槍,加裝低功率無線電台和校射裝備,最大時速降低到115公里。1903年定型生產。

    SFJZH-1“炎風”重型轟炸機︰木質,雙翼,三座,采用三台北洋重工HK-9C型180馬力引擎,驅動三個五葉木質螺旋槳,可掛最重250公斤的炸彈,最大載彈量800公斤,載500公斤炸彈時的最大航程為1500公里。前後各配備一挺機槍。1904年定型生產。因在開戰前尚未完成,正式編號前有字母S(即實驗)。1904年定型生產。

    SJZ-2“驚雷”水上偵察機︰木質,雙翼,單座,三浮舟,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7C型6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122公里,航程340公里,升限2900公尺,無武裝。

    SJZ-3“蟄電”水上偵察機︰木質,雙翼,雙座,三浮舟,采用一台北洋重工HK-8C型10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134公里,航程400公里,升限3400公尺。後座配備一挺機槍,機身外有特制掛彈架,可攜帶16-20枚大型信號彈或手榴彈。

    SJZ-3J“蟄電J”水上炮兵校射機︰系“蟄電”機改造而來,加裝低功率無線電和校射裝備,同時配有信號槍,時速下降到110公里,航程370公里。

    二、浮空武器(不含教練裝備)

    FQJ-2炮兵校射氣球︰單氣囊,熱氣球原理,無外罩,纜繩長1500公尺,升限3000公尺,最大升空速度150公尺每分鐘,吊籃限員1名,自持力4小時。1897年定型生產。

    FQJ-3炮兵校射氣球︰單氣囊,依靠瓦斯燃燒熱氣起飛和懸浮,軟式外罩,纜繩長2500公尺,最大升空速度200公尺每分鐘,升限3500公尺,吊籃限員2名,自持力7小時。1900年定型生產。

    FQJZ-3偵察氣球︰在FQJ-3基礎上改造而成,無校射裝備,增加了空中觀測、照相和繪圖儀器。1901年定型生產。

    FTZ-1“飛雲”偵察飛艇︰單氣囊,軟式外罩,裝1台北洋重工HK-7B型50馬力航空引擎,帶動1個雙葉螺旋槳,最大時速70公里(無風),升限3000公尺,時速30公里時最大航程約300公里(無風),開放式吊艙,限員5名,無固定武器。1898年定型,1899年開始批量生產。

    FTZ-2“升雲”偵察飛艇︰雙氣囊,硬式結構外殼,裝2台北洋重工HK-8A型80馬力航空引擎,帶動2個三葉螺旋槳,最大時速90公里(無風),時速50公里時最大航程700公里(不載炸彈、無風),開放式吊艙,限員5名,升限3500公尺,無固定武器,有輕型外掛炸彈架,可掛裝5、10、25、50公斤級的小型炸彈,最大載彈量200千克。1900年定型並批量生產。

    FTZ-2J“升雲J”炮兵校射飛艇︰以“升雲”偵察飛艇為原型改造,無炸彈架,減少載油,配備校射裝備和中等功率無線電台,限員6名,自持力8小時。1902年定型生產。

    FTZ-3“平雲”偵察飛艇︰三氣囊,結構硬式外殼,裝2台北洋重工HK-8C型100馬力航空引擎,帶動2個三葉螺旋槳,最大時速110公里(無風),時速60公里時最大航程約1500公里(不載炸彈、無風),升限5000公尺,半封閉式吊艙,限員7名,配備2挺自衛用7點92毫米輕機槍,有輕型外掛炸彈架,可掛裝最重50公斤級的炸彈,最大載彈量200公斤。1901年定型,1902年開始批量生產。

    FTZ-3J“平雲J”炮兵校射飛艇︰以“平雲”偵察飛艇為原型改造,取消炸彈架和機槍,吊艙限員8名,配備校射裝備和大功率無線電台,自持力12小時。1903年定型,1904年開始批量生產。

    FTG-1“青雲”輕型攻擊飛艇︰三氣囊,木質骨架,硬式外殼,裝4台北洋重工HK-8D型120馬力航空引擎,帶動4個三葉螺旋槳,最大時速100公里(無風),升限3500公尺,開放式吊艙,限員4名,配備2挺7點92毫米輕機槍以自衛。配備2個外掛炸彈架,可載100公斤級(含)以下各類炸彈,最大載彈量為800公斤,載500公斤炸彈時最大航程800公里。1900年定型生產。

    長128公尺,直徑12點5公尺。

    FTG-2“紫雲”中型攻擊飛艇︰九氣囊,木質骨架,結構硬式外殼,裝4台北洋重工HK-9C型18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08公里,半封閉吊艙,限員4名,升限5000公尺,配備2挺7點92毫米輕機槍以自衛。配備1個彈艙和2個外掛炸彈架,最大載彈量為3點5噸,載2噸炸彈時的航程為1200千米。1901年定型生產。

    長181公尺,直徑21點2公尺。

    FTG-3“強雲”大型攻擊飛艇︰十六氣囊,鋁合金骨架,結構硬式外殼,裝6台北洋重工HK-9C型180馬力航空引擎,帶動6個五葉螺旋槳,最大時速105公里,半封閉吊艙,限員6名,升限6000公尺,配自衛機槍2挺。有一個大型彈艙和兩個外掛炸彈架,最大載彈量8噸,載5噸炸彈時的航程為1600公里。1902年定型生產。

    長211公尺,直徑25點4公尺。

    SFTG-4“赤雲”巨型攻擊飛艇︰三十六氣囊,鋁合金骨架,結構硬式外殼,裝8台北洋重工HK-9D型250馬力航空引擎,最大時速105公里,半封閉裝甲吊艙和機槍塔,升限7000公尺。吊艙前後各配備2挺機槍,飛艇舷側左右各配備2個機槍塔,飛艇上甲板前後設2座旋轉機槍塔,每個機槍塔均配備2挺聯裝機槍,全艇共配備16挺自衛機槍,由10名機槍手操縱。全艇編制20名,其中正副駕駛員共6名(含正副艇長),機槍手6名,機械師兼機槍手4名,導航員2名,無線電員兼軍醫2名。吊艙中包含大型內置彈艙,最大載彈量12噸,載10噸炸彈時航程約7000公里,載3噸炸彈時航程可達12000公里。1904年定型生產,因在開戰前尚未完成,正式編號前有字母S(即實驗)。

    長265公尺,直徑31公尺。
設定 1900年帝國政區
    //com//

    行省︰

    直隸——首府保定

    黑龍江——首府齊齊哈爾

    吉林——首府吉林

    奉天——首府盛京(沈陽)

    山東——首府濟南

    山西——首府太原

    陝西——首府長安(西安)

    河南——首府鄭州

    江甦——首府江寧(南京)

    浙江——首府杭州

    安徽——首府合肥

    湖北——首府武昌

    湖南——首府長沙

    江西——首府南昌

    福建——首府福州

    台灣——首府台北

    廣東——首府廣州

    廣西——首府桂林

    貴州——首府貴陽

    雲南——首府昆明

    四川——首府成都

    青海——首府西寧

    甘肅——首府蘭州

    寧夏——首府銀川

    新疆——首府迪化(烏魯木齊)

    特區︰

    蒙古特區——分為外蒙古專區和內蒙古專區,外蒙古專區辦事大臣駐地在庫侖(烏蘭巴托),內蒙古專區辦事大臣駐地在呼和浩特。

    西藏特區——辦事大臣駐地在拉薩

    直轄區︰

    京師直轄區

    天津直轄區

    上海直轄區
設定 1903華俄戰爭雙方陸軍編制對比
    //com//

    華軍禁衛軍編制和裝備︰

    一名步槍手身上的全部裝備為︰一枝7點92毫米口徑的一八九七年式彈倉步槍(德國毛瑟88步槍的改進型),刺刀,2個各裝50發子彈的子彈袋,一個裝有一件多用途防水軍大衣(可用作雨衣、野戰被褥和裹尸用的容具)和一雙備用靴子的背包,軍用水壺,軍用飯盒,以及可食用2天的大米——必要時裝入軍用飯盒內煮熟食用。

    他的班共有12人,分成三個步槍組,每組4人,同樣扛著毛瑟步槍的班長總是呆在其中一個組里,每個組攜帶一具折疊工兵鏟用于修築工事。

    3個這樣的班加上一個機槍組、指揮組就構成了一個禁衛步兵排,共40人。機槍組配備1挺一八九九式7點92毫米輕型機槍,使用50發裝的金屬彈鼓,正機槍手攜帶機槍和一個實彈鼓,副機槍手則攜帶兩個實彈鼓和兩個各裝100發子彈的子彈袋,共備彈350發。指揮組包括排長和通訊員,他們都扛著7點92毫米步槍,但排長又多了一把一九零一式9毫米左輪手槍。

    一個禁衛步兵連包含三個禁衛步兵排和火力支援排、指揮組、勤務組。

    火力支援排含2個迫擊炮組和2個機槍組,每個迫擊炮組6人,配備1門1901年式60毫米輕型迫擊炮,該炮最大射程3100米,彈重3千克,每個炮組攜帶30發炮彈。每個機槍組2人,各配備1挺1899式輕機槍,攜彈350發。

    指揮組包括連長他的勤務兵、通訊兵,以及一名中尉參謀(兼副連長),勤務組包括炊事員和醫護員。

    連隊的正常編制是官兵共145名。

    一個禁衛步兵營里有4個這樣的連隊,另外還有營部、火力支援連和勤務排。

    營級的火力支援連裝備2門1897年式80毫米迫擊炮,該炮射程4200米,彈重5公斤左右,分為兩個炮組,每個炮組8人,攜帶30發炮彈。另外還有2個重機槍組,編制8人,各裝備一挺1896年式7點92毫米馬克沁重機槍,攜帶12個制式帆布子彈袋和兩個彈藥箱,備彈1600發。

    禁衛步兵營正常編制700名左右,營長是一名少校。

    一個禁衛步兵團下轄3個這樣的步兵營。

    禁衛步兵團除各營部隊、團部、團部警衛連、輜重連和勤務連之外,另有一個混成炮兵營,下轄1個山炮連和一個迫擊炮排,裝備6門1892式75毫米輕型山炮和3門1900式100毫米重迫擊炮。75毫米山炮彈重7公斤,射程6千米,100毫米迫擊炮彈重13公斤,射程4700米。混成炮兵營中的山炮和重迫擊炮均由雙駕的雙輪炮車兼彈藥車拖曳,每門75毫米山炮的基數彈藥為120發,每門100毫米迫擊炮的基數彈藥則為60發。

    每個步兵團編制人數達到2400名。

    一個禁衛步兵旅下轄3個這樣的步兵團,編制人數達到九千名以上。

    旅上有旅部、旅部警衛營,輜重營、勤務營、工兵營、(騎兵)偵察營,以及一個旅屬炮兵營,該營配備18門1901式90毫米輕型榴彈炮,彈重10公斤,射程10點5千米。90毫米輕型榴彈炮配備專用的四駕炮車和彈藥車,基數彈藥120發。

    禁衛師下轄3個禁衛步兵旅,擁有師部、師部警衛團、輜重團、勤務團、工兵團、騎兵團,以及一個龐大的五營制炮兵團。

    禁衛師屬炮兵團的第一和第二營裝備1899式150毫米重榴彈炮,該炮彈重45公斤,射程9點8千米,配備專用的炮車、彈藥車,基數彈藥60發,性能壓倒全世界所有同類型火炮。第三、四、五營裝備1898式105毫米野戰加農炮,該炮彈重20公斤,射程13千米,彈藥基數120發。合計150毫米重炮36門,105毫米加農炮54門。

    全師編制員額三萬六千人,常年滿員,並時刻有一個旅處于戰備值班狀態,接到命令後12小時內值班旅可出動,24小時內全師可出動。若動員時間足夠,每個師還能配備一萬到兩萬名苦力以提供持續補給。配備一萬名苦力時,全師應有29000匹(頭)運畜和8400輛大車。

    華軍國防軍編制和裝備︰

    如同禁衛師一般,帝國國防軍步兵師的每個班有12名戰士,每排3個班,每連3個排,每營4個連,每團3個營,每旅3個團,每師3個旅。

    與禁衛師相比,國防軍步兵師的直屬單位要遜色得多,國防軍步兵師沒有騎兵團,只有一個騎兵偵察營;國防軍師屬炮兵團只有4個營(禁衛軍有5個營),其中兩個營各配備18門90毫米輕型榴彈炮,另兩個營各配備18門105毫米加農炮,不像禁衛軍的師屬炮兵竟有36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和54門105毫米加農炮,此外,國防軍師屬的工兵團在裝備上也要比禁衛師的工兵團低上一個檔次。

    在旅一級,國防軍旅屬炮兵包括一個75毫米野戰炮營和一個100毫米迫擊炮連,裝備75毫米野炮18門,100毫米迫擊炮6門,而禁衛軍的旅屬炮兵則擁有18門90毫米輕榴彈炮。

    國防軍的團屬炮兵連裝備6門57毫米山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而禁衛軍的團屬炮兵擁有6門75毫米山炮和3門100毫米迫擊炮。

    國防軍的營屬火力支援排裝備3門60毫米迫擊炮和2挺重機槍,而禁衛軍的營屬火力支援連則裝備2門80毫米迫擊炮和2挺重機槍。

    在基層單位,國防軍每個連的機槍班配備2挺輕機槍,禁衛軍每個連的火力排配備2門60毫米迫擊炮和2挺輕機槍,每個步兵排又各配備一挺輕機槍,全連共5挺輕機槍。

    國防軍每個步兵師編制員額約三萬四千人,平時滿員率在80%左右,戰時需要三天到一周的時間進行動員方可發揮全部戰斗力。

    國防軍騎兵旅編制員額約六千五百人,與禁衛膘騎旅員額相同,但裝備大異。

    國防軍騎兵旅配備有一個57毫米輕型騎兵野炮連,配炮6門,一個80毫米迫擊炮連,配炮6門,一個機槍連,配重機槍12挺。

    禁衛軍騎兵團則配備有6挺重機槍和18挺輕機槍,6門57毫米輕型騎兵野炮和6門80毫米迫擊炮。禁衛膘騎旅更在旅下直屬一個混成炮兵營,配備90毫米榴彈炮12門和100毫米迫擊炮6門,使得全旅具有一定程度的攻堅能力。

    朝鮮和日本陸軍編制和裝備︰

    朝鮮和日本的步兵師團按照中國編制︰每個班有12名戰士,每排3個班,每連3個排,每營4個連,每團3個營,每旅3個團,每師3個旅。但在武器的配備上,則較華軍國防軍低上一個檔次(除朝鮮禁衛師和日本近衛師團外——這兩個精銳師的武器配備與華軍國防軍步兵師相近)。

    朝日的步兵師屬炮兵團有四個營,全部裝備75毫米野戰炮,每營18門,全團共72門炮。華軍國防軍步兵師屬炮兵團則裝備36門90毫米榴彈炮和36門105毫米新式加農炮。

    朝日的步兵旅屬炮兵營只裝備75毫米老式山炮,共18門。華軍國防軍步兵旅屬炮兵則裝備18門75毫米野戰炮和6門100毫米重迫擊炮。

    朝日的步兵團屬炮兵連配備了6門57毫米老式山炮。華軍國防軍步兵團屬炮兵裝備6門57毫米山炮和3門80毫米迫擊炮。

    朝日的步兵營配備一個機槍排,裝備2挺重機槍,其連以下單位沒有輕機槍,也沒有輕型迫擊炮。華軍國防軍的營屬火力支援排則裝備3門60毫米迫擊炮和2挺重機槍,每個連的機槍班配備2挺輕機槍。

    俄國陸軍編制和裝備︰

    與此相較,1903年的俄國軍隊,正規軍最高戰術單位為軍,1個軍下轄2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工兵營及一個機動輜重隊。步兵師下轄2個步兵旅(每旅2個團)和1個炮兵旅。每個團下轄4個營(每個營4個連)和1個勤務連。騎兵師下轄2個旅,每個旅下轄2個團(每個團有6個騎兵連)。

    軍屬炮兵為一個重榴彈炮營或輕炮兵營,配24門火炮。步兵師屬炮兵旅下轄2個或3個炮兵營,其中第1營和第2營各下轄3個連,第3營下轄2個連,每連8門炮,全旅有48或者64門炮。騎兵師配備一個騎兵炮兵營,下轄2個連,共裝備12門輕型火炮。

    每個步兵營裝備有1到2挺馬克沁重機槍,每個步兵師裝備的重機槍不超過32挺。每個騎兵師僅配備2到4挺馬克沁重機槍,而中國的每個禁衛騎兵團就有6挺重機槍和18挺輕機槍。

    俄軍步兵師的員額在一萬八千人左右,騎兵師的員額為三千五百人,全軍總員額在四萬八千人左右,有馬13000匹,馬車3700輛。

    俄軍裝備的火炮包括射程8點5千米的76毫米野炮,射程6千米的87毫米輕型野炮,射程4點3千米的76毫米山炮,射程3點7千米的152毫米臼炮,以及射程8點8千米的152毫米重野戰炮。

    各種輕型山野炮裝備在步兵師屬炮兵旅和騎兵師屬炮兵營中,重型臼炮和重野戰炮只配備到軍屬炮兵中。
設定 1903年9月俄軍戰前部署
    //com//

    9月10日︰

    預定遠東總督區司令官︰庫羅帕特金上將

    參謀長︰索鮑列夫少將

    帝國禁衛野戰軍當面之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

    司令官︰什塔克利別爾格中將

    參謀長︰穆拉塞羅夫上校

    轄︰

    *西伯利亞第一軍,軍長格勒恩格斯羅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一師,師長格拉斯科少將

    西伯利亞第二師,師長扎列緬科少將

    後貝加爾哥薩克第一騎兵師,米加奇少將

    *西伯利亞第二軍,軍長扎甦利齊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三師,師長謝列諾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四師,師長塔利諾別爾斯基少將

    後貝加爾哥薩克第二騎兵師,師長申斯里別克少將

    1903年9月,帝國禁衛野戰軍的當面之敵是俄軍什塔克利別爾格中將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下轄西伯利亞第一軍、西伯利亞第二軍以及3個獨立旅、若干獨立炮兵,總兵力十二萬五千人,沿阿穆爾河(黑龍江)左岸展開,其中第一軍集結在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一帶,依托這當地的要塞群展開防御。布拉戈維申斯克位于結雅河與阿穆爾河(黑龍江)的交匯處,人口十余萬,是俄國控制黑龍江流域的重要樞紐,在這里,俄軍建築了環城防線,修建了3個堡壘、2個炮台和若干支撐點,配備了100多門大小要塞炮,西伯利亞第1師負責該城的防御,後貝加爾哥薩克第11旅和西伯利亞第2師分別掩護該師的左右翼。

    斯沃博德內位于結雅河中游,人口六萬,是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南線上的重要供給站,城內設有煤場、機車維修站以及備用車廂,因為臨近結雅河,水上交通方便,為了防御該城,俄軍依托地勢建設了堡壘和若干支撐點,配備50門要塞炮,以後貝加爾哥薩克第10旅防御該城。進入9月後,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司令部進駐此地,西伯利亞第二軍作為集團軍的機動打擊力量集結于此,另外,集團軍屬的獨立炮兵旅也在此待命,這些部隊可憑借鐵路線在東西方向上快速機動,也可以憑借便利的結雅河水上交通向其南方140千米外的海蘭泡提供支援。

    滕達位于海蘭泡西北數百公里外的外興安嶺南麓,緊扼西伯利亞鐵路東段北線,是為該鐵路線上的重要補給點,從當年7月開始,該城附近設置了堡壘和防御陣地,配備了30到40門火炮,由後貝加爾哥薩克第9旅負責防御。

    第二野戰軍當面之俄遠東第一軍︰

    軍長伊瓦洛夫中將

    參謀長︰列別緬科維奇上校

    轄︰

    遠東第1步兵師,師長卡列姆少將

    遠東第2步兵師,師長瓦羅斯托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7騎兵師,師長拉多塞維奇少將

    根據大本營9月8日發給各野戰軍司令部的戰前最後一次敵情通報,部署在第二軍當面的俄軍部隊為俄遠東第1軍,下轄遠東第1、第2步兵師和西伯利亞第7騎兵師,另外還有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守備部隊,大約5個獨立營,全部兵力大約是五萬三千人,主要依托哈巴羅夫斯克要塞群展開防御。哈巴羅夫斯克要塞群建有11個炮台和6處堡壘,由若干支撐點和戰壕鐵絲網體系連接成環形防線,配備140多門大小要塞炮。

    第三野戰軍當面之俄濱海軍區︰

    *遠東第一集團軍

    司令官斯特塞爾中將,參謀長康特拉琴柯少將

    轄︰

    遠東第二軍,軍長弗克中將,含︰

    遠東第3師,師長赫沃斯托夫少將

    遠東第4師,師長德米特列夫斯基少將

    西伯利亞第6騎兵師,師長米辛科少將

    遠東第三軍,軍長納扎魯巴耶夫中將,含︰

    遠東第5師,師長伊涅維奇少將

    遠東第6師,師長納英杰少將

    西伯利亞第4騎兵師,師長米杰少將

    *雙城子要塞︰司令官普季洛夫少將,參謀長赫沃斯托夫中校

    *海參崴要塞︰司令官克列爾中將,參謀長雷斯上校,要塞炮兵司令別雷少將

    濱海軍區,以遠東總督阿歷克塞耶夫為統帥(遠東總司令庫羅帕特金尚未到任),主要兵力包括︰

    *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官斯特塞爾中將,參謀長康特拉琴柯少將,下轄遠東第二和第三軍以及若干獨立騎兵、炮兵單位,共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2個獨立炮兵旅和3個獨立騎兵團,十萬九千人,346門野炮和90挺機槍。

    *烏甦里斯克(雙城子)要塞衛戍部隊︰一萬三千人,36門野炮、127門要塞炮和36挺機槍。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要塞衛戍部隊︰三萬八千人,72門野炮、546門要塞炮和100挺機槍。

    共十六萬人,配備442門野炮和673門要塞炮、216挺機槍。

    俄遠東第一集團軍的部署如下︰

    遠東第二軍的第三師部署在比金河到興凱湖之間的烏甦里江右岸廣大地域,任務是阻止華軍從那一帶渡江,並保證與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方面友軍的交通聯絡,若無法阻擋華軍,則撤退到興凱湖東南的斯帕斯克達利尼固守待援。

    遠東第二軍的第四師部署在興凱湖到綏芬河一線的中俄邊境上,以圖里格羅、波格拉尼奇內等村鎮為前哨據點,霍羅利、科波夫奇、波克羅夫卡為二線據點,任務是阻滯聯軍的攻擊,等待後備部隊的支援並協同反擊。

    遠東第三軍的第五師部署在綏芬河到圖門江口一線的中俄、中朝邊境上,企圖依托克拉斯基諾、科爾福夫卡等前哨據點阻滯聯軍的進攻,其二線陣地在烏甦里斯克(雙城子)到塔夫里昌卡的綏芬河左岸地域。

    遠東第三軍的第六師和集團軍直轄的3個騎兵團駐扎在烏甦里斯克(雙城子)做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出擊對聯軍展開反攻。

    遠東第二軍的第二騎兵師負責支援第三師作戰,遠東第三軍的第三騎兵師駐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作為機動部隊,以防聯軍從海參崴東面發起登陸作戰,切斷俄軍野戰部隊與海參崴要塞的聯系。

    第一野戰軍當面之俄軍︰

    *俄西伯利亞第二集團軍,司令官比利杰爾林格中將,參謀長伊萬諾夫少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7旅、

    西伯利亞第三軍,軍長格爾舍利曼中將︰含

    西伯利亞第5師,師長普季洛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6師,師長謝連緬伊維奇少將

    西伯利亞第四軍,軍長斯盧切夫斯基中將

    西伯利亞第7師,師長卡切緬多夫少將

    西伯利亞第8師,師長基里揚斯克少將

    連年卡姆普夫騎兵集群(50個騎兵連)、

    後貝加爾第一炮兵集群(10個炮連);

    共72個步兵營,50個騎兵連,11萬6千人,326門野炮和120挺機槍。

    *俄赤塔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五千人,32門野炮和125門要塞炮,20挺機槍。

    *俄後貝加爾軍區邊防部隊︰約九千人,32門野炮。

    *俄烏蘭烏德要塞衛戍部隊︰約一萬人,16門野炮和90門要塞炮,16挺機槍。

    *俄西伯利亞第三集團軍,司令官格里品別爾格中將。

    下轄

    直屬後貝加爾哥薩克第5旅(7000人),其余部隊戰前尚未到位。

    以上俄軍共十五萬七千人,數量上要超過華軍第一野戰軍,但上述俄軍部隊分散在貝加爾湖到額爾古納河的廣闊戰線上,其右翼受到華軍禁衛野戰軍的壓迫,左翼受華軍外蒙古方面軍的襲擾,真正部署在第一野戰軍打擊正面上的部隊只有西伯利亞第三軍,約四萬八千人,以滿洲里以北80公里、黑山頭以西70公里外的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鎮為中心展開防御,封閉了華軍第一野戰軍向赤塔運動的最佳路線。
設定 1903年9月華軍戰前部署
    //com//

    陸軍部分︰

    *東北方面軍司令部︰司令官鐘夏火上將,參謀長鄧簡上將。

    直轄

    獨立第八十六步兵旅、

    第六騎兵旅、

    獨立第六炮兵旅、

    預備第一零三步兵旅;

    駐扎地——吉林。

    轄禁衛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預備軍和機動兵團。

    *禁衛軍︰司令官梁天河上將,參謀長張一葉中將;

    轄

    禁衛第一師、師長羅坤少將

    禁衛第二師、師長蕭斌少將

    禁衛膘騎旅、

    禁衛第一炮兵旅、

    預備禁衛第三師;

    部署地域——漠河向東南到伊春一線;

    主要攻略目標——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斯沃博德內、滕達;

    第一作戰任務——切斷俄國內地通往濱海區的聯系,並殲滅外興安嶺到黑龍江之間的俄軍有生力量。

    *第一軍︰司令官趙飛雪中將,參謀長秦飛葉少將;

    轄

    第一步兵師、

    第三步兵師、

    第一騎兵旅、

    第二騎兵旅、

    獨立第一炮兵旅、

    預備第二十五步兵師、

    預備第二十七步兵師;

