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1649

第六百三十二章 韃虜的反應(二) 文 / 小樣有型

    1653年,順治十年,在整個六月里,在京城內城的一些名宅大院里,每一個韃虜頭目的心頭都籠罩著一片陰影。

    現在不是說我等贏定了嗎?不是說南方只是疥癬之疾嗎?!

    如今那一直勢如破竹,征伐有力的局面似乎改變了!

    我等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如今一日被人伏殺二十萬,如何是好?!

    北方的夏天比南方的夏天或許更明顯一些。

    今年的春天里,京城地區難得的下了兩場春雨,而且下透了。

    眾多的韃虜頭目都高興地說︰“@#¥%¥——##@#%……!”

    是的,看看吧,我大清正合天意、民意,原本瘟疫流行,旱情嚴重的北方地區,當我大清入主此地後,加上一一清除了多爾袞叛逆集團,這一下子什麼災禍都消弭了,連老天爺都額外施舍了貴如油的春雨!

    現在一切都是順順當當的,該跑馬圈地的地方,繼續跑馬圈地。

    該接受漢人投充為奴的繼續“接受”,該抓逃奴的繼續抓“逃奴”,一切確實是順順當當的。

    奪了天下怎麼辦?當然要先分田地,要不怎麼賞賜下面?

    金銀珠寶那永遠是屬于主子的。

    我大清便安排人馬,四處跑馬圈地,將被圈土地分給皇室、王公、八旗官員和旗丁,從今兒起就稱這為旗地了。

    先將近京各州縣無主荒田及明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因為死于戰亂留下的荒田分給諸王、勛臣、兵丁。

    再將圈地的範圍擴大到河間、灤州、遵化。

    那直隸的順德府、山東濟南府、德州、臨清、江甦的徐州、山西的潞安府、平陽府、蒲州都是駐扎著八旗兵,這些地方的無主荒田也分給他們。

    可惜土地還不夠,那範圍就擴大到那順天、保定、河間、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去!

    當然,在這個時候,雖然名義上是圈佔無主荒地或明朝貴族的官莊,但是其實在圈佔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把民地硬指為官莊,把熟地硬說是荒地,把私田硬說成無主的荒地的“失誤”。

    “凡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

    “圈一室,則廬舍場圃,悉皆屯有”。

    這樣的事情只要不太過分,只要沒有引起群體性、事件,大家就嘻嘻哈哈過去了。

    這時候大量的漢人失去土地,流落他鄉,這個可不成,怕他們成為流民啊,正好收了他們,我大清有投充法啊。

    本來大家都說是接受漢人主動帶田投充為奴的,但是有時候也需要“動員”一下,做一做思想工作;還有一些無賴子冒認別人的土地帶田投充的事情……這些只要不太過分,沒有引起群體性、事件,大家就嘻嘻哈哈過去了。

    農奴嘛,只要好好干活就成了,別的啥也沒有了,至少還能活著吧?至少還能吃飽飯吧?!

    但是如果那些農奴跑了,這可是大事件,這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啊!

    對逃跑的奴僕嚴厲懲罰,將逃人鞭一百之後歸還原主!

    凡窩藏逃跑奴僕的人,本人處死,財產沒收!

    還要罪及鄰居和地方官員!

    嚴罰是必須的,我大清也有逃人法!

    當然,這里面也有故意縱奴跑到富戶家里,然後處死富戶,再將財產沒收的事情……

    這種情況出現過多時,立刻就被制止了!這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一口吃下,哪里有慢慢吃下好……如今這天下是我等的天下,不可以亂了法度!

    那些被平冤的百姓跪倒在地,高呼我大清公正!

    這就對了,現在是要有秩序了,哪里可以亂搶?!看看他們感恩樣子吧?!

    但是,那些反軍余孽們怎麼就不知道感恩呢?

    我大清取消了遼晌吧,也開科取士了吧,還襲明朝舊制,頒布了優免紳衿糧役的條例吧?

    你們怎麼就不臣服于我大清?!

    怎麼就能勾結海盜,伏殺我二十萬大軍!!

    滿朝上下無不議論紛紛,一時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這個事情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水平,人人驚慌。

    當然,這個時候最核心的決定,也不會是這些人能知道的。

    

    再苛刻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好。

    當戰亂慢慢平息後,當老百姓接受了剃發易服後,生活又可以正常開始了。

    京城外的麥子現在是綠油油的一片……空氣中似乎可以嗅到饅頭的香味了,雖然這還只是一種想象。

    京城內也是井然有序。

    幾個城門處依然是人來人往。

    百姓們也知道,那些拿著刀槍的韃虜士兵也不是見人就殺。

    還是在元朝時,那個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築而成,其中用豎柱和橫木用來加固城牆。

    這樣的城牆,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沖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在城牆頂部用葦衣和管道防水。

