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三十七章 两河与贝耳福 文 / 无财无能言财

    蒋校长扫平西北三省虽然拥有大义名分,且军力强盛,后勤充足。所破诸叛军拼力死战的着实不多,在只问首恶不及其余的宣传下,张杨及马鸿逵马鸿宾所部的人马在大义压力之下,许多外围非死硬力量往往折损一两成就选择了输诚投降。

    但是,毕竟三省之地广大,尤其二马经营甘宁多年,即使是初步掌控地方大势,这一战前前后后也迁延了四五个月之久。如果算上后续剿平被打散流窜的流贼,那更是没有一两年别想彻底解决。

    因此,日本人是不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宰一刀的。1937年9月,日本外相近卫文麿即指派梅津美治郎赴远东国挑起华北五省地下反日组织问题,以图淡化蒋校长在华北五省的控制,蒋重兵牵制于西犀不得抽身防日。虽指示何映钦拖延时间,争取不放弃任何利益,但日军为配合外交谈判,一面于10月陈兵热河、辽东,一面又适时就协定形式做出让步:双方协定仅需以密约备忘录形式商定即可,且无需国府就后续人事调动说明实际原因。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要求是蒋校长秘密撤换某些五省不利日本渗透的官员,查禁反日舆论,蒋的名声面子仍然可以保全,不会担上“卖锅求荣”的名声。

    在威逼和妥协双重重压之下,蒋考虑到日本人的要求并没有实际的土地要求,虽然在五省要害职位裁撤更换了一些日本人指示的人上去,但是只要自己腾出手来,未必不能翻盘回来。于是权衡再三,《何梅胁定》仍然在比历史上晚了两年后被签订。

    ……………………………………………………………………

    “《何梅》之事,终究不是了局,日本人咄咄逼人,此次妥协,最多也就多得到一两年的喘息之机,只怕再过两年到时候就是退无可退之局啊。”蒋校长在何梅协商之时,亲临青岛督办,听闻最终的消息,不由百感交集。他站在花石楼顶,遥望黄海,似要望穿千里黄海,望穿日本人的最终野心。

    “校长此次,也是权宜之计,不得不为,全是张杨作乱,使我自乱阵脚。”戴雨农在一旁听闻校长忧心之语,自然是要厚颜为之排解,此时此刻,自然是挑顺耳的话说,也顾不得实情了。

    不过这话也不能算全错,对于急需躲避战端的远东国来说,它究竟有没有实力与日本一战其实并不重要,至少在眼下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它表现出来的样子是否可堪一战。就算它顶得住日本人的进攻,但是如果表面表现得太过虚弱的话,还是会招惹到日本人铤而走险,而战端一起,纵然取胜也是一片烂摊的惨胜。

    “唉,日本人五十年来,于远东国身上屡获巨利,且屡胜无败。只怕除非终有一战让他们胆寒,否则,终究是不能遏制住他们的野心的。可是总不能为了树威立望就把十几年建设付之一炬吧。难啊,要是可以避开和日本全面宣战,把局势控制在华北五省,调动军力也在百师之内,与日本人打一场有限战争,拼着死伤损失让日人知难而退就好了……”

    不过校长显然知道,这是痴心妄想,当后来五省火药桶一点即爆的时候,他一度绝望地以为自己十余年经营即将重新被打烂成一片废墟。可是,他没想到最后维勒安部长又化腐朽为神奇救了他一次。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蒋校长交办张静江部长去筹谋的葛洲坝水电站事宜终究是没有能够在37年得以施行,事实上,直到1938年底远东国和日本之前的局部代理人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国人见远东局势和缓才松口答应投资援建江、汉等地的水利发电工程,不过因为时间仓促投资不足,这些项目都只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

    到了1941年后,德国人就抽出了全部后援力量。葛洲坝的建设规模也不得不限制在前两期的范围内,最终坝高没有超过40米,库容仅12亿立方,总装机容量150万千同年发电不足百亿千瓦时,仅占1941年时远东全国发电量的两成左右。不过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坝高不足,最终采用了大径流、低水头的方式,至少在遭受攻击的时候不易产生对下游的重大影响。而且兴修水利对以农业为主的远东国的意义主要在于调节水旱强化农业,发电什么的本来就是次要。不过即使如此,当1942年葛洲坝最终投入使用的时候,仍然是拥有了跻身世界前5大水电站的规模。

    其他一些小型的工程,远东国则依靠德国的前期援助和既定设计,依靠自力陆续完成,不过限于财力,一些工程也没能赶上在战争结束前完工发挥作用。

    而此时此刻,德国人从委内瑞拉的古里水电站完工后抽调出来的建设力量,正在被源源不断的运过大西洋。在土耳其,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工程在等待着他们。

    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发源地,古代的两河文明最辉煌的成就,都诞生在今天伊拉克的土地内,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城邦国家的存在,4000多年前,就拥有了人类文明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_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