    部署地域——漠河向西南到滿洲里一線;

    主要攻略目標——克拉斯諾卡緬斯克、阿金斯科耶、赤塔;

    主要作戰任務——掩護禁衛第一軍的左翼,並視情推進到赤塔,阻擋從俄國歐洲部分趕來支援的敵軍。

    *第二軍︰司令官肖烈日中將,參謀長胡驚怖少將;

    轄

    第七步兵師、師長楚卿少將

    第十步兵師、

    第三騎兵旅、旅長邢曉強準將

    獨立第二炮兵旅、

    預備第三十步兵師;

    部署地域——伊春向東南到興凱湖一線;

    主要攻略目標——比羅比詹、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瓦尼諾、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

    主要作戰任務——掩護禁衛第一軍的右翼,清除黑龍江下游地區的敵軍,從北面包圍大烏甦爾卡河以南的敵軍。

    *第三軍︰司令官陳星雲中將,參謀長趙民河中將;

    轄

    第十一步兵師、師長鄭虹少將

    第十三步兵師、

    第五騎兵旅、

    獨立第四炮兵旅、

    預備第三十四步兵師;

    部署地域——興凱湖向南到琿春一線;

    主要攻略目標——雙城子(烏甦里斯克)、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

    主要作戰任務——掩護第二軍的右翼,負責清除大烏甦爾卡河以南的敵軍,尤其是要在盟軍配合下,攻取敵軍主要海軍基地海參崴。

    *預備軍(總預備隊)︰司令官李雪冬少將,參謀長甦三嶺少將;

    轄

    步兵第二師、

    預備禁衛第四師、

    預備第二十六步兵師、

    預備第三十三步兵師、

    預備獨立第一零四步兵旅、

    預備第十騎兵旅;

    部署地域——吉林到齊齊哈爾的鐵路沿線;

    主要任務——奉方面軍司令部之命隨時支援有需要的野戰軍團。

    *機動兵團︰司令官沈星一中將,參謀長李瑋少將;

    轄

    海軍陸戰第一師、

    海軍陸戰第四旅、

    海軍陸戰第五旅、

    預備第九騎兵旅、

    預備第三十六步兵師;

    部署地域——天津到大連一線的主要港口;

    主要任務——視情進行兩棲登陸作戰,攻取或襲擊敵軍沿岸重要目標,並與海軍配合進行收復庫頁島(薩哈林島)的作戰。

    *蒙古方面軍司令部︰司令官向藍少將,參謀長海嘯天少將。

    直轄

    蒙古第一騎兵旅、

    獨立第九十三步兵旅;

    司令部駐扎地——庫倫(烏蘭巴托);

    轄

    蒙古第二騎兵旅、

    第四騎兵旅、

    第六騎兵旅、

    獨立第九十五步兵旅、

    獨立第九十六步兵旅、

    預備蒙古第三騎兵旅、

    預備蒙古第四騎兵旅、

    預備蒙古第五騎兵旅、

    預備獨立第一零七騎步兵旅、

    預備獨立第一零八騎步兵旅。

    獨立第三騎炮兵群。

    部署地域——滿洲里到阿爾泰山一線的外蒙古全部;

    主要作戰任務——防衛外蒙古,掩護進攻赤塔的第一軍左翼,在兵力充足時以高機動的騎兵軍團襲擾破壞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靠近國境一帶的沿線設施。

    *西北方面軍司令部︰司令官張遙前上將、參謀長嚴滄龍少將;

    直轄

    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

    第八騎兵旅;

    司令部駐扎地——迪化(烏魯木齊);

    轄

    第八步兵師、

    第七騎兵旅、

    獨立第九十一步兵旅、

    獨立第九十九步兵旅、

    獨立第一守備群、

    獨立第二守備群、

    預備第三十二步兵師、

    預備第九騎兵旅、

    預備獨立第一一零步兵旅、

    預備獨立第一一二步兵旅、

    預備第一回民師、

    預備第四回民旅、

    預備第十回民騎步兵旅。

    部署地域——阿爾泰山到帕米爾高原的新疆與俄國接壤部分;

    主要作戰任務——防衛新疆,並掩護蒙古方面軍的左翼。

    此外,帝國藩屬朝鮮王國應組建

    *朝鮮第一軍︰

    轄

    朝鮮禁衛師、

    朝鮮第一步兵師、

    日本第二步兵師團

    朝鮮第一騎兵旅、

    朝鮮預備第六步兵師;

    部署地域——中國琿春到朝鮮羅津一線;

    主要作戰任務——掩護中國第三軍的右翼,協同中國第三軍攻克海參崴等重要戰略目標。

    海軍部分︰

    在9月10日前,中華帝國和盟國海軍應完成以下部署︰

    *聯合艦隊︰司令官林泰曾中將,參謀長薩鎮冰少將;

    轄

    戰列艦第1、2、3戰隊,戰列艦6艘;

    裝甲巡洋艦1、2、3、4戰隊,日本裝甲巡洋艦第1戰隊,裝甲巡洋艦10艘;

    輕巡洋艦1、3、4戰隊,日本輕巡洋艦第1戰隊,輕巡洋艦16艘;

    驅逐艦第1、3、4、5戰隊,驅逐艦32艘。

    部署海域——黃海到日本海一線;

    主要作戰任務——與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決戰。

    *第一機動艦隊︰司令官嚴復中將,參謀長東鄉平八郎中將;

    轄

    戰列艦第11、12預備戰隊,舊式戰列艦4艘;

    日本裝甲巡洋艦第2戰隊,裝甲巡洋艦第11預備戰隊,裝甲巡洋艦4艘;

    輕巡洋艦第2、5戰隊,日本輕巡洋艦第2、3戰隊,輕巡洋艦14艘;

    驅逐艦第2戰隊,日本驅逐艦第1、2、3戰隊,驅逐艦32艘;

    日本魚雷艇第1、2、3戰隊,魚雷艇33艘,魚雷艇母艦3艘。

    部署海域︰黃海到日本南部沿岸一線;

    主要作戰任務——屏護聯合艦隊後方,作為聯合艦隊支援兵力隨時接受調遣,抵近支持島嶼攻略作戰,對通向日本海的諸海峽進行警戒和對日本列島周圍進行巡邏偵察等。

    *第二機動艦隊︰司令官劉冠雄少將,參謀長程壁光少將;

    轄

    輕巡洋艦第6、7戰隊,輕巡洋艦8艘;

    驅逐艦第6戰隊,驅逐艦8艘;

    魚雷艇第1、2戰隊,魚雷艇24艘,魚雷艇母艦2艘。

    部署海域——東海和南海;

    主要作戰任務——擔負帝國本土東部和南部的警戒和巡邏。

    *第三機動艦隊︰司令官林履中少將,參謀長金風林少將(朝鮮);

    輕巡洋艦第8戰隊,朝鮮輕巡洋艦第1、2戰隊,輕巡洋艦8艘;

    朝鮮驅逐艦第1、2戰隊,驅逐艦12艘;

    魚雷艇第3、4、5、6、7戰隊,朝鮮魚雷艇第1、2戰隊,魚雷艇73艘,魚雷艇母艦4艘。

    部署海域︰日本海,以朝鮮東部和日本北部港口為基地;

    主要作戰任務——支援聯合艦隊作戰,進行偵察、巡邏、警戒以及魚雷攻擊等。

    一、截止1903年9月9日航空和浮空部隊編制和部署情況

    陸軍航空和浮空部隊︰

    陸軍航空浮空兵的編制為航空浮空集團、大隊、中隊、小隊、機組。

    航空集團下轄2到3個大隊,大隊下轄2個以上中隊,中隊下轄2個以上小隊,小隊下轄2個以上機組。

    1904年7月,全國陸軍航空浮空兵編成若干航空集團和獨立大隊。

    另,每個陸軍師均編制一個浮空氣球連,裝備浮空偵察氣球3具,浮空校射氣球6具。

    8月,陸軍航空兵主要作戰集團和獨立大隊被分配到各作戰方面軍以至野戰軍。

    納入東北方面軍作戰序列中的航空部隊有︰

    東北方面軍司令部直轄航空浮空群——第1航空集團,第1、2浮空集團,獨立第91航空校射中隊,第1航空工兵營,第1、2、3、4浮空工兵營,第1航空勤務營,第1、2、3、4浮空勤務營。

    第1航空集團含第1航空偵察大隊,第1航空轟炸大隊和第88、89航空偵察中隊。

    第1航空偵察大隊編制30架“滄風”單座偵察機,第2航空轟炸大隊配備30架“晴風”輕型轟炸機,第88航空偵察中隊配備10架“火風”雙座偵察機,第89航空偵察中隊配備10架“大風”偵察聯絡機。待命基地在吉林。

    第1浮空集團含第1、2、3攻擊大隊。第1攻擊大隊配備12艘“強雲”大型攻擊飛艇,第2、3攻擊大隊各配備12艘“紫雲”中型攻擊飛艇。待命基地在吉林。第一出發基地在齊齊哈爾,第二出發基地在牡丹江,第三出發基地在滿洲里。

    第2浮空集團含第4攻擊大隊和第1、2偵察校射大隊。第4攻擊大隊配備8艘“青雲”輕型攻擊飛艇,待命基地在吉林。第1偵察校射大隊配備“升雲”偵察飛艇和“升雲J”炮兵校射飛艇各4艘,待命基地在滿洲里。第2偵察校射大隊配備“平雲”偵察飛艇和“平雲J”炮兵校射飛艇各4艘,待命基地在牡丹江。

    獨立第91航空校射中隊配備10架“晴風J”炮兵校射機。待命基地在牡丹江。

    以上共80架飛機、60艘飛艇。

    禁衛野戰軍司令部直轄航空浮空群——第2航空偵察轟炸大隊,第10浮空偵察校射大隊,第86航空偵察中隊,獨立第92航空校射中隊,第2航空工兵營,第2航空勤務營,第5浮空勤務營。

    第2偵察轟炸大隊配備10架“滄風”單座偵察機,10架“火風”雙座偵察機和10架“晴風”輕型轟炸機。待命基地在璦琿。

    第10浮空偵察校射大隊編制“升雲”偵察飛艇和“升雲J”炮兵校射飛艇各4艘。待命基地在嫩江。

    第86航空偵察中隊配備10架“大風”偵察聯絡機。待命基地在嫩江。

    獨立第92航空校射中隊配備10架“晴風J”炮兵校射機。待命基地在璦琿。

    以上共50架飛機,8艘飛艇。

    第一野戰軍司令部直轄航空浮空群——第3航空偵察大隊,獨立第93航空校射中隊,第25浮空偵察校射中隊,第3航空工兵營,第24航空勤務連,第25浮空勤務連。

    第3航空偵察大隊配備10架“旋風”單座偵察機和10架“火風”雙座偵察機。

    第25浮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升雲”偵察飛艇和“升雲J”校射機各2艘。

    獨立第93航空校射中隊配備“火風J”和“晴風J”炮兵校射機各4架。

    以上共28架飛機,4艘飛艇。待命基地全部在滿洲里。

    第二野戰軍司令部直轄航空浮空群——第87航空偵察中隊,第96航空偵察校射中隊,第23浮空偵察校射中隊,第27航空勤務連,第26浮空勤務連。

    第87航空偵察中隊配備10架“旋風”單座偵察機,待命基地在富錦。

    第96航空校射中隊配備4架“滄風”單座偵察機和4架“火風J”炮兵校射機。待命基地在饒河。

    第23浮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2艘“飛雲”偵察飛艇和2艘“升雲J”校射飛艇。待命基地在富錦。

    以上共18架飛機和4艘飛艇。

    第三野戰軍司令部直轄航空浮空群——第4航空偵察大隊,第11浮空偵察校射大隊,第97航空偵察校射中隊,第4航空工兵營,第3航空勤務營,第6浮空勤務營。

    第4航空偵察大隊配備10架“旋風”單座偵察機,10架“滄風”單座偵察機和10架“火風”雙座偵察機。待命基地在東寧。

    第11浮空偵察校射大隊配備2艘“飛雲”偵察飛艇,2艘“升雲”偵察飛艇,2艘“升雲J”炮兵校射飛艇和2艘“平雲J”校射飛艇。待命基地在琿春。

    第97航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4架“大風”偵察聯絡機和4架“晴風J”炮兵校射機。待命基地在琿春。

    以上共38架飛機和8艘飛艇。

    東北方面軍共配備有214架飛機和84艘飛艇。

    蒙古方面軍直轄航空浮空群——第85航空偵察中隊,第99航空偵察校射中隊,第112浮空偵察小隊,第30航空勤務連,第29浮空勤務連。

    第85航空偵察中隊配備10架“滄風”單座偵察機。

    第99航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4架“火風”雙座偵察機和4架“晴風J”校射機。

    第112浮空偵察小隊配備2艘“平雲”偵察飛艇。

    以上共18架飛機,2艘飛艇。待命基地全部在庫倫(烏蘭巴托)。

    大本營直轄航空浮空群(總預備隊)——第5航空偵察轟炸大隊,第98航空偵察校射中隊,第100特別航空中隊,第21浮空偵察校射中隊,第5航空工兵營,第4航空勤務營,第31浮空勤務連。

    第5航空偵察轟炸大隊配備10架“滄風”單座偵察機和20架“晴風”輕型轟炸機。

    第98航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4架“火風”雙座偵察機和4架“晴風J”校射機。

    第100特別航空中隊配備5架“大風GL”雙座聯絡機和5架“晴風L”三座聯絡機。

    第21浮空偵察校射中隊配備2艘“平雲”偵察飛艇和2艘“平雲J”校射飛艇。

    以上共46架飛機,4艘飛艇。待命基地全部在京師昌平。

    當時全國屬于陸軍的作戰飛機總共有280架,作戰飛艇為90艘。

    海軍航空和浮空部隊︰

    海軍司令部直轄第1航空浮空集團。

    下轄第1航空偵察校射大隊,第2航空偵察轟炸大隊,第3浮空偵察轟炸大隊,第10海軍工程營,第1海軍航空勤務營,第1海軍浮空勤務營。

    第1航空偵察偵察校射大隊配備有10架“蟄電”水上偵察機和10架“蟄電J”校射機。待命基地在威海衛。

    第2航空偵察轟炸大隊配備有10架“驚雷”水上偵察機和10架“晴風”輕型轟炸機。待命基地在大連。

    第3浮空偵察轟炸大隊配備有2艘“飛雲”偵察艇,2艘“升雲”偵察飛艇和4艘“青雲”輕型攻擊飛艇。待命基地在威海衛。

    以上共40架飛機,8艘飛艇。

    北洋艦隊直轄航空群——第3航空混成大隊,第4海軍航空勤務連。

    第3航空混成大隊,配備10架“旋風”偵察機,8架“蟄電”水上偵察機和8架“蟄電J”校射機。待命基地在青島。

    以上共26架飛機。

    大洋艦隊直轄航空浮空群——第4航空混成大隊,第10浮空中隊,第5海軍航空勤務連,第11海軍浮空勤務連。

    第4航空混成大隊配備8架“驚雷”水上偵察機,4架“蟄電”水上偵察機和4架“蟄電J”水上校射機。待命基地在上海寶山。

    第10浮空中隊配備2艘“飛雲”偵察飛艇和2艘“青雲”輕型攻擊飛艇。待命基地在上海寶山。

    以上共16架飛機和4艘飛艇。

    南洋艦隊直轄航空群——第5航空混成大隊,第6海軍航空勤務連。

    第5航空混成大隊配備8架“驚雷”水上偵察機,4架“蟄電”水上偵察機和4架“蟄電J”水上校射機。待命基地在湛江。

    以上共16架飛機。

    海軍共配備98架作戰飛機和12艘作戰飛艇。
設定 1895年帝國勛賞條例
    //com//壹︰總則

    第一條︰帝國軍人著有戰功或勛績者,其勛賞除法律�e有定外,依本條例行之。

    第二條︰帝國公民對國家有貢獻或勛績者,其勛賞除法律�e有定外,依本條例行之。

    第三條︰帝國勛賞分為軍職賞與文職賞

    第四條︰軍職賞暫分為︰

    一青龍勛章

    二白虎勛章

    三忠勇勛章

    四傷殘獎章

    五優等服役獎章

    六朝鮮光復獎章

    七甲午海戰獎章

    第五條︰文職賞暫分為︰

    一麒麟勛章

    二玄武勛章

    三朱雀勛章

    貳︰軍職勛賞等級及標準

    第一條︰青龍勛章,為星章,以盤旋之青龍為圖記。分九等,以龍爪為九至一區分一至九等。

    授予帝國軍隊之指揮官,授予標準為︰統御有方,克敵制勝者。

    一至三等為金質,龍眼瓖鑽石,授予將官級。

    四至六等為銀質,龍眼瓖藍寶石,授予校官級。

    七至九等為銅質,龍眼瓖紅寶石,授予尉官級。

    第二條︰白虎勛章,為白虎撲擊之像。分四等。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作戰果敢,克敵制勝者。

    一等為白金質,白虎加雙翼,虎眼瓖鑽石。

    二等為金質,虎眼瓖藍寶石。

    三等為銀質,虎眼瓖紅寶石。

    四等為銅質,虎眼瓖珊瑚石。

    第三條︰忠勇勛章,為星章,以白虎撲擊為圖記。分兩等。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作戰果敢,克敵制勝者。

    一等為金質,刻字忠勇壹等。

    二等為銀質,刻字忠勇貳等。

    第四條︰傷殘獎章,為圓章,以利劍交叉為圖記。分兩等。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英勇奮戰,光榮傷殘。

    一等為金質,授予三次傷殘以上或陣亡之將士。

    二等為銀質,授予一次或兩次傷殘之將士。

    第五條︰優等服役獎章,為圓章,以長槍利劍交叉為圖記。分三等。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服役考核良好者。

    一等為金質,授予服役十五年及以上之帝國軍人。

    二等為銀質,授予服役十至十五年之帝國軍人。

    三等為銅質,授予服役五至十年之帝國軍人。

    第六條︰朝日靖難獎章,為盾章,以青龍踏日為圖記。不分等級。銀質,龍眼瓖水晶。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參加朝鮮-日本戰役作戰之帝國軍人。

    第七條︰甲午海戰獎章,為盾章,以戰艦巨炮為圖記。不分等級。銀質,巨炮口瓖黑曜石。

    授予帝國軍人,授予標準為︰參加甲午海戰作戰之帝國軍人。

    第八條︰非帝國軍人對于戰事建有勛績者,授予忠勇勛章或銅質青龍勛章

    第九條︰以上勛獎章由帝國國防部以明令授予,並附相應證書、賞金、封號等。

    第十條︰勛獎章授予人員之名單由各級主管報請帝國國防部審核。由皇帝陛下特令授予者除外。各勛獎章授予人員之名單由帝國國防部備案注冊。

    第十一條︰金質青龍勛章及壹等白虎勛章由皇帝陛下親自授予,其他勛獎章由帝國國防部委托受勛者主官授予。

    第十二條︰初授白虎勛章及忠勇勛章應由最低等開始,且授予白虎勛章者須擁有兩級別之忠勇勛章。

    第十三條︰勛獎章之佩戴方式依以下規定︰青龍勛章佩於左胸之最上,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次之忠勇勛章,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再次,優等服役獎章,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

    更次,傷殘獎章,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

    白虎勛章僅以綬帶系於頸口處,且僅可佩一種等級之白虎勛章。

    朝鮮光復獎章與甲午海戰獎章佩於軍服左臂上方。

    第十四條︰勛獎章之剝奪

    有以下情形者須繳銷所獲之勛獎章

    壹︰犯上作亂者

    貳︰經軍事法庭判定為三級以上之重罪者

    參︰經民事法庭判定剝奪帝國公民權者

    肆︰脫離帝國國籍者

    此四種以外之情形者不得剝奪所獲之勛獎章。

    第十六條︰獲勛獎章者其所獲之勛獎章為個人所有,不得繼承、轉贈、出借、抵押及出售,違者將處以重罰,佩戴他人所獲之勛獎章者亦處以重罰。

    參︰文職勛賞等級及標準

    第一條︰麒麟勛章,為星章,以麒麟與祥雲為圖記。分九等,以祥雲九至一朵區分一至九等。

    授予帝國公民,授予標準︰對帝國建設有相當功績或相應學科有相當建樹。政略類含國政、經濟、法律、教育諸科。

    一至三等為金質,麒麟口瓖鑽石。

    四至六等為銀質,麒麟口瓖藍寶石。

    七至九等為銅質,麒麟口瓖紅寶石。

    第二條︰玄武勛章,為星章,以玄武與華表為圖記。分三等。

    授予帝國公民,授予標準︰對帝國建設有相當功績或相應學科有相當建樹。格致類含理、工、農、醫諸科。

    一等為金質,華表瓖鑽石。

    二等為銀質,華表瓖藍寶石。

    三等為銅質,華表瓖紅寶石。

    第三條︰朱雀勛章,為朱雀展翅之像。分三等。

    授予帝國公民,授予標準︰對帝國建設有相當功績或相應學科有相當建樹。人文類含國文、經史、哲理、藝術、競技諸科。

    一等為金質,羽飾瓖鑽石。

    二等為銀質,羽飾瓖藍寶石。

    三等為銅質,羽飾瓖紅寶石。

    第四條︰非帝國公民對帝國建設有相當功績。可經總理大臣明令授予相應之文職勛賞。

    第五條︰以上勛獎章由帝國總理府以明令授予,並附相應證書、賞金、封號等。

    第六條︰勛獎章授予人員之名單由各部次官報請帝國總理府審核。由皇帝陛下特令授予者除外。各勛獎章授予人員之名單由帝國總理府備案注冊。

    第七條︰金質麒麟勛章、金質玄武勛章、金質朱雀勛章由皇帝陛下親自授予,銀質麒麟勛章、銀質玄武勛章、銀質朱雀勛章由帝國總理大臣授予,銅質麒麟勛章、銅質玄武勛章、銅質朱雀勛章由各部次官授予。

    第八條︰初授玄武勛章及朱雀勛章應由最低等開始。

    第九條︰勛獎章之佩戴方式依以下規定

    麒麟勛章佩於左胸之最上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次之玄武勛章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朱雀勛章佩於右胸按等級高低由右至左。

    第十條︰勛獎章之剝奪︰

    有以下情形者須繳銷所獲之勛獎章

    壹︰犯上作亂者

    貳︰欺瞞作假者

    參︰文過飾非者

    肆︰經民事法庭判定剝奪帝國公民權者

    此四種以外之情形者不得剝奪所獲之勛獎章。

    第十一條︰獲勛獎章者其所獲之勛獎章為個人所有,不得繼承、轉贈、出借、抵押及出售,違者將處以重罰,佩戴他人所獲之勛獎章者亦處以重罰。

    本條例自光緒二十一年一月一日(01/01/1895)起實施。
設定 1895年帝國憲法草案
    //com//鐵血帝國憲法(1895年起草)

    中華各族之人民,本著對歷史的充分尊重,為樹立社會正義,保障國內安寧,規劃國家防務,促進公共福祉,並使澤及後代得享幸福,特為帝國制定和確立本憲法。

    第一條帝國人民

    第一款

    帝國所有權利來自帝國的人民。帝國在人民意願下建立。

    第二款

    帝國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據,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證,並具體說明搜查地點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發出搜查和扣押狀。

    第三款

    帝國不得制定關于下列事項的法律或法規︰確立國教或禁止宗教活動自由;限制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申冤的權利。

    第四款

    在帝國境內,帝國藩屬國家或受帝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迫勞役都不得存在,唯作為對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懲罰,不在此限。

    第五款

    無論何人,除非被起訴,不得被逮捕,或處以48小時以上的拘禁。除非根據司法審判,不得判處死罪或受其他不名譽罪行之懲罰,惟發生在軍中或發生在戰時或出現公共危險時服現役的民團中的案件,不在此限。

    第六款

    帝國人民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不得在等待審判及審判期間被施加除限制自由以外的任何刑罰,或遭受以除限制自由以外的任何刑罰的威脅。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不給予公平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

    第七款

    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享有下列權利︰

    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省和地區的法庭予以公開的審判,其被逮捕到審判的時間不得超過30天;

    得知被控告的性質和理由;

    同原告證人對質;

    以強制程序取得對其有利的證人;

    取得律師幫助為其辯護。

    第八款

    凡在帝國出生或歸化帝國並受其管轄的人,年滿18周歲者,均為帝國公民。

    任何地方行政和立法機關,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帝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和法規;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對于在其管轄下的任何人,亦不得拒絕給予平等法律保護。

    第九款

    帝國人民行使其最高權力的方式為全民公決。

    全民公決為全體帝國公民行使,帝國公民每人一票。

    皇帝駕崩或退位,並指定一名以上繼承人,帝國全體公民可就繼承人選進行全民公決,結果按簡單多數,視為有效。當公決出現一人以上獲得相等之最多票數時,帝國總理大臣的投票應按兩票統計。當皇帝駕崩或退位前未指定繼承人,以及指定繼承人均死亡或在此時並非帝國公民時,由帝國參議院推選2名以上帝國公民作為繼承人選,交付全民公決。

    帝國就以下事務進行全民公決,公決結果超過帝國公民人數半數,即視為有效︰修改憲法第一條;讓渡帝國領土給外國或藩屬國家;允許帝國的一部分獨立。

    帝國由皇帝提案,或參議院2/3以上(不含2/3)表決通過,或帝國公民征集到全帝國公民1/5以上簽名,可就包括帝國憲法在內的任何議題舉行全民公決,但此種全民公決,需要獲得全體公民人數超過2/3的贊同,方視為有效。

    帝國公民的全民公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得因性別、年齡、種族、籍貫、宗教、信仰、財產和受教育程度,而被國家或地方加以剝奪或限制。

    第十款

    本憲法對某些權利的列舉,不得被解釋為否定或忽視由帝國人民保留的其他權利。

    第二條帝國皇帝

    第一款

    ﹝一﹞帝國的人民擁戴帝國的皇帝享其權位。

    ﹝二﹞皇帝為帝國元首,對外代表帝國,對內對帝國人民負責。

    ﹝三﹞皇帝終身任職。自繼位起,皇帝有權指定任何數量的帝國公民作為繼承者,有權在在位期間的任何時刻修改繼承者名單。

    ﹝四﹞新皇帝在開始執行皇權前,須作如下宣誓︰

    “朕鄭重聲明,朕定當不負帝國人民的委托,忠實執行帝國皇帝責權,竭盡全力貫徹、保護和捍衛帝國憲法。”

