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北上 文 / 灰熊貓
鄧名不喜飲酒,這個袁宗第本來也知道,但稱今天的宴會是為他慶功而設的,就建議他無論如何都稍微喝一點。實在推辭不過袁宗第的熱情,等宴會開始後,鄧名就站起來舉著酒杯,對滿滿一堂的大昌軍官說道︰“我實在不會喝酒,而且正值年少,胃口好、貪吃,每次若是喝酒就會耽誤了吃菜,今天國公準備了這許多好菜,不吃一定會後悔。”說完鄧名就抿了一下,然後把酒杯放下︰“願諸君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驅逐韃虜共享太平。”
鄧名開始的話引起了一些笑聲,等他說完後大家紛紛回禮︰“願與先生共享太平。”有人的甚至認為這是三太子在許諾將來不會忘記大家的功勞,會與闖營將士共富貴,
既然鄧名給了一個面子,袁宗第當然也不會繼續勉強,他對鄧名笑道︰“今天有茱萸大肉,這可是川菜,鄧先生不妨多吃點。”
剛才鄧名已經看見給他的菜品里有一些紅紅的顏色,開始他還以為是辣椒,不過經袁宗第一說,他低頭仔細辨認,發現卻是一種他不認識的植物。
“茱萸?”鄧名倒是記得有一首詩里提到過這種植物,不過听上去好像是一種裝飾品,他也從不知道川菜里會用這個當佐料。
見鄧名一臉迷惑,盯著那菜遲遲沒有下箸,袁宗第還以為他不喜歡吃,連忙招呼人道︰“來人,撤下去給鄧先生換不辣的來。”
“且慢,”鄧名倒不是不能吃辣,四川菜還有四川火鍋他原本都吃過,也很喜歡,只是印象里川菜應該用辣椒做調味品,他對袁宗第笑道︰“沒吃過茱萸,讓將軍見笑了。”
“哦,那真應該少放點。”袁宗第以為鄧名從未吃過辣味的菜,心里有些後悔,他給鄧名介紹道︰“川人喜吃辛辣,簡直就是無辣不歡,我部下有很多川人,也在四川呆了很多年,所以也喜歡上了。”
最近幾年來明軍條件尤其艱苦,雖然袁宗第手下有很多川人,可有限的土地都用來種植莊稼,大昌附近五、六年來都沒有自己出產過茱萸,這還是袁宗第這次走私石鹽時換回來的一些調味品。但大昌的官兵看到運回成筐茱萸後,大家都齊聲歡呼,這些好不容易到手的辣味作物也以極快的速度消耗著。
在袁宗第印象里,鄧名屬于吃過、見過的人,手里既然有了這種調味品當然拿出來招待貴賓。這時袁宗第在心里估摸著北京人大概沒有吃辣的習宮早知道如此那就不該給鄧名放這麼多,第一次吃辣的人多半適應不了這種味道。
“嗯,我倒是听說過四川最好辛辣之物,不過不用辣椒麼?”鄧名百思不得其解,就出口問道。
“辣椒?”袁宗第顯得非常迷惑,他從來沒有吃過鄧名所說的東西︰“辣椒是什麼?”
“也是鮮紅的……”鄧名拿手比了一下辣椒的大小,又描述了一下它的形狀。
袁宗第仍然不知道,他問了問周圍幾個川籍軍官,他們對鄧名敘述的東西也一無所知,臉上全是茫然之色,鄧名手下的李星漢也被問到,他同樣說從未听說過此物。
“莫不是番椒?”一直在邊上默默旁听的穆潭突然問道,他倒是听說過鄧名講的東西,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曾帶來過番椒的種子,不過大家都認為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此時有一些江南和福建的富戶在庭院里種植。鄭成功的府邸里也種著幾株,曾經向人炫耀過這是海外的珍奇花卉,雖然穆潭覺得不如牡丹之類好看,而且也沒有花香,不過果實紅燦燦的倒也還算可愛︰“里面有金色的種子,看番椒的時候,有人提醒過不要碾碎它的果實,不然一不小心踫到眼楮就會淚流不止。”
鄧名覺得穆潭說的就是辣椒,看來這個東西此時還沒有流行開來,他就隨口說道︰“這個番椒應該就是我以前吃過的,當時告訴我叫辣椒。”
“最近一個月倒是無事,不過不能呆太久。”鄧名有些遲疑,對方盛情,如果拒絕了恐怕會讓這些將領失望,他也不打算對袁宗第隱瞞,就告訴對方自己打算在七月前後到達南京,然後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夠幫上鄭成功的地方。
听鄧名說完後,袁宗第皺眉沉思了片刻,居然有了和文安之、李星漢他們一樣的疑問,就是鄧名此行離開後是不是不打算再回四川來了。鄧名只好又對袁宗第解釋了一遍,對方听完後好像還有些將信將疑。
“鄧先生打算如何去南京?”
