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代漢

第278 問霸王誰是霸王(十二) 文 / 傅戍己

    第278問霸王誰是霸王(十二)孫策的腦補

    董襲無愧是孫策欣賞的凶勇悍將,生來不知膽怯為何物,面對乏軍半渡、四面圍困劣勢,董襲依舊膽氣凜然率兵向西沖鋒。將為兵之膽,董襲率兵決死沖鋒頓時讓江北亭西面的巢湖兵感受到壓力。

    眾所周知,以劍矛弓箭為武器的冷兵器軍隊,想要形成戰斗力往往需要一年乃至數年時間,用劍刺殺敵軍畢竟不是扣動扳機那麼簡單。巢湖擴軍八萬容易想得到八萬精銳千難萬難,甚至若非有漢世郡國兵兵役體系遺產繼承,若非有袁術舊部數萬老兵繼承,巢湖兵擴軍八萬純屬笑話。正是考慮到冷兵器軍隊成型耗費時日,蕭言極力發展弩兵,冷兵器時代也就弩兵訓練時間最短,三月集訓就能拉上戰場——當然想轉為精銳弩兵,還得數十月苦熬。

    此次伏擊董襲,蕭言為防備新兵騷亂所以四面均衡布防,南北兩面各四千新兵;東面八千戰兵,其中四千新兵、四千精銳;西面兩千新兵;蕭言本部直轄兩千精銳。東南西北四面里就屬西面最弱,畢竟很少有人猜到董襲孤注一擲死命向西沖。面對狗急跳牆的江東兵,西面兩千巢湖兵表現的極差,江東兵還沒有沖到近前,許多弩兵已經膽顫射出弩矢,然後手忙腳亂怎麼填也填不上第二支弩矢,如果不是巢湖擴軍都是新老混搭,老兵及時為新兵舒緩壓力,再加上巢湖兵優勢十足,董襲說不定還真能將西面巢湖兵沖的人仰馬翻。

    所幸,蕭言本部直轄兩千精銳作為奇兵布防西面。得聞董襲不顧圍困之局向西沖來,蕭言即時命令兩千精銳增援,協助兩千新兵遏制董襲的舍死沖襲。如此這般,董襲舍死沖鋒最終還是沒有掀起一朵浪花。

    短短一個時辰,兩萬巢湖兵有驚無險吃下兩千江東兵。粗粗匯總戰功︰巢湖兵此番伏擊董襲,斬首三百七十余級,俘獲一千五百人,並且活擒孫策部下揚武都尉董襲。戰果是輝煌的,但是再翻到巢湖損失頁面,蕭言卻無法展露笑顏歡慶勝利︰巢湖兵戰死八十二人,重傷近百人,輕傷不計其數。巢湖兵此番伏擊董襲不但佔盡地利更是以十打一,竟然依舊折損近乎兩百人戰力,等同斬首級數一半,這一仗打的也恁窩囊。幸虧蕭言戰前謹慎再謹慎,果斷放棄伏擊韓當六千人,不然巢湖開門紅第一戰還真有可能慘勝乃至不幸失敗。

    再統計各部尉各營尉傷亡,巢湖兵傷亡不出意外全部集中于西線兩千新兵,戰死八十二人,其中七十六人都是新兵。巢湖擴軍來的新兵,戰斗力果然十分不可靠,對付流寇山賊還行,野戰江東兵簡直是以卵擊石。蕭言長長嘆息一聲,向左右正在歡慶勝利的部屬撥一盆冷水︰“原張八嶺駐兵分出一部兩千人將俘虜押送至壽春,移交諸葛瑾看守。然後通報全軍即時後撤,原張八嶺駐兵其中新兵由魯肅督軍返回張八嶺;原阜陵縣駐兵其中新兵由桓範督軍回返阜陵縣。江北東面四千精銳和西面兩千精銳,由我直轄留後截擊韓當、孫策追兵。”

    新兵還是得練,希望他們能在江北防御戰里急速成長為巢湖支柱,時間不等人啊!蕭言心底默默祈禱。

    ======

    視角轉至孫策。

    蕭言江北亭口袋陣,伏擊的突然,後撤的果斷,韓當得聞數千巢湖兵出現在江北亭時,已是當日酉時中(18︰00)。冬至時分本就日短夜長,再加上最近南廣陵郡霧雨朦朧,酉時便已天色昏黑、燈火闌珊。黑夜降臨時分得聞巢湖兵驚現江北亭,韓當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喝令全軍提高警戒,並迅速派遣騎兵回報江都縣的孫策。至于增援董襲?天色昏黑,敵情不明,韓當怎敢莽撞進軍匯合董襲,他也只能多派幾名斥候聯絡董襲而已。

    其中必然有假!

    哪里是真,哪里是虛?

    江北亭巢湖兵,能夠干脆利落殲滅董襲,絕不是庸兵所為。江北亭巢湖兵是真的!

    歷陽渡口能夠死死穩壓江東水軍,亦絕不可能是庸兵所為。歷陽渡口巢湖兵是真的!

    巢湖水軍能夠與荊州水軍鏖戰彭蠡澤,勢必也有一定戰力。彭蠡澤巢湖水軍有可能是真的!

    廬江郡鎮守以及淮河防備,這三萬戰兵不知真假。巢湖內部戍兵很有可能是民夫充數。

    濡須河口……

    想到濡須河口,孫策突然兩眼瞪圓,不由自主腦補蕭言戰略部署︰“濡須河口!答案就在濡須河口!我今日才明白,濡須河口巢湖兵為甚敢主動攻擊黃蓋,原來蕭言真正目的不是擊敗劉表而是想擊敗我!”

    “荊州間諜傳來的軍情,荊州水軍完全是一團亂麻,也就是船數虛多,真正斗起來根本不是巢湖水軍對手。事實證明,巢湖水軍與荊州水軍屢戰屢勝,只是運氣稍差趕上一場劇烈潮汐。不過,潮汐真是意外嗎?如果是蕭言故意為之呢?”

    “制造巢湖水軍與荊州水軍僵持假象,一邊緩住劉表,一邊誘使我孤軍深入巢湖腹地偷襲……江東兵深入巢湖腹地被巢湖反戈一擊拖住,而後巢湖水軍真正主力再順江而下直攻牛渚渡口。我低調引誘巢湖兵主力西進,蕭言也在裝傻引誘江東兵主力北上!”

    “上當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