    第二款

    ﹝一﹞皇帝名義上為帝國軍隊和奉調為帝國服現役的各省民團的最高軍事指揮,並授權帝國總理行使帝國最高軍事指揮權。皇帝有權對危害帝國的犯罪行為頒賜緩刑和赦免,但彈劾案除外。

    ﹝二﹞皇帝有權接見大使和公使,任免帝國的總理,以及授予或剝奪帝國公民貴族爵位。

    ﹝三﹞皇帝經咨詢參議院並取得其同意,有權締結條約,但須有出席參議員總數的2/3(含2/3)表示贊成。

    ﹝四﹞皇帝有權為每個省委任參議員一名,以及委任臨時參議員填補在參議院休會期間可能出現的議員缺額,但這些委任需于參議院下期選舉結束時期滿。

    第三款

    在非常情況下,皇帝得召集兩院或任何一院開會。如遇兩院對休會時間有意見分歧時,皇帝可令兩院休會到他認為適當的時間。

    第四款

    皇帝不受司法管轄,亦不得被彈劾;但其經國會兩院2/3多數認定的,違憲及叛國的言行不被視為有效。

    第五款

    自本憲法實施之日起,皇帝不再行使超越本憲法第二條規定之外的權力。

    第三條帝國總理

    第一款

    ﹝一﹞總理大臣行使帝國行政權。

    ﹝二﹞總理大臣由皇帝任命和罷免。

    ﹝三﹞無論何人,凡屬非本土出生的公民或在本憲法采用時非為帝國公民者,概不得成為總理大臣;凡年齡不滿35歲、在帝國境內居住不滿15年者,也不得成為總理大臣。

    ﹝四﹞總理大臣在開始執行職務前,須作如下宣誓︰

    “我鄭重聲明,我定當忠于帝國,切實執行總理職責,竭盡全力貫徹、保護和捍衛帝國憲法。”

    第二款

    ﹝一﹞總理大臣有權任命各行政部門長官,各省省長,得令各行政部門長官就他們各自職責有關的任何事項提出書面意見。

    ﹝二﹞總理大臣有權任命各軍種大臣及帝國各將官。

    ﹝三﹞總理大臣提出人選,經咨詢參議院和取得其同意後任命大使、公使和領事、最高法院法官以及任命手續未由本憲法另行規定而應由法律規定的帝國所有其他官員。但國會認為適當時,得以法律將這類較低級官員的任命權授予總理大臣、法院或各部部長。

    第三款

    總理大臣應經常向國會報告帝國情況,並向國會提出他認為必要而妥善的措施供國會審議。

    第四款

    總理大臣應每年度國會召開後3日內向國會提交年度施政咨文。當國會兩院均拒絕通過施政咨文時,總理大臣應修改內容再次提交。國會在會期內未通過施政咨文時,總理大臣必須辭職,並在該屆國會改選前不得再任總理大臣。但國會未經表決該咨文即行休會的,不在此限。

    總理大臣和帝國的所有文職官員,因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與輕罪而受彈劾並被定罪時,應予免職,並在該屆國會改選前不得再任總理大臣。

    第五款

    總理大臣的去世、辭職及被免職如在國會休會期,皇帝可即行任命總理大臣,但國會復會後,其施政咨文應至少在國會兩院之中的一院通過。總理大臣的去世、辭職及被免職如在國會開會期,由參議員提名三名以上候選人,交皇帝任命,作為臨時總理大臣,任期至本屆國會改選為止。

    第四條帝國國會

    第一款

    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自本憲法生效之日起由皇帝讓渡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帝國國會。

    第二款

    ﹝一﹞眾議院由全國每5年選舉產生的眾議員組成。每個省的選舉人須具備該省省議會選舉人所必需的資格。

    ﹝二﹞凡年齡不滿25歲,成為帝國公民不滿5年,在一省當選時不是該省居民者,不得擔任眾議員。

    ﹝三﹞眾議員名額應按各省的公民比例進行分配。各省公民數量,按帝國納稅戶口予以確定。人口的實際統計在帝國國會第一次會議後3年內和此後每10年,依法律規定的方式進行。每10萬人選出的眾議員人數不得超過1名,但每省至少須有1名眾議員;在進行上述人口統計以前,各省公民數量暫以1888年人口資料為準。

    ﹝四﹞任何一省代表出現缺額時,應在該省發布選舉令,以選出眾議員填補此項缺額。

    ﹝五﹞眾議院選舉本院議長和其他官員,唯眾議院有彈劾權。

    第三款

    ﹝一﹞帝國參議院由每省省議會選出兩名和帝國皇帝指定一名該省參議員組成。選舉產生的參議員任期10年,皇帝指定的參議員任期5年;每名參議員有1票表決權。

    ﹝二﹞選舉產生的參議員在第一次選舉後集會時,應即抽簽分為人數完全相等的2個組。第一組參議員席位在第五年年終空出,第二組參議員席位在第十年年終空出,以便每5年得改選半數的參議員。皇帝在任何一省省議會休會期間,如參議員因辭職或其他原因而出現缺額時,該省在省議會下次集會填補此項缺額前,得任命臨時參議員。

    ﹝三﹞凡年齡不滿30歲,成為帝國公民不滿10年,在一省當選時不是該省居民者,不得擔任參議員。

    ﹝四﹞帝國總理大臣任參議院議長,但除非參議員投票時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無表決權。

    ﹝五﹞參議院選舉本院其他官員,並在帝國總理大臣缺席或行使帝國皇帝職權時,選舉一名臨時議長。

    ﹝六﹞唯參議院有審判彈劾案之權。為此目的而開庭時,無論何人,非經出席參議員2/3人數(不含2/3)的同意,不得被定罪。

    ﹝七﹞彈劾案的判決,以免職和剝奪擔任及享有帝國下有榮譽、有責任或有報酬的職務之資格為限。但被定有罪者,仍得依法受起訴、審理、判決和懲罰。

    第四款

    ﹝一﹞舉行參議員和眾議員選舉的時間、地點與方式,在各省由該省議會規定。但國會得隨時以法律制定或改變這類規定。

    ﹝二﹞國會每年應至少開會一次,除非國會以法律另行規定日期,會議在公歷第一個法定工作日開始,到農歷最後一個法定工作日之前休會。

    第五款

    ﹝一﹞參眾兩院應自行審查本院議員的選舉、選舉結果報告和議員資格。每院議員出席人數過半數,即構成議事的法定人數,但不足法定人數時,得逐日延期開會,並有權按本院規定的方式和罰則,強迫缺席議員出席會議。

    ﹝二﹞參眾兩院得規定本院議事規則,懲罰本院擾亂秩序的議員,並經2/3議員的同意開除議員。

    ﹝三﹞參眾兩院都應保存本院議事錄,並隨時公布,但它認為需要保密的部分除外。每院議員對于任何問題的贊成和反對,如出席議員中有1/5的人提出要求,亦應載入本院議事錄中。

    ﹝四﹞在國會開會期間,任何一院,未經另一院同意,不得休會3日以上,也不得遷移到兩院舉行集會以外的其他任何地點。

    第六款

    ﹝一﹞參議員和眾議員應得到服務的報酬,這種報酬由法律確定,從帝國國庫支付。兩院議員,除犯叛國罪、重罪和妨害治安罪外,在一切情況下都享有在出席各自議院會議期間和往返于各自議院途中不受逮捕的特權。他們不得因在各自議院發表的演說或進行的辯論而在任何其他地方受到質問。

    ﹝二﹞參議員或眾議員在當選任期內,概不得被任命擔任在此期間設置或增薪的帝國管轄下的任何文官職務。凡在帝國下供職者,在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擔任任何一院議員。

    第七款

    ﹝一﹞一切征稅議案應首先在眾議院提出,但參議院得以處理其他議案的方式,提出修正案或表示贊同。

    ﹝二﹞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的每一議案,在成為法律前須送交帝國皇帝。皇帝如批準該議案,應即簽署;如不批準,則應將該議案連同其反對意見退回最初提出該議案的議院。

    該院應將此項反對意見詳細載入本院議事錄並進行復議。如亦經復議後,該院2/3議員同意通過該議案,則將該議案連同反對意見一起送交另一議院,該院同樣地進行復議,如亦經該院2/3議員贊同,該議案即成為法律。但在所有這類情況下,兩院表決都由贊成票和反對票決定;對該議案投贊成票和反對票的議員姓名應分別載入每一議院議事錄。如任何議案在送交皇帝後10個法定工作日內未經皇帝退回,該議案如同皇帝已簽署一樣,即成為法律,除非因國會休會而使該議案不能退回,在此種情況下,該議案不能成為法律。

    ﹝三﹞凡須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同意的每項命令、決議或表決(關于休會問題除外),均須送交帝國皇帝。該項命令、決議或表決必須由皇帝批準後方可生效;如皇帝不批準,則必須按照關于議案所規定的規則和限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各以2/3多數重新通過後生效。

    第八款

    國會有權︰

    ﹝一﹞賦課並征收直接稅、間接稅、關稅與國產稅,以償付國債和規劃帝國防務與公共福利,但所征各種稅收、關稅與國產稅應全國統一;

    ﹝二﹞以帝國之信用借款;

    ﹝三﹞管理同外國的、各省之間的和同各藩屬國家的貿易;

    ﹝四﹞制定帝國統一的歷法和國民條例;

    ﹝五﹞鑄造貨幣,厘定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價值,並確定度量衡的標準;

    ﹝六﹞規定有關偽造帝國證券和通行貨幣的懲罰條例;

    ﹝七﹞保障著作家和發明家對各自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藝術之進步;

    ﹝八﹞設立最高法院之下的各級法院;

    ﹝九﹞界定和懲罰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

    ﹝十﹞宣戰,制定關于俘獲物的條例;

    ﹝十一﹞招募軍隊並供給軍需,但此項用途的撥款期限不得超過五年;

    ﹝十二﹞制定統轄和管理軍隊的條例;

    ﹝十三﹞規定征召民團,以執行帝國法律、鎮壓叛亂和擊退入侵;

    ﹝十四﹞規定民團的組織、裝備和紀律,規定用來為帝國服役的那些民團的統轄事宜,但民團軍官的任命和按國會規定紀律訓練民團的權力,由帝國政府行使;

    ﹝十五﹞對于由經國會批準和相關省議會同意而成為帝國政府所在地的地區,在一切事項中都行使專有立法權;對于經省議會同意,由帝國在該省用于建造要塞、彈藥庫、兵工廠、船場和其他必要建築物的一切地方,亦行使同樣的權力;

    ﹝十六﹞制定為執行上述各項權力和由本憲法授予帝國政府或其任何部門或官員的一切其他權力所必要而適當的各項法律。

    第九款

    ﹝一﹞國會不得中止人身保護狀之特權,除非發生內亂或外患時公共安全要求中止這項特權。

    ﹝二﹞國會不得通過公民權利剝奪法案或追溯既往的法律。

    ﹝三﹞對于從任何一省輸出的貨物,均不得征收稅金或關稅。

    ﹝四﹞任何商業或稅收條例,都不得給予一地以優惠于他地的待遇。

    ﹝五﹞除根據法律規定的撥款外,不得從國庫提取款項。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報告和帳目,應經常公布。

    ﹝六﹞凡在帝國下擔任任何有報酬或有責任之職務者,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從外國接受任何禮物、報酬、官職或任何一種爵位。

    第五條帝國法院

    第一款

    帝國的司法權,有皇帝自本憲法生效之日起讓渡給屬于最高法院和國會可不時規定和設立的下級法院。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法官如行為端正,得繼續任職,並應在規定的時間得到服務報酬,此項報酬在他們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減少。

    第二款

    ﹝一﹞司法權的適用範圍包括︰由于本憲法、帝國法律和根據帝國權力已締結或將締結的條約而產生的有關普通法和衡平法的一切案件;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的一切案件;關于海事法和海事管轄權的一切案件;帝國政府或帝國人民為一方當事人的訴訟。

    ﹝二﹞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以及帝國政府為一方當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有初審管轄權。對上述所有其他案件,不論法律方面還是事實方面,最高法院有上訴管轄權,但須依照國會所規定的例外和規章。

    ﹝三﹞除彈劾案外,一切犯罪皆由法院審判;此種審判應在犯罪發生的省內舉行;但如犯罪不發生在任何一省之內,審判應在國會以法律規定的一個或幾個地點舉行。

    第三款

    ﹝一﹞對帝國的叛國罪只限于同帝國作戰,或依附其敵人,給予其敵人以幫助和支援。無論何人,除根據兩個證人對同一明顯行為的作證或本人在公開法庭上的供認,不得被定為叛國罪。

    ﹝二﹞國會有權宣告對叛國罪的懲罰,但對因叛國罪而被褫奪公民權的人,除非其仍在世,不得褫奪其繼承財產的權利,亦不得沒收其財產。

    第六條帝國行省

    第一款

    各省政府機關為帝國政府派出機構,對帝國政府負責。

    國會為各省議會的代議機構,省議會有權選舉和罷免國會議員。

    各省法院為最高法院轄下機構,帝國法院為各省法院之上訴法院。

    第二款

    ﹝一﹞新省得由國會接納加入本帝國;未經有關省議會和國會的同意,不得在任何其他省的管轄範圍內組成或建立新省;也不得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省合並或將幾個省的一部分合並組成新省。

    ﹝二﹞對于加入帝國的領土或其他財產,國會有權處置和制定一切必要的條例和規章。

    第三款

    ﹝一﹞帝國保證各省免遭入侵;並應省議會或省行政長官(在省議會不能召集時)之請求平定內亂。

    ﹝二﹞在和平時期,未經房主同意,士兵不得在各省民房駐扎;除依法律規定的方式,戰時也不允許如此。

    第四款

    ﹝一﹞任何一省都不得︰締結任何條約,宣布獨立,參加任何同盟或邦聯;鑄造發行貨幣;通過任何公民權利剝奪法案、追溯既往的法律或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或授予任何貴族爵位。

    ﹝二﹞任何一省,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對進出口貨物征收任何進口稅或關稅,但為執行本省檢查法所絕對必要者,不在此限。任何一省對進出口貨物所征全部關稅和進口稅的純收益均應充作帝國國庫之用;所有這類法律得由國會加以修正和監督。

    ﹝三﹞任何一省,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在和平時期保持軍隊,不得與他省或外國締結協定或盟約,除非實際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緩的緊迫危險時,亦不得交戰。

    第七條帝國藩屬

    第一款

    帝國藩屬國家的身份根據帝國以明文條約認定。藩屬條約中任何有效期之條款均為無效。

    第二款

    藩屬國家法律不得和帝國憲法第一條相抵觸。

    第三款

    藩屬國家的國家元首就職前,應向帝國皇帝取得就職允許的書面證明。

    第四款

    藩屬國家對其他國家和帝國實行相同的關稅。帝國和藩屬國家之間、藩屬國家相互之間均不得征收關稅。

    第五款

    帝國和藩屬國家之間,藩屬國家相互之間的人口遷移或出入境,帝國和藩屬國家均不得加以禁止,但對此種出入境,得課以每人次不超過100元的稅金或關稅。

    藩屬國家人民前往帝國定居滿五年、帝國人民前往藩屬國家定居滿五年以及藩屬國家之間人口遷移定居滿五年者,在該國境內視同在該國出生並從未離開該國之人民,唯與帝國憲法第一條至第五條相抵觸的情況除外。

    第六款

    帝國保證各藩屬國免遭入侵;並應該國元首之請求平定內亂。

    在和平時期,未經房主同意,帝國士兵不得在各藩屬國民房駐扎;除依法律規定的方式,戰時也不允許如此。

    第七款

    ﹝一﹞任何藩屬國家都不得︰同帝國之外的國家(含其他藩屬國家)締結任何軍事條約或關稅減讓協定,宣布脫離藩屬地位,宣布與其他國家結合為新的國家或邦聯;鑄造發行帝國貨幣;通過任何公民權利剝奪法案、追溯既往的法律或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

    ﹝二﹞任何藩屬國家,未經帝國國會同意,不得對進出口貨物征收任何進口稅或關稅,但為執行本國檢查法所絕對必要者,不在此限。

    ﹝三﹞任何藩屬國家,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在和平時期擴充軍隊人數,除非實際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緩的緊迫危險時,亦不得交戰。

    第八條修正和解釋

    第一款

    國會在兩院各有三分之二議員認為必要時,應提出本憲法的修正案;又如有各省三分之二省議會提出請求,亦應召開制憲會議提出修正案。不論哪種方式提出的修正案,經各省四分之三省議會或四分之三省制憲會議的批準、皇帝的簽署和總理大臣的副署,即實際成為本憲法之一部分而發生效力;具體采用這兩種批準方式中的哪一種,得由國會提出建議。但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響本憲法第一條。

    第二款

    任何一省,未經其同意,它在參議院的平等投其權不得被剝奪。

    第三款

    本憲法正式通過前訂立的一切債務和承擔的一切義務,對于實行本憲法的帝國仍然有效。

    第四款

    本憲法和依本憲法所制定的帝國法律,以及根據帝國的權力已締結或將締結的一切條約,都是全國的最高法律。

    第五款

    帝國皇帝、帝國參議員和眾議員、各省省議會議員、帝國總理、帝國和各省所有行政和司法官員,以及藩屬國家當局,均應宣誓擁護本憲法。

    第六款

    關于本憲法的最高解釋權,在帝國參議院。
設定 1902年帝國及東盟之經濟
    //com//一、匯率。

    歷史資料:

    1880年1英鎊=485美圓=366兩白銀

    1894年1英鎊=608兩白銀

    1900年1英鎊=45美圓=643兩白銀=135盧布=5法郎=9日圓

    1906年1英鎊=5美圓=75兩白銀

    原設定︰

    1896年1英鎊=385帝國銀圓=613兩白銀

    1902年1英鎊=52華元=692兩白銀

    假定1900年到1902年主要國家貨幣匯率基本穩定

    可以推算出,在1902年,1華元=0192英鎊=2596盧布=0865美元=4808法郎=1731日圓

    二、工業

    歷史資料︰

    根據甦聯1975年版《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列強主要工業品的生產比較如下(單位︰百萬噸)

    1、煤

    時間︰1870年/1900年/1913年

    美國︰30/245/517

    英國︰112/229/292

    德國︰34/150/277

    法國︰13/33/41

    俄國︰1/16/36

    2、生鐵

    時間︰1870年/1900年/1913年

    美國︰17/140/315

    英國︰61/91/104

    德國︰13/75/168

    法國︰12/27/52

    俄國︰04/29/46

    3、鋼

    時間︰1870年/1900年/1913年

    美國︰004/103/318

    英國︰03/60/90

    德國︰01/64/157

    法國︰01/16/47

    俄國︰02/22/49

    原設定︰

    第40章中寫到,1895年,帝國煤產量為763萬噸,生鐵產量141萬噸,鋼產量91萬噸。

    第74章中寫到︰

    1900年,中國煤產量上升到1700萬噸,生鐵產量上升到270萬噸,鋼產量上升到210萬噸。

    同期俄國的煤、生鐵、鋼的產量分別為1600萬噸、290萬噸和220萬噸。

    美國則為24500萬噸、1400萬噸和1030萬噸。

    英國為2290萬噸、910萬噸和600萬噸。

    德國為15000萬噸、750萬噸和640萬噸。

    法國為3300萬噸、270萬噸和160萬噸。

    1902年,中國煤產量達2500萬噸,生鐵產量達360萬噸,鋼產量達290萬噸。

    在1895年,帝國工業總產值約五億三千萬帝國銀元,合一億三千三百六十六萬英鎊,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在百分之十八點九左右。相較之下,美國在1889年其工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產值約兩倍。

    相關描述如下

    第40章(時為1896年)︰

    裹了一層又一層衣服的韓浪此時身形不下于牛金,他一邊搓手一邊說︰"去年的基本工業產品產量都超過了原計劃,煤產量七百六十三萬噸,超出原計劃百分之十六,生鐵產量一百四十一萬噸,超出原計劃百分之二十,鋼產量九十一萬噸,超出原計劃百分之十五。全國工業總產值估計為五億到五億三千萬帝國銀元,佔國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六點六到百分之十八點九。城市工商業發展迅速,全國工商業注冊資本已經達到一億六千七百四十五萬帝國銀元,其中百分之九十集中在沿海或省會城市……"

    交通大臣陳寶緘接著匯報道︰"除去年完成了京師到天津的鐵路外,還開工了京師到奉天、京師到大同、奉天到旅順、上海到南京的鐵路,京師到漢陽以及奉天到寧古塔的鐵路也正在籌劃中。公路方面完成了直隸各縣城之間的標準二級公路建設,京師和天津之間有一級公路相連,其他各省也正在公開招標建設本省的公路網,鐵路和公路運營公司運作正常,交通警察制度正在實驗中……"

    農林大臣田正宏也匯報了農業方面的情況︰"因為農業監控體系尚未完善,只能估計全國糧食產量,由于新品種小麥、水稻的推廣,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一億三千萬到一億四千萬噸,基本滿足大約四億人口所需。森林覆蓋率估計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二,其中已經有百分之三十的原始森林地帶被劃為保護區……"

    科技大臣馬豐簡要介紹了科技推廣情況︰"由于基礎工業薄弱,無法以較低的成本將尖端先進技術實用化,所以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礎技術的推廣和管理技術的提高上,采煤和鋼鐵冶煉的效費比都達到了當代最高水平,產品質量更是大大高于現時的外國產品,現在日本和俄國都已經大量進口我國的鋼鐵制品,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去年北洋重工完成了內燃機工廠的建設,預計今年可生產5馬力到50馬力的內燃機五百部以上,明年更可翻一番,類似的工廠還將在五年內建設三到五個,由此不但可以為艦艇提供小型輔助動力、發電機驅動機,更可以為本土汽車工業和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基本支持……軍民兩用飛艇的實用化正在研究中,飛機的制造也沒有什麼阻礙,但是出于技術封鎖的考慮,決定先大力發展氦氣飛艇,飛機的發展則在軍方的監控下進行……"

    "那麼,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情況,"文易手里的鉛筆點著桌面,"既然明白了我們的基礎,就應該推測得出可能達到的最大目標,但是,又決不能以最大目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因為我們無法看到未來的具體變化,各種不可知因素會影響到計劃的進行。所以,用折中的辦法定下基本目標,應該比較穩妥。"

    牛金插道︰"只要軍方不再增加要求,財政方面不會出現問題,後年使用紙幣以後,把信用維持好,穩步推動通貨膨脹,再用國債支撐赤字,我們身上的壓力就輕一點了。"

    韓浪接道︰"現在的重工業產值基本是由官辦企業產生,工商業總產值中官辦企業也佔大頭,估計土地改革進行下去以後,將有大批資金投入工商業,再加上證券市場的開動,非機密性的官辦企業將逐步私有化,相信私人資本將迅速推動全國工商業的迅速發展。勞動力方面的來源也不成問題,劃為國家農場的部分土地上因為實行高效率的連片專業化生產,所需勞力很少,多余的勞力發給遣散費後又給予職業介紹所的支持,他們除了來城市謀生別無出路。另外,將來某些付不起國家貸款本息的自耕農也將不得不經過職業介紹所來到城市,估計城市人口會在十年之內增加一倍以上……"

    文易點點頭︰"隨著全面改制的進行,國家將逐步走向現代化,但是總要有個明確點的目標指導我們工作的進行,這個目標的時限暫定為十年,以便和軍方的擴軍計劃相餃接,我就提一下本人的看法。十年之內,國民收入比現在翻一番,達到六十億帝國銀元的規模。財政收入也翻一番,達到五億到六億帝國銀元的規模。工業總產值應該達到二十五億帝國銀元的規模,大約是現在的五倍。糧食總產量應穩步發展,在繼續提高糧食畝產量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的生產,使農業總產值從現在的二十三到二十五億帝國銀元增加到三十五億帝國銀元。交通方面應在1905年之前完成初步的鐵路干線建設,包括京師到漢口,京師到大同、太原,京師到浦口,京師到奉天,奉天到旅順、大連,奉天到寧古塔、滿洲里,江寧到上海、杭州,武昌經南昌到廣州,武昌到長沙,南昌到福州,鄭州到西安,以及基隆到高雄的鐵路線。科技方面的目標是在1904年之前完成國內汽車工業和航空工業的起步和發展,飛艇公開發展,軍民兩用,飛機秘密發展,在1900年前後開始轉入部隊使用,1904年左右開始普及推廣。其他先進技術的解密則按實用性原則,在基礎工業達到條件後酌情進行。基本上,就是如此了,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第74章︰

    重工業方面,在1900年,全國可查的煤產量達到一千七百萬噸,生鐵產量達到二百七十萬噸,鋼產量達到二百一十萬噸(同年俄國生產了一千六百萬噸煤、二百九十萬噸生鐵和二百二十萬噸鋼),兩年後,即1902年,煤產量即提高到二千五百萬噸,生鐵產量達到三百六十萬噸,鋼產量達到二百九十萬噸,超過了同年俄國方面的產量,並且在鋼鐵成品的質量上要遠遠勝過俄國,遠銷歐美,中國鋼鐵幾乎成為"最優質鋼鐵"的代名詞。

    采用標準化體系建造的各型商船造價低、性能穩定、裝載容積大、生產周期短,不但完全滿足了國內航運業的需求,還出口到世界各地——誰都想要便宜又好用的船。中國輪船的總噸位,1896年時僅為19萬噸,1902年時即躍升到80萬噸,增長了四倍。

    輕工業方面,也引入了一些關鍵性的技術,電能、光學、通訊、航空技術得到重點發展。大量的無線通訊器材優先供給到軍隊,到1902年,中國軍隊的無線電台已經能發配到旅級(國防軍)甚至團級(禁衛軍),而遲至1903年初,俄國陸軍總共只擁有12部無線電台。另外,還有一些花費低廉、收效較快的技術被運用于傳統輕工產品的生產,在不需壓減工人工資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質量。到1902年,國產(由本國控股企業生產)的紡織品已經佔到了全國紡織品銷量的百分之八十三,五金為百分之八十六,面粉為百分之九十八。從前中國人連鐵釘都要買"洋釘"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相反,中國生產的一些價格便宜、質量上乘的輕工產品則源源不斷地向歐美傾銷,某些歐美大國不得不建立關稅壁壘來阻止中國那些便宜得讓人發瘋的印花布、絲絨、彩色玻璃等商品向本國市場泛濫。