    這個全新版的城,用的卻是簡易版的城牆,極具蒙古特色。

    到了明朝時期,明朝皇帝決定把現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

    這時,它的建築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牆往里縮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進到前門一帶。城門起名叫︰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和阜成門等,這些名字在那面的世界還在用,只是見不著城門樓了。

    到了1564年,又修築了包圍在南郊外面的外羅城,也就是從前人們所說的北京外城。

    明朝時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門——永定門,為中軸線的起點。整個城牆圍繞著中軸線呈現一種平衡對稱的審美格局。

    當韃虜定都北京之後,他們沒有能力做新版,只是沿襲明代格局。

    但是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

    他們把內城中的平民直接都趕到了外城,當然,這里的富戶還是要留著一些。

    這個時候,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

    兩黃旗居北︰瓖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兩白旗居東︰瓖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兩紅旗居西︰瓖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兩藍旗居南︰瓖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崇文門內。

    還是在1651年,開始重修承天門,改稱天安、門。

    崇文門外,上四條胡同。

    這里由于靠著內城近,而且又緊挨著花兒市街,所以是一個繁華所在。

    兩三年前吧,這里來了幾個客商,他們帶了一些新奇的貨物,就租了一家商鋪做起生意來了,起個名字叫清風記。

    用一根高桿子挑出老高的幌子。

    不過現在做生意的太多了,這樣的人也不稀奇。

    這幾個人都是說南方話的,從面像上看,也能看出是南方人。

    他們生意做得公道,而且待人和氣,雖然貨物賣得貴了些,但是做生意嘛,喊高喊低都是自願的,可以談嘛。

    京城地區在這個時候本來已經開始有了人口壓力。

    但是,接連的戰亂很好的解決了這個人口問題。

    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的生存環境都得到了自然性改善,韃虜入主時,正好接了個容易管理的攤子。

    跑馬圈地、投充法、逃人法對老百姓傷害極大,那麼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大清就一定得利甚巨。

    把過去的單干戶們整合起來,變成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個人財產的農奴,采用農莊式經營,在短時間里那農家活兒比過去效率高,這莊稼就比過去產量高……

    再加上從京杭大運河運送來的槽糧,京城的日子過得也是很平穩的。

    清風鋪子其實是51號工作站,隸屬于漢唐集團安全情報部,那里面的幾個商人都是範例部長培養和訓練的情報人員。

    當初,範例部長希望他們能把商鋪開在京城的內城里,這當然不是想讓他們打入敵人的內部搞情報,那個是扯蛋的。

    韃虜你別看他們沒有文化,那排外還排的厲害呢,絕不會輕易任用漢人為官。他們對漢八旗都不是完全信任,別說是明顯帶有南方人特點的清風鋪子的人了。

    範例部長是想讓51號工作站的人,多多靠近韃虜的生活,最好把他們的所有生活習慣都摸透了,這樣,不知道什麼就能夠用上。

    當然,要是能設法接近他們也可以。

    但是不行,韃虜不允許在京城內開業不足五年的商鋪進內城。

    51號工作站的情報人員很容易攀扯上了一個衙胥,這貨很容易擺平,幾個水果罐頭,加上幾盒火柴,他便成了51號工作站的朋友。

    這家伙家里幾代人都做這個衙胥。

    李自成來了,他投李自成;韃虜來了,他投韃虜。小日子過得也不錯,每個月都能從各家商鋪弄點,絕不多要,就是零花錢。上級要的是上級要的,他要的是他要的,不弄混。

    這個衙胥說︰“爾等不是想進內城嘛,這事情還真可能成,最近主子說了,他們出門逛街也不方便,現在天下盛世了,可以讓更多的商鋪進內城了。”

    51號工作站的情報人員心想,你們這幫子土鱉蹲在這里蒙頭過你的盛世吧,早晚會讓你們都受到審判!

    衙胥又說︰“快給我拿盒火柴,這耳朵里癢死了!”

    51號工作站的情報人員從櫃台上取下一盒火柴,遞給了他。

    他抽出一根火柴,一邊認真地掏著,一邊把火柴順手縮進了袖子里,轉身走了。

    感謝老朋友yezhongye、白金盟主清風耗子、盟主書友19630508、盟主hyh62、胡鎮南、甜甜葡萄書、友511637、czh300、書友148199334、MM老爹的支持。歡迎新朋友木瓜同城、書友8173810的到來。

    昨晚月票榜下榜了,最後關頭被人破了。

    我之所以在意,因為這個獎金比訂閱錢還多,四百來個訂閱的人,你想想能一個月能花幾個錢?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失敗,而是差點就成功。

    我也是人,也會傷感。

    我明天請一天假。( 我們的1649  http://www.agxs6.com 移動版閱讀m.agxs6.com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