“我打算沿江而下。”鄧名原計劃化妝成商人,蒙混過清軍關卡,這個奉節方面有經驗,趙天霸也深諳此道。此番來大昌的時候,鄧名還想再向袁宗第請教一番,因為周開荒說大昌經常派人喬裝打扮去清軍控制區走私,在各道關卡里也有內應或是受過明軍賄賂的人。
但袁宗第反對鄧名的這個計劃,他稱長江一路上關卡密布,因為清廷知道這是明軍進攻最方便的路犀駐防的軍隊也遠比其他地方密度高。袁宗第根本就不贊同鄧名去清軍控制區冒險,他認為鄧名最好就老實地呆在奉節,沒事可以到各將的防區走賺視察官兵鼓舞士氣。不過鄧名這性子也勸不住,袁宗第就建議他走更安全的路,不要圖省事走江陵這條近路。
“鄧先生不妨和我們一起去鄖陽,此番我們多半還會到襄陽城下走一遭,到時候韃子肯定龜縮回城里,野外沒有什麼敵人,鄧先生可以帶著屬下從襄陽走漢水到武昌,然後去南京,這樣就避開了韃子最多、戒備最嚴密的一段長江,安全得多啊。”
除了安全因素外,袁宗第依舊希望鄧名能夠跟著他們去鄖陽周圍轉一圈,闖營眾將對鄧名的車駕都是翹首以盼,若是鄧名隨軍出征肯定能讓眾人興奮不已,而且在大軍之中安全也有保證。
“你們會攻打鄖陽、襄陽嗎?”鄧名覺得袁宗第說的有道理,若是明軍攻打城池的話,他也有機會觀摩一下這個時代的攻城戰術,上次在重慶鄧名並沒有機會就近觀看,而且當時他還心神不定,對各種攻城手段也沒有太大的興趣。而現在不同了,幾個月下來鄧名覺得自己多半是沒有機會回家了,南京之戰又近在眼前,鄧名琢磨著若是能有闖營眾將言傳身教,自己也更有可能給鄭成功幫上忙。
“這個……”袁宗第露出一個苦笑︰“攻多半是要攻一下的,不過肯定攻不下來。”
“為什麼肯定攻不下來?”鄧名見袁宗第毫無信心,也是有點意外。
“此去的主要目的是在四周收集糧草,如果集中軍隊在城下,那收集糧草的人手就不夠了,而且打造攻城武器需要時間。這里也不是重慶,若是見到我們有強攻的意思,韃子很快就會從河南派援兵來。頓兵堅城之下,兵力有限也沒有足夠的糧草,最後多半會得不償失。”不僅袁宗第,郝搖旗、劉體純他們也絕沒有強攻城池的打算,雖說打破城池肯定能繳獲眾多,但闖營沒有重炮,光靠雲梯、塔車攻城,損失肯定會非常驚人,是現在的明軍難以承受的。
“那為何還要攻一下。”剛才想到可以向闖營眾將學習攻城手段時,鄧名就動心要和袁宗第一起去房縣,但現在有些失望了,不過他還是有些不解,為何明知打不下來還要攻城。
“因為要教兒郎些手藝。”袁宗第答道,雖然這幾年來一直沒有太多攻城的機會,但誰都知道驅逐韃虜的大業不可能靠單純防守來完成,將來一定會有大量的攻城戰。袁宗第、劉體純他們都會抓住一切機會鍛煉年輕的官兵,雖然不可能攻下城池,但至少要手下們見識一下攻城的場面,感受一些攻城時的氣氛。
“我們雖然沒有重炮,但也有幾門小炮,到時候也會向城牆上放幾炮。打造幾具雲梯,讓兒郎們都看看攻城時應該注意什麼,敵人會有什麼樣的防守手段,如何對付,免得將來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對著城牆束手無策。”袁宗第耐心地給鄧名解釋了一番︰到時候可能還會在城牆下挖幾個洞,讓沒經驗的年輕軍官看看應該如何攻;在壕溝外開鑿兩道渠,由有經驗的老人給指點一下如何引走護城河的水。
“我和幾位將軍一起去趟鄖陽吧。”鄧名很清楚這些攻城舉措都是淺嘗輒止,只是擺個樣子給年輕人看罷了,不過這些對他來說都正是急需的知識。
“好。”袁宗第聞言大喜,他馬上就讓手下去房縣、巴東等地報信,告訴幾路將帥三太子會隨軍出征。袁宗第建議鄧名不用繼續前進,這幾天就先呆在大昌,然後和自己的軍隊一起出發,反正到房縣也能見到劉體純。
鄧名覺得這樣也好,正好再看看袁宗第統帥數千人行軍時的舉措。一開始袁宗第根本不打算派幾個戰兵去,剛才對鄧名說的五百戰兵也是個虛數,但鄧名既然真去,袁宗第就真的點出五百戰兵來,打算在鄧名面前露一手,挽回一些因為重慶失利而受到影響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