    農業方面,引進推廣了成本低、產量高的糧食品種,推廣可自行調制的新型農家肥,在某些大中型農場使用化肥和實施半機械化生產,鼓勵某些地區集中力量種植新品種經濟作物。從1892年到1902年,糧食產量增長了百分之八十七,棉花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一十六,其他經濟作物產量也有較大增長,不但滿足了本國工業化需求,還可大量出口換匯,以從國外購買基礎性的大型工業機械。

    三、財政

    歷史資料︰

    真實歷史上,1894年清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43億兩白銀,合7072億英鎊。

    1899-1900財政年度,日本財政收入為188,738,934日圓,支出為216,594,934日圓,其中陸海軍軍費支出為116,861,361日圓,佔總支出一半以上。

    1900年,日本稅收為7560萬日圓,佔該年度經常財政收入的一半,比1893年日本全年預算還多500萬日圓。

    1898年日本平均國民收入為3英鎊(27日圓),美國是44英鎊,英國是36英鎊。

    日本1900年人口總數為4500萬,推算1900年日本人均負擔稅收168日圓(合0187英鎊),約佔人均國民收入的62%,同時,算得日本國民收入總額為121500萬日圓,合計13500萬英鎊。當時的財政收入大約是18874萬日圓(20971萬英鎊),佔國民總收入的155%,陸海軍軍費支出大約是11686萬日圓(12984萬英鎊),佔國民總收入的96%。

    1898年美國國庫收入為8966萬英鎊,英國為105億英鎊。若達到日本的課稅程度,其國庫收入應分別為2876億英鎊和2314億英鎊。也就是說,日本的課稅比美國重32倍,比英國重22倍,美國的人均負擔稅收應佔美國人均國民收入的22%,即088英鎊,英國的人均負擔稅收應佔英國人均國民收入的32%,即115英鎊。

    根據其他資料,兩國的人口總數在1902年分別為8600萬人和5500萬人(英國方面僅計算聯合王國本土人口)。

    同期美國的工業生產增長率為54%到59%,英國的工業生產增長率為22%到3%。設定同期美國國民收入增長率為55%,英國為25%。

    可推算出兩國1898年的國民總收入分別在378400萬英鎊和198000萬英鎊左右,1902年的國民總收入則分別為459948萬英鎊和218555萬英鎊。

    設定︰

    第40章中寫到,1895年帝國國民收入約為30億帝國銀元,按照1896年的比價,折合白銀48億兩,折合779億英鎊。

    1895年,國家財政收入為25376萬帝國銀元,按1896年比價,折合白銀406016萬兩,折合65912萬英鎊,佔同期國民總收入的846%,是真實歷史上清帝國財政收入的5倍,這主要應歸功于財稅制度的改革,對比歷史資料中1900年日本財政收入佔國民總收入的比重(155%),帝國的財政收入顯然還有擴展的空間。

    1895年,帝國財政總支出為25191萬帝國銀元,其中軍費支出7795萬元,佔總支出的309%;日常行政費支出8536萬元,佔總支出的342%;基本建設費支出6343萬元,佔總支出252%。

    設定帝國經濟1896年後保持平均百分之10的增長率,8年後,即1902年,帝國國民收入應達到643億帝國銀元,折合1029億兩白銀,由于1900年後實行銀本位制,再考慮到銀價下跌的因素,1902年國民收入應為773億華元,折合1487億英鎊。

    已推算1902年美國國民總收入為459948億英鎊,英國國民總收入為218555億英鎊(注︰英國的數據不包含英帝國殖民地和自治領,僅限于聯合王國本土。)

    所以1902年中國國民總收入為美國的323%,為聯合王國的68%。

    當年中國人口總數約為41700萬,算得人均國民收入為1854華元,折合356英鎊,超過了真實歷史上日本1898年的人均國民收入(3英鎊),為1898年美國人均國民收入(44英鎊)的81%,為英國(36英鎊)的99%。

    設定同期國家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10%左右,則1902年帝國財政收入為773億華元,折合1487億英鎊,財政支出為757億華元,折合1456億英鎊。

    帝國在1904年之前的財經政策主要有三︰第一是大力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水利、城鎮改造、郵政電報和國民教育事業;第二是以國家大規模投資帶動重工業發展,特別是煤炭、電力、鋼鐵、機械、石油、造船、汽車、航空等基礎性工業;第三是建設強大軍事力量以應付列強侵略。

    在以上財經政策的指導下,1896年-1902年,軍費支出通常佔財政總支出的30%左右,而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的支出通常超過了財政收入的35%。

    1902年,帝國軍費支出為235億華元,折合4519萬英鎊,佔當年財政總收入的31%,佔當年國民總收入的3%。

    同期英國陸海軍開支佔國民總收入的比重為244%,法國為382%,德國為279%,美國為092%,俄國為771%。

    1902年,陸軍軍費支出171億華元(3289萬英鎊),海軍軍費支出6400萬華元(1230萬英鎊)。

    1902年海軍軍費支出中,人員維持費(即軍餉)和訓練演習費為2270萬華元,武器裝備維護和基地建設維護費為1947萬華元,武器裝備研發采購費為2183萬華元(4198萬英鎊)。

    四、物價和工資

    歷史資料:

    20世紀40年代後期1美圓相當于21世紀初的12-16美圓。

    估算:19世紀末20世紀初1美圓相當于21世紀初的30-40美圓,由此可推算當時1華元大約相當于21世紀初的26-34美圓,按照當下827的官方匯率,也就是215-280元人民幣。

    北洋水師定遠級鐵甲艦1879年的訂購單價大約是40萬英鎊(含航渡費和彈藥零件費)。

    歷史上日本1897年購買自英國的三笠號戰列艦(4門305毫米主炮,14門152毫米副炮,18節航速,標排15140噸)價格為109萬英鎊(含航渡費)。

    一戰初期,一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8門381毫米巨炮,16門152毫米副炮,24節航速,重裝甲,標排27500噸)的建造費為240萬英鎊。

    一戰中期,一艘齊伯林大型作戰飛艇的造價大約為30萬英鎊

    日俄戰爭中一發德制76毫米克虜伯榴霰彈對俄國的售價為175盧布(13英鎊)。

    物價和工資設定:

    1、軍事物資價格︰

    瑞字號戰列艦(6門305毫米主炮,10門150毫米副炮,17節航速,標排14800噸)的全造價為105萬英鎊(546萬華元)。

    甦州級裝甲巡洋艦(4門305毫米主炮,10門150毫米副炮,22節航速,標排11800噸)的全造價為75萬英鎊(390萬華元)。

    赤雲巨型飛艇的首制艇為40萬英鎊,訂購6艘以上單價可降低到25萬英鎊(130萬華元)。

    國產90毫米榴霰彈每發造價024英鎊(1248華元或324盧布)。

    2、物價和工資

    京師地區一公斤下等大米的售價大約為001元(一分),相當于21世紀初的21到28元人民幣。

    京師地區一公斤豬肉售價大約為006元(六分),相當于21世紀初的126到168元人民幣。

    京師地區產業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為2元左右,相當于21世紀初的420-560元人民幣。

    禁衛軍士兵的平均月津貼為6元,國防軍陸軍士兵的平均月津貼為2元,均超過了京師地區產業工人的平均月薪,這不但提高了軍人的經濟地位,還增強了軍人榮譽感和自尊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國民參軍的積極性。

    陸軍少尉的月薪為10元,陸軍少校的月薪為20元,陸軍少將的月薪為100元,陸軍上將的月薪為200元。

    以上數字換算成21世紀初的人民幣分別為2100-2800元、4200-5600元、21000元-28000元、42000-56000元。

    按服役年限的長短,還會在年終另外對軍人發放服役津貼。自1902年起,士兵每服役滿3年,每年增發1元服役津貼;準將以下軍官每服役滿3年,每年增發3元服役津貼,準將及準將以上軍官每服役滿3年,每年增發10元服役津貼。

    海軍除月薪和服役津貼外另有出海津貼和代假津貼。

    五、國力比較

    (一)歷史資料︰1902年的世界人口和土地

    注︰1英里=1609公里,1平方英里=2589平方公里

    類別︰國土和殖民地總面積/白人/有色人種/總人口

    美國︰375萬平方英里/6600萬人/2000萬人/8600萬人

    不列顛︰11894萬平方英里/5500萬人/33300萬人/38800萬人

    小計︰15648萬平方英里/12100萬人/35300萬人/47400萬人

    俄國︰7547萬平方英里/12100人/1200萬人/13300萬人

    中國︰435萬平方英里/略/41700萬人/41700萬人(此處系設定)

    法國︰384,5萬平方英里/3900萬人/4600萬人/8500萬人

    德國︰1238萬平方英里/5500萬人/1500萬人/7000萬人

    拉丁美洲︰8215858萬平方英里/1500萬人/6000萬人/7500萬人

    其他國家︰13293萬平方英里/13400萬人/12900萬人/26300萬人

    (二)東亞聯盟實力

    設定1902年匯率︰1英鎊=5點2華元=10日元=15朝元

    1902年東亞聯盟主要三國實力︰

    中國41700萬人,人均國民收入356英鎊(1854華元),國民總收入1487億英鎊(773億華元),財政收入14870萬英鎊。商船總噸位80萬噸。常備陸軍80萬人。常備海軍9萬人(其中海軍陸戰隊54萬人),軍艦總噸位453240噸(1903年)。

    日本4500萬人,人均國民收入28英鎊(28日元),國民總收入126億英鎊(126億日元),財政收入1310萬英鎊。商船總噸位27萬噸。常備陸軍155萬人。常備海軍(含海軍陸戰隊)12000人,軍艦總噸位138060噸(1903年)。

    朝鮮2600萬人,人均國民收入18英鎊(27朝元),國民總收入4680萬英鎊(702億朝元),財政收入440萬英鎊。商船總噸位8萬噸。常備陸軍75萬人。常備海軍(含海軍陸戰隊)4000人,軍艦總噸位60330噸(1903年)。

    東亞聯盟主要三國實力合計︰

    總面積︰1130+37+22=1189(萬平方公里)

    人口︰41700萬+4500+2600=48800(萬人)

    國民總收入︰1487+126+0468=16598(億英鎊)

    財政總收入︰14870+1310+440=16620(萬英鎊)

    商船總噸位︰80+27+8=115(萬噸)

    常備陸軍總數︰80+155+75=103萬人

    海軍總噸位︰651630噸(1903年)

    (三)1902年不列顛帝國、美國、中國和東亞聯盟國力指數對比(歷史資料加設定):

    1、面積

    聯合王國:121萬平方英里(313萬平方公里,含愛爾蘭)

    殖民地:11773萬平方英里(3048萬平方公里)

    合計:11894萬平方英里(30793萬平方公里)

    美國︰370萬平方英里(約958萬平方公里)

    中國︰435萬平方英里(約1130萬平方公里)

    東亞聯盟︰約45925萬平方英里(1189萬平方公里)

    2、人口

    聯合王國︰5500萬人

    殖民地︰33300萬人

    合計︰38800萬人

    美國︰8600萬人

    中國︰41700萬人

    東亞聯盟︰48800萬人

    3、財政收入:

    聯合王國︰12000萬英鎊

    殖民地︰11000萬英鎊

    合計︰23000萬英鎊

    美國︰13900萬英鎊

    中國︰14870萬英鎊

    東亞聯盟︰16620萬英鎊

    4、鐵路

    聯合王國︰21659英里(34849公里)

    殖民地︰54000英里(86886公里)

    合計︰75659英里(121753公里)

    美國︰184278英里(約296500公里)

    中國︰26000英里(41834公里)

    (注︰同期法國鐵路里程數為25814英里,真實歷史上,日本在1913年鐵路里程才達到8000公里)

    東亞聯盟︰30450英里(約49000公里),其中日本5000公里,朝鮮2100公里

    5、船隊

    聯合王國︰9164萬噸

    殖民地︰10198萬噸

    合計︰101838萬噸

    美國︰4864萬噸

    中國︰80萬噸

    東亞聯盟︰115萬噸

    6、貿易額(輸入和輸出總額)

    聯合王國︰81500萬英鎊

    殖民地︰20100萬英鎊

    合計︰110600萬英鎊

    美國︰38000萬英鎊

    中國︰15600萬英鎊

    東亞聯盟︰18700萬英鎊,其中日本2500萬英鎊,朝鮮600萬英鎊

    (四)列強其他數據比照︰

    *國債總額:

    法國為十二億九千九百萬英鎊

    俄國為七億一千一百萬英鎊

    英國為七億零六百萬英鎊

    德國為六億五千一百萬英鎊

    奧匈為五億六千九百萬英鎊

    意大利為五億一千八百萬英鎊

    美國為二億二千一百萬英鎊

    *居民中參加過軍隊的人數百分比:

    俄國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九

    法國為百分之十七點九

    德國為百分之十七點五

    奧匈為百分之十點九

    意大利為百分之九點八

    英國為百分之八

    美國為百分之三

    *和平時期陸軍人數的最高絕對數(包括預備隊):

    俄國為三百五十萬人

    美國為十九萬三千人

    *每一百法郎收入中用于陸海軍的:

    英國為二點四四法郎

    法國為三點八二法郎

    德國為二點七九法郎

    意大利為四點一三法郎

    美國為零點九二法郎

    俄國為七點七一法郎

    資料來源:

    《戰爭史研究》

    《中國近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甦版)

    《日俄戰爭外交史綱》(甦版)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設定 1903年7月中華帝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com//1、裝甲戰列艦︰在役6艘,預備役4艘。

    *戰列艦第1戰隊︰“瑞祥”級2艘︰“瑞祥”(1900年下水)、“瑞吉”(1901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4800噸,航速17節,載煤2000噸,續航力4000海里/12節。主炮3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20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8-12英寸(36%舷側面積),水線裝甲4-6英寸,甲板裝甲2-4英寸,炮塔裝甲4-12英寸,鍋爐和機艙6-10英寸。艦員751名。

    *戰列艦第2戰隊︰“飛電”級2艘︰“飛電”(1896年下水)、“震電”(1897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2800噸,航速17節,載煤1700噸,續航力35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2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20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10-13英寸(24%舷側面積),水線裝甲6-8英寸,甲板裝甲2-4英寸,炮塔裝甲4-12英寸,鍋爐和機艙6-10英寸。艦員686名。

    *戰列艦第3戰隊︰“飛電”級2艘︰“雷電”(1898年下水)、“雲電”(1899年下水)。

    *戰列艦第11預備戰隊︰“龍威”級2艘︰“龍威”、“鳳翔”。標準排水量8550噸,航速15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24倍徑,副炮6門150毫米/30倍徑。後略。

    *戰列艦第12預備戰隊︰“定遠”級2艘︰“定遠”、“鎮遠”。標準排水量7300噸,航速14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24倍徑,副炮8門150毫米/30倍徑。後略。

    2、裝甲巡洋艦︰在役8艘,預備役2艘。

    *裝甲巡洋艦第1戰隊︰“甦州”級2艘︰“甦州”(1902年下水)、“杭州”(1902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1800噸,航速22節,續航力47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16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6-10英寸(43%舷側面積),水線裝甲3-5英寸,甲板裝甲2-3英寸,炮塔裝甲3-10英寸,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665名。

    *裝甲巡洋艦第2戰隊︰“吹雲”級2艘︰“吹雲”(1896年下水)、“彩雲”(1896年下水)。標準排水量10500噸,航速20節,續航力3800海里/12節。主炮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16門75毫米/45倍徑、12門37毫米/35倍徑,魚雷2座雙聯406毫米。裝甲︰主裝甲帶8-10英寸(28%舷側面積),水線裝甲3-5英寸,甲板裝甲2-3英寸,炮塔裝甲3-10英寸,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647名。

    *裝甲巡洋艦第3戰隊︰“吹雲”級2艘︰“凌雲”、“寶雲”(同為1898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4戰隊︰“吹雲”級2艘︰“白雲”、“香雲”(同為1900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11預備戰隊︰“建北”級2艘︰建北(1892年下水)、建南(1893年下水)。標準排水量4850噸,航速17節,主炮1門305毫米/24倍徑,副炮9門150毫米/30倍徑。

    3、輕巡洋艦(含防護巡洋艦)︰在役28艘。

    *輕巡洋艦第1戰隊︰“寶劍”級4艘︰“龍劍”、“虎劍”、“寶劍”、“風劍”,1899-1903年下水)。標準排水量4310噸,航速26節,續航力3900海里/15節,主炮4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10門120毫米/45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3座雙聯406毫米。裝甲︰鍋爐和機艙5英寸。艦員編制361名。

    *輕巡洋艦第2戰隊︰“大刀”級4艘︰“大刀”、“陌刀”、“長刀”、“馬刀”,1896-1899年自德國下水。標準排水量4750噸,航速22節,續航力3200海里/15節。主炮2座雙聯210毫米/24倍徑,副炮8門150毫米/30倍徑、4門75毫米/30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裝甲︰鍋爐和機艙6-8英寸。艦員編制389名。

    *輕巡洋艦第3戰隊︰“暴雨”級4艘︰“春雨”、“秋雨”、“谷雨”、“霧雨”,1897-1899年下水。標準排水量3620噸,航速25節,續航力3000海里/15節。主炮4門150毫米/45倍徑,10門120毫米/45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3座雙聯406毫米。裝甲︰無。艦員編制347名。

    *輕巡洋艦第4戰隊︰“暴雨”級4艘︰“夏雨”、“暴雨”、“雷雨”、“山雨”,1895-1900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5戰隊︰“暴雨”級2艘︰“冬雨”(1899年下水)、“松雨”(1900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6戰隊︰“風”級4艘︰“超風”、“狂風”、“海風”、“和風”,1892-1894年下水。標準排水量3150噸,航速21節,續航力3000海里/15節。主炮2門210毫米/24倍徑,6門150毫米/30倍徑,6門75毫米/30倍徑,10門37毫米/30倍徑。裝甲︰無。艦員編制318名。

    *輕巡洋艦第7戰隊︰“風”級4艘︰“大風”、“雲風”、“擎風”、“火風”,1895-1898年下水。

    *輕巡洋艦第8(訓練)戰隊︰“風”級2艘︰“追風”、“颶風”,均為1891年下水。

    4、驅逐艦︰在役36艘,預備役16艘。

    驅逐艦第1戰隊︰“松雪”級8艘︰“白雪”、“飛雪”、“松雪”、“林雪”、“深雪”、“暮雪”、“山雪”、“落雪”。設計排水量850噸,航速26節,主炮3門75毫米/45倍徑或3門100毫米/40倍徑,副炮2-4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2座三聯406毫米,備魚雷12枚。艦員編制112名。

    驅逐艦第2戰隊︰“水月”級8艘︰“朧月”、“雲月”、“麗月”、“寒月”、“珍月”、“酒月”、“日月”、“暮月”。設計排水量960噸,航速30節,主炮3門120毫米/40倍徑,副炮8門37毫米/30倍徑,魚雷2座三聯406毫米,備魚雷12枚。艦員編制137名。

    驅逐艦第3戰隊︰“水月”級8艘︰“皓月”、“雪月”、“松月”、“水月”、“江月”、“湖月”、“海月”、“桂月”。

    驅逐艦第4(預備)戰隊︰“松雪”級8艘︰“雨雪”、“霜雪”、“皚雪”、“朦雪”、“風雪”、“雲雪”、“小雪”、“陣雪”。

    驅逐艦第5戰隊︰“水月”級8艘︰“凝月”、“靜月”、“清月”、“萍月”、“明月”、“汀月”、“翎月”、“星月”。

    驅逐艦第6(預備)戰隊︰“松雪”級8艘︰“冰雪”、“素雪”、“融雪”、“梅雪”、“新雪”、“瑞雪”、“晴雪”、“花雪”。

    驅逐艦第7(訓練)戰隊︰“松雪”級4艘︰“雅雪”、“沐雪”、“瓦雪”、“梨雪”。

    5、魚雷艇︰共7個戰隊,74艘。(詳略)

    6、特別艦艇(潛水艇)︰在役10艘。

    特戰艇第一戰隊︰特一、二、三、四艇。

    特戰艇第二戰隊︰特六、七、十一、十二艇。

    特戰艇第三(訓練)戰隊︰特五、九艇。

    (詳略)
設定 1903年8月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戰術技術性能
    //com//一、艦隊裝甲艦1、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894年下水,排水量11354噸,航速17節,主炮4門305毫米,副炮12門152毫米、12門47毫米、28門37毫米,魚雷發射官6具,編制651人。

    2、波爾塔瓦號︰1894年下水,排水量10960噸,航速17節,火炮同上,魚雷同上,編制同上。

    3、塞瓦斯托波爾號︰1895年下水,排水量11842噸,航速17節,火炮同上,魚雷同上,編制同上。

    4、曙光號︰1898年下水,排水量12674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54毫米,副炮11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編制778人。

    5、列特維佔號︰1900年下水,排水量12902噸,航速18節,主炮4門305毫米,副炮12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4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官6具,編制778人。

    6、勝利號︰1900年下水,排水量12674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54毫米,11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編制778人。

    7、柴沙列維奇號︰1901年下水,排水量12900噸,航速18節,主炮4門305毫米,12門152毫米、20門75毫米、20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編制不詳。

    二、一級巡洋艦1、留利克號︰1892年下水,排水量11690噸,航速18節,主炮4門203毫米,副炮16門152毫米、6門120毫米、10門47毫米、12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719人。

    2、霹靂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13880噸,航速19節,主炮4門203毫米,副炮4門203毫米、16門152毫米、24門75毫米、12門47毫米、1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編制874人。

    3、瓦良格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6500噸,航速23節,主炮12門152毫米,副炮12門75毫米、8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573人。

    4、帕拉達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6731噸,航速20節,主炮8門152毫米,副炮24門75毫米、8門37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編制567人。

    5、狄安娜號︰同上。

    6、阿斯科爾德號︰1899年下水,排水量5905噸,航速23節,主炮12門152毫米,副炮12門75毫米、8門47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編制人數573人。

    參考資料︰《俄日戰爭史》,羅斯圖諾夫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37001部隊司令部譯印。
設定 1903年7月日本朝鮮海軍實力
    //com//1903年7月日本帝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第1戰隊︰“富士”(1898年下水)、“出雲”(1899年下水)。

    *裝甲巡洋艦第2戰隊︰“磐手”(1901年下水)、“八雲”(1902年下水)。

    四艦均為同級艦,前2艦購自英國,後2艦為自造。標準排水量9700噸,航速215節,主炮2座雙聯203毫米/45倍徑,副炮12門152毫米/45倍徑(後改裝為12門150毫米/45倍徑)、12門12磅速射炮和7門47毫米速射炮,魚雷5座450毫米發射管。水線裝甲3-5英寸,甲板裝甲2-3英寸,炮塔裝甲6英寸,鍋爐和機艙4-8英寸。艦員編制672人。

    備注︰

    出雲和八雲在1903年10月後互換戰隊。

    該級的改進型淺間級共2艘︰“淺間”、“常磐”,基本武備不變,排水量增大到9850噸,增強了裝甲防護,航速下降到21節。1904年7月“淺間”入役,9月“常磐”入役。

    2、輕巡洋艦(含防護巡洋艦)

    *輕巡洋艦第一戰隊︰“朝日”、“春日”、“日清”,“日進”(1898-1902年自英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4760噸,航速24節。主炮2門203毫米/45倍徑,副炮8門152毫米/45倍徑(後改為150毫米/45倍徑)、6門12磅速射炮和5門47毫米速射炮,鍋爐和機艙配有4-6英寸裝甲。艦員編制361名。

    *輕巡洋艦第二戰隊︰“高砂”、“千歲”、“音羽”、“利根”(1899-1902年自德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4135噸,航速22節。主炮10門150毫米/45倍徑,副炮8門75毫米速射、6門47毫米速射。鍋爐和機艙配有4-6英寸裝甲。艦員編制338名。

    *輕巡洋艦第三戰隊︰“笠置”、“阿甦”、“宗谷”、“津輕”(1900-1903年下水,自行建造)。

    標準排水量3000噸,航速23節。主炮10門152毫米/45倍徑(後改為150毫米/45倍徑),副炮6門75毫米速射、5門47毫米速射。艦員編制309名。

    3、驅逐艦

    *驅逐第一戰隊︰“雷”、“電”、“曙”、“曉”、“朧”、“霞”、“霧”、“夕”。

    排水量350噸,航速26節,兩座單裝魚雷發射管,1門75毫米速射炮,2門47毫米速射炮。

    *驅逐第二戰隊︰“叢雲”、“白雲”、“朝雲”、“朝霧”、“朝潮”、“初潮”等8艘驅逐艦。

    排水量650噸,航速30節,兩座雙聯魚雷發射管,2門75毫米速射炮,若干機槍。

    *驅逐第三戰隊︰8艘叢雲級驅逐艦。

    4、魚雷艇

    第一、二、三戰隊,大小魚雷艇33艘,魚雷艇母艦3艘。

    1903年7月朝鮮王國海軍主要作戰艦艇

    1、裝甲艦

    “建東”號,原中國海軍同名艦,1895年轉讓給朝鮮海軍,被列為“三等裝甲戰艦”。標準排水量4850噸,航速17節,主炮1門305毫米/24倍徑,副炮9門150毫米/30倍徑。

    2、巡洋艦

    *第一巡洋隊︰“江華”、“群山”、“濟州”、“釜山”(1897-1899自德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2900噸,航速22節。主炮一座雙聯210毫米/24倍徑,副炮5門150毫米/30倍徑、4門37毫米速射,鍋爐機艙配4英寸裝甲。艦員編制225名。

    *第二巡洋隊︰“仁川”、“鎮海”、“蔚山”、“元山”(1900-1903自德國下水)。

    標準排水量3150噸,航速23節。主炮10門150毫米/40倍徑,副炮10門75毫米速射。艦員編制298名。

    3、驅逐艦

    *第一驅逐隊︰購自中國的“白雪”級6艘。

    *第二驅逐隊︰按許可證建造的“白雪”級6艘。

    4、魚雷艇

    魚雷第一、二戰隊,大小魚雷艇23艘,魚雷艇母艦2艘。
設定 至1903年中華帝國內閣名單
    //com//

    一、1890年帝國首屆欽定內閣名單

    內閣總理大臣︰[翁同和](帝師,前戶部大臣、軍機大臣)

    次官︰文易(37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在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社會文化學院副院長)

    陸軍大臣︰[劉坤一](湘軍名將,現任兩江總督)

    次官︰何新(25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曾任兵器工業部773設計所助理設計員)

    海軍大臣︰[張之洞](湘軍領袖之一,現任湖廣總督)

    次官︰江聞濤(24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船舶設計系,曾任大連造船廠助理設計員)

    內政大臣︰[汪鳴鑾](帝黨成員、翁同和至好,現任吏部侍郎)

    次官︰[陸寶忠](帝黨成員,侍讀學士,光緒近臣)

    財政大臣︰韓浪(25歲,畢業于南京大學商學院,財政學碩士,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助教)

    次官︰莫寧(24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學院,政治學碩士)

    外交大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精于天文、算學、外語,曾任駐英、法、俄國公使)

    次官︰張志高(23歲,畢業于廣西師範大學外語系)

    工商大臣︰牛金博士(33歲,畢業于清華大學理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師,曾在首都鋼鐵公司擔任過副總工程師)

    次官︰(待定)

    文教大臣︰[志銳](珍妃胞兄,禮部侍郎,光緒近臣)

    次官︰羅素蘭(22歲,畢業于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科技大臣︰[劉銘傳](台灣巡撫,曾上言修造鐵路,對外國先進科技興趣甚高)

    次官︰馬豐(26歲,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系,工業化學碩士,曾任鞍山鋼鐵廠技術員)

    農林大臣︰田正宏(27歲,畢業于雲南大學商學院,國民經濟學碩士,曾任廣西師範大學法商學院講師)

    次官︰(待定)

    衛生大臣︰[文廷式](帝黨成員,侍讀學士,光緒近臣)

    次官︰(待定)

    二、1896年第一屆憲法內閣名單

    總理大臣——伯爵文易

    國防大臣——承恩公爵張之洞;

    內政大臣——承德公爵翁同和;

    外交大臣——伯爵曾紀澤;

    工商大臣——子爵牛金;

    財政大臣——子爵韓浪;

    科技大臣——男爵馬豐;

    交通大臣——陳寶緘;

    文教大臣——譚嗣同;

    農林大臣——男爵田正宏;

    衛生大臣——孫文;

    司法大臣——康有為。

    三、1901年第二屆憲法內閣名單

    總理大臣︰致德公爵文易(五十一歲)、

    國防大臣︰武威公爵劉雲(五十歲)、

    內政大臣︰子爵莫寧(三十八歲)、

    署理外交大臣︰子爵張志高(三十七歲)、

    工商大臣︰伯爵牛金(四十七歲)、

    財政大臣︰子爵韓浪(三十九歲)、

    科技大臣︰子爵馬豐(四十歲)、

    交通大臣︰男爵江聞濤(三十八歲)、

    署理文教大臣︰子爵羅素蘭(三十六歲)、

    農林大臣︰子爵田正宏(四十一歲)、

    衛生大臣︰孫文(三十八歲)、

    司法大臣︰康有為(四十六歲);

    國防部兵工廳廳長何新(三十八歲)
設定 至1896年帝國陸軍主要干部名單
    //com//一、1894年陸軍主要干部︰

    (一)總參謀部︰

    總參謀長︰劉雲中將(侯爵)

    作戰處處長︰楊正金少將

    訓練處處長︰武定國少將

    情報處處長︰朱濤少將

    後勤處處長︰馬成武少將

    裝備處處長︰胡克少將

    (二)主要軍官名單

    (1)禁衛軍︰

    京師衛戍旅旅長︰陳駕雲準將

    禁衛教導旅旅長︰吳貝年準將

    禁衛驃騎旅旅長︰[董福祥]準將

    禁衛第一師師長︰丁介雲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一旅旅長︰盧子祥上校

    禁衛第二旅旅長︰賀鵬程上校

    禁衛第三旅旅長︰王鎮上校

    禁衛第二師師長︰鐘夏火少將

    下轄︰

    禁衛第四旅旅長︰張遙前準將

    禁衛第五旅旅長︰劉百良準將

    禁衛第六旅旅長︰梁天河上校

    禁衛第三師師長︰[聶士成]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七旅長︰張一葉上校

    禁衛第八旅長︰[徐邦道]上校

    禁衛第九旅長︰杜灼林上校

    禁衛第四師師長︰[左寶貴]少將

    下轄︰

    禁衛第十旅旅長︰顧英揚上校

    禁衛第十一旅旅長︰肖如海上校

    禁衛第十二旅旅長︰[王德標]上校

    禁衛第五師師長︰張遙前準將(兼)

    (2)國防軍︰

    騎兵第一旅旅長︰海嘯天上校

    騎兵第二旅旅長︰趙飛雪上校

    步兵第一師師長︰鄧簡少將

    步兵第二師師長︰[劉永福]少將

    步兵第三師師長︰[衛汝貴]少將

    步兵第四師師長︰[徐驤]少將

    二、1895年9月23日欽定任命狀

    (光緒皇帝親發的最後一個軍事任命狀)

    授武威公爵劉雲陸軍大將為總參謀長;

    授伯爵劉坤一陸軍大將為陸軍總司令;

    授子爵劉步蟾海軍上將為海軍總司令;

    授子爵楊正金陸軍上將為預備軍司令;

    授子爵丁介雲陸軍中將為禁衛軍司令;

    授男爵鐘夏火陸軍中將為東北軍區司令;

    授男爵胡克陸軍中將為直隸軍區司令;

    授男爵劉百良陸軍中將為華東軍區司令;

    授男爵吳貝年陸軍中將為華南軍區司令;

    授子爵聶士成陸軍中將為西南軍區司令;

    授男爵武定國陸軍中將為西北軍區司令;

    授子爵則多齊蘭陸軍少將為西藏特別軍區司令;

    授男爵張遙前陸軍少將為蒙古特別軍區司令;

    授子爵林泰曾海軍中將為鎮洋艦隊司令兼帝國海軍大學校長;

    授男爵楊用霖海軍中將為北洋艦隊司令;

    授男爵蔣超英海軍中將為大洋艦隊司令;

    授男爵黃建勛海軍中將為南洋艦隊司令。

    另

    授男爵朱濤陸軍中將為總參作戰處處長;

    授男爵顧英揚陸軍中將為總參訓練處處長;

    授男爵肖如海陸軍中將為總參裝備處處長;

    授男爵馬成武陸軍中將為總參後勤處處長;

    授男爵杜灼林陸軍中將為總參情報處處長。

    三、1896年5月26日欽準任命授餃狀

    (光興丁案後第二周頒布的任命、授餃狀)

    帝國總參謀長劉雲大將授元帥餃、加元帥節杖;

    帝國戰爭學院院長兼帝國陸軍大學校長王直陸軍中將授上將餃;

    原東北軍區司令鐘夏火陸軍中將改任禁衛軍司令,授上將餃;

    原預備軍司令楊正金陸軍中將改任東北軍區司令,授上將餃;

    原步兵第一軍軍長鄧簡陸軍中將升任預備軍司令,授上將餃;

    原禁衛第四師師長張一葉陸軍少將升任步兵第一軍軍長,授中將餃;

    原直隸軍區司令胡克陸軍中將改任總參作戰處處長,授上將餃;

    原步兵第二軍軍長左寶貴陸軍中將升任直隸軍區司令,授上將餃;

    原總參後勤處處長馬成武陸軍中將改任總參情報處處長,授上將餃;

    原西北軍區司令武定國陸軍中將改任總參後勤處處長,授上將餃;

    原蒙古特別軍區司令張遙前陸軍少將改任西北軍區司令,授中將餃;

    原華東軍區司令劉百良陸軍中將改任華南軍區司令,授上將餃;

    原西南軍區司令聶士成陸軍中將改任華東軍區司令,授上將餃;

    原總參訓練處處長顧英揚陸軍中將改任西南軍區司令,授上將餃;

    原禁衛第五師師長梁天河陸軍少將升任總參訓練處處長,授中將餃;

    原禁衛膘騎旅旅長向藍陸軍上校升任蒙古特別軍區司令,晉授少將餃;

    原禁衛第五旅旅長趙民河陸軍上校升任禁衛第一師師長,晉授少將餃;

    原禁衛第七旅旅長陳星雲陸軍上校升任禁衛第二師師長,晉授少將餃;

    原海軍陸戰第一旅旅長沈星一海軍上校改隸陸軍,升任禁衛第三師師長,晉授少將餃;

    原禁衛軍混成炮兵旅旅長胡驚怖陸軍上校升任禁衛第四師師長,晉授少將餃;

    原禁衛第一旅旅長肖烈日陸軍上校升任禁衛第五師師長,晉授少將餃。
設定 1904年俄第二太平洋艦隊資料
    //com//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羅熱斯特文斯基中將

    副司令官涅鮑加托夫少將

    裝甲戰列艦7艘(甦沃洛夫公爵、博羅迪諾、亞歷山大三世皇帝、奧勒爾、奧斯利雅維亞、西索依-維利基、納瓦林)

    老式裝甲艦1艘(尼古拉一世)

    裝甲巡洋艦5艘(納希莫夫海軍上將、得米特里-頓斯基、伏拉季米爾-蒙諾馬赫、瓦良格、留利克)

    裝甲海防艦3艘(謝尼亞文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海軍上將)

    巡洋艦6艘(阿芙樂、綠寶石、金剛石、光明、珍珠、奧列格)

    輔助巡洋艦4艘(第聶河、里昂河、庫班河、捷列克河)

    驅逐艦8艘(猛烈、響亮、威武、嚴厲、狂暴、敏感、熱烈、急燥)

    修理船1艘(堪察加)

    運輸船5艘(烏拉爾河等——)

    共40艘軍艦

    主力艦性能︰

    一、裝甲戰艦

    1、博羅迪諾級4艘︰甦沃洛夫公爵、博羅迪諾、亞歷山大三世皇帝、奧勒爾

    滿載排水量︰15275噸

    主炮︰4門12英寸(2座雙聯)

    副炮︰8門6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7點5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10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8英寸

    最大航速︰18節

    下水時間︰1901年

    2、奧斯利雅維亞

    滿載排水量︰12693噸

    主炮︰4門10英寸(2座雙聯)

    副炮︰11門6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9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9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6英寸

    最大航速︰18節

    下水時間︰1898年

    3、西索依-維利基

    滿載排水量︰10400噸

    主炮︰4門12英寸(2座雙聯)

    副炮︰6門52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16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12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12英寸

    最大航速︰16節

    下水時間︰1894年

    4、納瓦林

    滿載排水量︰10206噸

    主炮︰4門12英寸(2座雙聯)

    副炮︰8門6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16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12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10英寸

    最大航速︰16節

    下水時間︰1891年

    5、尼古拉一世

    滿載排水量︰9672噸

    主炮︰2門12英寸(一座雙聯)

    副炮︰4門9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14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10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59英寸

    最大航速︰155節

    下水時間︰1889年

    二、裝甲海防艦和裝甲巡洋艦

    1、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海防艦3艘︰謝尼亞文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海軍上將

    滿載排水量︰4648噸

    主炮︰4門10英寸(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為3門)

    副炮︰4門47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10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6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7英寸

    最大航速︰155節

    下水時間︰1893年

    2、納希莫夫海軍上將

    滿載排水量︰8524噸

    主炮︰8門8英寸

    副炮︰10門6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10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8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6英寸

    最大航速︰17節

    下水時間︰1885

    3、得米特里-頓斯基

    滿載排水量︰5796噸

    主炮︰6門6英寸

    副炮︰10門47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6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

    司令塔裝甲(最大)︰-

    最大航速︰165節

    下水時間︰1883年

    4、伏拉季米爾-蒙諾馬赫

    滿載排水量︰5593噸

    主炮︰5門6英寸

    副炮︰8門47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6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4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

    最大航速︰152節

    下水時間︰1882年

    5、(新)瓦良格級2艘︰瓦良格、留利克(從意大利緊急購買)

    標準排水量︰7628噸

    主炮︰1門10英寸+2門8英寸

    副炮︰14門6英寸

    主裝甲帶(最大)︰7英寸

    炮塔裝甲(最大)︰6英寸

    司令塔裝甲(最大)︰14英寸

    最大航速︰20節

    下水時間︰1902

    大口徑火炮統計︰

    26門12英寸

    17門10英寸

    12門8英寸
設定 有關飛艇航母的網友意見
    //com//作者︰SANJYSAN

    最近重看了鐵血帝國後半部的部分,想起一件事,就是浮空單位的飛艇問題。

    既然有載重達8噸的巨型飛艇,那麼就有可能在上面搭載飛機,成為飛行母艦。

    譬如強雲級,其載重5噸,1600km續航力,此可使其以吊掛搭載的方式,懸掛5架左右的偵察/戰斗機,並攜帶2~3次出擊所需的油料與彈藥。而這些戰斗機可以在空中回收,方法是在上翼支架上方裝設兩組吊鉤,飛艇下方則裝設掛架。

    以上是以不改動飛艇主要結構的方式來運作。

    如果允許重新設計的話,則可以兩艘飛艇二合一的方式,建造擁有兩具艇身氣囊的飛艇,左右並列,相隔大約10米,並于其中以三角鋼架相連,中間(或中線偏下)的部分則留出一個長方形艙室,做出前後配置開口的全通甲板,便可讓飛機于其中起降。飛行甲板後半部可設數道攔截網,但一般來說較少使用,因為飛艇本身有速度,加上當時雙翼戰機能以低速飛行之故。

    若以兩具強雲級的飛艇來組成上述的空中母艦,則應該可以擁有30~40米的飛行甲板,可以攜帶10架左右的戰斗偵察機。若以兩具赤雲級飛艇組成,則可能組成擁有80~100米長的飛行甲板(可能寬15~20米),載重24噸,搭載24架戰機實施護航任務。

    當然,這些艦載機將以偵察/空戰為主要目的。如果要裝炸彈的話,則機數就會減少,騰出載重來裝炸彈。不過此時亦可考慮空中補給任務的情況。也就是說,以補給飛艇來攜帶燃油炸彈,經由空中懸吊輸送的方式送到飛行母艦上,方法類似海軍航艦特遣隊的快速補給艦運補方式。

    以上的方法其實是將飛艇的任務由第一線撤出,移到第二線,而第一線任務則交由艦載機執行。

    當然在目前敵軍沒有強大空中兵力時,這種方式沒有必要或急迫性。然而當敵軍同樣裝備飛艇或戰機時,則飛艇將變的十分脆弱,因氫氣飛艇極易燃燒爆炸,生存性甚至比小型戰機還低。而氦氣雖然安全,但那個年代無法大量生產。而若能使用空中母艦的方式,則便可讓飛艇停在前線後方約100km的安全地點,或在對地轟炸的場合,停在地面炮火所不能及的高度,並派出戰機到前線或低空實施轟炸或與敵方交戰。此時既可讓飛艇充分發揮其長大航程與運載量的優點,又可避免將其直接投入戰火,可使其生存性有飛越性的提升,同時又部會嚴重降低空軍戰力。

    而戰機若與飛艇交戰,則戰機佔有極大優勢。飛艇是可以裝大量機槍,但是用處不大,首先因為飛艇體積龐大又易燃易爆,因而極易遭命中摧毀。其次,飛艇的龐大氣囊將嚴重遮蔽其機槍射界,換句話說,若戰機從其頂上俯沖攻擊,則飛艇下部航行艙裝備裝備的機槍,因其射界遭氣囊遮蔽將無用武之地。最後,飛艇之間無法近距離團隊作戰,因流彈極易命中友軍氣囊,而只要一發子彈命中,便足以讓整架飛艇變成空中的巨大火球。因此飛艇和B-17之類的重轟炸機是沒有可比性的。後者戰術不能沿用至前者。

    當然,在操作艦載機的場合,小型機可能就無法搭載大型炸彈。因此對堅固目標投擲重型炸彈的重轟炸任務,還是得由飛艇執行。但這些飛艇需要以前述艦載機實施護航

    簡單來說,空中母艦是男人的羅曼,是架空的王道,所以趕快把他生出來吧

    其實主要是生存性的問題。關鍵在于氫氣。

    不考慮生存性的話,飛艇的載重、航程都遠比飛機強的多。然而當曳光彈發明出來後,飛機取得對飛艇的絕對殺傷力,這里有些資料可供參考︰

    http://wwwsspanzernet/Phantom/zeppelinhtm

    自1915年1月19日至1918年8月5日,德國出動飛艇208艘次、飛機435架次對英國實施空襲,其中飛機空襲52次,飛艇空襲5l次,投彈約300噸,造成約1300人死亡,3000人負傷。約有80艘飛艇毀于協約國的炮火和風暴。

    簡單來講,飛艇出動的51次任務,共208架次,損失就達80艘,傷亡率達385%,這種損失是無法承受的,最終使飛艇單位完全退出一線與日間戰斗任務。

    簡單來說,WW1里飛艇和飛機的關系,有點像WW2中戰艦與空母的關系。要說攻擊威力,戰艦當然遠遠高于空母。譬如WW2時一艘9門16�I詰惱澆 梢栽hr內發射500枚16�I詰  嗟庇00噸炸彈/1200架次的俯沖轟炸機攻擊/24艘大型航母的一次艦載機打擊量,但兩者交戰,前者生存率極低,幾乎是一面倒的情況。

    而在WW1里,由于引擎技術的因素,不管戰斗機、偵察機或轟炸機,航程與載重都很低。譬如令協約國聞風喪膽的紅男爵座機Fokker-DRI三翼機,其航程卻只有200km而已。

    附帶一提,FokkerDRI的空重405kg,全備重量584kg,速度100kt,最大高度23000英尺,更有趣的是,它所的燃油容量為165gal(6245lt),也就是不到50kg重而已

    而英國用以對抗的SopwithF1Camel搭載較多的燃油,全重/空重分別為658kg/421kg,航程也只有455km而已。

    然而航程與載彈量上,飛艇卻有絕對優勢。譬如WW1里德國的L-30飛艇就擁有61,600lb(28噸)的貨物搭載力以及4600mile(7500km)的續航力。這是飛機所無法比擬的,具有同等級能力的飛機甚至要到40年後才真正出現(B-52洲際轟炸機,一次大戰飛艇的搭載量與航程居然能和40年後才出現的」超大型噴射轟炸機相比擬,很神奇,但卻是事實)。

    德國L-30飛艇︰

    http://wwwzeppelin-museumdk/UK/airships/l-30html

    另一個關鍵在于WW1里飛艇可以夜航,而飛機做不到。飛艇可以夜航的原因有二,其一,較大的載重足以負擔額外的導航人員與較佳的導航系統。其二,強大的滯空能力使其于夜間維持浮空狀態等到天明再降落,而當時飛機滯空時間為1~2小時,夜間降落很容易造成極大傷亡。故而WW1中德國屢次于夜間出動飛艇轟炸英國目標。當然這樣準確度會嚴重下降,但問題在于白天飛艇無法在使用曳光彈的戰機下生存,故只有選擇戰機無法起飛做戰的夜間出任務。

    然而若能把戰機與飛艇兩者組合起來的話,可以截長補短,避免各自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勢。譬如飛艇可以載著戰轟機到其自力航程所達不到的地方發動攻擊。或者反過來看,假如一架航程400km(作戰半徑為150~200km)的轟炸機,若以飛艇搭載到距離目標50~100km的地方出擊,則由于目標距離較近,故可以少裝燃油多裝炸彈,又或者是在同樣的時間之內將出擊任務加倍,則總投彈量自然也就加倍。更可以在經過徹夜飛行在黎明出擊以增加奇襲性,或于黃昏時出擊回收撤退,讓敵軍無法追擊等。

    而如果要設定空中航母,還是那個建議,以兩艘飛艇左右並聯,中間架出飛行甲板與機庫(其實就類似洞庫基地,漫畫基地88里面那個)。然後飛機運載量可簡單以整數計算,譬如1噸的載重可操作1架戰機/輕轟炸機出擊10次,2噸的載重可操作一架中型轟炸機出擊5次之類的。然後用飛艇酬載噸數來計算艦載機搭載量。

    譬如以前述德國L-30飛艇性能為例,以兩具L-30組成的空中母艦,載重量應為56噸。考慮機庫甲板乘員武裝等必備重量,可假設有40噸可用載重。則可搭載操作40架戰機/輕轟炸機,或20架戰機與10架中型轟炸機,或10架戰機與15架中型轟炸機等。

    又,關于您的小說中的飛艇性能數據,可能需要略微修正一下。譬如以德國主力飛艇L-30為例,其僅使用6具240hp引擎,總共1440hp,便已有622mph(100km/hr)的速度與28噸載重、7500km的航程了。即使酬載9噸的齊柏林L4型也只使用3具210hp引擎而已。建議參照上述網頁中的各式飛艇性能進行修改。

    又,飛艇載重其時和引擎馬力關系較小,只和其體積(提供的浮力)有關。而所使用的引擎只要提供前進的動力即可不需太大。事實上也無法太大,空用引擎輸出的發展情況大約是這樣︰

    10年代末期100~200hp

    20年代中期300~400hp

    20年代末期400~500hp

    30年代初期600hp

    30年代中期700hp

    譬如WW2德國主力戰機的Bf-109的就是在1935年出廠,使用的是685hp的引擎,整機全重1960kg。

    而WW1年代的工藝技術無法造出大馬力引擎,一般轟炸機或飛艇上需要大馬力的環境,都是使用多具引擎來獲得足夠的總共推力。

    至于飛艇的續航力,引擎的關系也比較小。主要還是看要騰出多少載重來裝油。這些方面就和飛機差很多。事實上,這就是"比空氣輕"的浮空單位的最大優勢所在

    而飛艇的空中補給,可以使用空中靠接接駁,鋼纜吊掛運輸(先射繩子過去,後面拉鋼纜,系緊以後吊運傳送,用于水面艦航行中補給),或是在空母之間使用飛機轉運的方式進行。

    在可靠性方面,只要不直接投入火線面對曳光彈,飛艇的可靠性算是還不錯。此外空中母艦起降操作性能比水上空母高非常多,因飛艇與飛機相對速度比空母與飛機小很多,故于空中母艦上可以安全起降。

    至于效費比,搭載轟炸機攻擊的空中母艦效果會比使用飛艇自行轟炸低一些。實際投彈量(重量或數量)可能會減半。不過使用輕艦載轟炸機俯沖轟炸的話,精確度會比飛艇高空水平�投高許多,可以從此點增加破壞力,彌補降低的載彈量。但若是對于要塞等堅固目標,則小炸彈效果還是不如大炸彈。

    取而代之,空中母艦獲得的就是生存性,空中母艦由于待在後方,很難損失,就算敵機要過來攻擊也得通過100km的戰斗機防空圈。而單純派飛艇轟炸的話,載彈量可以加倍,但是根據前面的數據,一艘飛艇平均只要出三次任務就會被擊落,而且傷亡率可能還會快速增加。

    所以從整體看來,使用飛艇還是相當劃算的。特別在海上使用空中母艦更是如此。因為飛艇攻擊水面艦隊的命中率很低,而使用飛機俯沖轟炸的命中率則高的多了。

    而在您的小說中,建議運用逐步發展的方式。也就是說,一開始還是執行傳統的飛艇轟炸戰術,但是遭遇戰機或地面火炮曳光彈使損失率大幅提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開始考慮飛機護航戰術,然後戰機上艇,最後連轟炸機也上艇變成飛行空母

    空中母艦正視圖︰

    ******

    **=======**

    *||*

    **=======**

    ***|_|***

    由左右兩具飛艇組成,中間是全通飛行甲板/機庫。中間下部突出物為飛艇指揮艙。此指揮艙必需設在下部而不能設在頂部,這是追求降落時的地面視野,

    空中母艦上視圖︰

    ====================

    **

    ====================

    ||||

    ||||

    ====================

    **

    ====================

    飛行甲板的底部地板應比頂部天花板長。若地板長80米的話,天花板可能長僅60米。前後兩端應有10米露天空間。這是為了︰

    1方便戰機起降。

    2需要高速前進時,可用折疊之傾斜門版(或鐵卷門之類的)將前後蓋起來,降低空氣阻力。

    最後,當門版蓋起來後,左右氣囊中間的艙室形狀可以在高速前進時提供某種程度的升力。

    空中母艦的設定可能有些問題

    2艘並列,相距約10M並從中鋪設飛行跑道的寬度可能太窄了。參考航空母艦的尺寸大小,在飛行甲板上往往還要停靠飛機而且還有升降機,這還不算飛行回來的飛行員在空母上的著陸瞄準誤差,10M的寬度實在是太窄了。

    建議設定變更一下,變成4艘聯合體或者是6艘聯合體,甚至是8艘聯合體……

    這樣一來,直通的飛行甲板一下子就可以增長到約20~30M的寬度,以及xx的長度(這個xx與聯合體的飛艇數量成正比)。將飛行甲板拓寬加長之後,不管是載油量還是搭乘飛機的數量都會增加不少,更重要的是這種東西可以對對方形成有效威懾,完全可以通過小型飛艇的油料運輸來進行彈藥油料補給,使之成為永遠不會遠離威懾目標、供給城市的小型空中基地,這個對于敵方的心理威懾相信也會十分有效,特別是在這種看起來好象空中堡壘一樣的東西沒有被擊落也不會被擊落的時候尤其如此。不過推測這種東西在效果最好的濱海城市使用卻不會動用這樣大規模的配置,因為天氣不會允許,特別是風暴的侵襲對于這種體積龐大的設施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陸上使用建議使用6艘、8艘聯合體,而在海上多使用4艘形式的。

    另外,為了使用方便,可以對空母之間采取類似國際空間站一樣的無差別連接組建,以方便根據任務和實際需要對空母進行有效的拆卸與安裝。每間隔一段時間根據物品損耗原則是需要定期更換檢查的,特別是高空中油污與雨水對相關連接部分的腐蝕可能會很成問題,對于損壞比較嚴重的飛艇直接更換掉,另外換一艘上去以接替原來的空位。考慮到這種問題的出現,建議當中的飛行跑道與外圍的飛艇實行滑軌的方式進行連接。並且,一旦某一飛艇遭受了重創,還可以進行可能的補位措施,使整個空母體系不至于一下子就完全遭到毀滅性打擊,這有點類似于海船上的獨立艙室設計。

    當中的飛行跑道不用使用鋁制結構,直接使用橡木或者紅松木又或者其它的材質比較優良的木料,用以保障在出現飛機著陸故障的時候對整個跑道強度的支撐。在空中預留1T左右的載重來準備用以更新和修補的零件(飛行甲板上的優質木料是比較重的東西,還有飛機零件),用以修補飛艇甚至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損壞飛機的修理。這個載重預留的重量可以根據不同的時期,或者說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可隨意修改。

    除此之外,可以對整個空母體系進行有效加載的措施。因為不會以及較少遭受攻擊的原因,完全可以在飛艇于飛艇的兩側加在高空探測氣球一樣的東西,用以增加飛艇的浮力。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因此就增加飛艇的體積,直接利用整個空母體系的上層空間。若是有敵機突破了安全距離,直接釋放掉這些氣球以減少攻擊目標體積實施自然迫降就好了,雖然可能不會真的有多大效果。其實這樣做得更關鍵的目的,是想在飛艇上加裝幾層儲放飛機的空間。上層跑道主要用來回收飛機,而下層空間除了儲放飛機還可以以扔炸彈的方式投放飛機。比方說固定支架使飛機首先保持引擎的正常旋轉,待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讓飛機先往下滑翔一段距離以獲取足夠的速度,然後投入到正常的作戰中去。

    嗯,我就先把自己以前的一點設定拿出來了,看看有沒有用。

    其實,如果將飛艇大規模用于後勤我以為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只要氣候不是太過離譜,飛艇的工作費效比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總之,飛艇的確是個好東西。
設定 光興年間帝國五大軍工巨頭
    //com//漢陽兵工集團公司(漢陽)︰1891年成立,主要生產各種輕武器。後隸屬漢冶萍集團,成為包括輕重機關槍、機關炮、迫擊炮在內的各種輕兵器及彈藥的主要生產企業。

    金陵工業集團公司(江寧)︰1891年成立,主要生產機關槍、艦用機關炮、副炮等。後整合為金陵重工,增加了內燃機、航空器、輕型艦艇、坦克裝甲車輛等生產項目。

    北洋工業集團公司(天津)︰1892年成立,擁有大連造船廠和天津的原北洋機器局,可建造各型戰艦,生產輕型火炮和輕武器。後演化為北洋重工,新增內燃機、航空器、坦克裝甲車輛等項目。

    江南制造集團公司(上海)︰1892年在原江南制造總局基礎上組建,制造各種山野重炮、要塞炮和軍艦主炮等。後整合為江南制造,主要生產火炮和彈藥,並可建造大中型軍艦。

    南方電子工業集團公司(上海)︰1892年成立,主要生產和安裝各種電報系統和艦用電氣設備。後整合為南方電子,成為軍事通訊裝備的主要生產企業。
設定 1894年的帝國軍事院校
    //com//

    1890年

    京師武備學校︰陸軍軍官、士官學校,後並入帝國陸軍大學。

    南苑炮兵學校︰陸軍專業炮兵軍官、士官學校,後並入帝國陸軍大學。

    保定陸軍學院︰原保定講武學堂,直隸軍區的陸軍軍官、士官學院。

    京師同文學院︰原京師同文館,培養軍事外語人才。

    陸軍醫學院︰設在京師。

    1891年

    帝國軍事情報學院︰設在京師北郊,培養軍事情報人員。

    馬尾海軍學院︰原馬尾水師學堂,海軍軍官學院。

    帝國陸軍大學︰主校區在京郊豐台,江寧有分校區,陸軍軍官大學。

    帝國海軍大學︰主校區在天津,大連和上海有分校區,海軍軍官大學。

    帝國狙擊學校︰設在保定,陸軍專業士官學校。

    承德騎兵學校︰騎兵專業士官、軍官學院。

    1892年

    帝國參謀學院︰設在京師南郊,陸海軍參謀軍官學院,中高級指揮參謀人才的再培訓基地。

    京師禁衛步兵學校︰陸軍士官學校,禁衛教導旅駐地。

    北洋海軍技術學院︰設在天津,培養海軍技術士官、軍官。

    濟南炮兵學校︰陸軍專業士官學校。

    海軍醫學院︰設在天津。

    1893年

    帝國軍事科技學院︰設在京師,總參謀部直轄,培養軍事科技人員。

    帝國聯勤學院︰設在江寧,培養後勤士官、軍官。

    濟南陸軍學院︰華東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奉天陸軍學院︰東北軍區的陸軍士官、軍官學校。

    1894年

    廣州海軍學院︰海軍軍官、士官學院。

    桂林陸軍學院︰西南軍區的陸軍士官、軍官學院。

    蘭州陸軍學院︰西北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武昌陸軍學院︰原武昌講武學堂,華南軍區的士官、軍官學院。
設定 1903年東亞聯盟軍艦噸位統計
    //com//

    一、中華帝國

    主力艦︰

    瑞字一等戰艦(2艘)︰29600

    電字一等戰艦(4艘)︰51200

    龍威二等戰艦(2艘)︰17100

    定遠二等戰艦(2艘)︰14600

    甦州一等裝巡(2艘)︰23600

    雲字一等裝巡(6艘)︰63000

    建北二等裝巡(2艘)︰9700

    新遠二等裝巡(2艘)︰8460

    小計︰217260噸

    輔助艦艇︰

    劍字輕巡(4艘)︰17240

    刀字輕巡(4艘)︰19000

    雨字輕巡(10艘)︰36200

    風字輕巡(10艘)︰31500

    雪字驅逐(28艘)︰23800

    月字驅逐(24艘)︰23040

    鯊字魚雷艇母艦︰4X2500=10000

    水字大型魚雷艇(10艘)︰4800

    百噸型魚雷艇(10艘)︰1600

    七十噸型魚雷艇(31艘)︰2200

    三十噸型魚雷艇(13艘)︰400

    捷字號通報艦(2艘)︰2X2800=5600

    運輸艦(14艘)︰合計29400

    近岸炮艦(12艘)︰合計5700

    訓練艦(4艘)︰合計6500

    測量船(3艘)︰合計3500

    煤船(4艘)︰合計12200

    其他雜用船艇︰合計3300

    總計︰453240噸

    二、日本帝國

    主力艦︰

    富士級一等裝巡(4艘)︰39200

    輔助艦艇︰

    朝日級輕巡(4艘)︰19040

    高砂級輕巡(4艘)︰16540

    笠置級輕巡(4艘)︰12000

    雷級驅逐(8艘)︰2800

    叢雲級驅逐(16艘)︰10400

    魚雷艇母艦(3艘)︰合計4700

    百噸型魚雷艇(3艘)︰480

    七十噸型魚雷艇(30艘)︰2100

    八重山號通報艦︰2100

    運輸艦(8艘)︰合計16600

    炮艦(3艘)︰合計2200

    其他︰合計9900

    總計︰138060噸

    三、朝鮮王國

    主力艦︰

    三等戰艦建東號︰4850

    輔助艦艇︰

    江華級輕巡(4艘)︰11600

    仁川級輕巡(4艘)︰12600

    雪字驅逐艦(12艘)︰10200

    魚雷艇母艦(2艘)︰2400

    百噸型魚雷艇(3艘)︰480

    七十噸型魚雷艇(20艘)︰1400

    運輸艦(4艘)︰合計9100

    炮艦(3艘)︰合計2000

    其他︰合計5700

    總計︰60330噸

    四、琉球王國

    巡邏/運輸艦艇(12艘)︰合計7100噸
設定 亞俄戰爭雙方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com//亞俄戰爭(東亞俄羅斯戰爭)雙方編制簡表

    一、華軍禁衛軍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注︰僅常備的禁衛第1和第2師達到表中水平,第3-5預備禁衛師在戰時的平均裝備達標率僅為45%)

    *步兵連︰145人;60迫擊炮2門;輕機槍5挺。

    *步兵營︰705人;80迫擊炮2門,60迫擊炮合8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合20挺。

    *步兵團︰2430人;75山/步炮6門,100迫擊炮3門;80迫擊炮合6門,60迫擊炮合26門;重機槍合6挺,輕機槍合65挺。

    *步兵旅︰9180人;90榴彈炮18門;75山/步炮合18門,100迫擊炮合9門;80迫擊炮合20門,60迫擊炮合86門;重機槍合20挺,輕機槍合221挺。

    *步兵師︰36065人;150榴彈炮36門,105加農炮54門;90榴彈炮合54門;75山/步炮合60門,100迫擊炮合30門,57騎兵炮合6門;80迫擊炮合72門,60迫擊炮合284門;重機槍合72挺,輕機槍合746挺。

    *禁衛膘騎旅︰6687人;90榴彈炮12門,100迫擊炮6門;57騎兵炮18門,80迫擊炮18門;重機槍18挺,輕機槍56挺。

    二、華軍國防軍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注︰僅第1-13常備步兵師達到表中水平,第14-36預備步兵師在開戰前通常缺乏師屬加農、榴彈炮、輕迫擊炮和機槍,這些師在戰時的平均裝備達標率為66%)

    *步兵連︰139人;輕機槍2挺。

    *步兵營︰658人;60迫擊炮3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8挺。

    *步兵團︰2254人;57山/步炮6門,80迫擊炮3門;60迫擊炮合9門,重機槍合6挺;輕機槍合26挺。

    *步兵旅︰9015人;75野炮18門,100迫擊炮6門;57山/步炮合18門,80迫擊炮合9門;60迫擊炮合30門,重機槍合20挺;輕機槍合86挺。

    *步兵師︰34186人;105加農炮36門,90榴彈炮36門;75野炮合54門,100迫擊炮合18門;57山/步炮合60門,80迫擊炮合30門;60迫擊炮合99門,重機槍合66挺;輕機槍合282挺。

    *騎兵旅︰6471人;57騎兵炮6門,80迫擊炮6門,輕機槍8挺,重機槍4挺。

    三、朝鮮和日本軍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注︰朝日的禁衛/近衛師的裝備水平與華軍國防軍常備師一致。戰時朝日的預備步兵師平均裝備達標率為79%)

    *步兵連︰135人。

    *步兵營︰612人;重機槍2挺(1904年以後每營增加了2挺輕機槍和2門60迫擊炮)

    *步兵團(聯隊)︰2155人;57山/步炮6門;重機槍6挺。

    *步兵旅(旅團)︰7989人;75山/步炮18門;57山/步炮合18門;重機槍合20挺。

    *步兵師(師團)︰32256人;75野炮72門;75山/步炮合54門;57山/步炮合60門;重機槍合66挺。

    四、俄軍人員裝備編制簡表

    (注︰1904年後,俄國陸軍的武器有所加強,步兵營開始大量裝備輕機槍和各種口徑的戰壕迫擊炮)

    *步兵連︰140-160人。

    *步兵營︰700-1000人;1-2挺重機槍(1904年後每營增加了2-4挺輕機槍和2-4門迫擊炮)。

    *步兵團︰3000-3500人;合4-8挺重機槍。

    *步兵旅︰7000-7500人;合8-16挺重機槍。

    *步兵師︰18000人;48-64門火炮(76山/76野/87輕榴/152重榴),合16-32挺重機槍。

    *騎兵師︰3500人;12門輕火炮(57騎/76山/87輕榴),4挺重機槍。

    *步兵軍︰48000人;138-166門火炮,合36-68挺重機槍。

    附注︰

    *東亞聯軍的通常編制為︰1個步兵師轄3個步兵旅;1個步兵旅轄3個步兵團;1個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1個步兵營轄4個步兵連。

    另,1個騎兵旅轄3個騎兵團;1個騎兵團轄3個騎兵營;1個騎兵營轄3個騎兵連。

    *俄軍的通常編制為︰1個步兵軍轄2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工兵營和1個機動輜重隊;1個步兵師轄2個步兵旅;1個步兵旅轄2個步兵團;1個步兵團轄4個步兵營;1個步兵營轄4個步兵連。

    另,1個騎兵師轄2個騎兵旅;1個騎兵旅轄2個騎兵團;1個騎兵團轄6個騎兵連。

    *東亞聯盟陸軍主戰武器︰

    華造一八九七年式7點92毫米彈倉步槍︰戰斗全重4點25公斤,射速10發/分。聯軍通用。

    德造一八八八年式7點92毫米毛瑟步槍︰主要配備在國防軍預備師和朝日軍。

    奧造一八八五年式8毫米曼利夏步槍︰主要配備在國防軍預備師和朝日軍。

    華造一八九九年式7點92毫米輕機槍,戰斗全重14公斤,戰斗射速150-200發/分。50發彈鼓或100發金屬彈鏈供彈。

    德造馬克沁式7點92毫米重機槍︰戰斗全重63公斤,戰斗射速300發/分。主要配備在朝日軍。

    華造一八九六年式7點92毫米重機槍︰戰斗全重59公斤,戰斗射速300發/分。聯軍通用。

    華造一九零一年式60毫米迫擊炮︰彈重3公斤,射程3100米。

    華造一八九七年式80毫米迫擊炮︰彈重5公斤,射程4200米。

    華造一九零零年式100毫米迫擊炮︰彈重13公斤,射程4700米。

    德造克虜伯57毫米山炮︰聯軍通用。

    華造一八九六年式57毫米騎兵炮/山炮︰聯軍通用。

    法造施耐德75毫米山炮︰朝日軍用。

    華造一八九二年式75毫米山炮︰彈重7公斤,射程6千米。聯軍通用。

    法造施耐德75毫米野炮︰朝日軍用。

    華造一八九五年式75毫米輕野炮︰彈重7點5公斤,射程9千米。聯軍通用。

    華造一九零一年式90毫米輕榴彈炮︰彈重10公斤,射程10點5千米。聯軍通用。

    華造一八九八年式105毫米重野炮︰彈重20公斤,射程13千米。聯軍通用。

    華造一八九九年式150毫米重榴彈炮︰彈重45公斤,射程9點8千米。聯軍通用。

    德造克虜伯150毫米重榴彈炮︰聯軍通用。

    *俄羅斯帝國陸軍主要武器︰

    莫辛-納甘一八九一年式7點62毫米步槍︰戰斗全重4點3公斤,射速10發/分。

    馬克沁7點62毫米重機槍︰戰斗全重66公斤,射速250發/分。100/250發帆布彈袋供彈。

    哈乞開斯8毫米輕機槍︰戰斗全重15公斤,戰斗射速150發/分。39發彈盤供彈。

    一九零二年式3英寸(76毫米)野炮︰戰斗全重1092公斤,發射6點5公斤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8點5千米,射速10發/分。

    一八九五年式87毫米輕型野炮︰戰斗全重1000公斤,榴彈最大射程6千米,射速2發/分。

    一九零四年式3英寸(76毫米)山炮︰戰斗全重330公斤,榴彈最大射程4點3千米,射速6發/分。

    一八八三年式6英寸(152毫米)臼炮︰戰斗全重1300公斤,榴彈最大射程3點7千米,射速4發/分。

    一八七七年式6英寸(152毫米)重炮︰戰斗全重4800公斤,發射40公斤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8點8千米,射速1發/分。

    http://www2552comcn
設定 作戰圖之四河戰役草
    //com//1904年5月下旬,俄遠東軍集中70萬人,向當面的50萬華軍發起全線進攻,企圖殲滅華軍第一第二集團軍並解救赤塔要塞。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http://img64photo163com/jiang9749/6073403/184928789jpgtarget=_blank

    四河戰役草圖
設定 1904年9月1日東亞聯軍部署態勢
    //com//

    截止1904年9月1日

    一、前線部隊

    &東部方面軍︰司令官劉百良上將,參謀長王直上將

    *第3軍︰司令官鄭虹少將

    第11步兵師(31、32、33旅)

    第13步兵師(師長彭同豐少將,轄37、38、39旅)

    預備第34步兵師(預備100、101、102旅)

    預備第35步兵師(5月25日起自西線第6軍調入,轄預備104、230、231旅)

    第5騎兵旅

    獨立第4炮兵旅

    ——共十四萬二千人

    #日本第1集團軍︰司令官黑木為楨大將,參謀長清田從江中將

    *第1軍︰司令官野津道貫中將

    第1步兵師團(1、2、3旅團)

    第2步兵師團(1904年6月1日起自國內調入,轄4、5、6旅團)

    預備第10步兵師團(預備28、29、30旅團)

    獨立第2炮兵旅團

    ——共十萬三千人

    *第2軍︰司令官奧保鞏中將

    近衛師團

    預備第11步兵師團(預備31、32、33旅團)

    預備第12步兵師團(預備34、35、36旅團)

    第1混成騎兵旅團

    獨立第3炮兵旅團

    ——共十萬六千人

    *後方警戒隊︰預備第19師(55、56、57旅)

    ——共三萬二千人

    方面軍按編制合計三十八萬三千人,截止9月1日實有三十萬五千人。

    &西部方面軍︰司令官鐘夏火大將,參謀長鄧簡上將

    直轄︰

    方面軍司令部機關

    方面軍後方地域各勤務部隊

    預備第103步兵旅

    預備第120步兵旅

    ——共四萬六千人

    #第1集團軍︰司令官趙飛雪上將,參謀長秦飛葉中將(兼理第一軍)

    *第1軍︰

    第1步兵師(1、2、3旅)

    第3步兵師(7、8、9旅)

    預備第25步兵師(預備73、74、75旅)

    預備第27步兵師(預備79、80、81旅)

    第1騎兵旅

    第2騎兵旅

    獨立第1炮兵旅

    ——共十四萬八千人

    *第4軍︰司令官李雪冬中將,參謀長甦三嶺少將;

    轄

    第2步兵師(4、5、6旅)

    第12步兵師(6月25日自國內調入,轄34、35、36旅)

    預備第26步兵師(預備76、77、78旅)

    預備第33步兵師(預備97、98、220旅)

    預備第10騎兵旅

    獨立第6炮兵旅

    ——共十四萬二千人

    ——連同集團軍附屬隊第1集團軍按編制合計三十萬六千人

    #第2集團軍︰司令官梁天河上將,參謀長張一葉上將;

    *禁衛軍︰司令官羅坤中將,參謀長蕭斌中將

    禁衛第1師(師長錢梓辰少將,轄禁衛1、2、3旅)

    禁衛第2師(師長許魂少將,轄禁衛4、5、6旅)

    預備禁衛第3師(預備禁衛7、8、9旅)

    預備禁衛第4師(預備禁衛10、11、12旅)

    預備禁衛第5師(預備禁衛13、14、15旅)

    禁衛膘騎旅

    禁衛第1炮兵旅

    ——共十九萬三千人

    *第5軍︰司令官趙民河中將,參謀長冷泉葉少將

    預備第20步兵師(預備58、59、60旅)

    預備第22步兵師(預備64、65、66旅)

    預備第24步兵師(預備70、71、72旅)

    第6騎兵旅

    獨立第10炮兵旅(6月1日起由原暫編第10炮兵群升級);

    ——共十萬六千人

    ——連同集團軍附屬隊第2集團軍按編制合計三十一萬五千人

    #第3集團軍︰6月25日組建,司令官肖烈日上將,參謀長胡驚怖中將

    *第2軍︰司令官楚卿中將

    第7步兵師(19、20、21旅)

    第10步兵師(28、29、30旅)

    預備第30步兵師(89、90、310旅)

    禁衛教導旅

    第3騎兵旅(旅長邢曉強準將)

    獨立第2炮兵旅

    ——共十二萬三千人

    *第6軍︰司令官陸凱平中將

    預備第31步兵師(6月25日起自國內調入,轄預備92、320、321旅)

    預備第21步兵師(預備61、62、63旅)

    預備第23步兵師(預備67、68、69旅)

    第4騎兵旅

    獨立第11炮兵旅(6月20日由原暫編第11炮兵群升級)

    ——共十一萬人

    ——連同集團軍附屬部隊第3集團軍按編制共二十三萬三千人

    #朝鮮集團軍︰司令官金永寧大將,參謀長盧勝保中將;

    *第1軍︰

    朝鮮禁衛師(禁衛1、2、3旅)

    第2步兵師(4、5、6旅)

    預備第7步兵師(預備19、20、21旅)

    第1騎兵旅

    第1混成炮兵旅

    ——共十一萬人

    *第2軍:

    第1步兵師(1、2、3旅)

    預備第6步兵師(預備16、17、18旅)

    預備第8步兵師(預備22、23、24旅)

    第2混成炮兵旅

    ——共十萬一千人

    ——連同集團軍附屬部隊朝鮮集團軍按編制共二十二萬三千人。

    #方面軍預備軍︰司令官沈星一上將,參謀長李瑋中將

    預備第14步兵師(預備40、41、42旅)

    預備第16步兵師(預備46、47、48旅)

    預備第36步兵師(預備106、107、108旅)

    預備第11騎兵旅

    預備第12騎兵旅

    獨立第3炮兵旅

    ——共十一萬三千人

    ——西部方面軍按編制合計一百二十四萬五千人,截止9月1日,實有一百一十四萬八千人,其中方面軍預備軍部署在國內(東北三省),朝鮮集團軍由于士氣低落而主要被用于收復地治安鎮壓、後方警戒和道路修築維護。

    &蒙古方面軍︰司令官向藍中將,參謀長海嘯天中將

    *第1騎兵軍︰轄第1、2、4、6蒙古騎兵旅,獨立第3騎炮兵群。按編制共二萬八千五百人。

    *第2騎兵軍︰轄第3、5、7蒙古騎兵旅,獨立第2騎炮兵群,按編制共二萬二千人。

    *方面軍預備隊︰轄第95步兵旅、預備第107、108(騎)步兵旅、獨立第1騎炮兵群,按編制共二萬四千人。

    *其他︰

    庫侖警戒區守備隊︰獨立第93、96步兵旅。按編制共一萬八千人。

    烏里雅甦台警戒區守備隊︰外蒙第2、第3邊防團,第1、3、6蒙古民團支隊,共一萬余人。

    科布多警戒區守備隊︰外蒙第1邊防團,第2、4、5蒙古民團支隊,共七千余人。

    ——連同方面軍附屬部隊,蒙古方面軍共十一萬六千人,截止9月1日實有十萬一千人。

    &西北方面軍︰司令官張遙前大將、參謀長嚴滄龍中將;

    *第一軍團︰(伊犁方面,司令官嚴猛中將)

    第8步兵師(22、23、24旅)

    第7騎兵旅

    預備獨立第110步兵旅、

    預備獨立第112步兵旅、

    暫編第20炮兵群。

    ——共六萬一千人

    *第二軍團︰(喀什方面,司令官錢嵐中將)

    預備第32步兵師(預備94、201、202旅)

    預備第1回民師(回民1、2、3旅)

    預備第4回民旅

    獨立第91步兵旅

    預備第10回民(騎)步兵旅

    暫編第21炮兵群

    ——共九萬一千人

    *第三軍團︰(伊犁方面)

    陸軍步兵教導師(教導1、2、3旅)

    第9步兵師(25、26、27旅)

    預備第9騎兵旅

    暫編第22炮兵群

    ——共七萬七千人

    *其他︰

    迪化警戒區守備隊︰獨立第88步兵旅。共九千人。

    阿勒泰警戒區守備隊︰獨立第1守備群。共四千八百人。

    塔城警戒區守備隊︰獨立第2守備群。共五千六百人。

    北疆特務隊(駐扎奎屯)︰獨立第99步兵旅。共九千人。

    南疆特務隊(駐扎阿克甦)︰第8騎兵旅。共六千五百人。

    ——共三萬五千人

    ——加上方面軍附屬部隊,西部方面軍按編制合計二十六萬八千人,截止9月1日實有二十四萬五千人

    &庫頁島鎮壓部隊︰第1、第2海軍陸戰旅

    &堪察加及千島群島鎮壓部隊︰第5海軍陸戰旅14團、日本海軍陸戰第1團

    二、中國國內守備隊及機動隊

    &直隸軍區︰

    第4步兵師(10、11、12旅)

    預備第28步兵師(預備82、83、84旅)

    禁衛帝都衛戍旅

    預備第115、116、117步兵旅

    海軍陸戰第3、第4旅

    海軍陸戰第5旅第13、15團

    預備騎兵第13旅

    預備獨立第12炮兵旅(6月15日起由原暫編第12炮兵群升級)

    ——連同軍區和中央軍事機關人員共十五萬九千人

    &華東軍區︰

    預備第29步兵師(預備85、87、301旅)

    預備第15步兵師(預備43、44、45旅)

    ——連同軍區人員共六萬八千人

    &華南軍區︰

    第5步兵師(13、14、15旅)

    預備第17步兵師(預備49、50、51旅)

    ——連同軍區人員共七萬人

    &西南軍區︰

    第6步兵師(16、17、18旅)

    預備第18步兵師(預備52、53、54旅)

    ——連同軍區人員共六萬九千人

    &西藏特別軍區︰

    第800特設守備團

    第801特設步兵團

    預備第100騎兵團

    藏民第1、2、3、4代本(團)

    ——連同軍區人員共一萬七千人。

    ——國內非戰區守備部隊及機關人員合計三十五萬三千人。

    http://www2552comcn
設定 1904年帝國十大國有企業概況
    //com//1904年12月30日工商部帝國資產局提交的前十強國有企業狀況。

    1904年全國企業資本總額達到十億元,營業總額五十八億元,而當年國民總收入為八十七億元。其中工業企業注冊資本總額為四億三千萬元,工業總產值二十五億元。

    1、漢冶萍集團︰總部漢陽,資本總額三千六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49%股份,湖北省政府佔3%股份。其下包括漢陽鋼鐵、大冶鐵礦、萍鄉煤礦、漢陽兵工、漢陽重工等子集團公司,主營鋼鐵、采礦、機械、兵工,1904年營業額達三億三千萬元,其中六成來自軍工定貨。

    2、北洋重工集團︰總部天津,資本總額三千四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48%股份,天津直轄市政府佔3%股份。其下包括北洋機器、北洋機車、天津內燃機、津華汽車、廊坊航空、大連造船等子集團公司,主營機械、造船、兵工、航空、汽車機車等。

    3、帝國鐵道︰總部北京,資本總額三千一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其下包括東北、直隸、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六大運營公司,擁有全國42000公里鐵道中27000公里的產權。

    4、沈陽(盛京)重工︰資本總額三千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48%股份,奉天省政府佔3%股份,其下包括撫順煤礦、奉天礦總、鞍山鋼鐵、沈陽機造、沈陽機車等子公司,主營鋼鐵、機械、采礦。1902年生產了超過100萬噸優質鋼,佔全國鋼產量的三分之一強。

    5、江南制造︰總部上海,資本總額一千六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45%股份,上海市政府佔6%股份,其下包括江南機器、江南制炮、上海船廠、寶山鋼鐵等子公司,主營機械、兵工、造船和鋼鐵。

    6、金陵重工︰總部江寧,資本總額一千五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其下包括金陵兵工、江寧造船、江寧內燃機、江寧航空、江華汽車等子公司,主營兵工、航空、汽車和造船。

    7、南方電子︰總部上海,資本總額一千四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主營機電、通訊和光學。

    8、帝國墾殖︰總部北京,資本總額一千二百萬元,其中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其下包括141個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國民模範農場”、46個農產加工公司和25個設在各重要城市的農產分銷公司。注︰未來人集團每位成員各持有該公司1%的股份,在1902財年,每人都分到了超過3萬元的紅利。

    9、帝國化學︰總部天津,資本總額一千萬元,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

    10、帝國石油︰總部北京,資本總額八百萬元,帝國中央政府佔51%股份。

    以上十大國有企業資本總額達一億八千八百萬元,其中51%股份屬于帝國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總營業額達十二億元。

    http://www2552comcn
設定 帝國1905年陸軍整備案(新修訂)
    //com//1905年帝國陸軍整編案

    甲、計劃從1905年到1917年,12年內完成全國陸軍之重新整編。

    乙、常備軍各部應在動員令下達後5天內完成動員,第一批次國防預備部隊應在動員令下達後15天內完成動員,第二批次國防預備部隊應在動員令下達後45天內完成動員。

    丙、計劃到1917年完成如下編列︰

    一、常備軍

    禁衛軍包括︰禁衛第1、2師,獨立禁衛第7-15旅,禁衛教導旅,禁衛膘騎1-3團。

    國防常備部隊包括︰步兵第1-13師,陸軍教導師,獨立步兵第201-208旅,騎兵1-15團。

    常備軍共編制16個師,18個獨立步兵旅,18個騎兵團。

    另

    計劃設立獨立炮兵營48個,包括︰

    380毫米攻城炮營4個[每營3門炮][共12門]

    305毫米列車炮營3個[每營3門炮][共9門]

    305毫米攻城炮營6個[每營9門炮][共54門]

    240毫米重迫炮營4個[每營18門炮][共72門]

    210毫米重野炮營8個[每營9門炮][共72門]

    160毫米重迫炮營6個[每營18門炮][共108門]

    150毫米重榴炮營8個[每營18門炮][共144門]

    105毫米重野炮營9個[每營18門炮][共162門]

    獨立炮兵總兵力約4萬人。

    計劃設立獨立工兵營50個︰每營482人。總兵力24100人。

    計劃設立獨立運輸營60個︰每營平時編制營部40人,戰時編制442人。總兵力平時2400人,戰時26520人。

    以上野戰及野戰輔助部隊動員前約為105萬人,動員後可達到約120萬人。

    另,各級總部機關、後勤機構、動訓機構、陸軍醫院、軍事院校和科研機構、航浮部隊、邊防部隊、陸軍要塞守備部隊等單位共編制約25萬現役軍人。

    陸軍平時現役軍人總數約為130萬人。

    二、預備軍

    第一批次國防預備部隊包括︰預備步兵第14-25師,預備獨立步兵301-310旅。騎兵21-28團。共12個步兵師,10個獨立步兵旅和10個騎兵團,另有40個預備工兵營和60個預備運輸營,總兵力約82萬人。

    第二批次國防預備部隊包括︰預備步兵第26-36師,預備獨立步兵401-416旅。共10個步兵師和16個獨立步兵旅,另有40個預備工兵營和60個預備運輸營,總兵力約77萬人。

    丁、1905年陸軍新編制如下(不分禁衛軍與國防軍)︰

    一、步兵排到步兵師編制簡表

    1、步兵排[46人][配輕機槍2,步槍42,手槍2]

    轄︰

    步兵班3個[班長1,班副2,兵9,合計12人][配步槍12]

    排部班1個[排長排副各1,通訊兵2,三人輕機槍組2][配手槍2,步槍6,輕機槍2]

    2、步兵連[180人][配60迫擊炮2,輕機槍8,步槍154,手槍8]

    轄︰

    步兵排3個[46人*3]

    連部班1個[14人][編制見附錄1][配手槍2,步槍10]

    供應班1個[14人][班長班副各1,兵12][配步槍14]

    機炮班1個[14人][班長班副各1,三人60迫擊炮小組2,三人輕機槍小組2][配60迫擊炮2,輕機槍2,步槍4]

    擔架分隊1個[平時無,戰時視情由上級配置]

    3、步兵營[平時732人,戰時764人][配80毫米迫擊炮3門,60毫米迫擊炮6門,重機槍9,輕機槍26,步槍559,手槍47]

    轄︰

    步兵連3個[180人*3]

    營部排1個[40人][編制見附錄1][配輕機槍1,步槍15,手槍11]

    機炮連1個[94人][編制見附錄2][配80毫米迫擊炮3門,重機槍12,步槍34,手槍10]

    供應排1個[50人][排長排副各1,勤務兵3,轄供應班3、三人輕機槍組1][配輕機槍1,步槍48,手槍2]

    營衛生所1個[平時8人,戰時擴充為40人的救護站]

    擔架隊1個[平時無,戰時視情由上級配置]

    4、步兵團[平時2994人,戰時3154人,不含衛生連]

    轄︰

    步兵營3個[732*3]

    團部連1個[70人][編制見附錄1]

    團山炮營1個[318人][編制見附錄2][配75毫米山步炮12門,100毫米迫擊炮6門,共18門炮,火炮可分解後馱載或人力負載]

    警衛排1個[46人]

    偵察排1個[40人]

    通訊排1個[40人]

    工兵連1個[134人]

    輜重連1個[134人]

    團醫護所1個[平時16人,戰時擴充為80人的救護所]

    衛生連1個[即擔架大隊,平時無,戰時視情由上級配置]

    5、步兵旅︰[平時11738人,戰時約12800人]

    轄︰

    步兵團3個[2994*3]

    旅部營1個[270人][編制見附錄1]

    旅野炮營1個[910人][編制見附錄2][配18門75毫米野炮,6門160毫米迫擊炮,共24門炮]

    警衛連1個[180人]

    偵察連1個[194人][配馬、自行車、摩托車、汽車、氣球等]

    通訊連1個[134人]

    工兵營1個[482人]

    輜重營1個[442人]

    旅軍械所1個[104人]

    旅醫院1個[平時40人,戰時擴充為200人的野戰醫院]

    旅衛生營1個[平時無,戰時約450人][配備擔架、馬車、汽車等]

    6、整編步兵師︰[平時編制44034人,戰時約5萬人]

    轄︰

    步兵旅3個[11738*3]

    師部營1個[470人]

    師屬炮兵旅1個[3026人][配36門105重野炮,18門150重榴炮,共54門炮]

    警衛營1個[912人][注︰轄4個警衛連]

    騎兵營1個[730人]

    通訊營1個[442人]

    輜重團1個[平時1396人,戰時增編兩個運輸營,達到2280人]

    工兵團1個[1516人]

    師軍械廠1個[248人]

    師野戰醫院1個[平時80人,戰時擴充為400人的師野戰醫院]

    師衛生團1個[平時無,戰時約900人][配備擔架、馬車、汽車等]

    二、獨立步兵旅︰[平時編制12548人,戰時約13600人]

    步兵團3個[2994*3]

    旅屬炮兵團1個[1084人][2連12門105毫米重野炮,2連12門75毫米野炮,1連6門160毫米迫炮,共30門炮]

    旅部營1個[270人]

    警衛連1個[180人]

    通訊連1個[134人]

    搜索營1個[686人][編制騎兵連1(176人),搜索連2(180人*2),氣球排1(60人,觀測/校射氣球3),營部排1(40人),供應排1(50人)]

    輜重營1個[586人][比師轄步兵旅多編1個運輸連]

    工兵營1個[482人]

    旅軍械所1個[104人]

    旅醫院1個[平時40人,戰時擴充為200人的野戰醫院]

    旅衛生營1個[平時無,戰時約450人][配備擔架、馬車、汽車等]

    三、獨立騎兵團︰[平時2900人,戰時2964人]

    騎兵營3個[730人][每營轄4個騎兵連,每騎兵連轄4騎兵排,每騎兵排42人,又騎兵連部8人,騎兵營部26人]

    團部連1個[94人][注︰含獸醫所和病馬廠共32人]

    騎炮營1個[330人][轄3個57毫米騎炮連,每連80人、6門炮][配57毫米騎兵炮18門,火炮配四駕輕便炮車或分解後馱載]

    機槍連1個[94人][配重機槍12挺(輪式槍架,可直接拖曳、馬車運載或騾馬馱載)]

    輜重連1個[134人]

    軍械站1個[42人]

    團醫護所1個[平時16人,戰時80人][配輕便醫療馬車]

    *********************************************************************

    附錄1︰各級指揮機關編制

    (1)連部班編制14名[步槍10,手槍2]

    連長1

    連副1

    司務長1

    司號手1

    司旗手1

    傳令兵3

    衛生兵2

    炊事兵2

    勤務兵2

    (2)營部排編制40名[配輕機槍1,步槍15,手槍11]

    營長1

    營副1

    參謀官5[主任、作訓、情報、人事、補給各1][手槍5]

    會計1

    文書2

    司旗手1[配手槍]

    司號手1[配手槍]

    通訊班7人[配電話機1,手槍2,步槍5]

    警衛班12人[步槍10,機槍1]

    炊事班2人

    勤務班7人

    (3)團部連編制70名

    團長1[配副官1,警衛員1]

    團副1[配警衛員1]

    參謀官10[分主任、作訓、情報、人事、補給五科]

    會計2人

    文書5人

    司旗手3人

    軍樂班8人[軍樂官1,樂手7]

    團獸醫站8人

    憲兵班12人

    炊事班2人

    勤務班15人

    (4)旅部營編制270名

    旅長1[配隨侍副官2,警衛員3,文書1,勤務兵2]

    副旅長1[配警衛員1,勤務兵1]

    參謀長1[配副官1,警衛員1,文書1,勤務兵1]

    副參謀長1[配警衛員1,勤務兵1]

    旅參謀部分作訓、情報、軍需、軍械、人事、軍法、財務、庶務八科

    八科共編制軍官16名,會計官2名,會計4名,文書8名,勤務兵24名

    軍樂隊12人

    憲兵排46人

    通訊連36人[軍官4,士官6,兵26][電台2部,信鴿1車,電話機12,手槍10,步槍32]

    旅獸醫所(含病馬廠)35人

    旅部食堂8人

    勤務排36人

    (5)師部營編制470名

    師長1[配副官3,警衛員3,文書2,勤務兵2]

    副師長1[配警衛員1,勤務兵1]

    參謀長1[配副官1,警衛員2,文書1,勤務兵1]

    副參謀長[配警衛員1,勤務兵1]

    師參謀部分作訓、情報、軍需、軍械、人事、軍法、財務、庶務八處,共配軍官32名,會計官2名,會計4名,文書16名,勤務兵32名

    師儀仗隊16人

    師軍樂隊16人

    憲兵連180人

    師獸醫院(含病馬廠)87人

    師部食堂12人

    勤務排50人

    附錄2︰各級火力支援單位編制

    (1)營屬機炮連[94人][配80毫米迫擊炮3,重機槍9,步槍34,手槍10]

    下轄︰

    連部班1個[14人][手槍2,步槍10]

    機槍排3個[20人*3][配重機槍3,步槍6,手槍2]

    迫炮排1個[20人][配80毫米迫擊炮3,步槍6,手槍2]

    (2)團屬炮兵營︰[318人][配75毫米山步炮12門,100毫米迫擊炮6門,全部可馱載或人力背負]

    轄︰

    山炮/步兵炮炮兵連2個[80人*2][轄連部和3個炮排,每排2個炮班和1個警衛組共22人][全連配騾馬24匹,75毫米山步炮6門]

    迫炮連1個[68人][轄連部和3個炮排,每排2個炮班和1個警衛組共18人][全連配騾馬12匹,100毫米迫擊炮6門]

    營部排1個[40人]

    供應排1個[50人][配騾馬48,輕機槍1,步槍48,手槍2]

    (3)旅屬炮兵團[910人][配75毫米野炮18門,160毫米迫擊炮6門]

    轄︰

    75野炮連3個[174人*3][轄連部、3個炮排和1個供應排,每排2個炮班和1個警衛班共40人][全連配75毫米野炮6門,七駕炮車6部,四駕馬車6部,雙駕馬車25部,挽馬116匹,乘馬16匹]

    160迫炮連1個[174人][轄連部、3個炮排和1個供應排,每炮排2個炮班和1個警衛班共40人][全連配160毫米迫擊炮6門,七駕炮車6部,四駕馬車6部,雙駕馬車25部,挽馬116匹,乘馬16匹]

    營部排1個[40人][配馬車12部,挽馬24匹,乘馬8匹]

    軍械排1個[40人][配馬車8部,挽馬16匹]

    輜重連1個[134人][配馬車50部,挽馬100匹,乘馬10匹]

    (4)師屬炮兵旅[3026人][配2營36門105毫米重野炮,1營18門150毫米重榴炮]

    轄︰

    105重野炮(加農炮)營2個[736人*2][每炮連174人][每營配105毫米重野炮(加農炮)18門][注︰105重野炮配九駕炮車]

    150重榴炮營1個[838人][每炮連208人][每營配150毫米重榴彈炮18門][注︰150重榴炮配十一駕炮車]

    團部連1個[70人]

    炮兵觀察連1個[194人][配馬、馬車、摩托車、汽車、觀察氣球等]

    團輜重營1個[452人]
設定 劃時代的戰列艦——中華帝國北岳級
    //com//北岳級是為世界海軍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戰艦。1903-1904亞俄戰爭的海戰刺激了帝國的觀測儀器和火炮技術的進步,而在南海決戰中,證明了統一的彈道便于命中率的提高,于是誕生了這一款“足以讓世界所有戰列艦迅速腐化”的新銳戰艦。它的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便讓美國到此的大白艦隊黯然失色。聯合演習中的表現更讓美國人吃驚,以為“新時代的開創者——盾與長矛的完美化身”,此後列國提及的“岳時代”便是指這款戰艦。而回到美國的大白艦隊的軍官們也開始強烈要求美國建造新時代的開創者。因為他們的旅途里看到了兩款同級別的岳——中國的北岳號,英國的無畏級。這條軍艦歷史上第8次出現的無畏級在西方列強里也是一款劃時代的戰艦。雖然沒有岳的防護能力強,但10門305貌似比岳的8門305要火力大。而且在1890年開始邁出自己步伐的帝國海軍制造部門。經過了長達14年的模仿,終于有了自己的建造風格。“岳”字級水線上雖然和同時代戰艦類似,但水下的船艏部分卻是“飛剪”式。減少了興波阻力,改善了艦船的平衡性。

    1905年預算︰北岳號

    1906年預算︰南岳號

    艦名︰北岳,南岳

    船廠︰江南制造吳 造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

    開工日期︰1905/2/22|1906/5/10|

    下水日期︰1905/9/15|1907/2/11|

    服役日期︰1906/6/12|1907/8/28|

    排水量︰19200噸標準/22800噸滿載

    尺寸(米):182(175)x2625x825

    動力︰16台艦本二甲型蒸汽鍋爐,4台乾坤蒸汽輪機組25000馬力(海試時達到26800馬力)

    航速:正常22節(海試時達到226節),續航能力8000海里/11節;5000海里/16節,儲煤3300噸

    主炮︰8門305mm/45倍徑(北洋重工1904年研發完成),4座雙聯炮塔,中線布置,射速25發/分鐘,炮口初速為822米/秒,主要發射450公斤穿甲彈和爆破彈,射管壽命為250發,射程21,500米,12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英國的12英寸裝甲,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鐘

    副炮︰12門150mm/45倍徑炮,炮廓安裝,發射45公斤穿甲彈,最大射程16,600米,射速5發/分鐘

    二級副炮︰16門75mm/50倍徑炮,最大射程9800米,使用8公斤爆破彈,射速達15發/分鐘。

    乘員:950人(軍官49名)

    主裝甲帶(艏/舯/艉)最大厚度75/300/50毫米

    水密艙隔板厚度50毫米

    水平裝甲板厚度75毫米

    炮塔(面/邊/頂/炮座)300/150/100毫米

    炮座厚度200毫米

    司令塔最大厚度300毫米

    (所有裝甲使用北洋1905制特5型特種鋼材)

    平均造價(英鎊)160萬英鎊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40顆305mm炮彈或者61枚魚雷

    對手︰英國“無畏”級(1)、德國“拿騷”級(4)、美國“南卡羅來納”級(2)和“特拉華級”(2)

    附︰

    大英帝國無畏號戰列艦

    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海軍的武器格局。的確,10門單一大口徑305毫米主炮、蒸汽輪機動力、21節航速、全面重裝甲防護,使當時各海軍強國的上百艘各類型戰列艦立馬過時,對各國海軍的影響可想而知。

    劃時代的“無畏”級戰列艦!的確,10門單一大口徑305毫米主炮、蒸汽輪機動力、21節航速、全面重裝甲防護,使當時各海軍強國的上百艘各類型戰列艦立馬過時,對各國海軍的影響不亞于20世紀後期核航母的下水。在“無畏”級設計之前,其最顯著特征——統一口徑主炮模式,在1903年意大利海軍界已經提出,1904年美國海軍曾要求國會撥款建造BB26“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8門305毫米主炮,可惜在隨後的兩年中被擱置。1905年在現代海軍發展史上是一個分水嶺,這就是對馬海戰,此役總結了進入鋼鐵時代的海軍技戰術理論和戰艦建造,並對20世紀前20年的海軍發展產生了直接影響,“無畏”級的產生和此役是分不開的(後面祥述)。另外說到“無畏”級不能不提約翰-費舍爾爵士(JohnFisher),1904年以現役上將軍餃出任第一海務大臣,當時公認的炮術專家(這很重要,後面將分析),皇家海軍攻擊至上的堅定支持者。任職期間,以建設世界海域內無以匹敵的皇家海軍為己任,堅定的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在這種氛圍下,1904年10月,由費舍爾牽頭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其成員是他精心挑選的,目的是拿出一個新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很快,產生了初步方案,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統一的12寸"主炮和21節航速。由于受到當時英國造船廠的船塢和能力的限制,在尺寸和排水量上相對較小(標準16500噸級)。該方案在提交費舍爾後,此公決定新戰列艦可以不受英國當時所有造船廠的限制設計建造,以求的最大火力和航速,這一決定使方案中的新戰列艦尺寸進一步增加,達到標準17900噸160米,超過“納爾遜爵士”級的16000噸和135米,這個設計方案就是“無畏”級。以下試從防護、動力和火力方面分析它的特點。

    “無畏”級排水量18110/21845噸(標準/滿載),裝甲總重量約5000噸,相比較“納爾遜爵士”級多出800噸,裝甲鋼采用了表面硬化處理,使得強度和抗穿透性顯著提高。“無畏”級的防護要更全面,炮塔、機艙、彈藥庫、司令塔等關鍵部位的裝甲厚度達到280毫米,艦體舯部裝甲帶最厚處也是280MM,全部包覆艦體,到兩端(首尾)部分為64毫米,尤其是注重了水線處和水線以下對付水中爆炸物的攻擊(水雷和魚雷)。甲板裝甲板采用多層布置,最厚處3層共75毫米,主甲板采用穹型(蛋殼原理),中間隆起兩邊稍低下與舷側裝甲對接。最顯著的區別是在艦體結構上,艙室盡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結構增加浮力儲備,隔倉間的支撐壁采用強化鋼結構以提高隔倉的強度和韌性。水線下和水線處的艙室間全部取消橫向聯絡門,水密門的數量被盡量縮減,艦員的進出只能通過縱向的水密門。另外取消了傳統的艦首撞角。這些措施對于提高戰艦的防護能力特別是抗沉性都受到顯著的效果。

    在動力方面最大的改進就是使用蒸汽輪機。在方案設計時,對最大航速的要求就很明白——21節,並且是能夠在長時間內可以保持的。在當時的經驗來說戰列艦創造的最大航速是19節,並且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能夠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節,且只能維持在8個小時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對相對復雜的蒸汽機的可靠性和壽命都是致命的,同時主軸過熱,引擎過載,面對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經驗的輪機兵也無計可施。在此之前皇家海軍已開始在較小型的戰艦上實驗性的采用了這一新型引擎以便測試和積累經驗,1898年在300噸級的魚雷驅逐艦“ 蛇”號上采用了10000馬力的帕森斯蒸汽輪機,取得了當時令人震驚的37節航速,後來陸續在一些驅逐艦和偵察巡洋艦上采用這種動力機組,實際使用證明了這種新式動力機組性能上相對蒸汽機組的全面飛躍。而在15000噸級以上的戰列艦上采用新式蒸汽輪機,在當時的英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還是首次,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設計思想的跳躍。“無畏”級的動力部分安裝了18台三漲式蒸汽鍋爐,4台帕森斯蒸汽輪機組22500馬力(海試時達到24700馬力),最高航速21節(海試時達到224節),相比較“納爾遜爵士”級的往復式蒸汽動力機組功率只有16750馬力(15台鍋爐),最高航速只有18節,尤其是在高速續航力上,蒸汽輪機可以保證“無畏”級以20節以上航速持續行駛13個小時而保持良好的可靠性,這在戰斗狀態尤其重要。

    “無畏”級戰列艦上區別于以往戰列艦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采用統一口徑的10門305毫米主炮了。在“無畏”級建造服役之前,流行的主炮布置方式是在艦體首尾各布置一座雙聯280毫米或305毫米主炮;在“無畏”級處于設計階段的前後數年間,各國新建的戰列艦火炮布置方式上流行混裝兩種口徑主炮或兩種同口徑而不同身管的主炮,例如英國的“納爾遜爵士”級,4門305毫米45倍口徑主炮+10門234毫米50倍口徑第2主炮(建造初期曾計劃混裝2種不同口徑的12門305毫米主炮,因日俄戰爭的爆發及教訓和後來“無畏”號的建造優先而折中布置),美國戰列艦上通常4門305毫米主炮+8門203毫米第2主炮,日本由英國設計建造的混裝不同身管的305毫米主炮和305毫米+254毫米混裝方案,以及法國、意大利、俄國等海軍強國的戰列艦上諸多不同口徑第1第2主炮混裝的布置方式,這種布置方式的具體做法是將第1主炮炮塔各布置在艦體首尾,而將其余的第2主炮炮塔(或炮組,有些采用無炮塔的炮廓形式)布置在艦體兩舷(美國戰列艦一度在首尾主炮塔之上布置第2主炮塔,結果在實際運用中發現很不成功,後期也采用兩舷布置模式),這些戰列艦的設計工作是在日俄戰爭爆發前或戰爭中完成方案定型的,在此之前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

    造成這種布置方式的直接原因來自艦載火炮的技術進步,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里是艦載火炮進步的最顯著的時期,尤其是在大口徑的艦載主炮上,從彈藥到發射器具都與以往的火炮有很大的區別。就大口徑主炮簡單來說,冶金工業的進步使得火炮的藥室能夠承受更多發射藥爆炸的沖擊,身管的工藝提高和加長使炮彈的射距和精度都成倍的提高,反映在實戰當中就是有效交戰距離的顯著增長上。這里著重討論火炮方面的進步,1894年的甲午海戰是鋼鐵時代海戰的重要里程碑,它反映了19世紀90年以前的技術水平,在火炮方面,大口徑主炮的最大射程雖然可以達到15000米以上,但在這個距離上的射擊是無關痛癢的,因為缺乏有效的火力控制和觀瞄設備,有效交戰距離在2700米以內,以直接瞄準的形式,主要依靠炮手的經驗;1898年的美西戰爭發生了一系列海戰,瞄準方式和有效交戰距離沒有太大的變化(1500∼3000米)。而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發生的幾次大規模海戰與以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火炮的瞄準仍然依靠目力,但是初期型的火炮指揮控制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借助它大口徑艦炮的有效作戰距離提高到7000米(日本聯合艦隊戰列艦裝甲巡洋艦編隊在對馬海戰中的對俄國編隊的致命射擊距離是6400米)。在這個距離上火炮要想直接命中目標已經比較困難,這個問題在戰爭爆發之前各國海軍界已經有所認識。除了在火炮上裝備火力控制系統外,提高火力投送密度也作為一個有效提高命中率的措施被采納,直接的做法是在戰艦上提高火炮尤其是主炮的數量,通過主炮齊射的方式使每次施放的彈藥成倍的增加來達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射擊過程簡單的說,目標的射擊諸元的判定需要火力控制系統的計算(俺沒學過這方面知識,只看過一些皮毛,實在拿不出手,如何解算俺就不說了),在得出數據後對目標的未來位置(大致包括整個目標所在的區域)進行火力覆蓋。這樣就要求艦體上盡可能多的布置主炮以滿足火力投送的需要,但主炮數量的增加直接導致艦體尺寸增加,排水量加大,艦體強度和防護方面的困難,設計制造上的困難,輿論國力的限制等等,以當時的制造能力來說短期內克服也比較困難,于是上述的布置方案很快被接受並流行起來,這和當時的造船水平密切相關︰這時的戰列艦的尺寸方面不會有足夠長度允許在艦體中線上布置全部或部分至少3座以上的主炮炮塔而又能能達到足夠的防護能力,因為以此時的造船能力來講要在16000噸150米內保證達到戰列艦的平均艦體防護標準,其艦體重量是龍骨所不能承擔的,而且為了保證達到當時的戰列艦平均航速標準,所安裝的蒸汽鍋爐和往復式蒸汽動力機組佔用的艦體位置和機艙體積也使這種安裝方式不能使用(有意思的是德國和美國的第一級無畏艦都采用了老式往復式蒸汽機,最大航速都沒有超過20節,而且鍋爐數量到較少),同時為了保證在追擊和撤退過程中能發揮2門以上的主炮火力。但這種布置的最大缺點就是不同的主炮使用了不同的火力控制系統,在主炮齊射時無論是彈著點的判定還是射擊諸元的解算上都不能統一,使射速和精度都受到影響,這在對馬海戰中表現的很突出,尤其是俄國戰列艦編隊上,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對馬海戰的結果深刻影響了各國海軍界,在此之前各海軍強國在發展方向上還是有所分歧的,經過這一戰役變的統一起來。作為炮術專家的費舍爾爵士當然不會忽視這種影響,在1903年簡氏戰艦研究刊物上意大利海軍的首席艦船設計師VittorioCuniberti提出了使用統一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構想,費舍爾使其大型化和實用化——在常規的線形戰列對戰中擁有8︰4超過對手一倍的主炮火力,即使對手處于撤退狀態,也能以6︰2超過對手2倍的火力持續轟擊,尤其是“無畏”擁有當時對手無以匹敵的21節持續航行能力,選擇舷側主炮8門是經過計算的,被認為可以完成一次對目標的火力覆蓋。同時在追擊戰中為了是前主炮能有效射擊,艦體的干舷很高,使其躲開艦首飛濺的水花。主炮采用雙聯10門305MM45倍口徑MarkX型艦炮,艦首尾各布置一座,艦體中部靠後一座,兩舷各一座對稱布置(各擁有180度理論射界,所以側射最大火力是8門),位置在2個鍋爐艙之間,明顯靠前。

    “無畏”級相比前期的戰列艦的確是一個概念上的飛躍,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能夠看到無畏艦之前的影子,最明顯的莫過于主炮的布置方式上,不能同時發揮全部火炮的火力,同時艦體短肥,不利于航速的提高,這也是受艦體設計的影響,武器的發展都有其繼承性。這樣的布置方式還是造成了一些缺憾,主炮布置與艦體兩側,除了以上提到的外對炮塔本身的防護也不利,至少是結構上的;炮塔置于艦體中部對艦體中部的結構防護有不利影響;“無畏”的第一煙囪在主桅前緊靠艦橋,高速行駛時產生的濃煙影響了望觀測的效果,艦首的干舷雖然很高,兩舷的炮塔位置相對較底,射擊仍然受到高速行駛飛濺的浪花影響;還有要說的是日的蘭之前的英國主力戰艦包括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的主炮火力控制系統是獨立的,各主炮共享目標的觀測數據而獨立解算諸元然後統一齊射,這比德國主力艦上的全艦統一方位射擊指揮系統生存力強一些但效果不如後者,而且英艦上配備的光學測距設備不如德國的先進,所以在以後的實戰當中在準確度特別是遠距離上不如後者(還有彈藥的原因,這里就不提了),這以超過了火炮的布置方式的範疇,作為題外話把。而那種把所有主炮布置在中心線上使其能發揮全部側射火力的主炮布置方式,作為超無畏級戰列艦的特點以區別于無畏艦,還有以日的蘭海戰為區分的前後日的蘭型,主要突出裝甲和結構方面,又是另一個區別,另外還由此衍生了一個新的艦種——戰列巡洋艦。

    “無畏”號1905年10月2日在普茨茅斯海軍船廠鋪設龍骨,1906年2月9日下水,同年10月1日進行海試,注意只用了一年的時間。“無畏”號的海試進行了很長時間,加上對艦員的訓練和新設備的檢測,直到1909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在它進行海試的時間里,尤其對新的蒸汽輪機組和火炮做了盡可能全面的測試,結果被證明是符合設計要求的。在這段時間里,英國海軍所有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包括未完成的前無畏級和無畏級的後續艦“貝樂洛豐”級)都被推遲,全世界的海軍界的目光都注視著它的實驗。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18110噸,滿載排水量21845噸。

    主尺度︰艦長161米,艦寬25米。

    動力裝置︰18台三漲式蒸汽鍋爐,4台帕森斯蒸汽輪機組22500馬力(海試時達到24700馬力)。

    航速︰最高航速21節(海試時達到224節)。

    續航力︰續航力6620海里

    編制︰編制人數697人~773人。

    武器裝備︰裝備305毫米主炮10門,76毫米艦炮27門,457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

    建造時間及地點︰1905年在樸次茅斯動工建造,次年完成,創造了戰列艦建造周期最短的紀錄。

    此後,同型艦只均列入“無畏”級。1914年該艦編入大艦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于航速較慢,1916年日德蘭海戰前退出大艦隊。1916∼1918年在泰晤士河口執行近海巡邏任務。1923年被拆除。此艦的問世開創了海軍學術史上巨艦大炮的新時代。

    “無畏”號的海試成功的消息使英國皇家海軍在一夜之間超越了所有的海軍強國,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國,而包括後者的所有列強都開始驚恐的注視著這艘劃時代的戰列艦——它的火炮、動力以及防護能力,還有僅僅一年的建造周期,一個嶄新的海軍時代在一片叮當的鉚槍聲中開始了。

    德國首條無畏級戰列艦-拿騷級戰列艦

    在英國海軍劃時代的“無畏”號戰艦出現之前,德國海軍已經完成了從一支以岸防為主要任務的小型海防艦隊向遠洋海軍轉變的過程。當時德國海軍擁有24艘戰列艦(其中2艘德意志級在建),而且已經開始著手對1900年型的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進行改造工作,加強裝甲防護。德國的戰列艦就總體設計來說,與當時英國同時期的戰列艦相差不大,區別在于,德國在軍艦數目上處于劣勢,因此特別側重防護和生存能力,而英國軍艦由于皇家海軍“攻擊至上”的傳統,普遍側重火力與速度,在裝甲防護方面相對忽視——在稍後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也因此承受了更大損失。

    1906年,德國和英國心照不宣的造艦競賽已經差不多持續了6年,當年10月1日,“無畏”號戰列艦完成了在加勒比海進行的海試。它的出現,加劇了英德之間新一輪的造艦競賽,德國海軍對這種革命性的現代化戰艦的出現並非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All-Big-Gun”全重型火炮構思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已經在一年多之前的日俄海戰中得到證實。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海軍在設計薩摩級戰列艦時就采用了這種思路(後來因為日本財力不足,無法從英國進口所需數目的12英寸主炮,薩摩級混裝了10英寸炮)。大型蒸汽輪機也已經在英國卡納德公司的大西洋橫渡郵船“卡羅尼亞”號上得到了成功的驗證。而任何一種新技術,無論其設計初衷是什麼,都必然會在軍事領域中找到相應的地位。德國海軍已經開始研究全重型火炮和蒸汽輪機在主力艦上的應用問題。但是,擁有大口徑火炮和高航速的“無畏”號,徹底打破了英德軍艦之間的微妙平衡,加快了德國對其大型主力艦更新換代的進程。德國對“無畏”號的回答就是拿騷(Nassau)級戰列艦,以及日後愈加白熱化的造艦競爭。

    在德國海軍部的作戰規劃中,其主要戰斗區域就在北海。德國海軍的戰略思想是,在戰爭爆發時,主力艦隊將從威廉港、庫克斯港和威廉皇帝運河(即基爾運河)出發進入北海,並在這里尋找戰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襲擊英國本土——以引誘英國派出巡洋艦隊或戰列艦分隊攔截,而德國海軍則以優勢兵力殲滅之,從而逐步消耗其主力。據此構想,德國主力艦普遍放棄遠程續航能力,而更加偏重戰斗性能,其具體表現為犧牲戰艦內部的燃料、補給品儲存空間和乘員居住性,以節省的噸位用于加強裝甲防護。由于德國不可能在主力艦數目上超過英國,因此只能在單艦生存能力和艦炮射擊強度上動腦筋,這種設計思路也反映在德國第一代無畏艦——拿騷級上。

    德國海軍1906年建造計劃中的新戰列艦原本是14000噸級、混裝305毫米和240毫米主炮的舊式戰列艦。但是由于“無畏”號的出現,德國海軍部和船廠的工程師們緊急修改圖紙,經過12次變更,最終定型為19000噸級、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6座雙聯炮塔)的全新設計。

    火炮

    拿騷級戰列艦采用1907年設計的克虜伯11英寸45倍徑SKL/45主炮,單炮重量535噸。其口徑對外稱為11英寸(279毫米),但實際口徑為111英寸(283毫米),雖然小于“無畏”號的12英寸主炮,但比英國海軍的艦炮射速快,達到3發/分鐘(比“無畏”號主炮射速快1倍)。炮口初速為844米/秒,主要發射302公斤穿甲彈,射管壽命為210發。火炮射程在發射角等于20o時為18900米,在10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英國的11英寸裝甲。在發射炮彈時同時使用兩部分發射藥——前裝的絲綢藥包和後裝的黃銅發射藥筒,後者可以提高發射時的閉氣作用。

    主炮炮塔為埃森的克虜伯公司和日耳曼鍛鐵公司生產,然後經鐵路運到船廠吊裝,依靠自身重量安裝在底座上。炮塔重量為394噸,主炮俯仰角為-6o~20o。與“無畏”號的液壓驅動方式不同,拿騷級的炮塔旋轉裝置使用電力驅動,艏艉炮塔的射界為-150o~150o,舷側炮塔為-80o~80o。在非裝彈情況下,炮塔轉速約為4o/秒。每門火炮儲備75發炮彈。揚彈裝置也為電力驅動,有裝甲防護,從彈藥庫中提升炮彈的速度為45發/分鐘。

    拿騷級的副炮為12門59英寸(150毫米)SKC/16炮,左右舷各6門,炮塔射界為-150o~150o,俯仰角為-7o~20o。副炮主要用于在近戰中防御裝甲防護較弱的巡洋艦或驅逐艦等輕型艦只。這種主/副炮搭配的思想和混裝口徑主炮之間本質性的區別是,前一種方式,副炮用于防御;後一種方式,小口徑主炮用于進攻。雖然該副炮宣稱口徑是150毫米,但實際口徑為1491毫米,發射453公斤穿甲彈,最大射程19400米,射速4∼5發/分鐘。

    為了在海戰中抵御魚雷艇等小型戰斗艦艇的襲擊,拿騷級還安裝了16門88毫米炮,艏、艉、艏樓和艉樓各4門。該炮最大射程11,390米,使用22磅爆破彈,射速達15發/分鐘,用以對抗相對小巧靈活的魚雷艇綽綽有余。

    與同時期其它各國的主力艦一樣,拿騷級也配備有水下魚雷發射管,一共6具,使用450毫米施瓦茨科普夫(黑頭)魚雷。魚雷發射管的位置是艏、艉中線上各1具,A炮塔和D炮塔下方左右各1具。實戰經驗證明,龐大而笨重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根本無法像小巧靈活的雷擊艦那樣迅速搶佔有利陣勢發射魚雷,因此在一戰結束後,各國海軍的主力艦上基本取消了這種“無聊”的裝備。

    防護

    拿騷級使用克虜伯公司的表面滲碳硬化裝甲(KruppCemented),全艦裝甲重量約5800噸,佔排水量312%(“無畏”號佔276%)。全艦裝甲防護最強的地方是舷側中部的裝甲帶,裝甲厚度為300毫米,提供機艙和鍋爐艙的防護。其次是主炮塔正、側面和艦橋的指揮塔,為280毫米。為減輕重量,舷側裝甲從中間向兩端逐漸削減,至艦艏為203毫米,至艦艉為127毫米,整體較“無畏”號裝甲平均厚2英寸左右。主裝甲帶上方和前後為203毫米舷側裝甲,水線以下為雙層艦殼。由于在海戰中彈道形狀的影響,戰艦舷側中彈的概率和危險性要大于垂直方向,拿騷級的甲板裝甲厚度為50毫米,上敷設76~150毫米的但澤橡木和柚木甲板覆蓋。

    主炮炮塔和彈藥庫的防護一向是戰艦裝甲布置的關鍵。拿騷級使用的11英寸主炮塔一共分為6層,炮塔側面、正面和底座裝甲厚度均為280毫米。炮塔底座構成280毫米的裝甲防護圈,從第2層一直延伸到第4層,並與中部舷側裝甲帶齊平,這里是炮塔的彈藥庫,防護最為嚴密。裝甲防護圈再向下方延伸的裝甲厚度為178毫米,直到水密艙甲板。炮塔的頂部裝甲厚度為90毫米。

    全艦縱向一共劃分為19個水密隔艙,其中主艦體劃分為17個水密艙,艦尾2個水密艙。各水密隔艙之間使用電氣控制的林奈式水密門,在有戰損的時候可以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將所有的水密隔艙門全部關閉。水密艙之間的隔板裝甲厚度為200毫米,艙內配置水泵、消防系統、沙袋和其他損管設備。彈藥庫內有消除火藥粉塵的噴淋設備和緊急注水系統。艦底有金氏通海閥,在面臨被俘、起火等危急情況下,可向各艙室內注水將艦體坐沉。

    動力

    在動力方面,“無畏”號的出現確實令德國人措手不及,由于尚未積累足夠的使用經驗,以穩健著稱的德國人對大型蒸汽輪機沒有十足的信心,所以拿騷級仍舊采用老式的3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3軸3槳,設計輸出功率為22000馬力。拿騷級第4艘“波森”號在丹麥波恩霍爾姆島外海試航時,主機輸出功率曾經達到了28190馬力。全艦共有12台舒爾茨-桑尼克羅夫特燃煤鍋爐,布置在艦體中部的3個鍋爐艙里,每台鍋爐的蒸汽壓力約1575公斤/厘米2。到1915年,德國海軍改為使用油煤混燒,也對拿騷級的鍋爐進行了改裝,取消4台燃煤鍋爐,改裝6台燃油鍋爐。拿騷級的最高航速為19節,試航時曾達到199節(較“無畏”號低2節)。艦上另外安裝4台AEG和西門子柴油發電機,輸出功率2800千瓦,用于艦內照明和電力驅動。

    拿騷級的載煤量為950噸,最多載煤量可達2,700噸,此外還可以裝載200噸重油,用于噴灑在鍋爐內助燃。該級艦續航能力為10節時9400海里(煤艙滿載的情況下),16節時4,700海里,而以19節的高速連續航行的情況下,續航能力只有2800海里(低速狀態與“無畏”號相差無幾,高速時縮短2000海里左右)。

    由于往復式蒸汽機在構造上不可克服的缺點,該級艦在以19節的最高速度行駛時,活塞和杠桿的連續往復運動將導致艦體發生劇烈顫動,勢必影響火炮的瞄準/射擊精度。德國海軍雖然早就發現了這個缺點,但由于“無畏”號的突然出現和日耳曼民族一貫小心謹慎的保守性格,直到設計下一批赫爾格蘭級戰列艦時才決心換裝蒸汽輪機。

    與稍後竣工的日本河內級戰列艦一樣,拿騷級安裝了6座雙聯炮塔,艏艉各1座,兩舷各安排2座。炮塔編號以艦艏為A炮塔(德文稱為“安東”,Anton),然後按照順時針方向,右舷自前向後是B、C炮塔(“布魯諾”,Bruno和“愷撒”,Caesar),艦艉是D炮塔(多拉,Dora),左舷自後向前是E、F炮塔(埃米爾,Emil和腓特烈,Friedrich)。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可謂別具一格,但它給拿騷級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在有限的甲板面積上要安排下6座炮塔,所以不得不加寬艦體,而舷側炮塔的重量導致軍艦在航行時左右搖擺幅度過大,“拿騷”號在試航中就差點因風浪導致的橫搖加劇而傾覆。另外,這種布置方式只能保證在每側船舷方向同時有8門主炮射擊,與“無畏”號沒有區別,但主炮數量卻比“無畏”號多出2門;在追擊和撤退時,前後也只能有6門主炮同時開火,與“無畏”號相比依然無任何優勢。所以這種主炮布置方式遭到多方詬病,被譏笑為“無用的蛇足”。

    當時戰艦的對海搜索主要依靠目視和光學儀器,為了在海戰中加強觀測能力,往往需要安裝很高的桅桿。出于提高桅桿結構強度的考慮,威廉船廠的工程師研究過各種方案,其中有一個方案是采用美國海軍戰列艦剛剛換裝的籠式艦桅,前後各1座(假如這種設計方式當真被德國海軍采用,在1917年美國戰列艦隊抵達斯卡帕灣的時候,一旦雙方聯絡發生問題,英美艦隊之間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不過,德國海軍最後還是選用了傳統的單桅,其強度不如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三腳桅。

    後記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中規定解散德國海軍,並沒收其主力艦只抵充賠償。當時相對老舊的拿騷級和赫爾格蘭級戰列艦本不在引渡名單上,協約國允許德國海軍保留這些戰列艦,但在1919年6月21日,被引渡的德國主力艦隊于斯卡帕灣集體自沉,協約國只得用拿騷級和赫爾格蘭級充數。1919年11月5日,4艘拿騷級戰列艦從德國海軍名單上除名,次年7月,“拿騷”號被分配給日本,其余3艘賠償給英國。日本引渡“拿騷”號後,發現其艦況不理想,若進行現代化改裝,需要花費高額費用,于是又將其賣給英國。最後4艦均在20年代初賣給船廠解體拆毀。

    作為德國海軍第一次建造無畏艦的嘗試,拿騷級戰列艦可以認為是一種比較失敗的設計,隨著德、英之間造艦競賽進入狂熱狀態,該艦很快便落後了。20世紀初的德國正處于科技發明的黃金時代,在航空、化工、電力、機械等領域取得了無數重大發明成果——德國人的創新精神令人嘆服。但出于德意志民族嚴謹的性格,在新技術沒有取得足夠應用經驗之前,決不貿然使用在悠關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這兩種矛盾性格集于一身,也是拿騷級設計失敗的根源。使用蒸汽機是拿騷級最大的敗筆,其次就是炮塔布置,經過這些教訓,德國海軍在後續建造的赫爾格蘭級戰列艦上既采用了蒸汽輪機,也加大了長寬比。

    但是,公平而論,拿騷級還是能夠體現德國海軍在戰略方面的一些優點。首先是其出色的防護性能秉承了德國戰艦抗損性能強的傳統,其次是機械可靠性十分優秀。如拿騷級的各個部門、機械和槍炮,在10多年運轉中都始終表現出高度穩定性,沒有發生過因操作原因導致的重大故障。而作為老艦,拿騷級跟隨裝備蒸汽輪機的新戰列艦一同參加日德蘭海戰,在鍋爐和蒸汽機連續高速運轉5天之後,竟連最普通的機械故障都沒有發生,這與一戰之前不斷發生鍋爐故障、蒸汽泄露和裝甲板脫落等事故的英國皇家海軍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無畏艦的開創者——南卡羅來納級

    南卡羅來那級戰列艦(SouthCarolinaclass)︰

    南卡羅來那號(SouthCarolina)、密歇根號(Michigan)

    標準排水量16000噸,長1381米,寬245米。

    主炮4座305mm/45雙聯炮

    輪機功率16,500馬力最大速度185節。

    人員869人

    南卡羅來那級戰列艦是無畏時代的開創者之一,他的基本設計在1904年就已經提交了,主要因為議會沒有通過預算而一直被擱置。

    南卡上開創性的設計是背負式炮塔,其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議會認為康尼狄格級和新罕布什爾級大約16,000噸的排水量已經很過分了,堅決拒絕在預算數額上做任何妥協,為了戰列艦不至于斷代,海軍部不得不同意建造標準排水量兩艘僅有16000噸的無畏艦,而這時已經是1907年了。

    南卡的排水量僅僅比西班牙後來開工的西班牙級(14000噸左右)略大,而且鍋爐燒煤,動力是三漲式蒸汽機航速只有18節,一副老舊的樣子造成後來不得不被分配給美國海軍的前無畏艦分隊。不過南卡身上真正的閃光點是全中線配置的背負式主炮塔︰2號、3號主炮塔分別在1號、4號炮塔的後上方布置,這是當時世界上從來沒有的主炮布置方式。為了保證背負式炮塔能夠真正發揮威力,設計者曾經在一艘淺水重炮艦上安裝了背負式炮塔進行實彈射擊試驗。設計師親自蹲在下方的主炮塔里面,上方的主炮塔開火,“當時1號炮塔內的人感覺自己的下巴都震掉了”。不過對于主炮的運轉來說不構成嚴重干擾,經過改進和繼續的試驗,南卡正式采用了這一新型的炮塔布置方式。

    這種主炮布局使南卡的艦長明顯縮短,又為了減少排水量,設計者減少了鍋爐的數量,導致航速下降為18節,還把3寸副炮的數量減少到最少,最後還削掉尾部的上甲板。

    南卡是在嚴酷的預算限制下造出來的無畏艦,對其作戰能力的發揮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後來海軍據此爭辯,終于使議會同意在下一級別——特拉華級的排水量上放寬限制,贈加到約22000噸。

    不過南卡羅來納級的外形我非常喜歡,緊湊而有效的設計對于後世的啟發是非常有意義的,Copps同志很有想法。下圖是南卡的艙室布置簡圖,來自于諾曼弗里德曼先生的綠寶書《圖說美國戰列艦設計史》。BR是鍋爐艙,ER是機艙,可見當時還沒有鍋爐艙和機艙交錯排列以求避免一損俱損的思路。

    美國的籠式桅桿原本是流行于歐洲,後來在美國主力艦上廣泛采用。而且戰斗桅桿已經變成了起重機的支柱,現在在這個支柱上端是探照燈,以後的設計還有三寸高射炮,射界極好。
設定 帝國早期潛水艇(1900-1910年)
    //com//1904年以前帝國制造了12艘實驗型袖珍潛水艇︰

    1900年

    特試1號艇型(特試1號-4號),采用汽油機,1906年特試3號贈送給日本。

    排水量︰水上43噸/水下50噸

    航速︰水上7節/水下2節

    航程︰水上80海里/8節,水下4節/1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1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30米

    乘員︰4名——

    1902年

    特試五號艇型(特試5-10號,其中8號和10號于實驗中沉沒報廢,特試9號于1909年贈送給朝鮮)

    排水量︰水上70噸/水下81噸

    航速︰水上85節/水下4節

    航程︰水上120海里/8節,水下4節/15海里

    魚雷︰450MM魚雷1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30米

    乘員︰6名——

    1904年

    特試十一號艇型(特試11、12號)

    排水量︰水上96噸/水下114噸

    航速︰水上9節/水下6節

    航程︰水上180海里/9節,水下6節/2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2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8名——

    1905年,由5艘特試袖珍潛艇編成了第一支潛艇部隊,番號為第1潛水戰隊,隸屬鎮洋艦隊第6艦隊,標志著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初步形成戰斗力。

    1905年到1907年,隨著04年海軍三年建設案的執行,8艘更具實用性的小型近岸潛艇納入了裝備序列︰

    1905年

    海龍級2艘︰海龍、海虎

    排水量︰水上250噸/水下276噸

    航速︰水上12節/水下8節

    航程︰水上500海里/12節,水下6節/5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2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2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18名——

    1906-1907年

    海豹級6艘︰海豹、海狼、海獅、海犬、海牛、海豚

    排水量︰水上300噸/水下337噸

    航速︰水上12節/水下8節

    航程︰水上650海里/12節,水下6節/7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5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3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員︰22名——

    1907年,在以上8艘海字號潛艇的基礎上重組了第1潛水戰隊,戰隊原有的5艘特試袖珍潛艇轉入青島的潛水部隊訓練中心——

    1908年

    建造鯊一型6艘(鯊1-6號),另外出售給日本朝鮮各2艘,後日本又仿制2艘。

    排水量︰水上330噸/水下369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850海里/12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3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前2後1)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25名——

    1909年

    建造鯨一型6艘(鯨1-6號),第一款大型遠洋潛艇,從此開始在潛艇上采用柴油機。

    排水量︰水上556噸/水下780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55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8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火炮︰120毫米/45倍單裝炮1門,60毫米/50倍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36名——

    1910年

    建造鯨一型布雷型4艘(鯨7-10號),遠洋布雷潛艇。

    排水量︰水上550噸/水下774噸

    航速︰水上12節/水下8節

    航程︰水上9000海里/8節,水下4節/5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前2後1)

    水雷︰16枚水雷

    火炮︰90毫米/50倍單裝炮1門,60毫米/50倍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員︰35名——

    建造鯊二型4艘(鯊7-10號),小型近岸潛艇。

    排水量︰水上380噸/水下435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2500海里/8節,水下4節/70海里

    魚雷︰500毫米魚雷5枚

    魚雷管︰500毫米魚雷發射管3具(前2後1)

    火炮︰90毫米/50倍單裝炮1門,60毫米/50倍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30名——

    附1——

    歷史上日俄戰爭前後實用化潛艇的典型和藍本,美國“霍蘭”型資料︰

    引擎;汽油發動機

    排水量;水上103噸/水下124噸

    航速;水上8節/水下7節

    航程;水上264海里/8節水下6節/2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2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46米

    1900年,英國購入5艘該型艇,組成皇家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俄均購入了該型潛艇,但都未能參于實戰。

    附2——

    英國皇家海軍C1級(首艇1905年服役)潛艇資料︰

    排水量;水上286噸/水下321噸

    航速;水上12節/水下85節

    航程;水上660海里/12節水下4節/6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2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2具

    安全工作深度;305米

    附3——

    法國海軍S級潛艇資料(一戰前服役)︰

    排水量;水上529噸/水下737噸

    航速;水上165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2050海里/10節水下4節/60海里

    魚雷;450MM魚雷8枚

    魚雷管;450MM魚雷發射管6具(艇首2具+甲板上4具)

    火炮;50MM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附4——

    德國海軍U-46號潛艇資料(一戰前期服役)︰

    排水量;水上786噸/水下940噸

    航速;水上171節/水下97節

    航程;水上9000海里/8節水下5節/55海里

    魚雷;533MM魚雷8枚

    魚雷管;533MM魚雷發射管4具(前2+後2)

    火炮;105MM單裝炮1門+88MM高射炮1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http://www2552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